2010年100萬個比特幣被挖出,Papa Johns用10000比特幣買了2個披薩,這也標誌著比特幣開始有價值,交換價值,為2011年BTC價格的上揚奠定了基礎。
隨著價格的不斷上揚,參與挖礦的人也越來越多,隨之普通CPU挖礦在速度上難以滿足需求,2010年9月,出現了GPU(顯卡)挖比特幣代碼,市場上也出現了一塊或者多塊較高端的顯卡組裝的挖礦設備就誕生了。
同年12月,首個礦池 slushpool出現。Slushpool自2010年成立運行至今,3月首次發布中文版,從2010年12月開始運作,已經有超過939000個比特幣從slushpool被挖出。Slushpool隸屬於位於捷克首都布拉格的SatoshiLabs。作為較早成立的比特幣公司,SatoshiLabs經營的主要項目除礦池slushpool之外,還包括比特幣硬體錢包(TREZOR和myTREZOR)和可以查詢支持比特幣支付商家的工具(Coinmap)。2010年,Marek Palatinus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礦池slushpool。
為什麼GPU挖礦會更快?
GPU礦機,簡單的解釋就是通過顯卡(GPU)挖礦的數字貨幣挖礦機。從礦機的發展歷程看,GPU礦機與ASIC礦機一起,算是第二代礦機。
CPU是一種通用計算晶片,它可以進行一切的運算工作,是全能型選手。但也正因為過於全能,CPU不能再單一計算領域擁有極致的計算性能。因此我們的電腦裡,還有其他用於專用計算的晶片,其中GPU(顯卡的圖形處理晶片)就是最常見的一種。GPU顧名思義是一種圖像專用處理器,在計算圖形,特別是3D圖像計算時性能遠超CPU。而比特幣的算法,也是單一的專業運算,因而用GPU來計算比特幣,性能要遠高過CPU。這是比特幣在普及開來,礦工必然會採用GPU去挖礦的原因。
此外,比特幣之後,陸續出現了一些其他數字資產,比如以太坊、達世幣、萊特幣等等,其中一些幣所用的算法與比特幣並不相同,為了達到更高的挖礦效率,礦工們做了不同的測試,最後發現SHA256算法的數字貨幣使用ASIC挖礦效率最高。而Scrypt 等其他算法的數字貨幣用GPU顯卡挖礦效率最高,於是催生出了專門的GPU礦機。
GPU礦機說白了就是一臺加強了顯卡配置的家用電腦,這些電腦通常會安裝4塊或更多的數量的中高端顯卡。挖礦顯卡一般就是普通民用遊戲顯卡,所以如果配個好點的CPU,用GPU礦機來打遊戲,恐怕性能可以秒殺不少頂級的為遊戲而生的電腦。
為了滿足挖礦需要,一些主板廠商專門推出了挖礦主板,帶有4條或更多PCI-E顯卡插槽。但這在GPU礦機中只能算是入門水平,專業礦工往往會選擇顯卡更多的定製型GPU礦機。
而顯卡選擇方面,GPU礦機的目的是賺錢,所以追求功耗比與最大收益,一般中高端定位的顯卡,比如AMD RX560、RX570的功耗比最高,是GPU礦機的好選擇。而GTX1080Ti、AMD Vega64這樣旗艦雖然單卡性能最強,但售價與功耗算下來並不划算。
很難說GPU礦機與ASIC礦機誰優誰劣,因為都是不同幣種挖礦利益最大化的選擇。但是最近比特幣(BTC)分叉頻繁,其中一些分叉幣,比如比特幣黃金(BTG)特別宣傳採用GPU挖礦,以避免ASIC挖礦造成的算力過於集中的中心化問題,但這並不能說明GPU礦機就要更優秀。
責任編輯:秦普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