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93歲孤寡老人捐款助學感動網友,孩子們的賀卡鋪滿整張病床

2021-01-20 騰訊網

1月16日,成都龍泉驛93歲的孤寡老人羅榮躍在醫院捐出1萬助學金,自2013年開始,他一共向家鄉學校捐款7次,總額共計4萬餘元,超過300名優秀學子收到過她的助學金。因為養老和養病需要,這可能是他的最後一次捐款了。紅星新聞在1月23日對老人的事跡做出報導,感動千萬網友。

【報導連結:淚目!成都93歲老人躺在病床上捐一萬:這可能是我最後一次捐錢】

屏幕外的世界,老人也收穫著幸福。「羅爺爺,我們來看您了,祝您新年快樂,健康長壽!」近日,鮮花和手繪賀卡堆滿了羅榮躍的病床,這件小小的病房,不斷有人前來慰問探望。照顧羅榮躍的護工王姐說,最近來看老人的人很多,這其中有素不相識的熱心人,有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最多的還是天平小學的老師和同學們。

正能量在傳遞

孩子:將來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王姐說,由於老人年紀大了,思維已經不太清楚,所以並不知道自己「火了」,但是每天源源不斷有人過來探望,這讓他很高興,一直拉著人說話。

「槍是這麼端的,眼睛看到前面的準心。」病床上,羅榮躍做出端槍射擊的動作,繪聲繪色跟來訪者說著射擊要領,隨後又講起了敬軍禮的正確姿勢。曾經的軍旅生涯是他一輩子最為珍貴的回憶,雖然很多細節已經記不清了,但他還是一遍又一遍地講。

除了聽羅爺爺軍旅生涯的故事,每一個來探望他的孩子臨走前,還會得到這樣一句囑咐:「要聽爸爸媽媽的話,聽老師的話,要好好學習。」

「女兒今年四年級了,從入學開始每年都拿到了羅爺爺的獎學金,所以我想帶她和她弟弟來看望羅爺爺,好好感謝老人家。」病房裡,一位帶著一雙兒女前來探望的家長緊緊握住老人的手,她表示,以前一直知道有一個老人年年給孩子們發獎學金,但從來沒見過,也是聽老師說才知道大爺現在住進了醫院。他們給老人帶來了一些慰問的禮品,還有一幅女兒親手製作的賀年卡,上面有手繪的新年賀圖,還有「祝羅爺爺身體健康,壽比南山。」「新年快樂!」等字樣。

孩子們送來的手繪賀卡已經能夠鋪滿整張病床,稚嫩的筆跡下是一個個真摯的感謝和祝福。一名孩子在祝福的同時還寫到:「我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學習,將來在社會上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網絡上,累計有上千萬網友看到了羅榮躍事跡的報導,網友們評價到:平凡而偉大的老人,願老人早日康復!

身體狀況欠佳

等天氣暖氣來搬進養老院

羅榮躍一直沒有成家,膝下並無兒女,平時一個人獨居生活,上了年紀以後,侄子和村民小組的小組長會定期去探望他。之前老人的身體一直十分硬朗,性子也很剛強,多次拒絕了村裡的志願者到家裡幫忙,也不願意去養老院,因為「不想麻煩別個」。

2018年10月,羅榮躍的身體狀況急轉直下,他不得不住進了家附近的醫院。嚴重的高血壓讓他需要吃常人雙倍的降壓藥,也是從那時起,他逐漸開始行動不便,站立和走動都很困難。

據介紹,羅榮躍如今住的醫院一個月需要支付3000多元的費用,而他每個月的五保金、優撫金及高齡補貼加起來僅2000多元,雖然家中還有幾萬元的存款,但並不是長久之計。

羅榮躍入院後,村裡又多次找人給他做思想工作,最終說服他同意去養老院接受專業人員的照顧。如今,村裡已經幫他聯繫到了一家位於洪河的養老院,等天氣暖起來就能動身搬進去了。養老院由民政部門主管,原先每個月領取的五保金將由民政部門直接支付給養老院,羅榮躍不需要再支付其他費用,同時,每個月還能繼續享受1000多元的優撫金及高齡補貼。

李靜瑋 紅星新聞記者 王拓

編輯 餘孟祥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成都九旬孤寡老人躺病床上捐一萬:這可能是我最後一次捐款了
    成都九旬孤寡老人躺病床上捐一萬:這可能是我最後一次捐款了 對自己, 他從來很吝嗇一直照顧老人的王姐告訴記者,老人一直沒有成家,膝下無兒無女,生活上非常節儉,捐助給學生的錢,
  • 93歲孤寡老人病床上捐助學金:可能是我最後一次了
    自2013年開始,這位93歲的孤寡老人,陸陸續續向家鄉學校的孩子們捐贈了4萬多元。據紅星新聞報導,這次,羅榮躍沒有辦法動身去學校,只好將1萬元現金疊得整整齊齊,託付信任的人轉交過去。他說,因為需要支付醫療費用,所以這可能是最後一次捐獻了,希望孩子們能夠繼續勤奮學習,將來為祖國發展做出貢獻。
  • 助學、捐款、捐獻遺體……抗美援朝老兵用這種方式致敬戰友
    他曾經感動過成千上萬的網友,近日卻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他就是羅榮躍,一名抗美援朝老兵。享年94歲的他沒有留下過多的遺言,卻留下了多年來省吃儉用存下的幾萬元存款和一份捐贈全部財產的遺囑,這些是他一生最後的捐贈。
  • 成都抗美援朝老兵離世:遺產全部捐贈,曾資助300多名學子
    2019年1月23日,紅星新聞曾對羅榮躍病床捐款的事跡進行了報導,隨後,央視新聞、人民網、新華網等國內知名媒體相繼轉載。老人的善舉引來了關注和尊敬,成千上萬的網友為他送上祝福。遺憾的是,感動過成千上萬網友的羅榮躍老人近日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享年94歲。他走的時候很安詳,沒有留下過多的遺言,卻留下了多年來省吃儉用存下的幾萬元存款和一份捐贈全部財產的遺囑,這是他一生最後的捐贈。
  • 可以把整張地圖鋪滿蝴蝶!
    可以把整張地圖鋪滿蝴蝶!可以把整張地圖鋪滿蝴蝶!
  • 感動!寧波象山一幼兒園男老師收到31張愛意滿滿的特別賀卡
    一時間,洪森傑既驚喜、感動又自豪。小朋友們送洪森傑的手工賀卡。(通訊員供圖)當天中午,洪森傑正在園裡帶班裡的小朋友們做遊戲,總覺得他們在神秘兮兮地討論什麼。正在疑惑時,幾個小朋友跑到他面前,笑嘻嘻地拉著他走到平時分享繪本的綠地。沒等洪森傑反應過來,一群小朋友齊聲喊出:「老師,教師節快樂!」
  • 64歲兒子確診新型肺炎 90歲「硬核老母親」感動全國網友
    武漢協和醫院西院林鳴醫生分享的故事,感動了全國數萬名網友。「我已經90歲了,無所畏懼」2月3日,林醫生通過微博講述了這段經歷。後來,經過細問,才知道,正在搶救的是她64歲的兒子,兒媳和孫子一家都在國外。嫁到外地的女兒回武漢過節,被困在家,她怕女兒感染,自己一把年紀,也不怕什麼。為了照顧兒子,這幾天,婆婆都在醫院,餓了就吃方便麵,困了就在病床前眯一會。
  • 成都地鐵現「暖心」一幕 敦厚「手枕頭」感動網友
    成都地鐵現「暖心」一幕 敦厚「手枕頭」感動網友照片中,一名男子埋頭休憩的同時,還伸出一隻手撐在座位擋板上,作為身旁女子的人肉靠枕……4月25日,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聯繫上了這張照片的拍攝者。據他介紹,這暖心一幕,發生在幾天前的成都地鐵7號線上,一開始只覺得這是一個暖心的小舉動,「沒想到會引起這麼多網友關注。」  這張走紅的「單手撐」,出自網友「@謙虔前錢」微博。
  • 王龍:孤寡老人的「暖寶寶」
    洛川小夥王龍用自己的微薄之力,讓一些孤寡老人感受到了來自社會大家庭的關愛。 32歲的王龍是洛川縣土基鎮土基街人,2015年在谷咀村開了一家農家樂,小夥善良有愛心,生意也經營的紅紅火火。
  • 近四成網友認為應委婉拒絕困難老人的防疫捐款
    「老年環衛工人捐出大部分積蓄」、「失明老人為武漢捐款一千」、「拾荒大爺為武漢捐款一萬」、「為抗疫,80歲老人捐款5萬,她的家卻讓人淚目」……然而這類新聞一經報導後卻引起了眾多網友的評論,甚至出現了一邊倒的局面,他們大部分認為「老人的捐款不能收」、「接收就等於搶劫」等;高曉松發表微博稱:「建議這些老人尤其是貧苦老人的捐款,能婉拒儘量婉拒,實在盛情難卻,可以考慮放進一種可撤銷信託基金裡
  • 賣了13年房子的「張媽媽」,人情味是她的代名詞
    疫情期間,她帶領門店的夥伴拉上一車米和面去慰問社區的孤寡老人,李阿姨接到米麵的時候,含淚說到:「閨女啊,太感謝了!我們能活下來都是有你們這種愛心人士的關懷。」人情味,是她的代名詞自2007年創業以來,她便一直在盡其所能地幫助有困難的家庭,除每年資助困難學生、助學助困以外,她每逢六一兒童節都會前往中小學慰問困難學生、捐款捐物;每年參加街道居委會組織的困難家庭慰問活動、為困難戶及孤老戶送溫暖,等等。
  • 小水滴「愛心圖書 共享閱讀」 捐書助學活動走進滎陽市豫龍鎮第三...
    11月14日上午,小水滴「愛心圖書 共享閱讀」捐書助學活動走進了滎陽市豫龍鎮第三小學,不僅給孩子們帶來豐富多彩的愛心圖書、漂亮的小書亭,還送來三堂精彩的小水滴周末公益課。11月14日上午,在初冬的校園裡,遠道而來的小水滴志願者同滎陽市豫龍鎮第三小學的近百名師生共同開展了「愛心圖書 共享閱讀」捐書助學活動,小水滴志願互助中心向學校捐贈了愛心書亭一個,代表伊河路小學師生向學校捐贈愛心圖書500本。
  • 成都「超人」羅嬢嬢照顧鄰居30年 Q版漫畫走紅萌翻網友
    成都「超人」羅嬢嬢照顧鄰居30年 Q版漫畫走紅萌翻網友 2015-07-23 06:52:00 導讀:近日,「有事找羅嬢嬢」的Q版漫畫走紅網絡。漫畫中,Q版羅嬢嬢扮演著超人的角色,幫助周圍居民解決各種難題:從幫老到送水,從喊人到洗衣,羅嬢嬢儼然變成了全能超人。
  • 幼兒園手工教案:愛心賀卡+手工
    5、欣賞、評價:幼兒互相觀賞賀卡,說說誰的賀卡最漂亮。鼓勵幼兒把賀卡送給自己最喜愛的人,並說一句祝福的話。戶外活動:1、體育遊戲:小兔找朋友2、分組活動這張賀卡充分表現了母親對孩子的愛,可以在母親節時讓孩子們製作,(*^__^*) 粉嫩系的賀卡,蝴蝶結是女孩子們永遠的最愛,哪怕是二十幾歲的媽媽,對這個也是沒有任何抵抗力的哦
  • 高考2020年作文素材積累:這樣的愛心捐款,該不該收
    這樣的愛心捐款,該不該收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各地心存善意的人紛紛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為武漢和其他疫情較重地區加油。  然而,媒體報導中,一些高齡老人捐款的事跡卻讓人感到五味雜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