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優秀的歌手、演員。
他溫柔、迷人、熱情、優雅又帶點憂鬱。
他於2003年4月1日離世,終年46歲。
但是一歲一哭榮,他依然活在無數粉絲的心裡。
有人愛他的情歌、有人愛他的熱舞。
有人愛他的「靚尊」,有人愛他的真性情。
他就是張國榮。
張學友評:張國榮是接近完美的藝人。
一、
1956年9月12日,張國榮在香港出生,原名張發宗。
發宗這個名用粵語讀起來不好聽,於是就改成了國榮。
他在家裡十個小孩子中最小,因此小名叫「十仔」。
他從小過著不錯的中產家庭生活。
他父親是香港洋服店的裁縫兼老闆,名叫張活海。
白手起家,在做洋服界做到很受尊重的地位,甚至有個外號叫 「Tailor King」(裁縫之王)。
馬龍·白蘭度、希區柯克、加裡·格蘭特等好萊塢明星都是這家裁縫店的顧客。
他父親並不是一個稱職的父親,對妻兒很少關心。
他父親喜歡沾花惹草,經常到尖沙咀的半島酒店租房,約一些美麗的女士玩俄羅斯方塊。
對此,他的母親憑藉女人的第六感,找私家偵探跟蹤調查張活海,就像電視劇裡演的一樣。
張國榮有兩個媽媽,即張國榮的生母和繼母,兩個媽媽曾經在一起住過。
兩個女人一起去搶一個男人的寵愛,當然,家裡少不了雞飛狗跳。
曾經為了嫉妒的問題,張國榮的後母用尿淋過他。
張國榮小時候很乖,很安靜,也沒什麼人陪他玩。
童年缺乏溫馨友愛,雖然家裡有很多人,但是沒什麼人關心他,唯一疼他的是工人。
張國榮的母親一方面要照顧生意,一方面因為自己的婚姻不如意,所以很少顧及這麼多孩子。
親情疏離至此,張國榮笑言,後來母親到他家玩時,還客氣到會問:
「可不可以用一下你的洗手間啊?」
童年的境況深深影響著張國榮,因此他有強烈的「渴望溺愛」的成分。
在失落與孤獨中度過了童年,「沒有什麼值得我去記得,沒有什麼值得我去留戀。」
1969年,13歲的張國榮獨自赴英國留學。
中學畢業後,愛好時裝設計的他考入利茲大學就讀紡織專業,有點要子承父業的意思。
大學一年級時,父親突然中風,張國榮返回香港,學業就此中斷。
二、
毛舜筠,1959年出生,比張國榮小三歲。
她是張國榮唯一公開表示深愛過的女人。
1977年,兩人同在麗的當主持人及藝人。
張國榮對她一見傾心,兩人都對彼此有感覺,因此有了短暫交往。
張國榮很快就向她求婚,可惜毛毛當時太小,被張國榮嚇跑了。
張國榮曾笑說:「假如當年她願意嫁給我,我的一生可能就此改變。」
到了90年代,毛舜筠已經有過兩次失敗婚姻經歷。
張國榮和她再次相遇,他們變成了默認的好朋友、好牌友。
後來合作家有喜事,張國榮女裡女氣,而毛舜筠則演男人氣十足的女人。
他與毛舜筠剛開始針鋒相對,後來因為觸電短路,恢復了男子氣概,居然喜歡上了毛舜筠。
最後兩人共結連理,做了夫妻,只可惜只是在電影裡做了一回夫妻。
毛舜筠後來的老公區丁平也是張國榮介紹的,現在一家人生活的很幸福。
雖然張國榮很愛毛舜筠,但是毛舜筠不給他機會,然而張國榮還是希望她可以幸福。
三、
倪詩蓓是名模特、演員,原名倪文娟,1980年加入麗的電視臺。
她出演過多部青春喜劇,其中以與張國榮合演的《甜甜廿四味》最有名。
在毛舜筠拒絕了張的求婚之後,張沒有窮追猛打。
張國榮在《對對糊》拍攝時認識了倪詩蓓,他喜歡上了倪。
兩人兩情相悅,在媒體眼中更是一對金童玉女。
1981年張國榮與倪詩蓓合演《甜甜廿四味》時曾傳出消息,兩人感情急速升溫。
兩個人經常去海邊郊遊,相擁坐在沙灘之上,看著潮汐潮落,似乎有著說不完的情話。
有時候兩人因為一點小事拌了嘴,張國榮就給倪詩蓓唱歌哄她開心。
然而,這段感情在2年之後就結束了。
1983年,事業在香港始終沒有什麼起色的倪詩蓓,經過經紀公司的安排,準備要去臺灣發展。
這個時候張國榮的事業卻越來越紅火,漸漸地沒了談情說愛的時間。
兩個人的戀情順理成章的走向了終結。
張國榮曾經形容和倪詩蓓之間是「難忘的一段純愛」。
後來記者問張國榮跟倪詩蓓是否還有聯絡,他表示:「好幾年沒聯絡了。」
當這番話傳到倪詩蓓耳中時,倪詩蓓傷心不已,甚至在臺灣家中服藥自殺,幸好生命被搶救回來。
可見倪詩蓓是真正愛過張國榮的。
四、
張國榮因借用拍攝場地而跟英皇老闆楊受成長女楊諾思接觸多了起來。
兩人慢慢地產生傾慕之情,再加上楊受成的撮合,慢慢地兩人便在一起了。
但由於女方在美國的學業還未完成,所以兩人聚少離多,是一場異地戀。
平時只有通過長途電話或是信件來往。
後來張國榮談起這段感情時透露,兩人平日兩星期才通一次長途電話,這樣久而久之兩人的感情慢慢降溫了。
楊受成十分喜歡張國榮,他看出了張國榮的天王巨星的潛質。
在他們馬拉松式的戀愛期間,楊受成曾跟張國榮說,希望他與女兒快些結婚,並暗示他的住房和日後生活問題不用考慮。
而張國榮當時的事業正處在上升時期,他不願因結婚斷送了前程,因此對婚事一拖再拖。
楊諾思則覺得張國榮沒有誠意,遂也不再提及婚嫁之事。
再後來,這段姻緣便成為鏡花水月。
這裡提下梅豔芳,很多人都覺得他們倆是情侶關係。
但是了解他們倆的人都知道,他們倆的感情已經超越了愛情。
他們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是他們的感情比很多親情還要親。
雙方的演唱會都會互相去捧場,他們是最佳舞臺拍檔。
私底下是像親人、像兄妹。
在香港歌壇上,張國榮與梅豔芳被譽為金童玉女。
他對她的真,她對他的好,世人都看在眼裡。
張國榮也曾經和梅豔芳開過一個玩笑:
「等我們到40歲,你未嫁,我未娶,我們就在一起。」
當然這是玩笑話,但也可能是真實心聲。
結果2003年,張國榮走了。
在他走後,梅豔芳一直沒有出過家門,同年,梅豔芳也去世了,那一年她剛好40歲。
他們一起去了遠方做朋友,或許做戀人。
此外,還有何超瓊與張國榮傳過種種若有若無的緋聞。
五、
最後一個是張國榮的特別的愛人,唐鶴德。
其實他們很小的時候就認識了,不過交情並不深。
1982年12月9日,在香港麗晶酒店,他遇見了他。
當時張國榮26歲,唐鶴德24歲,兩個人都正是風華正茂、大好年華。
或許此時,他們已經埋下了愛的種子,只是基於世俗的眼光,不敢公開。
這時張國榮的事業,有了掌聲,也有噓聲。
而唐鶴德,是銀行界的精英,並開始為張國榮打理財務。
當張國榮遇上困難的時候,他傾力相助,緩解張國榮的燃眉之急。
張國榮曾說過:「我一生唯一能確定的,就是我愛人對我的愛。」
到了1985年,張國榮人氣高漲,為了感情他們去了加拿大。
後來身為巨星的張國榮還是選擇了回香港。
1997年,在一場演唱會上,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唱罷,唐鶴德淚流滿面。
張國榮不再掩飾自己的感情,在臺上向唐鶴德表白,也向大眾大膽宣示了他們的感情。
他想讓世界看清,他們的愛坦坦蕩蕩、光明磊落,即使不被世俗所認可。
1998年後,張國榮和唐鶴德已經開始出雙入對,不再在乎世俗的目光,也不再理會娛樂圈的消息。
1999年,張國榮在毛舜筠的訪問中,提及唐鶴德時,直說,「他是主賜給我的禮物。」
因為兩人的事情公布之後,唐鶴德為了不影響到張國榮的事業,在1998年毅然辭去自己的高薪工作。
後來唐鶴德就在他的身後,開車接送,替他理財,陪他出席宴會。
兩人十指緊扣,是一對感情非常好的戀人。
或許是因為成為了巨星工作繁忙、心理壓力大導致抑鬱,或許是因為本身生理因素導致的抑鬱。
在2003年,他跳樓自殺了。
留給唐鶴德無盡的痛苦,他只能靠回憶來支撐。
六、
1977年,他參加麗的電視亞洲歌唱大賽,活得香港區亞軍,並由此進入歌壇。
張國榮初期的歌唱形象較為前衛不羈,帶有佔士甸那種反叛和浪漫。
1978年,他推出了首張英文唱片《Day Dreaming》,後唱片不斷。
其中,歌曲《Monica》入選第七屆十大中文金曲以及第二屆十大勁歌金曲,這首歌也奠定了張國榮歌壇巨星的地位。
這首歌為香港樂壇注入了一種勁歌熱舞的活力,於1999年入選港臺「世紀十大金曲」。
他在香港樂壇有了一席之地,並且有點叛逆不羈的獨特味道。
1985年8月,累計8年演藝經歷後的張國榮,終於登上了紅磡的舞臺。
連續10天的演出,打破了香港歌手初次開演唱會最多場次的紀錄。
香港樂壇自此進入了「譚張爭霸」的局面。
他獲獎的歌曲有:《有誰共鳴》、《無心睡眠》、《當年情》、《無需要太多》、《貼身》、《沉默是金》、《側面》。
他演唱會不斷,還在多國舉辦世界巡迴演唱會。
他不愧是香港最受歡迎的男歌星、叱吒樂壇的男歌星。
2003年華語流行樂傳媒大獎追頒張國榮「終身成就獎」,以表彰他對華語流行音樂的貢獻。
他在影視方面的影響力也非常之高。
在《倩女幽魂》,他成功塑造了風流倜儻的書生寧採臣,演繹出最經典的人鬼戀。
2010年香港電影評論學會評選的「十大香港電影」,張國榮參演的《阿飛正傳》位列第一位。
片中張國榮成功塑造了旭仔孤傲叛逆的浪子形象,憑藉在本片中表演,他獲得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他主演的電影讓電影和個人得獎不斷。
代表作有:《倩女幽魂》、《阿飛正傳》、《霸王別姬》、《春光乍洩》、《英雄本色》、《風月》、《金枝玉葉》、》《胭脂扣》、《縱橫四海》等。
他的藝術成就非常高,享譽中外。
他在成為巨星之後,很提攜後輩,在同行那裡,沒有人說過張國榮不好。
或許張國榮是一個雙性戀人,不過只要當事者開心就好。
而他留下來的經典作品,將會變成永遠。
一個接近完美的藝人,卻這樣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實在可惜,或許沒有真正的完美,或許我們不該苛求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