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有沒有被一部叫做《海王》的熱門大片刷屏呢?
《海王》由亞裔導演溫子仁指導,中國大陸的上映時間比北美還早兩周。
一上映就獲得了非常棒的口碑,獲得最多的評價是海底世界的景色足夠震撼人心,帶來了充分的視覺享受!
影片講述了半人半亞特蘭蒂斯血統的亞瑟·庫瑞踏上永生難忘的徵途——他不但需要直面自己的特殊身世,更不得不面對生而為王的考驗:自己究竟能否配得上「海王」之名。
總的來說,就是一個兄弟相殘的故事,但這次的陣容可以真的說是夢幻組合了!
男主傑森·莫瑪,一個擁有二次元般肌肉的男人↓
女主艾梅柏·希爾德的盛世美顏也是圈粉無數,美人魚本魚上線了↓
男主的媽媽妮可·基德曼就更不用說了,我妮顏值依然能打↓
再說到《海王》的導演溫子仁。
恐怖片一把好手,大名鼎鼎(兇名赫赫)的系列恐怖電影《電鋸驚魂》、《招魂》的親爹。據說,這次溫導跨界超英片非常成功,電影超有排面,場面宏大堪比史詩!(恭喜溫導又收割了一批迷妹)
今天我們不劇透,只嘮嘮劇名"Aquaman"。
相信大家如果看了電影的話也注意到了,《海王》的英文名是「Aquaman」。
Aquaman實際上就是Aqua和man的組合詞。
「Aqua-」經常用於與水有關的前綴,而「-man」是超級英雄最常見的命名方式。其實直譯過來就是「水人」,一下子少了很多霸氣有沒有!
大陸的譯名叫做「海王」,根據故事在譯名上做了一點再創作,非常直接粗暴的劇透:我,亞瑟·庫瑞,是要成為海王的男人。
而港臺譯名就委婉多了,也是為了加入xx俠全家桶吧,取名叫水行俠。
還有一些其他的譯名:
在電影上映之前,DC的其他漫畫中一般把Aquaman譯為潛行俠;
直譯則是水人;
而人魚哥就是網友們送的戲稱。
海王 / 亞瑟·庫瑞
關於用「-man」命名的超級英雄,我們可以列舉出很多:超人(Superman)、蝙蝠俠(Batman)、鋼鐵俠(Iron man)、蜘蛛俠(Spider-man)等。
「-man」在英語中就是不帶褒貶色彩的「人」的意思。
超級英雄漫畫最早被引進到中國時,臺灣喜歡翻譯成「人」,而有武俠文化文化的香港喜歡翻譯成「俠」。因為這些超級英雄也像中國古代的俠客一樣行俠仗義。而中國大陸選用最多的是香港「俠」的譯法。
進入21世紀之後,隨著越來越多譯成「xx俠」的電影上映,「xx人」的譯法在內地漸漸見得少了。不過臺灣的譯法仍然是「蜘蛛人」「鋼鐵人」。
不過這並不是絕對的——「蟻人(Ant-man)」就被翻譯成了「人」,不過香港的蟻人依然翻譯成了「蟻俠」。
「超人(Superman)」在兩岸三地也依然被翻譯成「人」,畢竟「超級俠」聽上去有點彆扭!說到超人,也不得不提一下雖然並不屬於漫威或者DC但仍然用「-man」命名的奧特曼(Ultraman),在香港也被譯成「超人」。注意,此「超人」(日本)非彼「超人」(美國)啦~
此外,也有些超英本來的名字是沒有「-man」的,但在中文翻譯裡依然加上了「俠」或者「人」。「綠巨人」英文裡面就叫Hulk(浩克),類似的還有閃電俠(The Flash)。
"Hulk"在英文裡有「笨重的船、龐然大物」的意思,加上他是綠的,中文翻譯成「綠巨人」也是為了通俗易懂,畢竟光叫「浩克」可能讓人覺得雲裡霧裡。
閃電俠(The Flash),直譯就是閃電,加上俠字也是為了通俗好記。
夜魔俠(Daredevil),"Dare"作名詞是「挑戰」,作動詞是「敢」,「devil」則是「惡魔」,因此夜魔俠也被翻譯成超膽俠。綠燈俠原名是「 Green Lantern」,直譯就是「綠燈」,也沒有「俠」。
還有一個特例是X戰警系列,X戰警的原文也是「X-men」,內地並沒有其他譯成「戰警」的例子。不過臺灣的綠燈俠是譯成《綠光戰警》。
不過話說回來,別人都是人或者俠,或者戰警,海王怎麼就翻譯成了王呢?
其實在漫畫裡,海王有個別名叫「The King of the Seven Seas(七海之王)」,這說明「海王」這個譯名是有依據的,為了凸顯出男主金光閃閃的英雄光環,才取了「海王」這麼一個霸氣的名字,也能更直觀地表現角色特點,畢竟他真的是王,不是一般人。
而「Aquaman」其實更多的是出於電影裡的地球普通大眾的視角,因為他們把大多數超級人類都稱作「xxman」。
其實,每部電影的譯名都是綜合了很多因素決定的。重要的不是怎麼翻才對,而是大家看外國電影的時候能夠產生對英語的興趣,畢竟生活中的英語無處不在嘛~
About WORLD International English
沃爾得,張家港專業的英語培訓機構
Choose WORLD Win the World!
Contact us
0512-82551222
學校地址:張家港市沙洲中路251號三樓沃爾得國際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