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噴火兵所攜帶的燃料罐被子彈擊中後真的會爆炸嗎?

2020-12-22 騰訊網

在關於二戰的好萊塢大片中,經常會出現噴火兵作戰的情節,比如鋼鋸嶺,風語者等電影中都有噴火兵身影的出現,然而劇中噴火兵往往帥不過三秒,在進行過一次噴火令敵人痛不欲生後,自己也會立馬招來敵人密集子彈的還擊,只要有一顆子彈擊中噴火兵所攜帶的燃料罐就會馬上起火爆炸,噴火兵也立馬變成一個行走的火球了,因此我們往往會認為噴火兵肯定是二戰中最危險的一個兵種了,一不小心就會被自己所攜帶的武器燒的屍骨無存。然而二戰中噴火兵所攜帶的燃料罐真的那麼容易起火爆炸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就算燃料罐被子彈打成篩子也不會爆炸。

美國噴火兵正在向前衝鋒

現代意義上的火焰噴射器由一戰時期的德國軍隊率先使用,主要是為了對付地堡及土木結構戰壕等永備工事,在實戰中發現,使用火焰噴射器的殺傷效果非常顯著,它能攻擊到普通武器彈藥難以到達的地方,還能夠給敵人極強的精神震懾。因此一戰過後許多國家都開始了對火焰噴射器的研究,很快許多性能先進,威力強大的單兵火焰噴射器研製成功並裝備部隊。其中美軍所裝備的M2型單兵噴火器在二戰太平洋戰爭中被美軍廣泛使用,並取得了極佳的戰績,當然噴火兵的陣亡率也是相當之高,但他們並不是因為燃料罐被擊中起火爆炸而死,大多數是因為敵人非常憎恨和懼怕噴火兵,所以都將噴火兵作為頭號擊殺目標,噴火兵在戰場上素有子彈吸鐵石之稱,在密集地槍林彈雨中噴火兵陣亡的風險很大。據美軍統計,在太平洋戰場上噴火兵平均生存時間僅為五分鐘。

美軍士兵正在使用噴火器

太平洋戰場上美軍噴火兵攻擊日軍碉堡

世界上噴火器種類很多,但是其在原理和構造上是大同小異。所以我們就拿美軍在二戰太平洋戰爭中使用最多的M2型單兵噴火器為例,講一講噴火器燃料罐被子彈擊中後為什麼不會起火爆炸。該型噴火器由兩個燃料瓶一個氣瓶及輸油管,噴槍槍體四部分組成,點火裝置位於槍口部位,當氣瓶中的氣體進入燃料瓶中,將燃料推送至輸油管及槍管內,再由點火裝置製造的明火點燃,燃料既可在出槍口的一瞬間形成一道火柱,達到噴火效果。在現實中無論是燃料瓶還是氣瓶被子彈擊中最多只是跑氣漏油,如果遇到明火可能還會起火,但是爆炸的概率微乎其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美軍M2型噴火器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物體發生燃燒爆炸的條件,這是我們初中就學習過的化學知識。形成燃燒必須具備三個條件,足夠濃度的氧化劑,足夠量的可燃物質,以及一定能量的點火源,在一個封閉空間內由於持續劇烈的燃燒而產生的高溫高壓氣體達到臨界點時,這些能量就會以爆炸的形式釋放出來。當密閉的噴火器燃料罐遭到子彈射擊的一瞬間,其內部並沒有足夠濃度的氧化劑,其外部也沒有形成有效的點火源,二戰美軍噴火器所使用的燃料並不是普通的汽油,而是凝固汽油,該燃料非常不易揮發,就算油瓶漏了混進了空氣也不會在短時間內就形成油氣混合物,因此爆炸更無從談起。

美軍噴火兵攻擊日軍地堡

噴火器氣瓶內所裝的氣體為氮氣,而氮氣和二氧化碳在一起常作為滅火物質的首選,飛機油箱的防爆就是利用氮氣作為一種保護氣體來使用,保證油箱中油氣混合物濃度低於爆炸極限,從而保護油箱不至於因為持續燃燒而發生爆炸。M2噴火器的氣瓶所裝的氮氣為一種惰性氣體,無論是單獨儲存在氣瓶中,還是充入燃料罐中與燃料混合,都可以起到防火抑爆的作用,當子彈打在氣瓶上時也並不會產生火花,所以噴火器起火爆炸的條件都不具備,即使挨了子彈也不會爆炸的。

美軍噴火兵在掃蕩殘敵

在我國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中,何燒光所背的噴火器為雙罐設計,應該就是美制M1噴火器,在被擊中後並沒有爆炸,應該說該劇導演還是走了心的,並沒有受到好萊塢大片的影響。噴火器燃料罐一打就炸,只是好萊塢大片導演為了情節需要而給人們普及的一條偽科學軍事常識,朋友們別再被誤導了,噴火器被子彈擊中後並不會起火爆炸。

相關焦點

  • 作為火焰噴射器的始作俑者,二戰時德軍還有使用嗎?
    而在現代戰場上,二、三十米的距離,已經是近戰甚至是白刃戰的距離,士兵需要背著二十多公斤的燃料罐,衝到機槍堡壘只有二十米的距離,我是覺得衝到這個距離,其實有沒有噴火兵,這個堡壘都差不多要完蛋了。這個時候堡壘被噴的一頭一臉的汽油燒起來固然很慘,可是那些沒到這距離,就被機槍擊中的噴火兵又是什麼下場?
  • 士兵掛在身上的手榴彈,被子彈擊中後會爆炸嗎?說了你可能不信
    在近代戰爭中手榴彈的出場率很高,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於其易於攜帶、爆炸威力大、操作靈活、打擊距離遠等特性,手榴彈被各國軍隊廣泛運用。在二戰時期,手榴彈被士兵各種掛在身上,這樣很方便攜帶。很多人好奇,如此一來不就成了靶子嗎?這樣被子彈擊中會不會產生爆炸,聽聽專家怎麼說。手榴彈是由彈體、引信兩部分組成。
  • 二戰最招仇恨的噴火兵,其實他們心裡更害怕,火焰噴射器並不好用
    要說二戰戰場上最招人痛恨的兵種,除了狙擊手應該就是噴火兵了。這種源自於一戰時期的兵種,比傳統的槍手更加讓人厭惡,因為一旦讓他們接近就意味著被殘酷的燃燒致死,所以戰場上噴火兵都是優先攻擊的目標。二戰正在攻擊暗堡的噴火兵並不輕鬆的噴火兵雖然影視作品裡將噴火兵表現得殺傷力十足,但是要想成為一名噴火兵並不容易
  • 二戰德軍裝備的噴火器數量雖多,但更多用於實施暴行而不是戰場
    而作為近戰武器,攜帶噴火器的工兵會在攻堅戰鬥中隨時支援步兵的行動。噴火器當然是簡稱,現代意義上的「火焰噴射器」本就是德國人費德勒發明的,他於1901年製作出來一個噴火器樣品提供給德國軍方評估。單兵可攜式噴火器由背負燃料罐和噴射槍兩大部分組成,我們在影視劇經常看到德國兵背的是三個罐子(35型),是因為有兩罐燃料和一罐壓縮氣體(一般為氮氣),因為壓縮氣體才能提供燃料噴射的動力,至於噴射槍就容易理解了,就是個有點火裝置的發射管。
  • 身體被子彈擊中後,真的能活下來?有親身體驗的老兵告訴你答案
    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上過戰場,那麼如果身體被子彈擊中後,真的能活下來嗎?有親身體驗的老兵給出了答案。人類在經歷了二戰之後,直到現在也沒有挑起過一場大規模的世界大戰,而且我們所生活的環境大部分都是和平的,所以在現實中我們根本無法了解到戰場的真實情況,而且槍枝彈藥離我們的生活很遠,我們通常看到一些槍戰的畫面,是通過一些影視劇來感知的。而如果是真的在戰場上,有人被子彈擊中後,真的還可以繼續存活下來嗎?對此有經驗的老兵給出了答案。
  • 士兵掛在身上的手榴彈,不怕被子彈擊中爆炸嗎?說了你可能不信
    導語:士兵掛在身上的手榴彈,不怕被子彈擊中爆炸嗎?也許有人就會覺得奇怪了,把手榴彈掛在身上難道不怕被子彈擊中後爆炸嗎?說了你可能不信。事實上,在戰場上一般很難能擊中手榴彈的,因此也就不用擔心手榴彈會爆炸了。主要有一下幾點原因。第一,畢竟在戰場上,人是隨時在動,那麼身體上的手榴彈也會晃動,如果想要打中它也是相當困難的。
  • 火焰噴射器為什麼會被稱為「魔鬼」武器?
    除了操作這個裝置的煩惱——裝燃料的圓筒可能會意外爆炸外,他們背著的燃料罐還會被英法軍隊特別標記,成為戰場上首要擊殺的人員。如果他們被俘虜,噴火兵也將不會得到寬待。因此,他們在戰場上的平均壽命都很短。後來英國和法國都開發了他們自己的火焰噴射器,法國的可攜式單人Schilt火焰噴射器比德國的更先進。1917年至1918年期間,也被大量用於塹壕戰的進攻作戰。
  • 二戰中令日軍無比恐懼的火焰噴射器,現代戰爭中為何越來越罕見了?
    白朗寧機槍 然而,自美軍在越南戰爭中最後一次使用了火焰噴射器後,這款曾經令日軍驚恐萬分的武器卻突然間在現代戰爭中銷聲匿跡,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武裝勢力會在戰爭中使用它
  • 從單兵火焰噴射器到噴火坦克,二戰時期震懾力與威力並存的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西方各國所裝備的單兵噴火器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不管是在燃料還是噴射裝置上都又有了不小的提升,加上一戰時噴火器那驚人的表現,它依舊受到了各國軍隊的高度重視。最先使用噴火器的德國自然首當其衝,早在1935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大量列裝35型單兵火焰噴射器。
  • 你被子彈擊中了嗎?
    其實不然,子彈有著悠久的發展史。 啟蒙期:黑粉。古人在歡慶重要節日時,都喜歡燃放煙花,部分人發現煙花中含有的黑粉會發生燃燒造成爆炸。之後,有些人發現使用鹽分、硫磺和木炭的混合物也可以,就形成了火藥。 雛形期:鉛球。此階段性經歷了三個時期。早期,使用小圓形石頭,殺傷力有限。
  • 為什麼不設計一種能自動爆炸的子彈?這樣殺傷力豈不是更高?
    對於通常的步槍而言,現在使用的普通子彈威力已經足夠大了,甚至在二戰後各國紛紛換裝小口徑子彈,目的就是為了減輕單兵負重,在外作戰時能多帶些子彈,畢竟子彈個頭小了,所攜帶的數量就多了。至於能自動爆炸的子彈,如今主要用於狙擊步槍。
  • 噴火狂魔——二戰期間美國的噴火坦克系列,為什麼現在沒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後,裝甲力量不足的美國陸軍馬上就將目光頂上了噴火坦克這一車種,並在當時大力責成美國軍械局依託已有的裝備儘快改裝出具備實戰能力的噴火坦克。M3中型坦克相對於M2中型坦克更大的承載力使M3噴火坦克能夠攜帶更多的油料,同時更短的E3型噴火槍也讓M3噴火坦克在實際執行噴火作業時更加的方便。
  • 坦克、火箭彈加上溫壓彈,誕生一款超級武器,殺傷力堪比中子彈
    其體積過大,而且十分笨重,攜帶它的士兵目標大,容易被殺傷。而且其射程短,只有100米左右的射程,燃料罐只能支持寥寥數次噴射。種種缺點使得其無法適應現代化戰爭,很快被火箭筒等武器所取代。但是,火焰帶來的巨大殺傷力和威懾力使得各國軍隊對其念念不忘。俄羅斯研製了一款「超重型噴火器」TOS-1A,綽號「火焰坦克」。相比較於傳統的噴火器,它使用的是火箭彈製造火焰,射程達到了恐怖的12千米。
  • 二戰日軍噴火器性能有多強?趕超美軍水平,曾和盟軍上演火之戰
    93式噴火器早期型在極寒天氣下容易出現冷噴故障93式的結構依舊和一戰時德軍噴火器近似,其空重20公斤,可攜帶25公斤汽油和焦油的凝膠混合燃料,有效射程27米,最大噴射時間12秒。93式的優點在於較大的注入氮氣的氣罐連接了燃料罐,中合器居中而打火器在外部噴口,安全性和整體結構都較為先進。
  • 高達的燃料罐?帶上就都是超級系
    工作的時候當第一級火箭點火後,消耗第一級火箭燃料罐內的燃料、當第一級火箭燃料罐中的燃料消耗完畢的時候點燃第一級火箭頂部和第二級火箭之間的爆炸螺栓,第一級火箭脫落,繼續點燃第二級火箭。工作以此類推,直至整個火箭軍的四級燃料全部消耗完畢,這時負載艙也就進入了太重的預定軌道了。其實呢,這裡面的燃料罐就是一個液體容器。
  • 二戰英國集民間科技,研發出著名的噴火戰鬥機
    其主機翼在二戰期間進行了大量的優化,常見的有五種翼型,分別是最基本的A型機翼、從A型機翼改裝的B型、後來為了為了減少工時和原料浪費而設計的一種通用的C型翼、後來為了攜帶更多燃料增加航程進行偵查使用,設計了機翼內可藏有66.5英制加侖油箱的D型翼、還有一種就是為了安裝大口徑機槍而設計的E型翼。
  • 當年反擊戰解放軍噴火兵詮釋什麼叫快速烈火列印
    而更讓參戰的印軍官兵恐懼的,則是當時解放軍一個十分年輕的兵種:防化兵,嚴格說來也叫噴火兵。噴火兵是對印反擊戰中最讓對方恐懼的力量之一解放軍最初在四川江津成立了防化兵學院,不久後遷到北京,該學院首先培養人才後才真正逐步成立,所以該兵種和其他兵種在戰爭中誕生成長有很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