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令》的夏日限定結束後,原計劃立刻上馬的番外大電影系列因為種種原因一拖再拖,終於在觀眾都磨完了耐心後上了兩部:《陳情令之生魂》和《陳情令之亂魄》。然而播出效果卻並未收到如期的評度,評分也都超低:一個4.5,一個5.4。難道是《陳情令》番外大電影沒熱度嗎?不,播出不如預期的原因在於以下幾點。
01宣傳太過,導致觀眾期待和結果不符
《陳情令》系列番外電影早在《陳情令》播出的時候,就提前開啟了預宣傳。當時的宣傳打的是「彌補許多處沒講的故事」。比如《陳情令之亂魄》就給人的期待是:聶懷桑如何找到魏無羨的魂魄,並且如何把他獻舍召回的。
然而《陳情令之亂魄》的大電影講的卻是聶明玦如何在金光瑤的設計下走火入魔致死,聶懷桑又是如何成長為清河聶氏的宗主。由於劇情對打鬥的內容過重,強調了聶氏兄弟的感情,導致聶懷桑對發現金光瑤陰謀的處理匆匆帶過,顯得不夠好。
《陳情令之生魂》就基本上和《陳情令》原劇無關了,講述的是鬼將軍溫寧帶著藍思追出門夜獵時候遇到的事。更像是《陳情令》的衍生故事。
這樣的劇情處理,使得觀眾原本的關注度化為泡影,怎麼能有好評呢?少數好評也是建立在對《陳情令》裡部分原班人馬的好感上:比如鬼將軍、藍思追、聶懷桑、金光瑤、聶明玦幾人;還有《陳情令之亂魄》用了一部分《陳情令》的原景上:比如清河聶氏和祭刀堂。
除了宣傳過度之外,大電影的故事也沒有用心去做。
02大電影的故事,遠不如《陳情令》本令
《陳情令》是由肖戰,王一博,孟子義,宣璐,汪卓成,于斌,劉海寬,朱贊錦,王皓軒,紀李等人主演的電視劇。根據墨香銅臭小說《魔道祖師》改編,以五大仙門世家為背景,講述了雲夢江氏故人之子魏無羨重生後,和姑蘇藍氏含光君藍忘機相聚,在聶懷桑的計謀下,攜手探尋當年真相的故事。
《陳情令之生魂》雖然講述的是溫寧和藍思追夜獵的故事,然而卻沒出什麼新奇的地方,有人評價是「義城篇」的重寫,有人說這算是「同人」故事,卻無人說是個好故事。
《陳情令之亂魄》更是如此,不但從故事的開頭到結尾講述的都是聶懷桑和聶明玦的手足情,編劇對自己設置的障礙如何解除,似乎心有餘而力不足。然而聶懷桑對金光瑤的懷疑也不可能通過匆匆兩場戲就解決了,聶懷桑平白無故學會了吹《清心音》,連一點鋪墊都沒有。
《陳情令》能夠大火的原因,其根本在於它有個好故事,不管故事的走向如何,他的人物命運始終是前後相呼應的。比如金光瑤學《清心音》是為了對聶明玦下手,他又不敢直接殺死聶明玦,只得在《清心音》裡加上《亂魄抄》的曲調,這樣才符合金光瑤工於心計的性格。
而影版則在需要情節的時候莫名其妙加上一個技能,實在太突兀。聶懷桑對聶明玦在劇中已經能體現出是「亦父亦兄」的感情。反而在劇中又多此一舉地解釋,實在不夠。
然而《陳情令之亂魄》好的一點是能夠把兄弟情做得感人,還有部分小細節非常不錯。這是這部電影的小優點了。
此外,沒有主要角色的番外電影,才是番外電影敗走麥城的根本啊。
03缺乏主要角色的加持,番外大電影走不遠
一部影視劇,最多能火主要角色,能把雙男主肖戰王一博帶成頂流,《陳情令》已經有很出色的表現了。
一眾配角雖然出彩,但卻始終在人氣上少了那麼一點熱度。
果然,在《陳情令》播完後,配角們的熱度正在慢慢下降。到現在配角們的話題已經少之又少。雙男主肖戰王一博又太過耀眼,這使得觀眾把眼光都聚焦到他們二人身上。
在大電影開拍之處,就要想到這一點,哪怕主角客串,也可以襯託出對番外的重視。如此數據就不會太不好看。
要清醒地認識到,缺乏主要角色的加持,番外大電影走不遠。影視劇講的是故事,看的是主角,主角都沒了,番外的意義也就不復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