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想法各有不同,但出發,是我們一致的答案。
曾經已無限連通的世界,在忽然之間每個國家封鎖邊境、取消籤證、切斷航線,築起了看不見的圍牆,這大概是這個時代每一個熱愛旅行的人都從未經歷過的。
時間好不容易來到2021,可疫情再度反撲,石家莊、杭州、大連、昆明等地的境外輸入患者突然增加。
2021,有機會出去旅行的話,我會選擇去雲南。 如果說地球上還有什麼沒有被旅遊愛好者發現的秘境,那一定藏在雲南。
雲南,地處西南邊陲,是中國少數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26個世居民族在這裡繁衍生息,長期的大雜居、小聚居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民族傳統文化。
這裡,自然與人文輝映,歷史與現代共生。從高山雪域到熱帶雨林、從三江併流到石林奇境,生物資源豐富多樣;從火把狂歡到潑水祈福、從南詔古城到佤山秘境,民族文化和諧相融。
當工業文明塑造出無數似曾相識的剪影,我們心靈棲息的淨土又將何處尋覓?背上行囊,逃離喧囂,循遠古印跡,開啟一段旅程。
在這個世界上,有些風景,就是可遇不可求的。
如果足夠運氣,雲南的七彩祥雲、卡瓦格博的日照金山、景邁山的雲海,隨處可見。有時候,就是那種需要緣分的美景,才不啻為最難以忘懷的景色。
去大理,光這三個字,就足夠浪漫。麗江,即使它浮誇,豔俗,商業化。可還是會想去大研古鎮,找一間院子,喝著新鮮研磨的普洱瑰夏,音響裡放著《春夏秋冬》,靜靜地發呆,望著窗口的多肉和池子裡的黑鯉,在變換角度的陽光裡,療愈都市生活的傷痕。
很多人的眼界,可能只是一塊6.5寸的手機屏幕。逃離城市網絡,人會與世界的信號暫時脫離,看到屏幕以外的世界。喚醒感官,將注意力從手機裡拽出來。
摘掉耳機,自然的聲音會告訴你真正應該做的事情。站在長江第一灣大喊一聲平時不敢說的話。怒江大峽谷,鼻息嗅到的總是一股清冽,腦神經隨之興奮起來,步伐只想放緩。
高黎貢山在怒江的西岸,橫斷山系的最西段。北邊是青藏高原,氣候和生物都具有從南到北的過渡特徵。
4000多米的垂直高差,多樣的垂直自然景觀和複雜的立體氣候,也造就了豐富的動植物品種。走進密林,像是《阿凡達》裡的潘多拉星球。
高黎是景頗一個家族的名稱,「貢」在景頗語裡是「山」的意思,高黎貢山的意思就是「高黎家族的山」。
知子羅,時光定格在80年代
藏在怒江州的廢城,知子羅,時光一直定格在80年代。
1986年因為一些專家的泥石流隱患結論怒江州府知子羅被廢棄。至此,時間在這一刻按下了暫停鍵。
34年過去了,知子羅並沒有發生泥石流,但是一個縣城規模的80年代建築群,被完整的保存了下來,原先的人民銀行、衛生局、郵電營業室、醫院、小學的建築,都保存了下來,部分建築成了危房。很多房子還有著一些蘇式建築的影子。
站在知子羅,抬頭就能看到高黎貢山,以及周邊眾多不知名的雪山。對於年輕人來說,這裡看起來很破敗,甚至沒有見過這樣的建築,但對於80後70後來說,在這裡絕對可以找到你兒時的回憶。
生活並不溫柔,但你要活得有溫度。如果不去嘗試,我也不會知道,丙察察可以穿越。
雲南的丙中洛,途徑察瓦龍,到達西藏的察隅,一條最艱難的進藏公路,左邊是濤濤怒江,右邊是峭壁懸崖。穿過滿是壓迫感的隧道,之後是豁然開朗的雪域江南。
通往未來的每一處,盡在當下的每一步
臨滄,又近了一步
大理至臨滄的高速鐵路,墨江至臨滄的高速公路已經通車了。大理到臨滄只需1小時,墨江到臨滄只需2小時。這片因為交通不方便不被人熟知的目的地,現在可以去了。
迄今發現的最早一批崖畫-滄源崖畫,中國最後一個原始村寨-翁丁古寨,燒制土窯罐子的碗窯村,終於可以見到了。最正宗的佤族雞肉爛飯、舂魚、血腸、舂雞也會走進我的胃。
我想,去雲南的目的,是因為大多數未曾見過的風景,足夠原始,還是人間的味道。讓人開啟平時所有麻木的感官,剝掉一層層世俗的老繭,把自己最柔軟的那部分暴露在外。
我的旅行永不停歇,
去過,見過,就已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