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耿青燈照青史,坐看興廢眼前來。亡秦未必非胡亥,滅趙終然是郭開。三國英雄由將相,六朝人物只嬰孩。商之孫子寧無論,妲己端端是禍胎。」——《讀史》王冕
在歷史上,美人妲己的名氣僅次於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和楊玉環,而且妲己所處的年代要比其他四大美女要早的多,乃是公元前1000年的商朝時期。正因為妲己離我們的年代已經太過於久遠了,因此很多時候我們對於妲己的了解其實僅限於傳說之中。
一,傳說中的妲己
比如按照明代神魔小說《封神演義》的說法,妲己的本體並不是人,而是千年狐狸精,而且是受女媧娘娘之命來禍亂殷商的,因此和妲己在一起後的紂王才會變的如此的戾氣,整日陶醉於酒池肉林之中,把天下大事都拋諸腦後。
《封神演義》中有一句詩是這樣寫的:「諸侯之女承恩露,玉帛金絲繡華服。嬌若九重天仙子,實為殷商亡國狐。炮烙熔骨鍛赤練,蠆盆噬魂化流毒。引得鳳鳴徹岐山,摘星鹿臺盡歸土。」
從此以後妲己在人們的心目中就成了禍亂朝綱的妖精,專門教唆商紂王做一些慘無人道的事情,像使用炮烙之刑,還有教唆商紂王挖親叔叔比幹的心等等。
二,歷史記載中的妲己
但其實這些傳說也並不是作者毫無理由的編撰和抹黑,在更早之前便已經有了妲己禍亂朝綱的記載。比如說《列女傳·卷之七·孽嬖傳》中寫到:「妲己配紂,惑亂是修,紂既無道,又重相謬,指笑炮炙,諫士刳囚,遂敗牧野,反商為周。」
甚至《史記·卷三·殷本紀第三》都寫到:「好酒淫樂(紂王),嬖於婦人。愛妲己,妲己之言是從。」說紂王貪圖酒色,很聽妲己的話,甚至以唯妲己之言是從。因此《封神演義》便根據史料的種種記載編撰出了一系列的神話傳說的形象。
三,河南出土妲己墓,揭露真實的妲己
那麼妲己真的是一個「禍國殃民」的狐狸精嗎?長久以來大部分的人都是這樣認為的,其實我們已經誤解了妲己3000多年的時間。
上世紀二十年代初期,河南省安陽市出土了蘇妲己墓。蘇妲己的墓就在商紂王墓的旁邊,為了揭開歷史的真相,專家決定進入墓葬探查。
專家除了發掘出了許多殷商時期的陪葬物品之外,還發現了龜甲與獸骨上所刻的文字,這些文字對殷商時期的歷史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包括了蘇妲己的真實身份,這些記載可要比司馬遷等歷史學家所能接觸的資料都久遠多了。
首先「紂王」並不是真正的帝號,而是後人強加給他的惡諡,是為「殘忍暴虐,損人利己」之意。他真正的名稱應該叫做「帝辛」才對。
帝辛性情剛猛好鬥,神勇冠絕一時。據記載,帝辛曾發動大軍攻打有蘇氏部落,也就是蘇妲己所在的部落。有蘇部落打不過強大的商軍,於是只能卑躬屈膝,獻上了馬匹、牛羊還有部落裡最漂亮的蘇妲己給帝辛乞降。
根據出土文獻的記載,當時的蘇妲己年僅16歲,而商紂王帝辛已經60好幾了。一個16歲的女孩能有多少的心機呢?而帝辛已經執掌朝政多年,怎麼可能受制於一個16歲的女孩呢?
另外蘇妲己嫁給帝辛的使命是求和,身上擔負的是拯救部族的重任,可以料想到蘇妲己一定是畢恭畢敬的絲毫不敢造次,和《封神演義》裡以及我們印象中的蘇妲己一定是天差地別的。
四,蘇妲己被「黑」的原因
縱觀歷史,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古代亡國之君總是喜歡把責任推到女人的身上。自制力底下,就怪妃子誘惑力太大。盛唐時發生的安史之亂最後是誰背的鍋?是吊死在馬嵬坡的一棵梨樹下的楊貴妃。清王朝的覆滅是誰的責任?十個有九個說是慈禧,但問題的根源其實是出自雍正乾隆時期實行的「避關鎖國」上。
妲己長得漂亮,這是公認的。自古以來「紅顏多禍水」這也是公認的。所以商紂王身上的黑水很大一部分就潑到了妲己的身上,和商紂王一起背了幾千年的鍋。
另外妲己為何會被形容成狐狸精呢?其實和有蘇部落的圖騰有關。我們知道在部落文明時代,圖騰就是部落的精神信仰,也是一個部落的標誌,而蘇妲己所在的有蘇部落,他們的圖騰就是九尾狐,漸漸「九尾狐」就演化成為了蘇妲己的所謂本體,且帶有貶義的色彩。
結語
即使如今蘇妲己的形象已經很難改變過來了,但我們也應該去了解歷史上真實的蘇妲己,起碼這樣我們偶爾在聽到有人說蘇妲己的壞話的時候,不會隨之人云亦云,而是對歷史有更深層次的思考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