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國富民,育人為先。為廣泛傳播終身學習理念,弘揚全民學習風氣,11月30日上午,廣州市2020年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在黃埔區青少年宮(蘿崗宮)啟動。此次活動以「全民智學,助力「雙戰雙贏」為主題,由廣州市教育局主辦,黃埔區教育局、黃埔社區學院承辦。
活動通過「主會場+各區分會場」的形式,將線上線下互動相結合,集中展示廣州市一年來發展社區教育、開展學習型城市建設方面的成果,推動全民智學,深入推進實現「處處可學,時時能學,人人想學」的學習型社會。
在主會場現場,「全國終身學習品牌項目」稱號獲得者代表、「全國百姓學習之星」稱號獲得者代表,分別分享他們的學習經驗。中老年舞蹈愛好者、青少年學子相繼帶來中國舞《梨花天邊開》、朗誦《姥姥的剪紙》,展現他們在老年教育、校外教育等方面取得的學習成果。
參加啟動儀式的嘉賓與小演員。
看成果
形成國內有影響力的教育品牌,
廣州老年開放大學直播吸引近42.7萬人次參與
社區教育活動「常教常新」,具有典型的時代性和地方性。在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線作戰」形勢下,廣州市各區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現場的圖片展,將廣州市各區學院近年來開展全民終身學習活動成果,區域內市級以上社區教育示範點、實驗區建設情況及活動成果,一一展現出來。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廣州市教育局積極配套落實保障政策措施,全民終身學習工作取得可喜成績。廣州市數位化服務指導中心、廣州社區學院、廣州老年開放大學等機構依託自身優勢服務全民終身教育,形成了「廣州終身學習大講堂」、「廣州老年開放大學線上模塊化系列課程」等國內有影響力的品牌。
嘉賓觀摩終身學習成果展。
今年以來,廣州市教育局培育出《「護老有法」老年人法律維權》等7門精品課程、系列教材和配套網上學習資源,在探索「教育+出版+網際網路」這一老年教育新模式上取得了新成就,為保護老年人權益,營造全社會學法、懂法、知法、守法氛圍發揮積極作用。
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號召,截至10月底,廣州老年開放大學利用廣州數位化學習中心的優勢,在疫情期間共開166場直播,吸引近42.7萬人次參與,微信群近9300人次參與學習。廣州老年開放大學也因此獲得「樂學防疫」全國老年開放大學體系聯合行動「優秀組織單位」獎。
未來,廣州市教育局將進一步完善工作體制機制,團結各方力量,統籌各種資源,全面規劃好廣州市全民終身教育今後五年的發展框架,推動社區廣泛開展全民學習活動,全面支持全民閱讀和「百姓學習之星」、「終身學習品牌項目」等創建評選活動的深化開展,大力推進終身教育體系構建和服務工作,共同推動全市學習型城市建設工作邁上新的臺階。
見成效
老年人生活更有質感,
青少年影響帶動家長接受藝術薰陶
老年教育是社區教育的重心,開展老年群體社區教育,豐富老年群體生活,有利於進一步提高社會治理的能力。在啟動儀式上,中國舞《梨花天邊開》充滿民族風情。該舞蹈的演出者們,多數均是退休老人。閒不住的她們走出家門,加入終身學習行列,充實自己的老年生活。
中國舞《梨花天邊開》
好好活唄學堂創始人楊熱情介紹,參加演出的10來名老人,此前雖然均是零舞蹈基礎的老人,但她們對學習充滿了熱情。
《梨花天邊開》將古典舞元素與蒙古舞元素相結合,僅僅抖肩一個動作,老人們每天的練習就不少於50多次。
學堂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吸引老人全身心投入到學習當中。「在線上,老人們跟練學習動作;在線下課堂中,老人們沉浸在相應的藝術情景中,全身心投入到舞蹈氛圍當中。結合老人的身心情況,我們在舞蹈課堂上還融入了心理學、生理學、中醫學等知識,豐富課堂內容。」楊熱情表示,這些老人們反饋,通過老年再教育學習,讓他們的退休生活更有質感。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青少年校外教育是社區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各區優秀青少年校外教育成果不斷湧現。活動現場呈現的情景朗誦《姥姥的剪紙》,正是其中優秀代表。該節目是黃埔區青少年宮的孩子們,經過持續2個月的學習,所取得的成果。
朗誦《姥姥的剪紙》
黃埔區青少年宮活動部部長、語言藝術教師沈燕表示,青少年宮是青少年校外教育的主陣地,《姥姥的剪紙》是青少年宮校外教育成果的一個縮影。「日常工作中,我們發現,孩子們對陶藝、古琴等關於美的創作藝術很有興趣。因此,在開展校外教育活動中,更希望能編排些符合孩子們年齡特點的節目,這便有了《姥姥的剪紙》。」沈燕介紹,《姥姥的剪紙》來源於一篇小學課文,文章中所傳遞出的傳承發揚傳統文化的理念,與青少年教育理念相契合。另外,文章充滿童趣,編排成朗誦節目後,能夠全方位把孩子們的表現力調動和開發出來。
青少年宮重視環境育人,我們認為,藝術環境也是一種無聲的教育。在這裡,孩子們會自然地保持安靜,接受藝術薰陶。此外,大人們也能夠參加到培訓當中,獲取對藝術的感知和感悟。可以說,青少年宮在用課外藝術教育影響著每一個孩子,進而讓每一個孩子影響每一個家庭。
談經驗
黃利華:營養與健康科普教育進社區累計惠及30萬人次
黃利華分享品牌打造經驗。
近些年,大眾慢性病疾病患病率升高,養生謠言層出不窮。開展營養與健康科普教育進社區、進家庭,增強人們的健康意識迫在眉睫。2020年全國終身學習品牌項目獲獎代表、廣州城市職業學院食品系副教授黃利華介紹,依託學校的軟硬體設施,學校於2013年開始實施營養與健康科普教育進社區項目。為保障項目順利開展,團隊成員們通過多方聯動、科普教育、創新宣傳形式等方式,向大眾傳遞營養健康理念。
「一方面,聯動省、市相關單位及熱心企業,開展營養與健康科普教育。另一方面,我們將營養專業的高職教育和科普教育相結合,在科普教育實施過程中,進行營養專業工作崗位需求的同步調研,並依據調研結果,調整營養專業的高職教育內容和形式。同時,我們還藉助網站、公眾號、圖書及社區宣傳等,開展營養與教育科普教育。」黃利華介紹,到目前為止,項目累計出版8部圖書、開展10餘項課題、發表30餘論文、舉辦230場下線活動,累計惠及30萬人次。
何丹鳳:教授五湖四海的學生傳承非遺剪紙
何丹鳳分享剪紙傳承經驗。
作為民間藝術的代表,剪紙不僅是我國傳統文化的象徵,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2020年全國百姓學習之星代表、增城區新塘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兼職教師何丹鳳,就是一名剪紙非遺傳承人。多年來,她一直致力於傳承和創新剪紙藝術。
何丹鳳表示,真正的非遺剪紙技藝,不僅僅只是一項手工技藝,更是一項極具教育意義的育人工作。「我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和各個年齡段。我常常和他們強調,剪紙的傳承不單是一項傳統剪紙技藝,同樣也在保護傳承千百年之久、具有普世價值的傳統道德。通過一把剪刀和一張紙,學生們在傳承中學習和弘揚仁愛,誠信、禮讓等美好的品質。」
何丹鳳認為,非遺傳承人一定要用實際行動做好原汁原味的非遺文化傳承,這是歷史和國家賦予非遺傳承人的重託。「非遺剪紙能讓每個人樹立明德正身的方向,剪出一個又一個人生美好的春天。我會繼續全力做好剪紙藝術的傳承,在帶教多個省內外剪紙師資班的同時,讓在崗的老師們能學有所成,學以致用,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做好梯隊傳承,把非遺剪紙普及和傳承下去。」
【記者 崔小遠】實習生 陳煒
【編輯 鄭少山】
【攝影 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