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大疆科技,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這是一家來自中國的NO.1企業,大疆科技的核心產品是無人機,而且在全球消費級無人機市場中,大疆的產品擁有70%的市場佔有率,擁有百億級美金市值,許多好萊塢大片和美劇,如《星球大戰》、《神盾局特工》、《國土安全》、《摩登家庭》等都有大疆無人機精靈的身影,如此之高的市場佔有率,使得中國高科技又一次在全球市場嶄露頭角,這就是來自中國的大疆科技。
這麼牛的企業,其創始人汪滔也是相當出色的人物,汪滔1980年出生於浙江杭州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家境殷實,母親是位教師,父親是一位工程師,後來父母紛紛下海,在深圳經商,成為小企業主,從小就喜歡各種航模,對天空充滿了幻想和嚮往,而他的夢想也是能夠有一天背著自己的飛機去旅遊。
大疆的誕生,不得不提到一家香港的高校,那就是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在30年的時間裡,一度成為一家全亞洲排名第一,全球排名前五十的綜合型大學,其工程學院排名在大中華區僅次於清華大學,在港科創校之際,首任校長吳家瑋致力於從全球招攬頂級的華人教授和科學家,當時還在加州伯克利大學任教的晶片專家髙秉強教授也收到了邀請,高教授推薦了當時也在伯克利的李澤湘教授,於是兩人一同回國,加入了香港科技大學。
當時東莞有家工廠,從國外買回來一臺高端機械臂,出了故障,機緣巧合,他們找到了港科大的李教授,很快,李教授和他的團隊幫助工廠解決了這個問題,後來和高教授還有其他的專家,一起創辦了固高科技,專門去做更好的工業自動化設備的控制器,固高科技的英文名也很有意思,李教授的妻子是數學家,取名固高,也就是Googol,也就是10的100次方,幾乎同一時間,在大洋彼岸的兩個年輕人,也想把自己的公司取作同樣的名字,只是在註冊的時候拼成了Google。90年代,中國的固高,美國的谷歌似乎中美之間的產業發展路徑在這兩家名稱相似的公司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轉眼間,時間來到了2000年後,港科大開始招收第一屆內地本科生,當時已經在華東師範讀書的汪滔隱約看到了一條實現理工夢想,專研自己航模愛好的路徑,果斷報考,成為了早期一批在港科大,就讀電子與計算機科學的內地生之一,當時已經在港科大任教的李澤湘教授,開授了一門課程,以參加亞太大學生機器人大賽ROBOCON的形式,組建學生隊伍,讓學生從零開始學習機器人技術,軟硬體技術整合,每支團隊還要自己管理預算和經費,參與項目匯報,每一支學生隊伍就像一個小型的初創團隊,為最終的榮譽奮鬥。
大疆的創始人汪滔不僅參與了這門課程,而且嫌一次不過癮,還參與了第二次,後來在港科大讀研的時候,也繼續擔任這門課程的助教,機器人大賽培養了大量的理工科人才,也給今後的大疆,以及其他中國創新型科技公司的崛起埋下了種子,本科學習的最後一個階段是做畢業設計,當時的汪滔順理成章地把自己鑽研的航模懸停技術作為了畢業設計的課題,有意思的是,經過多次的成功飛行和懸停,在最終畢業設計匯報和演示的時候,汪滔手中的航模直升機卻「炸機」了,李教授在不留情面地給他打了一個低分之後,同時也看到了汪滔眼中的那道光。
千百次的測試成功,也不抵不過那一次交付給用戶時的失敗,殘酷且現實的道理可能會讓一些人退縮,但對於另外一類人,反倒是強烈的鞭策,後來汪滔留校讀研,繼續專研無人機技術,他的飛機飛到了青藏高原,飛到了汶川抗震救災,飛到了全球航模愛好者的手裡。
2006年,還是研究生的汪滔創立了智翔科技,也就是大疆創新的母公司,汪滔不僅僅是一個優秀的工程師,更是一個極具商業嗅覺的企業家,在他的領導下,大疆創新從航模技術到四旋翼無人機,做出來的產品讓全球用戶驚嘆,早期的一批粉絲來自好萊塢,大洋彼岸的好萊塢對大疆的產品讚不絕口,愛不釋手,因為他們再也不用花天價去包直升機航拍了,一時間,會操控大疆無人機的攝像師在好萊塢大受歡迎。
大疆最早的四旋翼無人機是沒有攝像頭的,只能讓用戶把一臺GoPro運動相機綁在上面,當時李老師和汪滔也去找過GoPro談合作,然而當時的GoPro財大氣粗,覺得一個中國的小硬體公司沒什麼了不起的,直接回覆說,「合作可以,但是我們要70%的利潤分成」,這可不是簡單的拒絕合作了,然而讓GoPro萬萬沒想到的是,大疆決定自己做攝像頭,不僅自己要做攝像頭,未來讓航拍更清晰更穩定,大疆還要做遠距離高清圖傳,還要做防抖雲臺。
終於在2016年做出一臺樣機,於是他和朋友合資創辦了深圳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創立之初,汪滔在一間小民房裡辦公,根本招不到好的人才,因為人每次來了,一看還是小民房裡辦公,基本上掉頭就走,但是皇天不負有心人,出於對創新技術的興趣,汪滔還是找到了同類人,組成了四人團隊,但是這幾人中,只有汪滔有了無人機技術背景,所以汪滔經常需要跟他們溝通,手把手教他們,但後來員工卻因為看不到公司的希望,最終還是選擇了離開。
就這麼來來回回,大疆也是經歷了幾批員工,而辭職的員工有的投靠老合作商,有的還偷偷販賣公司的盜版產品,在公司推出產品之前,團隊已經歷了數次的崩盤,公司幾度到了崩潰的邊緣,但是汪滔卻說,那是黎明前黑暗的時光。果然,陽光總在風雨之後。
汪滔的導師李澤湘加入大疆,不僅帶來了資金,還引進了很多學生過來,深耕多年技術領域的李教授和高教授不僅支持技術自主革新,還幫助找來各方面的專業團隊來配合,圖傳不夠高清不夠遠,高教授說,「那我們就重新做一個專門的晶片,從底層解決問題」。相機拍攝抖動太厲害了,那就把三軸雲臺量產化,事實證明,當初狠下決心啃下來的硬骨頭,都得到了回報,不僅讓大疆在無人機領域取得了絕對領先地位,還繼續拓展出來了全新的產品品類,手持雲臺。
現在的大疆早已不是一家只做航模技術的公司了,而是在影像技術,機器人技術,計算機視覺等,擁有多方技術壁壘的科技企業,當大疆推出的運動相機備受消費者喜愛的時候,我們看到GoPro推出的無人機,就像是一個笑話,大疆的故事激勵著無數熱愛科技的創業者們,大疆的故事也還在繼續,這家成立不到15年的中國科技企業,用自己的經歷在告訴每一個國人,未來,充滿著無限的可能。
飛機起飛了,汪滔從小的飛機夢實現了,如今的汪滔作為一個80後,已經坐擁450億的身家汪滔,白手起家,度過了創業最艱難的時刻,最終創造出自己的科技帝國,而且對於大疆科技來說,在保持領先地位的同時,更加注重整個行業的創新發展,於行業而言,一個行業只有形成完整的創新鏈條,這個行業才能健康發展,因此,大疆創新一直都十分支持行業創新,積極加入行業人才培養,形成良好的行業整體創新環境,這才是科技企業應該有的作風。人才,技術是命脈,對於創業企業亦是如此,汪滔的成功,離不開他的老師以及他的團隊,人才是關鍵,技術是核心,但是很多企業卻是把握不住,導致人才流失,最終結果就是企業的敗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