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民的名義》說起,他以投資的名義告訴你那些網劇為什麼會火

2021-01-20 虎嗅APP



我們從投資角度怎麼看這個市場?實際上還是蠻有意思的,因為無論是做投資還是做網劇植入,還是做內容營銷,還是做很多的東西,其實有很多一以貫之的道理。


網際網路對內容產業有什麼樣的改變


第一個,市場會不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新東西是怎麼樣改變這個市場的,以及我們怎麼樣重新去認知和觀察這些規律。這本書我引用《投資最重要的事》,他是炒股票的,美國的證券投資大師。如果我們把他和網劇的投資,和網劇的內容營銷結合起來的話,其實他們說的很多東西都值得我們來思考。


後面我的很多邏輯就是沿著這四個繼續往下走。新事物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過去的模式還是不是還存在,我們的規則如何變成新的點,以及規則變化以後我們要做些什麼。


例如改變,這是我們自己畫的一張圖,我們畫這張圖是為什麼?以前我們做電視劇拿到劇本,然後劇本開發,把它推上去就行了。



但是我們現在會發現一個特點,動畫電影和電視劇有很多遊戲性,他們會照顧遊戲廠商的感受,他們會照顧這個片子火了之後他怎麼樣去進行授權,他們也會非常在乎如果一部電視劇大紅大紫,我們要不要拍電影,以及拍的電影怎麼樣。


例如《爸爸去哪兒》的電影怎麼樣,或者是其他某某的電影怎麼樣,我們會發現,其實效果都非常不一樣,選擇的時點,電視劇播完以後,或者綜藝播完以後,什麼時間出,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上面畫了一個裡程碑,從投資人自己去決策,或者我們自己去思考,如果是我,我該怎麼樣讓這些產業聯動起來,我們發現工作挺麻煩的,比如我們一開始要確認合作夥伴,在劇本立項階段我們就跟遊戲公司把很多東西都盤算好,這樣的話才會讓整個電視劇也好、電影也好具備遊戲性。


在劇大紅大紫之後,就要考慮其他領域變現,比如最近特別火的《人民的名義》,電子書和實體書的用戶都在爆增。


這種改變為什麼呢?我們說了很多,現在的網絡劇和以前的劇有很多的不一樣。這兩年泛娛樂市場都在快速普遍的走向成熟,如果換成2011年、2012年,我拍了一部電視劇,我是不屑於或者不願意把它改編成遊戲的,為什麼?手機遊戲市場太小了,而且3G網絡或者其他的因素都導致的是我們合作的任何一個細分領域都不太成熟。但是現在回過頭來看,我們會發現,其實各個領域裡頭都在攜手走向成熟。


我們看下市場產值,雖然2016年大家吐嘈很多電影市場不好。但如果我們把國產和海外各對半的話,國產電影還會有200多億-市場規模,無論是動漫也好、網路遊戲也好,還是我們現在觀察的在線視頻也好,都體現這樣的趨勢。



有一個第三方給了一組數據,中國的網絡視頻廣告收入可能2017年要到400多億到500億之間,他們可能會拿60%到70%預算以上去投入到內容。為什麼我們現在都在講網絡劇也好,網大也好,網綜也好,實際上就是在於這個市場用戶培育起來了,用戶願意付費。


所以我們講的第一點,這個市場,或者網際網路對我們整個內容市場帶來了怎樣的影響,一定是各個領域都在互動,這個市場一定有非常多的垂直領域都在慢慢崛起,他們共同成長起來了,當然一定會發生相互的聯動。


這張圖,我把自己關到小黑屋裡坐了一下午,畫了一張蠻有意思的樹圖。



人類學家鄧巴以前做了很多的研究,他發現黑猩猩只能有20個好朋友,一個猩猩只有20個猩猩朋友是因為這個數量如果再往上增加的話他的腦袋會炸裂,因為猩猩的大腦皮層只允許它有20個好友。


但是人的大腦皮層允許他有多少?150個,後來我們把這個數字做了延伸,我們可以有48到50個關係非常好的朋友,有150個日常保持固定溝通的朋友,有500個認識的朋友和1500個認得出臉的人。


所以我們無論做網絡劇也好還是網紅也好,我們都在界定一件事情,這個人對你是1500分之一認得出臉,還是500叫得上名字,還是150日常能溝通,還是50關係非常好,甚至到15,到你的鐵桿,或者你每天離不開的人。


我們怎麼樣界定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或者怎麼樣界定這種連接?幾個維度:


第一個,認識時間的長短;

第二個,發生交互的頻率;

第三個,互惠性,你對我有什麼好處,我對你有什麼好處;

第四個,親密性,我有什麼見不得人的事願意跟你講。


在這裡我們拿這四個定義就太簡單了,我們看到有很多網絡劇會做很多改編,原因很簡單,有很多網文作者會做很多改編,第一個,它持續的時間長,有的周播,有的日播,但是一部劇它要讓你看三個月四個月時間,你的認識時間長,每天都看,互動的頻率高,你在裡面找到內心的慰藉。


如果說它有一些獨特的價值觀,古裝和玄幻特別受歡迎,因為它滿足了人類的四個溝通的基本要素,它決定的是它可能能擠進150分之一,甚至是好朋友的50分之一。


我們怎麼樣界定內容,或者怎麼樣界定IP,IP對我們來說,它是作者與受眾產生的一種對話,網絡怎麼樣改變的,以前是我講你聽,但是現在你可以評論,你可以打賞,你可以付費,你可以吐嘈,你可以噴我,所以就變成了我講你聽,你BB我聽。所以,在這裡就變成了我和你是一種對話,我們變成了一種連接的關係,這種連接關係的好壞決定著我能從你兜裡揣出多少錢來。


所以,最好的IP我們一定會有非常強的信任。例如《三體》,例如很多的作品,我們可能都看了很多年,就變成了老朋友,交互的時間長,頻率、互惠性、親密性。


在這裡我們會把它做一些延伸,有了這些關係之後我們就會做形象開發,因為會動的形象才會長期停留在人的情景記憶之中,它在大腦皮層裡頭專門屬於一個灰色地帶。這個在生理學裡有很多都在講這些,所以我們會把文字與價值觀做開發,開發以後做變現。


我這裡的樹杈有動漫、全網劇、電影,我們選擇了最好的形象化,在形象化之後再把它做二次開發變現和商業化。這個就是我們講的第一點,網際網路對內容產業有什麼樣的改變,改變了工作的方式,網際網路讓各個子環節都蓬勃發展。以及改變了人和人之間的關係鏈,產生了內容的重塑,這是我們要說的第一。


新東西到底新不新,有沒有規律


第二個,我們在質疑很多東西,新東西到底新不新,有沒有規律?我們說的第一點是改變,第二點是不變。


這裡有一個數字很有意思。我先給大家呈現它的真實情況,然後我們再分析分析。我們買了一個網絡視頻的後臺數據,我們找了騰訊、優酷、土豆和愛奇藝每天的月活用戶數,在2014年11月份,日活躍是1.24億到1.25億,而在最近一個月日活是2.43億。



這個數字很直白地告訴大家漲了接近100%,這個市場很牛逼,大家都願意付費,這個東西是沒什麼話語權的,或者這個數據沒什麼用,但我們需要的是把它拆一遍。


中國的網際網路用戶現在是7億,視頻覆蓋用戶是70%,換句話說,大概是4.9億到5億看過網絡視頻,但不代表他們每天都活躍,網際網路用戶在20到29歲的覆蓋率接近30%,是2.1億。


以前我們如果說2014年11月份的話,我們可以說所有的用戶都來源於25歲以下,或者是15歲以下,或者是20歲以下,都是這個年輕人群。但是到了兩億五千萬每天活躍的時候它就不是單一人群了。


主辦方(虎嗅)跟我們聊,讓我今天講講什麼是年輕化,我反其道行之,因為我從數據上能看到,網絡視頻是向全年齡滲透的,而且這種滲透不可逆轉,他的用戶越多他滲透的年齡階層越多,他有更小的,也有更老的。


另外,我父母的朋友圈我是不敢屏蔽的,或者是我爸媽給我打電話說最近看了一部很好的電視劇,我不可能什麼都不說就把它略過去。網際網路的溝通交互它不排斥老年人,像我的話,我也沒感覺到我自己被排斥。


當一個人群切進來以後變成了一個循環的節點,我跟我爸媽討論《人民的名義》,他覺得好,我也會去看看。2014、2015年古裝玄幻大紅大紫,但是我們在今年可能看到各種各樣的風格,因為網絡視頻的人群在變化,他可以有年輕的,也可以是中年的,也可以有都市的,也可以有生活的,也可能有很多的題材。


換句話說,2016年、今年的感受會更強烈一點,為什麼?是因為人群已經變得更包容,變得更多,所以他們能接受的題材風格表達方式也變得更包容更多。這個是我們看這一組數據活躍用戶會發現的。


我們經常說變與不變,不變是什麼,如果一個真正大的群體都覺得一個內容好它才是真的好。所以有段時間我們炒題材,覺得古裝就是大IP,玄幻就是大IP,但是如果我們看未來兩年,這個趨勢早就發生變化了。


這是我們拿的證據。所以做研究的我們一定要去找證據,過去兩年裡,我們看豆瓣評分,我們看看網播量,第一個網播量一定非常好,排名第十,2015年能進入這個榜單的船票是50億點播,但是到了2016年變成了100億。


這個數據一定很好看,但我們重要的是看評分,因為過去兩年裡評分都殘不忍睹。今年好像變化了一下,今年的題材好像也變化了一下,變得更豐滿。這就是我們要為上一張PPT找的證據,我們的題材,我們的評論,我們的風格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這個變化一定會持續,因為網際網路核心人群在發生變化,而且人群是相互流動,相互評論,是相互影響的,這是我們想說的。


如果從營銷角度來看,可能《人民的名義》在兩年前你會說什麼鬼,但現在有可能我們就會真正認識到了它的價值,它真的有可能蠻有價值的。


當然會有人不信,所以我來之前做了一個小功課,在愛奇藝上看了看用戶畫像,我沒有想到,因為我以為35歲以上和35歲以下的觀眾會一樣多,但沒想到35+佔了75%,這一點確實蠻超我意料的。



而且我們看看標籤,看這部電視劇的人通常打了什麼樣的標籤,商務人士、旅行達人和理財達人,用三個字概括是什麼樣的人?老司機。


我們會發現,是不是越年輕化越好,是不是越怎麼樣越好,我們會發現,人群其實也有變化,評價也有變化。


最右下角PPTV的,我為了保證自己採樣公平,所以找了兩個平臺來看,PPTV介紹喜歡看這部劇的還喜歡看什麼,哪有年輕人看的劇,全都是中年劇,《熱血尖兵》,《江城警事》,當然,我們不能用吐嘈或者鄙夷的態度來看,因為我們要研究另外一種人群了。


評價發生變化以後自然這個市場會有更多變化出現,收視率和網播排名前十的電視劇只有《歡樂頌》,過去幾年大家真的是不滿意的。


我們拿2015年、2016年來看,大家評分那麼低,實際上用戶是不滿意的。我們雖然說它賺了很多去,它播放量很多,開發了遊戲怎麼怎麼著,但是我們一定要有一點,用戶滿不滿意。



這點上我也做了很多其他數據研究,特別有意思,我拿豆瓣和時光電影評分和票房做比對,發現冰火兩重天。什麼是火?引進的歐美大片質量越好票房越高,在中國市場上一塌糊塗。這體現了什麼?


有很多人說這部片子挺火的,你打幾分?我打3分,為什麼?因為我是國人,我希望了解一些或者它講一些中國人的故事,所以我願意看國產片,我願意看50%的國產片,不代表他好。


看海外片子實事求是,質量好的就掏錢去看,看國產片,有一些爛的,或者是就想輕鬆一下,放鬆一下的,也會去看,所以在這裡才會有這樣一個差距。


這是以前我們研究電影市場的時候一些小的發現。我們把作品預測交給專家,我現在再去預測今年明年有哪幾個IP會特別火,或者我們有哪些指標,這個不是我的事情,因為在現場一定有非常多的專家,無論是廣告主、營銷,還有其他的第三方,大家有非常多的數據和公信力去做它。



我來做什麼?我們就看公司好了,有這麼一大批公司,20到30家在A股上市,不管是被併購也好,獨立上市也好,我們拿他們的數據玩一玩,看看能玩出什麼東西。


第一個,電視臺和網際網路發生了力量逆轉,這在上市公司報表裡就能體現出來,以前可能晚兩年的時候我就要提減值,或者計提我的壞帳比例,但現在我放到四年,為什麼?因為有好多電視臺用兩年到三年,甚至更長時間去交付電視劇的款。


第二個,應收帳款,什麼意思呢?我的劇還沒給你你先給我錢了,為什麼?一部好的作品如果每個人都盯著,一定會有這樣的現象,很多人帶著錢找你,你把獨家給我。所以這裡能發現什麼樣的劇好,什麼樣的劇差,什麼樣的劇有人追著拿錢給,什麼樣的劇拍完以後到處求爺爺告奶奶去買,到最後變成經營方案和報表上能看的東西。


一個是應收帳款,我把劇交給他,他播了,我天天摧著要錢。我把A股25家公司全都理了一遍,找了很多數據,為什麼?因為我不善於去找IP,什麼樣的IP好交給專家,什麼樣的作品有可能大紅大紫也交給專家。



從我的產業研究,或者是產業分析來看,我們要做公司的表現和他的定位分析,我拿25家電視劇公司去做了類比,毛利率排第一的54%,25分位的是47,平均值是40。如果給你20個學生,第一個考100分,倒數第一負分,你會選什麼樣的學生?你至少會選中等偏上的,有時候考第一是作弊,有時候考第一是運氣好,我不要求你次次考第一,但是如果你能夠穩定在前30%,你大概就是個好學生。


我們如果不善於看電視劇公司的話我們看看出品方,出品方是誰,他是不是上市公司,他毛利率多少。如果他的這些數據能排到市場上中等偏上我就覺得他是好學生,如果一年不夠我就看三年,實際上真的會有這樣的現象。


另外一點,我是一個出品方,我今年會出一部綜藝或者兩部綜藝,我做得很好,別人都在誇我,所以我明年要放量了,變兩部了,後年變三部了。


很多公司,如果內容做得一般,做兩部做三部就做不下去了,你讓他做十部一樣質量的他達不到的。他的製片人,他的編劇,他的導演,他的後臺,所有這些東西不足以讓他做十部牛逼的片子,他能做一部就不錯了。


我們發現有的大公司反而成長速度還會快,我把他們的營業收入理了一下,五個億收入以上的全網劇公司增速最快,30%,誰最慢?1到3億,就是做了一部明年你讓他做兩部他做不出來,他的增速上不去了,因為他的增速是0%,我們反會發現:第一個,在這個市場上是有一批大公司的,如果我沒記錯的話,營業收入在8億以上的電視劇全網劇公司應該三家,華策、完美、慈文,其他的還沒有上市。


有一些質量很不錯的但還沒有上市,但上市的25家裡頭,這幾家總體的體量還算是保持不錯的,而且收入增速還可以。



最後一頁我們看一下海外市場,我們看兩個被牆了的應用,一個是Facebook,一個是Snapchat。


Snapchat今年上市,大家很關注,在Snapchat上市招股書裡頭它有一段話,列在風險裡,我們的公司經營風險是什麼,我們公司的用戶太年輕,我們抓不住93以後就得死為什麼我們要嫌棄我們的用戶群太年輕,實際上是在於一個用戶群太年輕的時候我們有很多廣告可能就不適用於這個用戶群。


我們看一下他們上市公司的TS,這個是他們的市值除以他們的營業收入,他只有五個億收入時候200多億上市了,Facebook上市的時候它有10億的利潤。所以這裡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其實Snapchat一直打年輕牌,當2012年Facebook上市的時候它是全球年輕一代之王,我們硬生生的看著他變成了老司機,Snapchat拿到了45%的18到24歲用戶,變成了新人王。


Facebook變成了老司機,但是我們能看到一點,Facebook的營利情況更好、收入更大、照顧的用戶群更全面。我去搜了他的前十大廣告用戶群,三星、寶潔、微軟、ATT、亞馬遜,我們再去憑心而論他們有多大的概率會投Snapchat呢,其實或許還是蠻低的。


我們拿這個東西當引子,想說明什麼?網絡劇以前是年輕化的,但如果他照顧了更多的人群,未見得是壞事,因為有很多品牌廣告主就可以因此進來了,我們有很多數據來輔佐這個趨勢和這個道理。

相關焦點

  • 如何評價《人民的名義》當年現象級的爆火?
    《人民的名義》當年可謂是「爆火」級別,這其實是高亞麟投資了整整1個億的作品!由於前期投資巨大,巨大壓力下的高亞麟甚至10多天都沒睡著,每天就躺在家裡的地板上看著屋頂。《人民的名義》而當時劇集已經拍攝過半,若是不繼續拍,之前投資的幾千萬就打水漂了。在這萬般無奈之下,作為投資者的高亞麟只能硬著頭皮追加投資,據說當時甚至賣掉了自己名下的房產!
  • 《人民的名義》是高亞麟花1億人民幣投資的作品
    《人民的名義》是高亞麟花1億人民幣投資的作品,因為投資太大,高亞麟10多天沒睡著,每天都是躺在地板上! 《人民的名義》上映後沒多久,就獲得廣大網友的一致好評,最後這部劇被湖南電視臺出資2.2億買走了。不過說起這部劇的投資初期,卻是相當煎熬,因為籤了3個合同,但最後投資方還是撤走了。
  • 《人民的名義》播出快4年了,為什麼續集卻遲遲沒有上映?
    然而在大家翹首以盼了3年多後,傳聞在19年1月份就已經殺青了的續集《人民的財產》,卻遲遲未能上映。因為《人民的名義》太火爆,而《人民的財產》又延續了《人民的名義》中京州市委書記李達康處理國企改革矛盾的劇情,所以該劇也被期待的觀眾們稱為《人民的名義2》。雖然除了編劇之外,導演和演員全換了個遍,劇情也很獨立,但卻依然讓大家無比期待。
  • 繼《人民的名義》之後《人民的正義》(暫名)又來搞事了!
    《人民的名義》火了,又來了《人民的正義》。說到《人民的名義》起初業內評價尺度太大甚至有幾十家投資機構撤資,結果卻意外火爆,也讓最初的堅持者押對了寶成了大贏家,有眼光有魄力的湖南衛視拿到播出權,也是賺足了人氣和白銀。
  • 沒想到《人民的名義》在日本徹底火了!
    中國今年迄今為止最火的劇應該非國產反腐大劇《人民的名義》莫屬了吧?最近這部劇剛剛收官,很多網友還沉浸在劇情中不能自拔,大家都熱切焦急地盼望著第二部的播出。  要問《人民的名義》到底有多火,它已經燒到了對岸的日本,上了推特日本首頁!這部劇如同在中國一樣,也已經成為了日本網友茶餘飯後討論的焦點!  不僅出現在了日本首頁,《人民的名義》在日本2ch論壇上,也收割了一大片好評和粉絲!我們現在來感受一下日本迷妹的熱切吧!  世代交代に伴い、変化も見られる。  翻譯:隨著時代發展,中國的影視劇也在變化和進步啊。
  • 高亞麟投資《人民的名義》,「貪汙7個億」,成人生贏家
    我們工作一天相當累的時候,都會拿出手機看會電影,看會電視劇放鬆一下自己的身心。當然,我們因為看電視方便,所以遇到好的電影和電視劇,就會迫不及待的看完,久而久之的就開始鬧劇荒。沒有好的電視劇,就好像那些愛抽菸的人,突然身上沒有煙一樣。我想有菸癮的同志們應該深有體會。
  • 賣房也要投資《人民的名義》的高亞麟,如今過得怎麼樣了?
    童年經典情景喜劇《家有兒女》給我們留下了一個「最好爸爸」的幻想對象,2017年的一部《人民的名義》老、中、青三代人都對其演員演技和內容製作嘖嘖稱讚。其中最讓人目瞪口呆的就是那個逗比老爸「夏東海」的扮演者·高亞麟了。
  • 當初為投資人民的名義賣房子,飾演張一山父親的高亞麟,如今怎樣
    相信大家對《家有兒女》這部經典電視劇都印象深刻,算的上童年經典了,它本身是一部喜劇,當年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知道現在在網絡上還是有很多流傳的梗,可以說是影響力非常巨大了,還有的忠實粉絲則會時不時再刷一遍回味童年。
  • 人民的名義熱播,沙小僧教你安全的生財之道
    文/劉婷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追求財富的累計有很多方式,往往都需要需要靠自身的勤奮、刻苦、努力和堅持,就家庭理財和個人理財而言,作為投資人,在做選擇投資渠道時必須要擦亮自己的眼睛,找到能保障切身利益的平臺。
  • 原 創|:《人民的名義》尺度太大,多數人被朋友拉下水
    這種朋友可不是辦身份證時認識的朋友,而是只要你有身份有地位,他就可以叫你粑粑,拿你當自己的親祖宗供著,可以各種跪舔你的朋友。來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劇中第一個就被K.O.的趙德漢是如何被自己的「好朋友」丁義珍拉下水的:
  • 《人民的名義》這些創作內幕,一般人我不告訴他丨國劇60講第二季
    《人民的名義》的發起人是最高檢影視中心副主任範子文。他和編劇周梅森在新世紀初就合作過《國家公訴》。他敏銳地體察到十八大以來反腐進入快車道,需要一部重量級作品來記錄這番如火如荼的大氣象。他想到了蟄伏8年的周梅森,登門求合作。
  • 人民的名義陳清泉學外語是哪一集 人民的名義陳清泉學外語是多少集
    《人民的名義》這部電視劇也是播出就大火,劇中的看點真的是非常的足,不管是從劇情還是從設定的人物都是非常的巧妙,而最搞笑的那個片段應該就是陳清泉學外語的那一段兒了吧,而當時他被抓獲的時候真的像是一個表情包,而正是因為這樣所以他的表情包也跟著火了起來。那麼陳清泉學外語是哪一集?一起來看看。
  • 《人民的名義》洩露了,但網絡盜版可不是「人民的民意」
    如果你現在還沒有看《人民的名義》,那你可能也就 out 了一個世紀那麼遠吧。不同於以往類似反腐題材只在中老年觀眾群中受歡迎的狀況,這次《人民的名義》在年輕人中掀起了一波熱潮。迷妹們拿出以往飯愛豆時的熱情,對張豐毅飾演的沙瑞金、陸毅飾演的侯亮平、吳剛飾演的李達康等角色進行追捧。
  • 《人民的名義》收官在即 提前鎖定2017年收視冠軍
    由李路執導,周梅森編劇的當代反腐題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自3月28日開播以來,便憑藉大尺度的反腐劇情和老戲骨們的精湛演出,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高收視和高口碑:豆瓣評分高達8.5分,收視率也是屢創新高,長居全國網和城市網收視榜首。一季度電視劇市場火爆,《人民的名義》收視第三2017年一季度電視劇收視前三分別為:因為遇見你、放棄我抓緊我、人民的名義。
  • 《人民的名義》為何不請小鮮肉來演?高亞麟:「我要的是演員,他們還...
    《人民的名義》為什麼沒請小鮮肉?」高亞麟:「這部戲是靠演員來完成的。」記者:「您的意思是小鮮肉不是演員?」高亞麟:「所謂的小鮮肉,那不是演員,不會演戲,我請他們幹什麼啊?他們是平面模特,臉長得好看,多才多藝,但他們唯獨不是演員。」
  • 靳東將出演《人民的名義2》即將來襲,未播先火
    各位觀眾小夥伴們今天大張來聊聊《人民的名義》是當代作家周梅森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2017年。同年3月28日,根據該小說改編的同名電視劇播出《人民的名義》是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金盾影視中心出品,由李路執導、周梅森編劇、李學政等擔任總監製。
  • 《人民的名義》裡那些穿幫的鏡頭,你發現了嗎?實在是太搞笑了
    不得不說,《人民的名義》是一部絕佳好劇!可是,不知大家在看時有沒有關注個中穿幫的鏡頭呢,一旦看出,保準笑掉你大牙,不過小編可不負責賠牙哈!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部好的電視劇怎麼能不有點穿幫鏡頭呢?NO.1丁義珍在逃跑時給司機打電話,可他根本沒有撥通電話就假模假樣的把手機帖在耳邊開始說話了。哎,心塞啊。這種難度的表演堪比綠幕啊!
  • 一言難盡:以創作名義之思
    那麼,《人民的名義》的背後,又有什麼故事?本社記者聯繫採訪了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編劇周梅森,請他講述了關於《人民的名義》的故事。 有人說,這是因為《人民的名義》中的高育良的原型是王立科,所以他看了才覺得被針對,有這麼大的反應。甚至有人將高育良的人物關係和行為跟王立科做了對照,看起來確實有幾分相似。 但《人民的名義》編劇之一、周梅森夫人孫馨月告訴記者,王立科並不是高育良的原型。
  • 人民的名義人物出場順序 人民的名義人物介紹
    人民的名義人物出場順序,人民的名義人物介紹。人民的名義是最近一款熱播的電視劇,最近這部爆紅的電視劇相信有不少的網友都已經看了吧!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人民的名義人物出場順序!  劉新建——油汽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趙瑞龍——趙立春小兒子  吳彩霞——劉慶祝妻子  肖鋼玉——京州市院檢察長  高小鳳——高小琴妹妹  杜伯仲——原趙瑞龍創業合伙人  姚心儀——陸亦可母親,法官  秦老師——祁同偉救命恩人  梁璐——祁同偉妻子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人民的名義人物出場順序
  • 終於等來《人民的名義》續集!達康書記換成了他?
    提到《人民的名義》這一部劇,想來很多的劇迷們還是印象深刻的吧。 話說,比起一系列的仙俠劇、都市情感劇以及古裝偶像劇來說,《人民的名義》這一部劇簡直不要過於高質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