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唉聲嘆氣、提不起勁,但就是那麼地受歡迎~
據外媒報導,現在,當人們出現在網際網路的時候總裝出一幅很開心的樣子,但日本那邊卻不是這樣子,他們似乎更喜歡在網上表現悲傷的情緒。比如日本三麗鷗出品的懶蛋蛋(ぐでたま),它就永遠一幅「我不想動」、「我不想被打擾」、「我已經厭倦了生活」的樣子,就連破蛋都懶得破。永遠唉聲嘆氣、永遠提不起勁,但就是那麼地受歡迎。
另外,在遊戲領域,這種做法也不少見,比如《口袋妖怪太陽/月亮》新增的精靈--謎擬Q(ミミッキュ)同樣也是一幅「寂寞到死」的樣子。由於看到皮卡丘廣受歡迎,於是它就利用自身的能力讓自己變得跟皮卡丘很像,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自己也能得到人們的喜愛。
很明顯,在日本文化下,用吉祥物來表達情感是再合適不過的方法了。在這個國家,吉祥物文化是一個巨大的產業,幾乎每家公司都會為自己創建一個吉祥物用於推廣品牌,從百貨商店到日常產品再到房屋保險服務公司。
日本流行文化專家Matt Alt指出,在西方,吉祥物都是拿來鼓舞人的,但在日本,它們卻經常被用來當做表達人們在生活中不會直接表達出來的對象的介質,比如關於便秘或腹瀉的藥物廣告,公司就會為其設計一個可愛的便便想像,這樣人們就不會覺得尷尬了。
通過這種將悲傷情緒設計成可愛角色的方式,日本企業希望那些有孤獨感、嫉妒他人人氣、冷漠等不良情緒的人能跟懶蛋蛋、謎擬Q等這些形象產生共鳴,這樣他們也就會認同了該家企業的產品或服務了。
本文來源:cnbeta網站 責任編輯: 呂迪_NX2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