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受持最短4句偈,所獲福德卻勝過布施三千世界七寶施!

2020-12-24 重樓逾陀

【即使僅受持經中最短少的四句偈,所獲的福德勝過布施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

金剛經:受持般若勝七寶施

說明福德與福德性的不同處,但是福德性不是什麼都沒有,福德性蘊含的是一種「能力」,就像每一個眾生都具備有成佛的「能力」。福德性中含有無限的福德;像經文所說:「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

四句偈,指的是三十二分經文的哪四句偈呢?諸家所說,議論紛紛,有人認為是前分的「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有的認定是「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也有人指為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電,應作如是觀」。眾說紛紜,無一定論。其實我們切勿被文字瞞騙,讀經者要善於「轉經」,而不被經所轉!佛陀說的四句偈,原無定法,只是顯明受持此經的福德無量無邊,即使僅受持經中最短少的四句偈,所獲的福德勝過布施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堅意經》說:

其有好心善意之人,聞佛明法,一心而聽,能一日可;不能一日,半日可;不能半日,一時可;不能一時,半時可;不能半時,須臾可;其福不可量,不可訾也。

此好心善意之人,即是能解佛所說義,受持般若的福德性,即使須臾一念,也能獲福無量。《大般若經》說,受持般若有十種利益:

一、一切喜舍,無有施想。

二、持戒不缺,不生戒相。

三、行於忍力,無度眾念。

四、行於精進,離於身心。

五、修禪定樂,不樂定境。

六、一切魔軍,不得撓亂。

七、外道邪論,正心不動。

八、渡生死河,達涅槃岸。

九、於眾生身,起增上悲。

十、盡形壽命,入大乘道。

一法一偈的福德能令人棄迷得悟,由痴轉慧,此福德性含藏的福德是無與倫比。因此,對經中義理能深信憶念,即是「受」,依此理,放曠無住於日用之中,即是 「持」。我們對善法正道要能受持奉行,不受不持,讀誦千經萬論,就像牧人在計算他牛羊的數目罷了!聞法不精勤受持,蹉跎大好光陰,白白錯失超凡入聖的時 機。

有一天上午,佛陀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阿難也跟隨著。當時,有一對年老的夫婦,佝僂的背,蹲在街道燒垃圾的地方取暖,像是只掉光羽毛的老鵠鳥,流露貪婪又悲苦的神情。

佛陀告訴阿難:「這對年老的夫妻,如果在人生四個階段:年少、青年、壯年、中年,能夠勤奮工作,節儉儲蓄,就可以成為舍衛國第一或第二或第三或第四的富有 長者。如果能夠學道修行,精進不懈,也可以證得阿羅漢果或阿那含果或斯陀含果或須陀洹果,入賢聖位,得解脫樂。但是他們奢逸墮落,聞法不著意受持,年老 時,財富散去,更錯失證得解脫果位的因緣。」

佛陀語重心長地教示:「年少時,不勤奮求取富足,也不修持梵行,老年後就像老鵠鳥棲止於乾涸的池畔,只能悲苦的度盡殘生。」

相關焦點

  • 《金剛經》:弘布法音,續佛慧命,功德勝過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
    受持讀誦《金剛經》,自有無上妙用,可獲無窮福德,可以顯明自我的真如自性,但是這卻只是自利而已,為他人解說《金剛經》中的旨趣,哪怕是短如四句偈等。網圖那麼此弘布法音,續佛慧命所獲得的功德,將會勝過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布施,其所獲得的福德將如東西南北的虛空般不可思議
  • 《金剛經》:三千大千世界到底有多大?
    《金剛經》中,釋迦牟尼佛問須菩提:「須菩提,你再想想,倘若有人用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用來布施,這個人所獲得的福德是不是很多呢?」須菩提回答說:「相當多,世尊。」三千大千世界,就是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三種的千世界,合名為三千大千世界。
  • 《金剛經》裡的三千大千世界
    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 這個以須彌山為中心,七山八海重重環繞,外面還有鐵圍山做城牆,四方有東勝神州,西牛賀州,南瞻部洲,北俱蘆洲,四大洲,還有一套太陽月亮星星。
  • 星雲大師:如何修持正法
    圖/取自網路 文/星雲大師聽聞能知道理,聽聞能知意義,最重要的是,聽聞會增加自己的信念。所以許多人在聽聞正法,追求正當的宗教信仰時,會感到正法之味,如飲甘露,會勤求正法而不覺得疲厭,因為在正法裡,會獲得更多的法喜。
  • 道家「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和佛家「法施」,至高智慧殊途同歸
    所以「布施」對於修行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法門。布施,也分作財施,法施和無畏施。無畏施,是屬於精神力量的布施,即在眾生(包括人以外的生物)身心不安、恐懼、害怕的時候,能夠幫助他消除內心的恐懼,以仁愛慈悲使眾生獲得安全感。法施,就是把道理或者方法布施給眾生,讓他心靈得到啟發。
  • 掌握金剛經的智慧 我們所能得到的利益究竟有多大
    前三章,我們通過須菩提長老與佛陀的參禪對話,已經系統地了解到,一個禪修者能做到無法相無非法相,又能安住在佛陀所說的各種解脫境界中,就能夠實證無為法,就能夠成為佛法禪修的賢聖。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須菩提,你意下如何?如果有人用裝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進行布施,這個人所得到的福德利益是不是很多呢?須菩提長老答到:是很多,佛陀。三千大千世界,在佛法裡等於是無限大的世界。在佛法裡面,一個日月普照的世界,為一小千世界。
  • 佛教中所說的「布施」是什麼意思?「布施」又有何功德?
    最殊勝的是,用自己已經明了的善的道理,用自己所學的佛法,幫助別人破迷開悟 明了苦的根源,從而發心出離。教給他最好最殊勝的「念佛法門」,求生極樂世界,這個法布施最殊勝範圍也是非常廣的。三、無畏布施指的是運用自己的內外財、知識智慧和言語等,在他人有急難、困苦的時候,撫慰人心,使人身心安穩,脫離恐懼。
  • 迦葉尊者告訴你怎樣培植福德
    老母說:「誠如您所說,我前世沒有修福,所以今生住在茅屋中,無衣無食,雖想要布施卻無能為力啊!」尊者說:「你說飢餓貧窮難以布施,如果你有布施的意願,則不能說是貧窮了。可世上有的無明眾生,雖然錦衣財寶穀物眾多,卻無慚無愧不知布施,福報盡後就要受貧窮的果報了。如果你這麼貧窮還能布施修福,那真是稀有難得啊!
  • 《金剛經》布施的好處,以及布施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很多大師解釋說,這句話是布施的最高境界。在理解這句之前,讓我們先看了解一下,什麼是布施?修行布施有什麼好處?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如有出入,敬請指出。什麼是布施?布施是六度之一,也是六度之首。布施,梵語dāna,意即布施。也就是以慈悲心給予他人福祉。
  • 《金剛經》: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金剛經》裡對布施講得很多,很詳細。今天我們學習一下下面這一句經文:「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布施」,包括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這是六度波羅蜜的第一個修行法門。以財物施予他人,就是財布施;以佛法施予他人,就是法布施;讓人擺脫驚恐畏懼,脫離危難,屬於無畏布施。「福德」,指的就是福慧雙修。
  • 十首最好聽的佛教歌曲
    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尊重正教分第十二複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
  • 福德和功德,何來分別心
    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是以福德與功德別。武帝不識真理,非我祖師有過。」在北傳佛教中,福德與功德有別。但在上座部佛教巴利裡面,福德和功德是一個詞。福德和功德,何來分別心。所以我們要用智慧,把所做的福德轉化成功德,方法就是不執著,看破放下,自在隨緣。換言之,如果梁武帝問:「我的福德大不大?」祖師一定會說:「甚大!甚大!」可知,功德是不執著,舍諸貪慾、執著的善法,而福德是有漏的享受。因此,功德遠遠勝過福德。
  • 哪些是不可布施的財物?
    但是,我們還應該知道,有些財物是不能布施的!這些財物,或來源不清淨,或對眾生有不利的影響,如若布施了,是沒有福德的。如《增壹阿含經》所言,不可布施刀劍、毒藥、野牛,不可布施淫女和建造淫祠。建造殺生祭祀的祠堂和廟宇,提供人們殺生拜鬼神的場所,將來會有短命的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