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賽選手在高樁舞獅比賽中。孫靜 攝
高樁之上,身披金、銀、紅、黃等不同色彩的南獅輾轉騰挪,時而騰空飛躍,時而俯身蠕行。伴隨著鏗鏘有力的鑼鼓聲,舞獅者上下翻飛,擺出「沉睡驚醒」「搖頭擺尾」「仰視低顧」等造型,將醒獅威武勇猛、醉態酣然等神態表現得淋漓盡致……
新春前夕,在廣東佛山南海區西樵鎮,第七屆CCTV賀歲杯獅王爭霸賽精彩上演。來自廣東、福建、廣西、香港、澳門等地的舞獅高手,齊聚南獅的起源地南海,以獅會友,喜迎新春。
都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舞獅」,來到醒獅的源頭才知道,這頭目光炯炯、姿態萬千的獅子,緣何穿越時間、跨越地域,令無數中華兒女心馳神往。
看南獅:神態與形態合一
提起西樵,有個如雷貫耳的名字不能不提——一代武術宗師黃飛鴻,正是出生於西樵山下。而黃飛鴻對南獅技藝的傳承與創新,也成為其傳奇人生中的一段佳話。
此次在黃飛鴻故裡舉行的獅王爭霸賽,便是採用了南獅項目與規則。與講究寫實的北獅相比,南獅的造型更看重神韻。在大鑼、大鼓、大鈸的激昂聲樂中,雄壯的猛獅擺出躍、撲、扎等生動的動作,令人振奮、警醒,因而又有「醒獅」之稱。
「看南獅,主要是欣賞獅子神態與形態的合一。獅子要在舞動中表現出喜、怒、哀、樂、動、靜、驚、疑等8種神態。」來自澳門武術總會的舞獅選手趙文杜說,「其實獅子本身只是一件工藝品,只有靠人獅一體、靠獅頭和獅尾的合作,才能讓獅子具有靈魂。」
比賽中,參賽隊伍要完成傳統套路——獅子上山以及自選套路——高樁舞獅兩個項目。「獅子上山」項目中,由一名選手頭戴面具、扮演憨態可掬的大頭佛,與醒獅俏皮互動,引導獅子爬上長條凳搭成的「山頂」,並完成「採青」等規定動作。
如果說傳統套路是令人捧腹的喜劇片,高樁項目則是險象環生的動作片。比賽中,獅頭與獅尾的兩名選手伴隨鼓點,在高低錯落、最高約2米的樁上舞動、跳躍,高難度的動作引得觀眾陣陣驚呼。
中國龍獅運動協會技術委員會副主任黎念忠說,傳統套路主要考察選手在神態、形態、器樂配合、步行步伐、編排、服裝、禮儀等方面的基本功,而自選套路則更看重選手的難度表現。他說,今年南獅的規則有望進行更新,如在傳統套路中調整評分比重,以更符合這一項目的特點,促進南獅的發展。
學南獅:中華文化傳播樣本
「舞獅在中華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世界各地的華人都是龍獅文化的傳播者。我們希望發展傳統文化和民間體育項目,壯大中華文化的軟實力。」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一部主任餘漢橋說。
事實上,舞獅從無到有、由大到強發展史,便是一部文化的交流史。中原地區原本沒有獅子,直到漢朝時,才陸續有獅子沿著絲綢之路從西域傳入,舞獅運動也隨之萌生、壯大。進入近現代,隨著華人的腳步漂洋過海,舞獅也隨之落地生根,成為中華文化傳播的生動樣本。
「過去,想練習舞獅要經過多年的武術訓練,可不像現在這麼簡單。」香港潤福堂國際龍獅總會主席兼總教練李潤福說,「獅子代表著武館,鈸和鑼代表兄弟姊妹,大鼓代表教練。如果你坐別人的鼓上,就是不禮貌的表現,徒弟可是要上去動手的。」
1983年,李潤福在香港成立了自己的武館和獅隊。幾十年下來,他教過的學生已經有千餘人。由於多次在全港舞獅賽上拿到前三名的成績,李潤福的獅隊常常來內地或出國參加比賽。今年來到佛山,他特地讓隊伍帶上了粉色的獅子,以配合新春的喜慶氣氛。
「隨著這項運動的普及,舞獅跟時代的融合也越來越深。比如每個獅子都有不同的造型,有的兇猛,有的可愛。」李潤福說。
趙文杜從5歲便開始練習舞獅,如今已經有20多年。「澳門舞獅推廣得很好,參與舞獅的人也很多。我們經常代表澳門到世界各地表演,讓更多人感受中華文化。」趙文杜說,春節期間,從大年三十到大年初九,澳門每天都會有舞獅活動。
從走出去到請進來,通過比賽等方式,醒獅走向世界的步伐越走越快。黎念忠說,在東南亞一帶,除了原本舞獅開展較好的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外,近幾年緬甸、泰國、越南等國的舞獅水平也越來越高。
傳南獅:更多孩子參與其中
作為高樁南獅的起源地,南海可謂處處有「獅意」。「春節期間,各村的醒獅隊會走進家家戶戶拜年,祝福大家龍馬精神、吉祥如意。」佛山市南海區文化體育局(旅遊局)局長梁惠顏說,醒獅文化和精神已經成為南海的文旅品牌,未來要通過與龍舟、休閒體育、文化創意的結合,推動傳統文化的創新和發展。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讓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其中,是舞獅運動傳承發展的關鍵。
梁惠顏介紹,目前南海區有2700多個醒獅團隊,西樵鎮每個學校都有醒獅隊,孩子們從小就可以參與醒獅運動。為推動武術拳館和醒獅隊伍發展,當地創辦了功夫角,每個星期在不同的地方進行公開展示,並納入政府支持項目,以解決基本的費用問題。
趙文杜說,澳門的70多所小學中,已經有10多所開展了舞獅活動。不過,在推廣過程中,也有一些小煩惱。
「現在很多父母都很溺愛孩子,有的不想讓孩子太辛苦,有的怕耽誤課程。」趙文杜說,澳門武術總會因此要求參加舞獅的小學生必須達到一定的學習成績門檻,才能拿到舞獅隊的「入場券」。
李潤福的舞獅隊如今有了越來越多的女隊員,並成立了專門的女子舞獅隊。參加此次爭霸賽的唯一一名女將,就出自他的隊伍。
「過去女孩子是不能練舞獅的,很多人認為不吉利。」李潤福說,「但現在很多家長也想讓女孩子感受一下舞獅。」(記者 劉嶢)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1月29日 第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