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學課本上,對於孫悟空這一角,老師教給我們的是他嫉惡如仇,勇於反抗,尤其是對孫悟空大鬧天宮有著高度評價。實際上這種看法是新中國成立後才出現的,因為時代歷史的需要,孫悟空被賦予了革命者的反抗精神。
在《西遊記》原著中,對於孫悟空大鬧天宮這一段,作者就是以妖猴來描寫他。也就是說此時的孫悟空其實是個反派,是個罪人。
很多人認為《西遊記》是諷刺小說,尤其是諷刺作者時代的朝廷腐敗,實際上並非如此。《西遊記》主旨是「三教合一,皇權為尊」,所以書中處處體現出皇權的至高無上。這也是為什麼這部小說從來都不是禁書的原因。
孫悟空大鬧天宮時,作者稱他為妖猴,惡貫滿盈。
1.赤膽忠良名譽大,欺天誑上聲名壞。一低一好幸相持,豪傑英雄同賭賽。鐵棒兇,金鞭快,正直無私怎忍耐?這個是太乙雷聲應化尊,那個是齊天大聖猿猴怪。2.欺天罔上思高位,凌聖偷丹亂大倫。惡貫滿盈今有報,不知何日得翻身。」3.妖猴大膽反天宮,卻被如來伏手降。渴飲熔銅捱歲月,飢餐鐵彈度時光。天災苦困遭磨折,人事悽涼喜命長。若得英雄重展掙,他年奉佛上西方。4.偷桃偷酒遊天府,受<圖>承恩在玉京。惡貫滿盈身受困,善根不絕氣還升。
正是這個惡貫滿盈的妖猴最終被鎮壓,所以《西遊記》戲本明清都深受皇家的喜愛。
在作者的設定中,大鬧天宮之間的孫悟空是惡人,西天取經的孫悟空才是「改邪歸正」的好人。孫悟空保護唐僧西天取經,造福三界,有莫大功德,因此才修成正果。
孫悟空,汝因大鬧天宮,吾以甚深法力,壓在五行山下。幸天災滿足,歸於釋教;且喜汝隱惡揚善,在途中煉魔降怪有功,全終全始,加升大職正果,汝為鬥戰勝佛。
《西遊記》原本設定的孫悟空就是有名利之心的人,也因此他才不甘於只當花果山的猴王,才要上天去做弼馬溫,去當齊天大聖。大鬧天宮前孫悟空是反賊,西天取經後孫悟空修成正果,這之間的差距可想而知,也難怪成為鬥戰勝佛的孫悟空歡喜無比。
所以,作者的本意是孫悟空的結局是喜劇。
然而不同時代的人有不同的思維,如今很多人也認為孫悟空的結果是悲劇。
孫悟空原本是花果山的美猴王,習得七十二變,又能長生不死,足以保護花果山的猴子猴孫悟空。
孫悟空在當猴王時廣交好友,受四方妖王朝拜,樂足一生,逍遙自在,這是無數人都夢寐以求的生活。
然後歸入佛門後,他便失去了自由,做什麼事都總是會縛手縛腳。雖然最終修成正果,成了鬥戰勝佛,也不過是換了種方式被約束,這種生活相比當年在花果山時差得太遠了。
也正是有太多的人同情孫悟空被佛門所束縛的悲劇,所以近年來才誕生了許多同人作品,為孫悟空爭取自由。
綜上所述,在作者的設定中《西遊記》中孫悟空的結局是美好的,但現在也有很多人認為這個結局是個悲劇,到底是喜劇還是悲劇主要還是看讀者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