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圖能不能儘量不修,如果非修的話,能不能別把我的皺紋都修平了,那可是我好不容易長出來的。我已經跟我的皺紋和解了,現在我不僅不會對皺紋感到緊張,反而覺得有些驕傲。年齡不是我的敵人,我的故事寫在我的臉上。而這張臉,就是對時間最真實的一種致敬。
對於娛樂圈中,總是會聽見「凍齡」二字。
每一位女星出現在大眾眼前時,都是帶著精緻的妝容、精美的衣裙、精修的圖片,我們看不到鏡頭之外真實的她們。
但是,在這些人中總有一個人是例外的。
上面那句話就出自如今50歲的詠梅的口中。
她們就如同陳釀的酒,會在歲月的流逝中愈發的優雅。
如今,已經五十歲的詠梅,依然很美,帶著歲月的韻味。
01
詠梅這個名字,對於大部分人還沒有那麼熟悉。
在劇中,詠梅扮演了區長季勝利的妻子,季楊楊的母親劉靜。
她總是溫婉知性、大方得體、遇事不急、可以穩妥的處理各種問題,也可以一個人去醫院查癌症。
在詠梅的真實演繹之下,我們看到了完美的女性劉靜。
除了「劉靜」,詠梅飾演過很多的角色,她們幾乎都有著共同的特質:
文靜淑嫻、端莊自持、寵辱不驚、溫良恭儉讓。
比如《中國式離婚》中的肖莉。
她是紅顏知己,是一個非常知性的女人,她會對異性保持著恰到好處的相處。
比如《刺客聶隱娘》中的聶田氏。
她溫和從容,隱忍堅毅。短短幾句話的功夫,就向你證明了一個帶著內涵的唐朝貴婦。
但在深入了解過後,才發現詠梅其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酷girl」。
02
1970年,詠梅出生在內蒙古呼和浩特,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蒙古族人。
她的原名叫森吉德瑪,在蒙語中是仙女的意思。
後來,因為父親很喜歡《詠梅》這首詞: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便給她特地取了一個漢語名「詠梅」。
父親對她的影響可謂是非常大的,從讀書到寫字,再到日後的價值觀的形成。
他告訴詠梅:
——沒有錢不是窮,真正的窮是人格和思想上的匱乏。
詠梅的父親對詠梅影響極大,在之後的採訪中,詠梅曾經這樣說道:
他從小的教誨,讓我懂得了應該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20歲之前的詠梅,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成為一位明星,一名演員。
畢業於對外經貿大學的詠梅,進入一家外貿公司做起了普通員工。
直到1993年,在開往北京的火車上她遇到了那個命定的戀人——欒樹。
也從此開始了另一種職業生涯——演員。
1995年,高希希要拍電視劇《牧雲的男人》缺少一位女主角,想起了詠梅,便向詠梅伸出了橄欖枝。
就這樣詠梅辭掉了工作,踏上了演藝圈,走上了全職的演藝道路。
但詠梅的星運並不太好,在《牧雲的男人》上映反響平平之後,詠梅一度沒什麼工作。
更在之後近十年裡,詠梅出演的幾乎都是配角,作品也都讓人沒有太大的印象。
直到2004年,一部電視劇《中國式離婚》的熱播,才讓飾演女二號肖莉的詠梅,初嘗到了一些走紅的滋味。
但她深深的記得父親說的那句話: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無聊的事情上,做回真正的自己。
所以,她將手機設置成了呼叫轉移,別人找她只能通過簡訊。
而這個設置,她保持了十五年的時間。
03
有人曾經說詠梅太傻,也有人問詠梅為什麼總是在「打醬油」。
對此,詠梅曾在社交媒體上這樣回應:我在等著那個屬於我的角色,我不急你也別急。
終於,這個角色她等到了。她就是《地久天長》中的王麗雲。
在做了20多年的配角後,她第一次當上了主角。
也是這部電影把詠梅送上了柏林電影節的頒獎典禮,更讓她成為了繼張曼玉、蕭芳芳之後,第三個在柏林電影節上「摘熊」的華人女演員。
在詠梅得獎之後,有記者問詠梅這樣一個問題:
你馬上就50歲了,你害怕變老嗎?
詠梅這樣回答:
我不害怕變老。二十多歲的女孩青春洋溢,充滿了活力,很美。三十多歲的女人,眼睛裡開始有了故事,也很美。四五十歲的女人,像我,雖然皮膚的質地沒那麼漂亮了,但眼神的光芒卻是年輕人沒有的。每個年齡段都有自己的美。你去把那個美綻放出來就OK了。一個人不能太過關注面容的東西,因為你不能永遠像20歲那麼好看,我覺得一個人最重要的要學會滋養內心。
這句話,並不是說給記者聽的,而是自己真的這樣認為的。所以一年之後的今天,她很誠摯的說出了「不要修掉我的皺紋」。
04
詠梅用半生的時間,把自己活成了一本書,每一頁,都讓人意猶未盡。
這大概就是她身上所散發出一種無法言說的美,這種美無關青春、無關顏色。
很早以前,她就曾經說過:比起演技而言,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才是演員最重要的也是最應該做的。
生活中的成長在成就著她的演繹之路,而戲中的角色也幫助她更好的理解了生活。
她或許不符合當今娛樂和流量的需求,但她永遠是娛樂圈最清流的存在,就像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書,一盞一品再品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