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色·益西降錯仁波切 善士們的互動
問:您有開啟大智慧的經驗分享給我們嗎?
師:沒有!要說我有什麼智慧,那就是時時刻刻可以憶念法王如意寶。在我痛苦、煩惱,或者快樂、愉悅的時候,第一個念頭能夠想到的,就是我的上師。
問:神通是否是驗證另一種智慧的開啟?
師:不能這麼說,因為包括妖魔鬼怪都可以具備神通。
問:神通是非人類所具備的能力嗎?大智慧呢?
師:人類也可以具備所謂的小小的神通,比如東北就有很多。大智慧就是面對煩惱的從容和坦然。
問:在現實中遇到很多這樣的情況,比如格魯派的人覺得寧瑪派不正規,噶舉派的人覺得要先學《華嚴經》,還有漢傳佛教排斥藏傳佛教等等,我們作為一個佛教徒,是不是要具備一個包容的心,不去排斥別的派別?
師:無論是漢傳還是藏傳所有的教法都是正規的,我都非常讚嘆的。任何的傳承都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只有修法方式的差異而已。其實所謂的區別,在於我們每個人選擇的不同。這就好比一種飯不適合所有人的胃口一樣,為了讓大家吃飽吃好一定要有好幾種飯去供給選擇。佛陀的教法就是這樣的,有八萬四千種選擇,這就是佛陀的智慧和方便。能夠讓你吃飽就行了,而不是非得讓你們吃什麼樣的飯。所以說,方法不重要,結果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要追溯藏傳佛教源頭的話,那就是蓮花生大師創建的寧瑪派。古往今來,寧瑪派從來沒有排斥任何的教派,也沒有要去攝政。但是確實存在一些言論說寧瑪派的不是,不僅僅是凡夫眾生有不同的觀點,有一些高僧大德也參與其中。但這並不說明這些高僧大德的境界不夠,我覺得這是眾生需要的一個必然,只是每一個顯現的不一樣。因為回顧歷史來看,有些高深大德顯現不合,互講各種話,讓人覺得他們兩個境界很一般。但是歷史發展到現在,我們才發覺他們的爭執更好地強化了那個時期的佛法教化,穩固了當時當地的教義。最後證實他們兩位都是真正的成就者,他們的境界很高,能夠看得更加遙遠,。
所以作為我們:第一、不能去評價以前有過爭執的這些事情;第二、我們自己也不應該去爭執這些教派的東西,因為我們不太了解。在空性見上面,到現在為止也有很多分歧,比如覺囊的他空見,格魯的空性見,包括我們寧瑪的大圓滿見,這些在理論上面都會有一些爭執。但最終其實還是越辯越明,越爭越深,越論越廣。比如說中觀的理論,就形成了很多派別的體系,大家可以從很廣的方向去了解很深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