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 張瑞 嶽子靖 青島報導
今日上午,市生態環境局在青島國際新聞中心召開關於「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聞發布會,青島市生態環境局局長楊釗賢圍繞「十三五」期間環境治理工作進行了發布。
楊釗賢表示,為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堅決扛起生態環境保護重大責任,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全面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青島市市「十三五」期間生態環境9項約束性指標全面完成,「三年(2018-2020)汙染防治攻堅戰」目前任務全部圓滿完成。
實施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打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把握重點,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將改善空氣品質作為重中之重,建立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新機制,打出藍天保衛戰「1+14」「組合拳」。持續開展「散亂汙」企業治理,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深度治理、工業爐窯綜合整治等工作,使空氣品質優良率比2015年提高6.6個百分點,環境空氣品質在完成國家省目標基礎上,歷史性的全面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為2012年國家實施新標準以來最優水平。
加強協同,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堅持源頭控制,水陸統籌、河海兼顧,嚴格落實灣長制。城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11個國省控斷面全面達標;18處城鎮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持續保持100%;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8.8%,比2015年提高了0.4個百分點。
標本兼治,紮實推進淨土保衛戰。強化部門協調聯動和信息共享,嚴格建設用地準入,堅決杜絕不達標地塊再開發。構建全市土壤環境監測網絡,建成323個國省控土壤、農產品產地例行監測點位。強化危險廢物處置,基本建立覆蓋全域的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處置體系,涉疫情醫療廢物實現日產日清。
立足職能,全力以赴,擔當作為,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建立綠色標尺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四減四增」,加快推進「四個結果」調整,為新舊動能轉換鋪好綠色發展底色。
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建立完善訴求解決機制。全年共辦理環評告知承諾審批800餘件,均在1個工作內完成審批。將評審時限由國家規定的40個工作日壓縮為10個工作日,調查評審通過率由2019年的52%提升至目前的91%實現數質量雙提升,為項目落地開工贏得寶貴時間。
積極支持和服務我市重點經濟戰略。圍繞青島市經濟發展積極做好生態環境領域技術、政策、法律法規等方面保障。2020年,共高效辦理167個市重點項目、17個省重點項目環評手續;對全市317個「百日攻堅」項目逐一對接幫扶,對市級領導頂格推進46個重點項目,明確告知其中的31個項目依法不需要開展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對93個各區(市)「百日攻堅」項目,明確告知其中53個項目依法不需要開展調查,保障項目落地早投產。
多方參與,多元共治,多點聯動,構建齊抓共管、協同攻堅的大格局
切實強化組織領導體制。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青島市生態環境委員會,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施頂格協調推動和統一指揮。在環委會內部設立工業、農業、海洋、交通等14個領域的專業委員會,分別由一名副市長專業委員會主任,出臺一系列制度文件,壓實全市各級部門各單位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問責」「一崗雙責」。
改革完善環境治理體系。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完成生態環境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體制。加強統籌、系統治理,出臺藍天保衛戰、危險廢物治理攻堅戰、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攻堅戰等多個作戰方案,明晰汙染防治攻堅路線圖、任務書、時間表,構建了較為完善的「1+1+8」汙染綜合防治行動體系。
堅決抓好反饋問題整改。青島市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有關領導擔任副組長的市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整改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全市生態環保督察整改工作。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共69次專題研究生態環保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共對環保工作批示232餘次,現場調研59次。截止目前,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及「回頭看」、省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共100項,已完成84項;轉辦信訪件2705件,已完成2698件,其餘正在整改事項均達到序時進度。
源頭管控,補弱固強,統籌推進,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監管能力建設
日常環境監管向信息化、網格化加速邁進。開展生態大環境大數據工程建設,將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等創新成果深度融合於環保領域之中,初步構建「1+1+N」即「生態環境數據資源中心,生態環境綜合管理雲平臺和N個業務應用」。全市142個鎮街全部建立空氣自動監測站,1300餘處在建建築工地安裝遠程視頻和揚塵在線監測系統,完成全市782公里海岸帶區域入海排汙口排查與監測,排查面積1430平方公裡,為深入治理打下堅實基礎。劃定城鎮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保護16個、農村級「千噸萬人」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31個,從源頭控制隱患,確保飲用水安全。
環境綜合執法向精準化、專業化加快轉型。推進實施「網際網路+環境執法」,利用多種科技手段,提高執法精準性,杜絕「一刀切」和簡單粗暴執法。實施分類監管、差異化分類監管,科學制定2批105項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完成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對工業源、農業源、集中式汙染治理設施、生活源、移動源等26145個汙染源全面普查。推進排汙許可管理,全市核發排汙許可證2441張,登記管理20130家,實現固定汙染源排汙許可全覆蓋,壓實企業達標排放主體責任,提升環境守法意識。
農村環境整治向標準化、普惠化加緊推進。開展農業農村汙染治理,累計完成生活汙水治理3315個行政村,治理率達到61.75%,超額完成省上下達我市30%的目標任務和市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40%的目標任務。完成842個村莊環境綜合整治,較好的解決了生活汙水亂流、畜禽糞汙亂排、垃圾亂倒等問題,79.2萬人受益。青島西海岸新區紅石崖街道、萊西市院上鎮入選第一批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接下來,青島市將全面落實全國、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科學謀劃「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以高水平保護倒逼高質量發展,為我市加快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提供良好環境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