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無意中在短視頻軟體中看到了一則《長安十二時辰》中的一段內容,從此便被這部劇所吸引,開始闊別已久的追劇生活。終於8月12日這部電視劇迎來了大結局,本來懷著激動的心情去看,沒想到看過結局後整個人都不好了。
不是感覺這個結局不好,但總是感覺差了點什麼。首先,徐賓是整部劇的幕後大BOSS讓我很難以接受,畢竟,一個八品主事能量有限,如何能輕易讓足智多謀的龍波,也就是張小敬的戰友蕭規帶著手下兄弟慷慨赴死的呢?所以我總感覺程參的推測的,徐賓與龍波之間有一個中間人能讓兩人都很信服,這樣會更合理。
其次,姚汝能最後出現時在他身邊紅衣服的人究竟是誰,他為何會有龍波和徐賓私藏相同的硬幣,難道這個人就是幕後黑手,此人讓姚汝能去安西找他,而安西正好在安祿山手上,難道最終BOSS是安祿山,不過結局中也未提到。
最後,讓我比較難受的地方就是一起攜手拯救長安的三人組,李必、檀棋、張小敬最終分道揚鑣了。李必到還好修道修心,檀棋居然沒有和張小敬一起離開反而去了皇宮,反正我是怎麼感覺都彆扭。
因為這個結尾屬實讓我鬱悶了一番,所以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去翻閱了馬伯庸所寫的原著小說,我直接打開了小說最後兩張後記想要尋找個答案。最後兩章對長安大劫後的幾十年幾位主要人物的遭遇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在安史之亂後李必幾次入仕又出仕挽救太子於危難之間,太子也借勢稱帝;而太子手下將軍想要謀反時,張小敬適時出現力挽狂瀾;被人打斷脊梁骨的姚汝能兌現了他對張小敬說的寫本書,書名叫《安祿山事跡》其中有一段就是記錄張小敬力挽狂瀾的故事。
看了這兩章後記心情的確好了不少,因為對最早的幾個疑問有了大致的推測,同時也有些明白了編劇的苦心,畢竟這麼有意思的後記完全可以拿來拍攝續集呀,所以他們才不會讓幕後真正BOSS直接就浮出水面的,哪怕被觀眾們噴作挖坑不填也沒關係,到時候在續集中一一解答即能為自己正名又能有不俗的收視率真的是一舉兩得。當然以上純屬個人猜測,如果真能實現那真的是太棒了,想想安史之亂在以「十二時辰」的方式講述就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