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書記傍晚與我們社會實踐團座談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採訪對象:李樹峰,男,1970年2月生,福建福安人,北京大學法律系1987級本科生,曾任職福建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農辦」)秘書處幹部,現在一家律師事務所任職。

  採訪組:石新明 郭海鷹 曹鈺 秦濤

  採訪日期:2018年12月15日

  採訪地點:北京前門東大街10號樓 1005室

  採訪組:李樹峰同志,您好!1990年7月,北京大學學生社會實踐團赴福州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實踐團成員,請您回憶一下當時參加這次活動的情況。

  李樹峰:好的。我是1987年從福建福安考入北大法律系的,1991年畢業,在校期間經歷了1989年的政治風波。那次政治風波對大學生是一次深刻的教育,同學們普遍感到需要更多地到實踐中去認識社會、了解國情、接受教育。這一年的秋季學期,北大學生會社會實踐部特別熱鬧,報名參加實踐活動的同學特別多,實踐活動的安排也特別豐富。

  正是在這個背景下,經多方聯繫,北大福建同學會決定組織同學們赴福州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同志獲悉後非常重視,指示福州市有關部門安排好。北大黨委和團委得知後更是高度重視,指定當時的北大團委社會實踐部部長帶隊赴福州指導這次活動。這也是當年北大影響最大的一個社會實踐活動。

  1990年7月20日左右,北大學生社會實踐團分批從北京出發。有一個小組到閩北的時候趕上暴雨,他們乘坐的火車被困在山區。習書記得知後指示市裡連夜安排一輛大巴車到閩北山區轉移受困的同學,接到福州後安排他們在福建省財會幹部管理學院住下。這件事情給我的震撼很大,因為當時剛剛經歷過1989年的政治風波,社會上對大學生尤其是對北大學生或多或少都帶有一些異樣的目光,避之不及,而習書記和福州市委卻給予這麼熱情周到的安排,讓我們非常感動。

  採訪組:請您談談在福州市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情況。

  李樹峰:我們實踐團有30多個成員,分投資環境、城市建設、教育科技、人才需求、社會心態等6個專題組,成員中有博士生、碩士生和本科生,大部分是福建籍的同學,文科有經濟系、法律系、歷史系、中文系、外語系、哲學系,理科有物理系、化學系、生物系等。調研活動安排有座談、採訪、問卷等,形式多樣。整個社會實踐活動約10天。同學們早出晚歸,白天集中考察、分組調研,晚上一起交流收穫體會,分享各自搜集的資料,非常熱鬧。

  我參加的是投資組,主要是調查分析福州投資環境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和政策建議,重點是到馬尾調研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發展情況。馬尾地處閩江下遊北岸,距福州市中心約16公裡,是中外聞名的貿易港口、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中國近代航空事業的發源地、中法海戰的古戰場,馬尾船政、馬尾海戰聞名中外。

  實踐團6個專題組在調研結束前都按計劃完成了調研報告,約十萬字。現在回想起來,我們當時的調研報告應該非常稚拙,但福州市方面非常重視,立即轉給了福州市計委、經委、外經委、人事局等有關部門參閱。

  採訪組:據當年《福建日報》和《福州晚報》報導,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利用晚上休息時間專門到北大社會實踐團駐地看望大家並同大家座談,請您回憶一下當時的座談情況。

  李樹峰:記得是1990年7月31日吃過晚飯後,我們接到通知,說習書記要來我們吃住的省財會幹部管理學院看望我們並座談。當時習書記輕車簡從,好像就帶了一個工作人員來。

  習書記到來後和同學們一一握手。我帶著期待和激動,心裡想,一定要細心體會握手的質感。輪到我與習書記握手時,我手上稍微加了一點兒力,望著他說:「習書記好!」習書記問候我時,始終保持著兄長般的微笑,我感覺他的手特別厚實。

  座談會大概進行了一個多小時。6個專題組的同學分別向習書記匯報了這次調研的成果和體會。經濟學院研究生黃誌負責金融環境的調研,他談到了福州市應充分發揮沿海開放城市和與臺灣地區毗鄰的優勢,並提出了對發展金融業的思考。

  社會心態調研組的同學在匯報中談及福州人民的心態很樸實,把亞運會當成自己的一件大事。該同學認為,與沿海城市人民的辦事效率相比,我們大學生中存在的散漫現象應該有所轉變。國際經濟系學生陳功說道,福州市幹部雷厲風行的辦事效率和對大學生熱情周到的接待,使同學們深受感動。

  習書記靜靜地傾聽,偶爾插話詢問,不時點頭表示贊同。福州的夏天比較潮熱,那時也沒有空調,習書記拿著一把摺扇,身穿短袖白襯衣,像兄長一樣與我們拉家常似的交流,始終面帶笑容,話語親切自然,倒是我們有點兒緊張和拘束。

  關於這次座談的內容,當時剛剛到福州工作的中國人民大學1990屆畢業生郭海鷹作了整理並寫成《習近平與北大人交心談往》一文,發表在他主編的校園刊物《福建大學生》報上,郭海鷹當時協助我們聯繫對接了這次實踐活動。那份《習近平與北大人交心談往》原稿保存於中國人民大學檔案館。現摘錄如下:

  習書記首先表示歡迎同學們到福州來,感謝各位為福州市的建設出謀劃策。他接著說自己與在座各位的年齡相差不太大,因而與大家見面有親切感,兩代人走過的歷程、心態、思想有相似之處,只不過時代背景不一樣。

  習書記談到年青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是在一片空白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觀。

  習書記認為「生活不容易」,年輕人對生活的結論不能下得太輕易、草率,只有在實踐中才能不斷提煉自己狂熱、浪漫的想法。「文革」中的一代人大都經歷了從苦悶到重新批判、認識而後建立自己世界觀的過程。習書記談到當時他也是什麼書都看,從《三國志》到黑格爾、亞里斯多德的著作,而對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認識並不太清晰,真正樹立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觀點,是在自己過去認為最落後的地方,是在農村的七年插隊生活中,帶著問題看書、思考,經歷了「生活關」「勞動關」的考驗,最終體會到了其中真正含義。

  習書記告誡同學們說,不要認為學校中學到的知識是高超、萬能的,只有到社會中與群眾打成一片、扭到一起後,產生了社會責任感,才能獲得真知灼見。

  習書記主張應該多創造機會讓青年學生們認識社會,在實踐中把握自己。他說,我們沒有必要為年輕一代擔心——一代必將勝過一代。年輕一代應該結合中國的特點把握好自己的路,否則只能牢騷滿腹、空悲嘆。

  習書記誠懇、實在的話語博得同學們的陣陣掌聲,會後同學們反映說:「習近平是不打官腔的領導,聽得進,聊得來!」

  我印象最深的是,習書記與我們分享了他對中國社會整體情況的看法。他說,中國比較大,國情比較複雜,各個地方的情況可能都有差異。但是,如果我們要真正的想為國家做一些事情、有報國理想的話,應該更多地深入到基層,真正地了解實際的國情是怎麼樣的。「同學們的憂國憂民,只有到基層中去、到實踐中去、到人民中去,才能真正知道所學的知識如何去發揮、如何去為社會作貢獻。」他勉勵我們「立志高遠,多讀書,多到基層磨鍊」。

  我們覺得習書記非常懂得青年人的所思所想,非常懂得當時青年學生特別是北大學生的成長困惑,對我們有一種導航的方向感。聆聽習書記一席話,我們仿佛看到了未來的成長方向。

  《福建日報》以《向社會學習 向人民大眾學習——北大學生社會實踐團圓滿結束在榕活動返京》、《福州晚報》以《北大學生赴榕社會實踐團舉辦匯報會——習近平同志同他們進行長時間親切交談》為題,分別在頭版對此次座談會進行了報導。

  採訪組:請談談這次社會實踐活動對您的影響。

  李樹峰:這次社會實踐活動,在福州反響熱烈,也在北大引發強烈反響。習書記當年對我們的親切關懷和殷切勉勵,時時激勵我奮鬥前行。

  我在北大上學時印象最深的是課外講座特別多,接受現實社會的信息基本上都是通過講座間接獲得,但又覺得這些講座理論的東西比較多,聯繫實際的不多。通過參加這次社會實踐活動,跟社會現實直接結合,就好比有一種「開天窗」的感覺,見到了一個真正現實社會的樣子。我們明顯感到,書本上學習的與現實中看到的不一樣,開始學會更多地從不同角度看問題。學校學習的大多是從宏觀層面、從假設性的前提看問題,更多的是宏觀分析性的邏輯思維。而這次社會實踐活動,讓我們真正從現實的角度看問題,讓我們變得更加理性和冷靜。這是從書本和講座中無法獲知的,這種沉甸甸的收穫,對當年的我們來說尤其重要。這次社會實踐活動後,我感到同學們都少了迷惘,多了遠見;少了躁動,多了踏實;少了失望,多了希望。

  1990年暑期在福州的社會實踐經歷,雖然只是我成長和人生中的一朵浪花,但每每回憶總會心潮澎湃,感慨萬千。此刻,我不由得想到了習近平總書記非常喜愛的詩詞《採桑子·反「愁」》:「待入塵寰,與眾悲歡,始信叢中另有天。」

  採訪組:您是福建人,畢業後又回到福州工作,您能否談談對習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時的印象?

  李樹峰:1991年夏天,我從北大畢業回到福建,被分配到省委農辦秘書處工作,更多地了解和感受到福州的發展變化。對習書記在福州時的工作,我有三個方面印象特別深刻。

  第一,習書記的為民情懷。習書記總是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福州時,他大力推動「四個萬家」(進萬家門、知萬家情、解萬家憂、辦萬家事)活動,得到了人民群眾的廣泛稱讚,我當時也陪同農辦的領導參與了這項活動。

  這種為民情懷,從習書記在1990年7月15日晚填寫的《念奴嬌·追思焦裕祿》一闋中,可見一斑。

  魂飛萬裡,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膽長如洗。路漫漫其修遠矣,兩袖清風來去。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

  第二,習書記的戰略謀劃。習書記在福州時,提議並主持編制了「3820」工程,即《福州市20年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構想》,科學謀劃了福州3年、8年、20年經濟社會發展的藍圖。習書記在主持規劃時,組織課題組外出考察,在媒體上開辦「怎樣趕上亞洲『四小龍』專欄」,開展「萬人答卷、千人調研、百人論證」等活動,廣泛發動市民參與。當時,我們農辦也深度參與了這項工作。

  習書記當時還非常重視海洋經濟,重視生態建設,提出「海上福州」戰略。他說:「福州的優勢在於江海,福州的出路在於江海,福州的希望在於江海,福州的發展在於江海。」

  第三,習書記的實幹作風。聽說習書記來福州不久,就提出「馬上就辦」的理念和要求,並在福州開發區現場辦公會上提出「馬尾的事,特事特辦,馬上就辦」。旋即,馬尾誕生了「一中午擬定一個文」「兩天辦好辦廠手續」等生動故事。「馬上就辦」「真抓實幹」後來成為福州打造效能政府、加強作風建設的一個重要突破口,並被推廣到福建全省。

  習書記在福州還提出了工作督查制度、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全程代辦制、投資項目審批「一棟樓辦公」、會議「限時發言」等許多改進作風的舉措。

  回憶三十年前與習近平同志接觸的珍貴往事,仿佛又一次聆聽習書記那天傍晚和我們的談心談話。回頭看看自己這些年走過的路,我對習書記當年那些話體會更深了,理解更透了。我相信,這些話對於今天青年學子的成長一定會有幫助和啟發。

相關焦點

  • 習書記傍晚與我們社會實踐團座談 ——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五)
    1990年7月下旬,北京大學黃誌、李樹峰等30多名學生赴福州開展為期10天的社會實踐活動。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獲悉後非常重視,利用晚上休息時間到實踐團駐地看望大家並座談。習近平同志認為,「年輕一代應該結合中國的特點把握好自己的路,否則只能牢騷滿腹、空悲嘆。」
  • 習書記180餘字寄語閩東大學生 ——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四)
    採訪組:聽說您在1989年暑假以《閩東大學生》記者的身份返鄉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並採訪到了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習近平,請您回憶一下當時的情景。  郭海鷹:1989年暑假,我回到家鄉寧德地區福安縣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聽說年僅36歲的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習近平是經歷過「文革」磨鍊的「老三屆」「老知青」,帶著對家鄉建設的關心和同時期大學生的困惑,我就想代表《閩東大學生》去採訪習書記。
  • 習書記來到學生社團活動中心——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八)
    他稱讚育英學院,一是作為一所民辦學校辦得不錯,育英教育集團辦得不錯;二是作為一所職業技術學院辦得不錯,專業設置結構適應社會需要;三是黨建工作氛圍不錯,學生政治進步傾向明顯。習書記到我們民辦高職學院的專題調研,給予全體師生莫大的鼓舞,激發了大家的信心、希望和力量。
  • 習書記來到我們的慈善愛心屋——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十二)
    習書記到華東師大調研考察的時候,特意來到慈善愛心屋,邊走邊詢問了解我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大體情況和幫扶工作。我們能夠感受到習書記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非常牽掛。  一走進慈善愛心屋,習書記就被這個像超市但又比一般超市溫馨的小屋所吸引。我們向習書記介紹了設立慈善愛心屋的初衷,習書記非常感興趣,立即追問主要是哪一些人捐款捐物,捐的人多不多。
  • 習總書記與我們一起過「主題團日」
    習總書記這次到中國政法大學考察,體現了總書記對依法治國的高度重視,也是向全世界釋放堅定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強烈信號。隨後,習總書記來到學生活動中心,參加了民商經濟法學院本科二年級2班團支部開展的「不忘初心跟黨走」五四主題團日活動,與同學們就學習焦裕祿精神進行座談。習總書記說,如何發揮共青團的積極作用是新的時代課題,要與時俱進,積極探索。你們正在作這樣的探索,我為你們的主題團日活動點讚。
  • 大學生社會實踐為什麼選擇到紅色革命老區?聽聽周口師範學院的師生...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於揚 李玉坤 「這跟我們平常耳濡目染的教育密不可分,當時一聽說報名去革命老區,大家的積極性都很高,一上午就報了200多人,但是名額有限,我們也只好分批安排去革命老區參加社會實踐。」
  • 北京大學——烏蘭察布兩地青年座談交流會在集寧一中霸王河校區舉行
    8月8日下午,由共青團烏蘭察布市委員會牽頭的北京大學--烏蘭察布兩地青年座談交流會在集寧一中霸王河校區舉行。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孫來斌,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團委副書記張辰,共青團烏蘭察布市委員會書記李鍇棟、副書記楊揚,集寧一中校長蘭榮彥,副校長趙炯、胡海龍等出席交流會。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思想政治暑期實踐團成員及霸王河校區文理科陽光班學生代表40餘人參加座談交流會。為了讓北京大學暑期實踐團師生對烏蘭察布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在交流會正式開始前,大屏幕播放了烏蘭察布宣傳片。
  • 「四史」學習教育 | 虹房集團邀請離休幹部與團青座談
    「四史」學習教育 | 虹房集團邀請離休幹部與團青座談 2020-12-04 14: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武漢紡織大學探索思政實踐、社會實踐、專業實踐「三合一」育人...
    深入挖掘師生戰疫過程中的先進典型和感人故事,將戰疫蘊藏的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轉為育人實效,是該校構建思政實踐、社會實踐以及專業實踐「三合一」實踐育人模式的探索。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朱麗霞說,學校目前正在著手準備思政課實踐教學標準教材,進一步推動理論教學結合實踐過程,夯實實踐育人基礎。
  • 習總書記寄語我們「生逢其時,為之奮鬥吧」——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
    2013年7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考察,看望科研工作者和師生並座談。習總書記指出,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強烈的愛國情懷是對我國科技人員第一位的要求。習總書記強調,要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自力更生,勇攀高峰。
  • 我們的好校長習近平同志
    最後,習校長勉勵學生在校期間的第一位任務是搞好學習,學好本領,提高自身素質。要講求實幹,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實踐,有實踐的能力和勇氣,在實踐中提高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採訪組:習近平同志非常重視閩大學生的社會實踐工作,鼓勵同學們走出校門、深入社會、深入工農,請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 習總書記勉勵我們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
    (本報將在報紙和新媒體端專門開闢《青年來信》專欄,刊發廣大讀者閱讀和學習報導之後的啟發和感悟,來信請發我們的郵箱xinwen@cyol.com,歡迎踴躍來信)---------------採訪對象:於小雷,男,1987年5月生,山東萊陽人,現任北京師範大學團委書記。
  • 【學院動態】會計學院順利舉辦「暑期社會實踐歸來話感受」報告會
    10月29日晚,會計學院2020年「暑期實踐歸來話感受」報告會暨頒獎典禮在鄭東校區教學科研樓727會議室順利舉辦。會計學院團委書記王韌以及各年級學生代表來到此次活動現場。同時,二百餘名學生通過騰訊會議平臺同步觀看此次報告會。
  • 「泉」民學習——玉泉區講習團進社區,互動宣講入人心
    「泉」民學習——玉泉區講習團進社區,互動宣講入人心 2020-12-09 12: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們的好校長習近平同志 ——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六)
    最後,習校長勉勵學生在校期間的第一位任務是搞好學習,學好本領,提高自身素質。要講求實幹,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實踐,有實踐的能力和勇氣,在實踐中提高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採訪組:習近平同志非常重視閩大學生的社會實踐工作,鼓勵同學們走出校門、深入社會、深入工農,請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 全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甘肅這些集體和個人獲表揚
    蘭州大學赴平涼市崆峒區峽門鄉脫貧攻堅「守護崆峒,助力峽門」暑期實踐團在開展義診。今年,團省委聯合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教育廳、省人社廳等單位,共同主辦了甘肅省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和「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
  • 我和祖國在一起 | 遼寧大學2020年「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總結來啦~
    ,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和志願服務活動,服務地覆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團團統計了一下,社會實踐活動被中國青年網報導130餘次,社會實踐成果得到團中央青發部綜合報導,「創青春」公眾號發表了「遼寧大學:走訪社區、企業,探索戰疫之路」專題文章,團省委予以轉載,這一次的社會實踐活動在遼寧團員青年中引發了熱烈反響!有圖為證哦~
  • 荊門市委書記王祺揚與荊楚理工學院班子成員進行座談時強調 構建...
    8月28日上午,市委書記王祺揚與荊楚理工學院班子成員進行座談。他強調,要著力構建長效合作機制,全面深入開展合作,實現校地融合發展,共同打造高質量發展和市域治理現代化的「荊門樣板」。荊楚理工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黃劍雄在座談時介紹了學校改革發展等情況,感謝市委、市政府長期以來的關心、幫助和支持。他說,近年來,荊楚理工學院堅持改革創新,堅持師生為本,堅持服務地方,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教學條件持續改善,校地合作不斷深入,有力支持了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下一步,學校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搶抓發展新機遇,不斷提高辦學水平,全力服務荊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