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孫女佳佳已經兩歲了,她對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裡一切都充滿了好奇。
這一天,我帶她來到了古城牆邊。我們蹲下身來,教她看螞蟻。
小孫女對這個小小的黑褐色的、在地上爬的蟲子很好奇。我問她:你知道這個小蟲子叫什麼嗎?
小孫女搖搖頭。我對她說:這個就叫螞蟻。小孫女重複了一句:螞——蟻。我又問小孫女:你看,螞蟻們跑來跑去在幹嘛呢?
孩子瞪大了眼睛,過了一會兒,回答道:在搬東西!
我一拍手,大聲地愉快地說:對啦呀!它們在搬東西。
我又問:它們是把東西往哪裡搬呢?過了一會兒,順著螞蟻跑的線路,我們找到了不遠處的一個螞蟻窩。孫女說:它們從外面往窩裡家裡搬吧!
我又鼓舞性的說:對呀對呀!螞蟻的窩就是它們的家!它們特別愛家!
過了一會兒,我又問:佳佳,你猜猜它們搬的是好吃的還是好玩的呢?孩子說:我猜肯定是吃的吧!
我又問:它遇見了好吃的,為什麼不一個人悄悄地吃了算了呢?孫孫:肯定不行,它要為一大家人積攢。家裡肯定也會有「老人」吧。
我被佳佳的孝心感動了,激動地說:這個叫糧食貯備。那個窩裡好比有一個倉庫,它們把平時遇見的可以供大夥吃的,都放在這裡,以便過冬。或者是度過荒年。這個是螞蟻們的聰明之處!它們有長遠的考慮,不光顧眼前。它們不只考慮自個,還考慮一大家子人。你看,它們其實也有分工,有的專門負責出門找糧食的,有的專門負責當好保管守衛。
我從塑膠袋裡拿出一個麵包,讓孫女掰了一星點,有意丟在一個螞蚱路過的地段,看它如何反應。過了一會兒,果真有一個螞蟻發現了這個龐然大物。
我說:一個小螞蟻可以搬起比它體重多八倍的東西,科學家們說:像這樣的蟲子,就算是大力士了呀!孫孫似乎也對小小的螞蟻很佩服了!
這時我們看到這個螞蟻開始用觸鬚碰了碰這個饃饃渣,試了試,似乎太沉了,它扛不起來。它該怎麼辦呢?我繼續追問道。我們一起仔細盯著,發現它急匆匆地往回跑。
我問:它為什麼往回跑了呢?該不是不要這個天上掉下來的大餡餅了吧?
孫孫說:才不會吶!它回家喊別人一起來搬吧?
我說:是這樣的嗎?是不是回家去通風報信了呢?說時遲霎時快,不一會兒,它帶領著七八個螞蟻,浩浩蕩蕩地過來了!
我說:佳佳,你看它們幹什麼去呀!孫女:一起搬呀!我說:對呀!團結起來力量大!螞蟻是團隊精神最強的蟲子!它們善於協作,團結一心,個個都不偷懶。
………
就這樣,那一上午,圍繞著螞蟻,我與小孫女交談了許多。交談中,我始終把握住一點:不直接一下子講結論性的「答案」,而是問一句走一步,引導她逐漸去觀察、去發現、去感知,自己得出結論,從而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育。
這也讓我體會到:生活教育是我們能給予孩子們的最好的教育!而不是死記硬背的那些唐詩宋詞或X丫Z。同時,教育無門檻,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艱深,任何一個家長,只要稍微用點心思,學會蹲下身來,與孩子平等溝通,循循善誘,則人人皆可成為「教育家」!
20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