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聲音也能賺錢,1000元/1小時、5000元/3小時、8000元/5小時……」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這樣的廣告多了起來。不少主打線上教育培訓的機構號稱,可以通過短短幾期課程的培訓,讓零基礎的人變成專業的配音員,廣告、影視劇、有聲讀物都能配。
看上去,這是隨著音頻節目的流行和配音市場的活躍而興起的新培訓項目,在與時俱進中還帶著點時尚的味道,符合「打工人」提升自我的需求。再加上1小時收入數千元的宣傳,這類培訓課程確實讓人頗為「心動」。不過最近,湖南一家配音培訓機構引發關注。有專業配音員表示,該機構將自己的配音作品造假做成學員聲音用來打廣告;另有多位學員反映,這些課程誘導學生做培訓貸。
媒體調查發現,這類投訴並不是個例。記者在某投訴平臺搜索,關於配音速成機構的投訴超過350條,有很多是關於「誘導貸款、退費難」。「誘導貸款」,不禁讓人想起不久前因毆打學員家屬而在網上爆「火」的西安某模特公司。同樣是以「低門檻」吸引學員,同樣是誘導學員貸款接受培訓或「推廣服務」,結果學員們錢沒掙到多少,貸款卻成為沉重的負擔。
但是,如果單純從民事糾紛的角度看,為了幾千元的培訓費而向法院起訴,耗時長,舉證難,結果也難以預料,很多人往往視為畏途。另一方面,這類「低門檻」甚至「無門檻」的「高收入」職業,吸引的往往是沒有什麼社會經驗的大學生,或者是急於掙錢的社會底層人士。他們的判斷能力相對較弱,維權能力又相對較差,遇到問題往往打落牙齒往肚裡吞,偶爾有人「鬧一鬧」,也對這些公司的影響不大。這就給了「誘導貸款」的套路可趁之機。
同樣的問題也出在配音侵權上。多位配音員在網絡聲討此類配音網絡速成班,稱機構找人對口型,將專業配音員的作品說成是學員的聲音。對此,涉事機構回復,是文案創作者對播音版權意識薄弱造成的。輕輕鬆鬆就把「鍋」甩到個人身上,似乎機構對此毫不知情。被侵權的配音員如果要走法律途徑維權的話,同樣成本很高,程序複雜,甚至可能連具體侵權者都找不到。因此,被侵權的配音員一般也只是在網上聲討一下而已,對這些侵權公司同樣影響微小。
既然類似的「套路」越來越普遍,糾紛越來越多,那麼,就不能把相關投訴看成是普通民事糾紛。監管部門有必要引起注意。這類培訓機構是否涉嫌虛假宣傳?其課程質量是否有保證?前期宣傳與課程之間,是否有必然聯繫?此外,誘導學員貸款,培訓機構與貸款機構之間,是否存在某種勾連?工商部門、公安機關應以投訴為線索,介入調查,重點監管,別讓借培訓之名「誘導貸款」像「校園貸」「套路貸」那樣,成為隱蔽性強、侵害範圍廣的套路。
此外,一位專業配音員表示,配音絕不是一個可以速成賺高薪的行業。「關於配音兼職收入的價格表,絕對不是一個普通人零基礎經過幾個月培訓就能夠拿到的。」另一位電臺主持人也表示:「配音市場不夠大,無法支撐起如此大量的配音演員。」這也是一種提醒,所謂的「低門檻、高收入」職業,表面上看是餡餅,背後往往藏的是陷阱。越是急於求職者,越要對此保持警惕。千萬別一衝動,就交了毫無意義的「學費」。
【來源:福州市人民政府】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