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閱讀賞析是對孩子閱讀理解能力的要求,卻不知,作文能力的提升,更需要閱讀賞析能力。
閱讀賞析,就是對一篇作品的好壞作出判斷,並分析評價,它好在哪,不好在哪。就像珠寶鑑定師,仔細比對一件珠寶的材料、做工、質地等,然後給出合理的評價。
一個好的珠寶匠必須先是一位好的鑑賞師,他如果不懂得什麼樣的珠寶才是好珠寶,又怎麼能保證製作出好的飾品呢?
作文的道理也是一樣的,如果不懂得欣賞評價一篇文章,怎麼知道自己寫的作文好不好?
所以,要培養孩子的作文能力,必須先提升孩子對作品的賞析能力。可惜很多家長和老師忽略了這一點。
所謂胸有成竹,就是在心中早有完整的,美麗的竹子形象,再下筆,就可能畫出優秀的作品。孩子不會賞析作品,寫作文就如同盲人騎瞎馬,走到哪就算哪。寫完之後,就留給老師和大人評價,好也不好,只能聽天由命。
你讓孩子把作文修改一下,爭取更好?對不起,改來改去,還是那個樣子,因為在孩子的心中,缺少一個坐標,缺少好作文的形象與意識,他無論怎麼改,都還只是個老樣子。
如果具備閱讀賞析的能力,就不一樣了。他會按照賞析其他作品的標準和經驗,來檢視自己的作品,哪兒好,哪兒不好,需要怎麼調整,才能達到自己的最高水平。孩子具備了對自己作文的反思和修改能力,就如同珠寶師對自己的作品精雕細琢磨,趨至完美。
當孩子能夠對自己的作文進行反思,點評和修改的時候,孩子就進入了自主學習,自我修正的高級階段,作文能力的提升,也將非常迅速,無需要家長和老師成天的嘮叨。
賞析一篇作品,可以有多個角度,多種層次。大體來說,可從三個方面著手。
首先是文章的思想內容,這是決定一篇作品是否成功的最關鍵因素。思想內容好不好,要看作者在作品中表達的思想情感,是不是代表著歷史的進步方向,是不是為人們提供積極向上的精神動力。
例如,杜甫那一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表達了心繫社會底層勞苦民眾的真摯情感,我們就認為是好的思想內容。還有陸遊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表達的是對國土完整,國家統一的正確理念,也會被認為是好的思想內容。
當然,有的作品,並不表達對國家,對人民,對歷史的看法,而僅僅是個人某種情感的流露。評價它們的思想內容,就必須從情感角度著手,看它所寫的感情是否能喚起讀者的共鳴,是否細膩地表達了人們內心深處的某種情感。但是,這種情感也必須是人間真善美的情感,不能是低級趣味和庸俗追求。
我們可以從古人的作品中看到大量的思鄉、離別 、送友人、愛情的優秀創作,就是因為它們表達了人們內心深處最美好,最純潔的情感。
賞析作品的第二個角度,就是從表達技巧上進行觀察。
表達的技巧,包括語言的風格選擇和遣詞造句的錘鍊,結構獨具匠心的安排,修辭手法上的創新與創造。
我們讀文學作品時,總會讀到各種語言風格的文章,有的雄赳赳,氣昂昂、有的如訴如泣、有的平白如話、有的親切暖心、有的句子華美,有的見解深刻。
無論哪種語風格,只要表達的是正確的思想,高尚的情感,就都是好作品。
有些老師和家長在教孩子作文時,安排孩子多記些美麗的句子,用到作文中去,這種教導,顯然是缺乏對好作品的真正理解。只會讓孩子依葫蘆畫瓢,最後成了「四不象」。
賞析能力並不是天生就有的,它也是個先學習模仿,再獨立運用的過程。培養孩子作品賞析的能力,較好的方式是先閱讀賞析類的書籍。看看別人是怎麼賞析作品的,是從哪些角度和方面去評價一篇文章好壞的,見多了,思考多了,自己也就會了。
根據我個人的教學和寫作經驗,我建議孩子們提升賞析作品的能力,可以先看唐詩宋詞的賞析。
首先,唐詩宋辭代表著對漢言運用上的至高境界,學會唐詩宋辭的賞析,有利於孩子體會、感受並學會運用最精煉、最優秀、最具想像力和創造力的語言。
第二,詩詞的的篇幅都不長,大多幾十個字,上百字。對孩子來說,閱讀的可行性更大。如果是長篇巨著的賞析,恐怕孩子們不會有耐心閱讀下去。同時,詩詞因作者不同,風格各異,在閱讀過程中,經常變換風格,給孩子不同的體驗和感受,可以增加閱讀的樂趣,降低枯燥感。
第三,相對於其他類型的賞析書籍來說,詩詞的賞析,是目前研究最多,最全面,也最成熟的。孩子們從詩詞賞析中,可以學到比較全面的賞析技能。
對孩子們幫助更大的,是詩詞賞析中包含了大量的時代背景,作者生平,各種歷史典故,還有很多同類作品的對比閱讀,經典句子的來源與出處。
讀詩詞賞析,如同讀一本文化或歷史的小百科,融知識、趣味、技能於一體。是給孩子高效率、高水準的綜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