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黃鎧教授:在高校中建一個「智能雲」 | CCF-G...

2020-12-24 雷鋒網

雷鋒網按:2020 年8月7日,全球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峰會(CCF-GAIR 2020)正式開幕。CCF-GAIR 2020 峰會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聯合承辦,鵬城實驗室、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協辦。從 2016年的學產結合,2017年的產業落地,2018年的垂直細分,2019年的人工智慧40周年,峰會一直致力於打造國內人工智慧和機器人領域規模最大、規格最高、跨界最廣的學術、工業和投資平臺。

在8月7日的「人工智慧前沿專場」論壇上,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座教授、 AIRS中心主任、中科院雲計算中心首席科學家、IEEE Life Fellow黃鎧教授做了「5G Cloud, AIoT and Edge Computing」報告分享。

黃鎧教授此前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多年任教於南加州大學與普度大學,於2018應聘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校長講座教授、中國科學院雲計算中心首席科學家。在計算機結構、並行處理、雲計算、物聯網領域出版有250篇論文及10本專著,專著被翻譯為4國文字。

2017新書被哈佛與斯坦福等20餘所名校採用。黃教授是IEEE計算機學會的終身會士,獲得中國計算機學會(CCF)2005年首屆海外傑出成就獎,2012年獲得 IEEE CloudCom雲計算大會終身成就獎。

作為物聯網領域資深專家,歸國後,於2019年成為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AIRS)新組建的智能雲計算與物聯網研究中心(SCIoT)負責人,目前,這一研究中心設於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內,黃鎧教授在大會報告中也指出:「我們把集成雲計算、大數據、AI和5G這4種應用結合起來,第一次在大學校園裡搭建了一個智能產業雲平臺。」

以下為黃鎧教授在CCF-GAIR 2020「人工智慧前沿專場」上的演講原文,雷鋒網做了不改變原意的整理:

各位早,我在國外待了很久,全職回來工作兩年,中文講得還可以,但是我的PPT裡面很少中文,所以各位要稍微忍耐一點。

剛才你們聽到高文介紹的城市大腦2.0,他強調了一點是雲、邊、端結合,我今天主要是向各位報告我們在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AIRS)造的一個雲端結合的系統。我的報告主要是圍繞這一塊,把我們在應用、算法、軟體上做的研究給大家介紹一下。

回國建立AIoT創新中心

我一輩子都在做計算機系統結構。這麼多年來計算機系統有很多變化,CCF在這方面也有很多大會。我個人認為計算機一定要走到智能化的路上去,相對的如果只是高性能計算,把它加上序列化就叫做雲,這個雲就缺少智慧了。剛才周教授也談到,你要有算法、算力,最後還要有智慧,要讓它有知識。所以AI、機器學習、深度學習這些東西一定要放到雲端,也要放在圍繞在雲端四周很多的邊緣雲上。

什麼是大的雲端系統?我和金海教授一起工作過很多年,他回國以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部署了一個大的雲端系統。這個雲端系統部署於一個大的數據中心,即集群系統,用戶群可以比原來擴大10倍、100倍。我們一直在分享彼此的工作。今天我的報告是在雲端系統的基礎上,把雲、物聯網和AI結合起來。

我們看一下這些年在AI晶片、行動網路、大數據、雲、IoT以及相關的工業網際網路方面的進展。

最早是機器感知,我們希望在系統中用很多感知單元,在此前20年有很多感知方面的研究。而現在,從機器感知要做到機器認知、認知計算。剛才提到深度學習,前面兩位做報告的時候都提到過,做視覺或推理,深度學習的層數越來越多,這就需要在雲端部署越來越多的設備。

我們把AI晶片、行動網路、大數據、雲、IoT、工業互聯這些領域融合起來,建立了一個創新中心(智能雲計算與物聯網研究中心)。

AI晶片方面,現在AI晶片的進展非常快,我主持的AIRS主要是支持大灣區發展AIoT,這次的大會有一個專場是AIoT的,大家一定要去聽聽,去年是我主持的那個專場。 

5G方面,我列舉了8個比較重要的優點。大家通常理解5G只是比4G快一點,的確如此,差不多快了10倍到100倍。不過,5G不止是加快了速度,它還有很多其它的優勢,我用下面的一個圖給各位解釋一下5G。

通信技術發展:5G、6G與衛星網絡

下面這張圖講的是6G,6G大概要到10年後才能實現。6G與5G又不同,從2G開始,一直往下來,主要是在三個方面有變化:

第一,天線數量。在1G的時候用的天線數量很少,到後來變成8根天線,到了MIMO技術被應用以後,在啊一個5G應用系統中,最少是64根天線,所以這個接收的信號、數據就很多了。

到了6G時代,天線可能有上千根,不過6G我今天不想講,因為還要有10年的發展,會有很大的變化。

我覺得最大的可能是什麼呢?馬斯克現在搞SpaceX,發了很多低高度的衛星,離地球很近,不像北鬥或者GPS,要在36000公裡的高空,他發的衛星距離地面只有1200公裡,相對於4G、5G都是在地面上部署通信網、設基站,它是完全在高空,而且12000多顆衛星在天上,將來很有可能所有的物聯網甚至6G都會被它取代。它對5G、6G技術的發展是一個嚴重的威脅。

第二,空間。3G的延時是100毫秒;到4G的時候,降到70毫秒;到5G,我們希望降到1毫秒。

高文院士剛才講到,信號從眼睛進去,到大腦得到這個信息大概是200毫秒的延遲,如果5G完全實現,這個速度比人眼傳輸信息的速度快了100倍,你就知道那個城市大腦2.0實現起來就容易多了。

第三,頻率。最早是300MHz,再往下是3Hz,進展越來越大。

剛才提到網絡功能虛擬化(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 NFV),它是5G的架構,是一個從物理到虛擬的大通信網。利用NFV可以根據不同的用戶需求建立三層網絡切片系統,這三層切片系統使用的資源是從底層物理硬體抽象、虛擬化而來的。當用戶使用的時候,它將用戶數據從靠近基站側的中心機房數據中心連接到大區數據中心,整個效率會提高很多。

大概5年前,每個人連接的設備有5個,Spacex發射的衛星,目前大概有720個在天上,它要增加到12000個,它是不是能取代將來的6G我不知道,但是至少IoT將來的設備連接量會非常大。

再一個是GPS或者是北鬥,都是用中高空或者是非常高空的衛星,今年讓我最欣慰的事情就是看到我們的北鬥完成全球覆蓋,這確實很了不起。

在高校中建一個「智能雲」

這(下圖)是我們建立的智能雲的系統架構。我們把4個雲合成在一起,包括計算雲、大數據應用雲,AI雲與使用5G專網的邊緣雲。我們使用浪潮的伺服器,英特爾的CPU,速度都很快。底層是很多移動應用、攝像頭等等。這個系統將雲計算、5G、IoT、邊緣計算結合在一起。我們大致用了1400個CPU核,與好幾萬個GPU核。這裡,每一個英偉達2080Ti的GPU包含500多個core,V100 GPU是6000個核,這些用來執行AI應用。這三個大雲在左邊,右邊是5G的應用系統。

這裡舉一個例子,deep learning for robotics vision training using various resource pools in AIRS Cloud(使用AIRS雲多資源池進行機器人視覺深度學習訓練)。

機器人使用雷達、攝像頭等物聯網設備進行數據採集,它收集的影像在邊緣平臺進行前置數據處理,經由5G網絡傳送至計算雲進行原始數據收集、累積,再傳輸至大數據應用雲進行文本分析等必要處理,形成可供訓練的數據集,最後交由交給AI雲進行訓練並輸出訓練結果、返還機器人,實現工業大數據智能化的閉環。

我現在正在寫這個論文,今天早上我碰到一個好久沒見的朋友,他問我現在還在寫論文嗎?我說當然要寫,我現在帶了15個學生,我都要他們寫好論文。

我們另外一部分主要的工作是做大數據基準測試(Benchmark),這是跟中國科學院計算所詹老師的學生合作,基於雲系統運行的不同方面的性能,做很多基準測試。這個圖顯示的是一個AI基準測試,當然還有很多其它方面的基準測試。

邊緣計算這部分由於時間關係我就不解釋了。

最後做一個總結,我們把集成雲計算、大數據、AI和5G這4種應用結合起來,第一次在大學校園裡搭建了一個智能產業雲平臺,我感覺,我今天這個演講完了以後,國內很多大學也想造這個東西,我告訴大家,我到目前為止花了1500萬,如果你少於這個錢,你可能造的不夠用。

我的報告就到這裡,謝謝各位。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大學的最後一課」——送給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即將遠航的2020屆學子
    2013年起,徐揚生教授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 徐揚生教授的研究領域包括機器人和智能系統,專注於空間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穿戴式人機界面、智慧汽車、動態穩定系統和機器學習。他已在這些領域發表了六部專著和300多篇國際學術論文。2016年11月14日,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將國際永久編號第59425號小行星1999 GJ5命名為——「徐揚生星」。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辦學六年,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
    3月13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大學主管人員們穿起隆重的唐裝,與來自全國的100餘家媒體記者在「雲端」進行了一場特別的見面會——「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20年網絡傳媒春茗活動」。徐揚生校長介紹大學辦學進展 屬於港中大(深圳)的明天一定是曙光一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教授港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教授在線介紹,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發展之路已走過六年,一步一個腳印,不斷向前邁進,在優質教學、人才引進、科研創新、國際交流等諸多方面
  • 直播預告|「CCF-NLP走進高校」系列之「走進深圳大學」
    往期精彩活動回顧可以掃碼查看:「CCF-NLP走進高校」系列高校NLP研究分享報告會第五期,我們將走進嶺南熱土,來到極具改革和創新精神的深圳大學,為這裡的同學以及線上直播間的觀眾們分享NLP領域的最新發展成果和未來的研究方向,12月6日(本周日)18:30-21:55,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舉行網絡傳媒春茗活動, 與100餘位媒體記者相約...
    3月13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大學主管人員們穿起隆重的唐裝,與來自全國的100餘家媒體記者在「雲端」進行了一場特別的見面會——「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20年網絡傳媒春茗活動」,向媒體及社會匯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在招生、就業、科研、國際交流、人才培養等多方面的最新進展情況。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蔡小強院士籤約數果,構造現代智能交通體系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蔡小強」院士正式籤約數果智能。籤約時刻數果智能將攜手「蔡小強」院士,全力打造國際一流研產學一體化基地,為未來智能交通領域的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吸收再創新、以及科技企業孵化和高端人才培養提供平臺。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20年金融工程碩士項目優先預錄取夏令營申請截止日期為6月30日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20年金融工程碩士項目優先預錄取夏令營申請截止日期為
  • 南方科技大學、上海科技大學、深圳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大比拼
    在知乎上搜索「南方科技大學」,看到最多的話題是「南方科技大學和xxx哪個更好」。其中為大家議論最多的要數上海科技大學、深圳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圖源:上海科技大學官網深圳大學,成立於1983年,深圳市的「長子」高校,而南科大僅用了十年時間就與其並肩為「深圳最好的本土高校」。兩者的共同點在於都是位於深圳的公辦高校,然而從學校歷史來看,深圳大學更有底蘊;從規模來看,深圳大學的學科更廣,偏向「高大全」,而南科大偏向於「小而精」。
  • 霍特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挑戰賽收官 ReKOPI奪冠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劉娥12月5日下午,深圳市創意十二月霍特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挑戰賽2020路演及頒獎典禮在深圳龍崗舉行,為期一個月的深圳市創意十二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活動也順利落下帷幕。ReKOPI本次線上遠程參賽,獲得冠軍Armada本次線上遠程參賽,獲得亞軍Healthappy 線下參賽,獲得季軍在此次活動中,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經管學院高級副院長Michael Ferguson教授代表學院致感謝辭,向與會嘉賓、參賽隊及觀眾表示歡迎和感謝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特聘教授保羅·米爾格羅姆獲2020年諾貝爾經濟...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特聘教授保羅·米爾格羅姆獲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2020-10-13 16:10:00 中國教育在線廣東站
  • 高校人事|深圳三所高水平大學領導調整!
    TOP前言近期,「TOP大學來了」小編發現深圳三所高校領導發生調整,深圳教育局副局長朱迪儉就任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黨委書記,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出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深圳大學校長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特聘教授保羅·米爾格羅姆獲...
    Wilson)教授,以表彰他們在拍賣理論與形式研究領域的突出貢獻。兩位獲獎者改進了拍賣理論,發明了新的拍賣模式,使全世界的賣方、買方和納稅人受益。保羅·米爾格羅姆教授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藝術研究院院士,在微觀經濟與拍賣理論方面享有盛譽。他目前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特聘教授,於2019年9月正式受聘成為深高金能源市場與能源金融實驗室顧問委員會主席。
  • 直播預告 | 「CCF-NLP走進高校」系列之「走進鄭州大學」
    (點擊回顧首期活動)9月27日「CCF-NLP走進高校」第二期將走進美麗的「鄭州大學」。演講內容主要圍繞預訓練模型在多語言、多模態任務的進展,自然語言處理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自然語言與理解幾大主題展開。
  • 香港中文大學在深圳開分校,招來4個諾貝爾獎得主當老師
    香港中文大學在深圳開分校,招來4個諾貝爾獎得主當老師 說起港中大,在多數學子心中算是夢寐以求的高校。全球排名50強,亞洲排名前10強,中國排名前5強,這樣的成績絕非偶然。1949年大批出色的內地學者和教育家來到香港,並開辦不少,其中新亞書院、崇基學院、聯合書院最為著名。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舉辦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成立儀式暨全球...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教授、廣東省政府副秘書長陳岸明先生,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事會理事、深圳市原副市長唐傑教授,深圳市政府副市長聶新平先生,以及深圳市和龍崗區相關部門負責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深圳市企業界代表、社會媒體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部分師生代表共同出席並見證了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的正式成立。
  • 石家莊一中副校長沈建軍走訪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親切會見
    12月18日下午,石家莊一中副校長沈建軍走訪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受到了校長徐揚生,招生辦主任曹鈺娟,招生辦助理主任梁豔的親切會見。沈建軍和曹鈺娟合影會上,徐揚生校長高度評價了我校學生在大學的發展情況,他說,石家莊一中的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後,學習目標明確,態度認真,表現出很好的發展態勢。同學們不僅在學習上刻苦努力,而且積極參加社會活動,擔任班幹部或社團幹部,表現出較高的綜合素養。
  •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澤湘:聯合湖南高校 成立人工智慧聯合學院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長沙智能駕駛研究院董事長李澤湘參加2018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湘江對話。紅網時刻6月13日訊(記者 汪衡 實習生 羅翠)6月12日,2018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湘江對話暨湖南湘江新區智能系統測試區開園儀式在湘江新區舉行。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21級金融EMBA開放申請
    在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國際形勢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金融學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項目(金融EMBA)應時而生!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是一所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按中外合作辦學條例設立的大學。大學以創建一所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學為己任,致力於培養具有國際視野、中華傳統和社會擔當的創新型高層次人才。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在魯招生60人 「雙軌制」錄取獎學金高達12萬
    中國山東網3月12日訊 (記者 周玉森) 今天上午,記者從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在濟南舉辦的招生宣講會上獲悉,今年該校在山東計劃招生數將增加到60人,採用「雙軌制」招生錄取模式,增設「綜合評價」錄取模式,並設置不看高考成績的「博文獎學金」和依據高考成績發放的「入學獎學金」,最高全額入學獎學金為12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和深圳數據經濟研究...
    來源: 深圳新聞網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綦偉 張智偉)2020年12月31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和深圳數據經濟研究院掛牌儀式暨「前海發展與時代重任」主題論壇在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舉行。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19年本科畢業生優秀素質獲青睞 就業率高達98...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2月18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金洪竹)2月17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正式發布2019年本科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除繼續保持高就業率外,本屆畢業生還進一步提升了就業和升學質量,世界名校的錄取率、國內外知名單位聘用率穩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