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筆下的刺客精神:朱亥和要離為什麼未能進入刺客榜?

2020-12-15 陌上布衣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李白在《俠客行》中,表達了對朱亥、侯贏為代表的俠客精神的讚賞和推崇,稱之為千秋二壯士,「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然而,司馬遷在《刺客列傳》裡寫了戰國五大刺客中卻未把朱亥列入。

《刺客列傳》記述了曹沫、專諸、豫讓、聶政、荊軻的事跡,即曹沫為魯刺齊恆公、專諸為公子光(即後來的吳王闔閭)刺吳王僚、預讓為智伯刺趙襄子、聶政為韓國大夫嚴仲子刺韓相俠累、荊軻為燕太子丹刺秦王嬴政。

復仇的原因基本上是為國為家、抗暴濟弱,有點後來梁山好漢「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的意思。

說「基本上」,是因為專諸刺王僚是兄弟相爭,而聶政刺俠累卻純粹是私人恩怨。對於嚴仲之為什麼要殺俠累,《史記》只說二人之間「有郤(隙)」,至於什麼仇恨卻隻字未提。

但馮夢龍替我們找了原因,原來這是一則朋友反目的故事。

馮在《東周列國志》中說:俠累未發達之時,與嚴仲子是八拜之交的好朋友。俠累很窮,按現在網絡用語就是個 「diao絲」,而嚴仲子是個有錢人。嚴仲子不時資助俠累,又以千金助其遊走仕途,謀求進身之階。

俠累不負所望,在韓國得到了重用,位至相國。

嚴仲子來投奔他時卻吃了閉門羹,估計嚴仲子彼時心裡就非常忿恨,既嘆別人忘恩負義,又恨自己眼瞎。眼看兩人朋友是沒得做了。

嚴仲子沒辦法,使重金錢結識了韓烈侯,也想謀個一官半職。就在將受重用之時,俠累卻在烈侯面前大談嚴仲子的短處,阻其進用。

嚴仲子知道後,恨透了俠累,於是離開韓國,尋求勇士刺殺俠累,此時可以說嚴對俠累已到了恨之入骨的地步。

歷史上對俠累的為人沒有多講,《東周列國志》也沒有講他發達後為什麼不願見嚴仲子,為什麼不願讓嚴仲子出來做官;但從既有記述來看,俠累被殺,我只想送其一個字:該!

今人多評司馬遷作《刺客列傳》,是讚揚了「士為知己者死」的精神,我認為明顯不對!

若說是「士為知己者死」,那《信陵君竊符救趙》裡的朱亥、侯贏明顯也是為信陵君義氣所感,赴死不辭,為什麼太史公沒有將二人至少是將錘殺晉鄙的朱亥列入呢?

朱亥放冷槍錘殺了忠於魏國的晉鄙將軍,信陵君在享受人們對其「大義救趙」行為讚美時,那麼史家及我們又將忠於國家的晉鄙將軍置於何地?晉鄙是不是有些死難瞑目、委屈冤枉?

可見司馬遷眼裡的刺客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殺人越貨。他這個榜單的標準,除了那些「為國為民」、不是感於個人義氣 「夾帶私貨」的英雄外,另一類能入選的可能就是那些對不忠不信、忘恩負義之徒出手進行懲處的壯士。

這可能也是有人說太史公作《史記》,是對專制政治壓迫下的一種「文化復仇」,可能太史公是在借刺客之劍以緩心中的不平之氣。

以此兩條標準的話,我們回看一下《戰國策·唐雎不辱使命》中提到的要離,就知道他為什麼進入不了《刺客列傳》。

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

此文提到的三位刺客,只有要離沒有沒有入榜。

考察一下要離的行為事跡,就會發現其此次行刺行為實在有違人情,而被刺的慶忌卻顯得磊落大度、更像英雄:

話說公子光派專諸以「魚腸劍」的計謀殺了吳王僚後,王僚的兒子、號稱吳國第一勇士的慶忌逃到了衛國。

此時已是吳王闔閭的公子光擔心慶忌為父報仇,食不甘味,臥不安席,日夜琢磨除掉慶忌,於是伍子胥向他推薦了要離。

吳王見要離身長不滿五尺,相貌平平,有些看不上。

要離向吳王主動呈獻苦肉計:大王可以殺死我的妻兒,再斷我一臂,以消除慶忌疑心。

我們今天來看,這要離簡直病得不輕!——為了功名,把自己搞殘廢也就罷了,怎麼還能出此毒計,殘害妻兒呢?簡直就是一種沒有人性的變態行為!

這種行為,馮夢龍也看不下去了,在《東周列國志》的回目中直書為「要離貪名刺慶忌」,而未給予讚美。

要離以病殘之軀依計逃到衛國後,成功取得慶忌的信任。出於對共同敵人的仇恨,慶忌率兵伐吳時,帶上了要離,並聽從其建議,親自坐鎮戰艦船頭,要離手執短矛在一旁侍立。

大軍浩浩蕩蕩向前進發,江面突然刮來一陣強風。慶忌在搖晃的船頭站立不穩,要離抓住這個機會,趁著慶忌沒有防備,突然奮起,以短矛刺中慶忌,貫其後背。

慶忌是一個身材魁梧的猛士,他雖然受了傷,卻還有一些力氣。他將要離倒提了起來,將其反覆浸入水中。

就在要離快要窒息而死時,慶忌將他提起放在自己的膝蓋上,不怒反笑:「想不到天下竟有你這樣的勇士,居然敢來刺殺我!」

船上的士兵看到慶忌遭了毒手,一湧而來,準備亂刃剁了要離。慶忌搖手制止了他們,說:「要離是天下的勇士,怎麼能在一天之間殺死兩個勇士呢?」

「你們不要殺死要離,可以放他回吳國,以表彰他對主人的忠誠。」

——諸君評評,慶忌欲報殺父之仇,這在古代本來就是為人稱頌的孝道行為,再加上這种放仇人不殺的大度行為,布衣認為稱其為英雄都有些褒獎不夠!

相比之下,要離就是一個只會殺人的變態狂人!

後來要離自己也覺得自己不仁不義,無面目活於世上,便伏劍自刎了。

殺吾妻子,以事吾君,非仁也;為新君而殺故君之子,非義也。重其死,不貴無義。今吾貪生棄行,非義也。夫人有三惡以立於世,吾何面目以視天下之士?」——《吳氏春秋》

有此自評,倒是比現在一些見利忘義、毫無底線的無恥之徒高尚了許多,令布衣不便以「小人」評之。

綜上所述,在太史公眼裡,能當得上刺客二字的,首先得是「為國為民的俠之大者」,最其次也得有勇毅仁信的品質,而非沒有是非觀念和正常價值觀的殺人機器。

(圖片源於網絡,有侵必刪)

相關焦點

  • 要離是戰國四大刺客之一,司馬遷為何不讓他進刺客列傳?
    但很奇怪,《刺客列傳》中卻並沒有收錄要離的事跡。那麼,司馬遷因何不讓要離進《刺客列傳》呢?這其中又有何隱情呢?(要離刺慶忌)一、貪圖虛名,對待妻兒陰狠刻毒,就是不仁要離自生來形體瘦弱,身高僅有五尺,面目醜陋不堪,長期以來應該一直抱有深深的自卑心理。
  • 古代的刺客,幹的見不得光的勾當,為什麼司馬遷單獨寫刺客列傳?
    司馬遷在《史記》中,專門記載許多知名的刺客。這些刺客不僅是能夠完成任務,最讓人感到欽佩的還是他們的人格魅力,尤其是是俠義精神的表現。為什麼會出現刺客,刺客是基於什麼樣的社會背景產生的呢?關於刺客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出現,其實還是值得商榷的。但是關於刺客的文字記載,大概是在春秋戰國這段時間。
  • 最成功的刺客,為什麼《史記.刺客列傳》卻沒有他?
    然後闔閭就跟伍子胥商議,找一個刺客去把慶忌殺了,於是伍子胥就給闔閭推薦了刺客要離,闔閭說要離這麼瘦小,僅五尺左右,還面貌醜陋,怎麼打的過慶忌呢?要離說刺客,詭道也!講求一擊必殺,智謀更重要;於是它在闔閭耳邊輕輕密語……一日在庭院與闔閭鬥劍時,要離用竹劍刺傷了闔閭的手腕,闔閭大怒:我如此高貴,你這個賤民竟然敢傷我?
  • 古代八大刺客|荊軻刺秦失敗,為何還名列刺客之首?
    刺客是歷史中最為古老的行業之一。中國職業刺客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常由於政治原因,負責對目標人物進行刺殺。刺客行刺目的往往以圖在短時間內,讓目標人物及其相關事物遭受致命打擊。漢朝史學家司馬遷著作《史記》中的《刺客列傳》為中國最早的刺客傳記體史料,其中以「士為知己者死」作信條的刺客最為聞名。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
  • 刺殺秦王失敗的荊軻,卻被司馬遷評為古代「四大刺客」之首
    刺客是遊俠精神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提起刺客,有一個名字條件反射的就映入腦海中,那就是荊軻。 載入史書中的刺客有很多,以司馬遷的《史記》為準,著名的有四位,分別是專諸、豫讓、聶政、荊軻,他們並稱為"四大刺客"。其他三位刺客都成功完成了行刺任務,只有荊軻失敗了,那麼為什麼人們依然尊荊軻為首呢?
  • 蘇州的悲劇英雄:春秋戰國四大刺客之要離
    蘇州當地出了多名刺客,專諸、要離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們的一生寂寂無聞,卻在那出劍的一瞬間,定格了歷史。新吳王下達暗殺任務公元前515年,在吳國公子光和楚人伍子胥等人的精心策劃之下,刺客專諸進獻烤魚之時,用魚腸劍洞穿了當時吳國國君僚的胸膛。
  • 中國古代四大刺客
    刺客是人類歷史中最古老的職業之一。中國「職業刺客」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他們常由於政治原因,負責對目標人物進行刺殺。司馬遷在《史記·刺客列傳》裡曾經記載了很多刺客俠士的事跡,其中有四位特別突出,故被世人稱為「四大刺客」。他們的信條都是「士為知己者死」。
  • 司馬遷的《史記·刺客列傳》五位刺客,最瀟灑的刺客是他?
    所謂刺客,就是用特殊的手段消滅敵人達到自己的目的,按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恐怖行為」。司馬遷的《史記。刺客列傳》記載了五位刺客,其中曹沫是刺客列傳中最瀟灑的刺客,不僅兵不血刃地完成了任務,而且,還收到了最好的效果。春秋時,周王室日漸衰落,諸侯開始爭霸。
  • 中國古代十大著名刺客,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一、要離春秋時期吳國人,生活在吳王闔閭時期。其父為職業刺客,要離為屠夫,生得身材瘦小,僅五尺餘,腰圍一束,形容醜陋,有萬人之勇,是當時有名的擊劍能手。公元前515年,吳王闔閭派專諸刺殺吳王僚,吳王闔閭成功篡位。吳王僚之子慶忌為報殺父之仇,籌集兵力,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以備攻打吳國,奪取父親的王位。
  • 刺客列傳——春秋戰國的傳奇
    刺客這個著名的職業我們都非常熟悉,他們因政治、私怨等各種各樣的理由對目標人物展開形式多樣的暗殺行動,有的成功了,有的卻失敗了,古往今來屢見不鮮,和著名的日本忍者有幾分相似。中國刺客們的高光時代集中在春秋戰國,對,就是那個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春秋戰國時期,雖然只是別人利用的工具,行事風格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很「二桿子」,也未必當得起「俠之大者」的名號,但是他們知恩圖報、甘舍己命的精神卻是常人無法的比肩的。出於欽佩,司馬遷在《史記》中專門為他們寫了一篇傳記,名《刺客列傳》。這些人中名氣最大的莫過於戰國末期燕國的刺客荊軻了,「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婦孺皆知,這裡不再贅述。
  • 中國古代四大刺客中,只有荊軻失敗了,但為什麼卻只有荊軻最出名
    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有四大刺客——專諸、要離、聶政和荊柯。專諸受當時還是吳國公子的闔閭的委託,藏魚腸劍於魚腹,成功地刺殺了吳王僚;要離和專諸一樣,也是受吳王闔閭所託,不過刺殺的是吳王僚的兒子慶忌,先獻計殘身滅家,取得慶忌信任,然後成功刺殺了慶忌,可以說,專諸和要離成就了一代霸主吳王闔閭。
  • 中國歷史中真實存在的「刺客」,每一個都讓人心神震蕩,你可知道
    中華文明幾千年,也號稱禮儀之邦,更是講究俠義的國度,俠者,在中國歷史上,每個時代都有他們不同的代表,其中最著名和具體表達這一類人事跡的,當屬太史公司馬遷的《刺客列傳》。小編給它起了一個美名,就叫做——刺客名人堂。那麼這裡面都有什麼人,做了什麼俠義之事呢?
  • 「T帖」海賊王974話小析-春秋戰國刺客「要離」
    春秋戰國刺客「要離」在講堪十郎之前先說一下相類似的故事。「要離」的故事詳細GOOGLE就有了。在此簡略的說明伍子胥逃到吳國要報仇,還沒被賞識前認識了「專諸」(也是歷史留名的刺客)跟「要離」這兩位朋友。之後「專諸」幫當「公子光」刺殺政敵「吳王僚」,「公子光」就成為了之後的吳王「闔閭」。
  • 古代與荊軻齊名的另外四位刺客,相比之下荊軻顯得最弱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過,他孤身刺殺秦始皇,雖沒有成功,但他那種「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俠義精神,想想總能讓人盪氣迴腸,感慨萬千。然而歷史上這種為道義甘願獻身,重情重義和知恩圖報的刺客其實還有四個,而荊軻刺秦王之所以著名並不是荊軻很厲害,而是秦始皇名氣太大,所以流傳得更為廣泛。今天獨行就跟大家聊聊另外四個俠士的故事,而他們為什麼能在歷史上稱為俠士流傳至今,是有一定原因的,看完你們就明白了。
  • 刺客與烈女 | 閱讀《史記》
    在這一次閱讀過程中,我又發現《刺客列傳》中「刺客與烈女」這一對重要關係,這個主題正是《別賦》末句「骨肉悲而心死」的出處。司馬遷在《史記·刺客列傳》中主要刻畫了曹沫、專諸、豫讓、聶政、荊軻五位男性刺客,但《刺客列傳》裡還有一位女性非常值得我們注意,那就是聶政的姐姐聶榮。先來簡單回憶一下這個故事。嚴仲子與韓相俠累同朝為官,兩人有罅隙。
  • 古代四大刺客,只有三位成功了,但結局都很悲慘
    刺客,是人類歷史中一種特殊職業,指的是那些由於國家軍事、政治和私人恩怨等原因刺殺或暗殺目標的人。漢朝史學家司馬遷著作《史記》中的文章《刺客列傳》為中國最早的刺客傳記史料,其中以「知為知己死」作信條的「四大刺客」最為聞名。但是四大刺客,只有三位成功了,但結局都很悲慘。專諸—魚腹藏劍專諸,吳國黨邑人。
  • 《史記·剌客列傳》為什麼偏偏漏了他
    太史公在《史記·剌客列傳》中記錄了5名刺客,分別是曹沫、專諸、豫讓、聶政和荊軻,這五個人可以說是春秋戰國時期最有名的刺客。不過在春秋戰國時期還有一個著名「刺客」,卻偏偏被司馬遷無視,這個人就是要離。論謀略:要離通過周密的策劃成功獲得了慶忌的信任,相比之下曹沫的劫持齊恆公怎麼看都不像是有過精密策劃,而聶政更是直接無腦平a。論決心:要離為了完成任務連自己的胳膊都可以不要,在《剌客列傳》中也就豫讓可與之相比。論成敗:要離成功殺死了慶忌,豫讓和荊軻則是完完全全的把刺殺行動搞砸了。
  • 荊軻刺秦王:專業刺客竟打不過職業皇帝,是嬴政太強還是荊軻太菜
    從司馬遷記載的這兩個故事我們不難看出,荊軻頗類似趙括,擅長的是紙上談兵,理論行,真功夫卻未必當得上時代頂尖水平。 那麼過程和結果如何呢? 從業務能力和戰績結果上看,荊軻這個刺客含水量太高,但奇怪的是,數千年來他作為刺客代言人C位出道的地位卻是十分響亮,不僅司馬遷推崇,後世的陶淵明還寫有一首《詠荊軻》讚揚其人,近代如龔自珍也贊其江湖俠骨,那麼,荊軻的魅力到底在哪裡?
  • 中國古代四大刺客,不一樣的荊軻
    在《史記》中太史公為五名春秋戰國時的刺客單獨作了一個《史記·刺客列傳》,這其中就講了曹沫,專諸,聶政,豫讓,荊軻五名刺客,相信大家一般就聽說過荊軻,畢竟「荊軻刺秦王」的故事還是流傳甚廣,所以今天,我就給大家盤點一下中國古代的四大刺客,不過對於「四大刺客」一般有兩種說法,在這裡我就取「要離」這一版。
  • 荊軻刺秦王失敗了,為什麼還能名列古代「四大刺客」之首?
    在司馬遷的《史記·刺客列傳》中,記載了漢朝以前很多俠客的故事。在這個傳中,貫穿其中的就是一個「俠」字,這些俠士信奉「士為知己者死」,他們生而為人,行走在這世間,喜好打抱不平、行俠仗義。而在司馬遷的《史記·刺客列傳》中,人們還為這些出現過的刺客排過序,其中有四人比較出名,被人們稱之為「四大刺客」。這四個人分別是:專諸,聶政,豫讓,荊軻。而在這四個人之中,荊軻位列「四大刺客」之首。可是我們都知道荊軻的故事,荊軻刺秦失敗,被秦王所殺,最後死得很是悽慘。可為什麼人們會覺得荊軻位列「四大刺客」之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