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影視人對人性社會及人類情感的剖析可以說是走在亞洲影視人的最前端,日本影視人除了擅於拍攝揭露人性及社會醜惡面的陰暗及黑暗題材影視作品之外,日本影視人製作的溫情題材的電影或電視劇有很多也是感人至深並具有很好的治癒作用。今天小編給大家盤點一下十部最為經典的日本治癒系影片!
《狗狗與我的十個約定》(2008),豆瓣評分8.0。日本經典溫情片《狗狗與我的十個約定》講述人與狗之間純真的感情," 你的世界會有工作會有朋友, 可是它的世界只有你"。一家人收養了一隻可愛的金毛犬並給它起名「索克斯」,女主人病逝後「索克斯」與父女之間的互相依偎,互相取暖,也帶給了周邊人心理上的治癒。電影感人之際不乏幽默,講述了人與狗狗間親密的感情和在主人心中重要的地位的故事。
《山櫻》(2008),豆瓣評分8.1。《山櫻》由筱原哲雄導演的、根據小說家藤澤周平的短篇小說改編的電影。描繪了江戶時代,山櫻樹下,美麗的女子邂逅了一名武士的故事。這部影片很安靜很美,偶像電影的開頭,現實的中段,文藝的結尾,這片子終於沒讓我失望。人間的殘酷、親情和愛情與大自然的更替糅合,人生百般況味盡出。如山水畫一樣的優美畫質和優雅的配樂,日本的古裝片不管劇情如何布景畫質與配樂卻絕對是一流。
《導盲犬小Q》(2004),豆瓣評分8.4。《導盲犬小Q》改編自日本作家石黑謙吾的長篇小說《再見了,可魯》,在日本影壇,《導盲犬小Q》被譽為一顆重磅「催淚彈」,這條有情有義的導盲犬可以說席捲了整個亞洲影壇,成為一隻感動了一億亞洲人的狗。
《借著雨點說愛你》(2004),豆瓣評分8.4。影片講述了雨季到來時,死去的澪復活,在六周的時間內與丈夫和兒子重續夫妻情、母子情,感受家庭溫暖的故事。這是一部描寫愛情、親情、人間情的純愛影片,極力將人性及人類社會中善的、美的一面挖掘、擴大,影片所傳遞的愛讓人留戀,原小說作者及導演創造的溫暖的氛圍和人際關係也正是人們所嚮往的。
《如父如子》(2013),豆瓣評分8.4。影片講述了一個日本安逸的中產家庭突然得知他們6歲孩子出生時在醫院被抱錯而陷入家庭倫理困境的故事。影片始終散發著甜美的氣味,就算憂傷也是淡淡的,讓觀眾面帶微笑的流淚,再加上很萌的小演員,整部電影充斥著暖暖愛意。
《南極物語》(1983),豆瓣評分8.5。講述了日本派遣到南極昭和基地的第一次越冬觀測隊隊員在南極過了一個冬天的故事。該片耗時三年製作、耗資25億日元在北極圈及南極附近部分地區拍攝完成,是日本影壇的重量作品之一,影片在展示神奇壯美的南極風光以及人與自然抗爭的同時,著重描寫了雪橇犬的命運,悲壯而震撼,是一部非常難得的動物題材影片,當年曾創下59億日元的票房紀錄並保持15年之久。
《記我的母親》(2011),豆瓣評分8.6。影片改編自日本作家井上靖於1964年發表的半自傳同名小說。故事講述了因身患痴呆症而逐漸喪失對兒子的記憶、但卻一直掛念著兒子的母親與雖從小沒有在母親身邊長大,但在長大後卻要重拾母子情的兒子之間的感人故事。電影對於人物的塑造非常立體飽滿,諸多看似隨意卻充滿內涵的精妙對話,都顯示出原著作家井上靖的細緻觀察和優美文筆。
《東京家族》(2013),豆瓣評分8.7。該片翻拍於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主要講述了為見到自己成長的兒女,住在瀨戶內海小島上的夫婦來到東京探親的故事。這是一部安靜的電影,安靜的電影更容易戳中觀眾情感肌理中的結。《東京家族》孤寂、淡漠、蒼涼,但這些詞通通藏在「羞澀」二字裡面。家人之間禮貌的距離感,即使是夫妻之間,很多情愫也只是點滴在心頭。
《再見了,我們的幼兒園》(2011),豆瓣評分8.7。該劇講述了五個幼兒園孩子考慮到轉園後就不能再在一起當朋友,於是瞞著大人用自己的力量出外旅行的故事。和張元的《看上去很美》相比,該劇要溫和不少,甚至有點煽情。情節好像兒童版的公路片,孩子們小心翼翼買好票,計算路線,躲過列車員的拷問,面對車廂裡怪阿姨的「調戲」。每個小孩的個性是那麼鮮明,拓實早熟聰慧,卻因母親的離開總有點憂鬱。
《東京物語》(1953),豆瓣評分9.2。影片講述了住在小城中的平山周吉老兩口,在與東京成家立業的子女們短暫相聚並迅速分離、各自回到原有生活軌跡的故事。小津安二郎運用正面切換畫面、嚴密調整構圖中的人物大小、簡約利落的對白等手法,直言不諱的展示了傳統的大家庭制度正在無可挽回的走向緩慢解體的過程。既為人感懷於落寞孤寂,亦也得見著生活的脈脈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