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問觀點丨金巍:文化金融、文創金融、文旅金融這些概念有啥區別?

2020-12-14 騰訊網

作者:金巍

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專家顧問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北京立言金融與發展研究院文化金融研究所所長

最近邀我參與的規劃、培訓和研究項目中,一些項目的主題詞是「文創金融」或「文旅金融」。這些概念與「文化金融」這個概念類似或含義接近,在一般情況下使用起來並不很「違和」。但我覺得仍是值得解釋一下的,造了這麼多新詞兒,要麼不用,要麼總得自圓其說。否則在一些情況下,比如嚴肅的政策制定活動中,概念的混亂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其實我在培訓、評審或一些文章中,基於研究的視角對這三個概念提出過個人的看法,在這裡再做集中解釋。

01

「文化金融」是在研究、政策以及

產業實踐中都相對更成熟的概念

「文化金融」是當前政策文本上較為常用的概念,已經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礎,而且在產業實踐中也更為人所知。文化金融的基本含義雖然在學術上有分歧,但共識大於分歧。我們認為文化金融的基本含義是指向服務於文化生產尤其是文化產業而形成的特殊的金融活動,以及由此形成的特定的金融服務體系,包括相關的產品(工具)、機構、市場和基礎設施等。至於什麼是「文化產業」,雖然業界各有各的解釋,但我建議仍以國家統計局的標準為範疇為宜,這個方面,沒必要再糾結「文化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之間的是非了。

在政策上,自從2009年頒布《文化產業振興規劃》以來,中央和地方政府發布了多項文化金融專門政策,大多直接使用「文化金融」的表述,比如在2016年發布的《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中直接明確表述為「發展文化金融」。這不需要再爭論了,使用「文化金融」這個概念更具說服力。文化金融作為一種獨特的金融業務領域,有其自身的特點,並以此區別於其他產業金融,比如文化金融的核心是文化資產,尤其是無形資產。

在政府政策文件或官方人員講話中,有幾個與文化金融相關的幾種概念和表述:(1)「金融支持文化產業」;(2)文化金融合作;(3)文化金融融合發展。這些表述其含義與「文化金融」大體相當,但由於有歷史階段性背景不同,側重點也是不同的。這個也需要解釋一下。

在我國文化經濟政策語境下,文化金融最初是以「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的形態出現的,基本定位是文化經濟政策中文化產業發展的一種保障措施。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產業和金融之間呈現「合作」的形態,即在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同時,文化產業也在為金融業提供新的業務範疇,「文化金融合作」成為新的形態,而文化金融開始表現為一種金融業態,同時也開始表現為文化市場機制的一部分。「文化金融融合發展」與文化金融合作的含義相近,即表現為機構之間的合作,也表現為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和文化資源的一種融合與結合。

02

文創金融不必再執著於「文化創意產業」

而應專注於「三創」

文創金融在研究中應用較少,在實踐中卻有較多應用,比如有些機構設有「文創金融服務中心」。文化金融和文創金融的差異,應源於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前期「文化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兩個概念曾經長期並用的現實。所以文創金融原本的含義應是基於文化創意產業的金融服務活動。但是在國家相關部門要求在統計上不再使用「文化創意產業」概念的前提下,在「文化金融」已經相對成熟的背景下,我是不大主張堅持使用「文創金融」這個概念的。

但是,如果非要使用,我有一個不與「文化金融」相衝突的解釋,供大家參考:不同於文化金融作為一種產業金融的解釋,文創金融可以理解為基於文化產業發展特殊形態即「三創」形態的,文創金融的基本含義應是在支持文化產業的創新、創意、創業的路徑上提供金融服務

首先要承認文創金融基礎仍是文化金融。即文創金融仍是服務於文化生產的金融服務活動,文化生產主要是文化產業。但在實踐中,文創金融服務對象可突破文化產業的邊界和局限,強調產業融合性。這時候,一些文化創意融合性產業如創意農業、文化體育、文創小鎮等就可以納入到文創金融的服務範疇。

更重要的是文創金融的核心理念是強調「創」,這個「創」不是「文化創意產業」,而是「三創」之「創」,是通過強調金融更多關注文化產業的技術創新活動、文化創意活動和創業活動從而更好服務文化生產。文創金融的服務,不包含文化金融中傳統的、一般性的金融服務,如以房屋作為貸款抵押的文化企業貸款。文創金融應更多關注創新、創意活動中的智慧財產權等無形資產的資產價值,文創金融應更多關注文化企業創業的新型商業模式、新型業態等並以此作為提供金融服務的基礎。從關注文化企業的技術創新角度上,文創金融的範疇超出了文化金融的範疇,與科技金融相對接,是文化產業中的科技金融。

03

文旅金融是文化金融與

旅遊金融這兩種金融的合稱

文旅金融這個概念的使用,大概也主要在於產業界,最近用的頻率比較高,大概與「文化和旅遊部」組建後很多活動要合併起來考慮有關。比較容易理解的指向是「文旅金融」是基於「文旅產業」的金融服務活動。但是,什麼是「文旅產業」?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文旅金融,所以我很怕這個概念出現在某政策文件當中。

首先看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視角的「文化旅遊」業態,這個視角的「文化旅遊產業」實際上是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的「交集」。這個交集體現了一種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的趨勢,以傳統旅遊業的空間和市場為基礎,通過文化資源、文化資產的挖掘進行旅遊業的產業升級,發展更高質量的旅遊產業。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兩大產業的主管部門整合為一體,為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的進一步融合提供了更好的組織和機制保障。但由於「文化旅遊」還不是嚴格的統計意義上的產業分類,在金融支持文化旅遊產業上這個問題上仍待繼續深入。但在實踐中,文旅金融一般是不特指這個「交集」的。

更據說服力的是,文旅產業是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的合稱,是兩個產業的「合集」。即便是文旅融合趨勢明顯,即便是文化主管部門與旅遊主管部門合併為「文化和旅遊部」,但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仍是兩個不同的產業形態,在國家統計框架下仍舊是完全不同的統計標準。文化產業,就是「文化及相關產業」,可參照國家統計局《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8)》相關定義;而所謂旅遊產業就是「旅遊及相關產業」,可參照國家統計局《國家旅遊及相關產業統計分類(2018)相關定義。在這個基礎上,以文化產業為基礎的文化金融,與以旅遊產業為基礎的旅遊金融根本上是兩回事,那麼「文旅金融」只是兩者的合稱而已。

但合稱不是「合體」。當前還很難提煉文化金融和旅遊金融兩者的共性作為一種研究範式並將兩者合體。不同於文化金融,旅遊產業金融有自己的特點,比如經營特點是客流量、現金流,這是旅遊產業金融的主要基礎,這與文化金融以文化資源為基礎是不同的。而且,旅遊產業具有較多的土地、林地等資產,能夠較方便地提供抵押;即便是文化資源,旅遊產業擁有的更多是具有實物形態的文化資源(古建築、文物等)。

有時候將「文旅金融」解釋為「服務於文化和旅遊產業的金融活動」字面上看沒什麼不合適,我就在一些會議上用過這種表述,但這種說法是權宜之計,無法解釋深層邏輯。所以,文化金融和旅遊金融是不同的兩種金融活動,各有其自身的規律性,沒必要非要搞在一起。僅僅因為兩個產業主管部門的合併而強行將文化金融和旅遊金融「合體」也是不合適的。文化金融和旅遊金融需要在一堂課上都講的,如果就馬馬虎虎一鍋燴,很難抓住規律。現在我一般是是分開講,強調這是兩個具有不同特徵的產業金融。

顧問風採

金 巍

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專家顧問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北京立言金融與發展研究院文化金融研究所所長

WONDERFUL REVIEW

觀點回顧

顧問觀點丨金巍:機遇與挑戰——「雙循環」背景下文化金融如何發展

顧問觀點丨金巍:金融服務文化實體經濟需走出四個認識誤區

顧問觀點丨金巍:文化企業要認識和利用好金融工具和資本市場

顧問觀點丨金巍:文化數據資產將成為未來最重要的文化資產之一

相關焦點

  • 金融科技助力文化金融高質量發展論壇在寧舉辦,南京大運河基金揭牌
    今天下午,作為中國(南京)2020年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覽交易會的重點活動,金融科技助力文化金融高質量發展論壇在南京國際展覽中心舉辦,論壇上,作為南京文化金融的重要舉措,「首貸中心」、「續貸中心」以及「江蘇省大運河(南京)文化旅遊發展基金」正式揭牌亮相。
  • 推動文化金融融合發展 國家文創實驗區培養文化金融複合型人才
    人民網北京11月20日電(記者 高星)今天,由國家文創實驗區管委會主辦的「2020年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文化金融人才集訓營」在實驗區文化金融服務中心啟動。本次培訓是國家文創實驗區文化金融複合型人才培養的首場活動,將為國家文創實驗區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注入創新活力。
  • 金融MBA行業實踐課程(重慶)金融+文創主題:開啟深度學習體驗
    文化創意產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也是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動力。長江商學院一直以「為中國和世界培養一批具有全球視野與全球資源整合能力、人文關懷與社會擔當,以及創新精神的商業領袖」為己任。金融MBA項目以金融為核心,以產融結合為特點,通過多元化主題的行業實踐課程幫助同學們深入理解新舊經濟動能轉變、行業發展趨勢,在實踐中受益。
  • 學法律的易鑫金融顧問,石河子的汽車金融「機器貓」
    2019年,因為更看好汽車金融行業的發展空間,張啟明應聘到了易鑫,成為易鑫集團烏魯木齊分公司的一名金融顧問,負責石河子及周邊地區的汽車金融業務。初到易鑫,張啟明就明顯感到公司對員工培訓的重視。為了培養一名合格、專業的金融顧問,易鑫組織了專職知識、產品信息、行業分析、工作技巧等一系列專業培訓,並且每周、每月、每季度,集團和分公司還會不定期舉行業務知識的技能培訓,以加強員工的專業知識和服務能力。
  • 趙磊:北京市文化金融融合發展新模式探究|封面專題
    文化金融又區別於一般的產業金融,一是因為文化產業既有意識形態屬性,又有市場屬性,對文化資產的價值判斷不能只考慮經濟效益,還須考慮社會效益;二是文化產業包括新聞信息服務、內容創作生產、創意設計服務、文化傳播渠道等眾多行業門類,各領域差異較大;三是文化資產非標準化程度高、風險性高、價值評估難、流動性低,這些都使得開展文化金融的難度更高。
  • 新文創·新消費——清華-康奈爾雙學位金融MBA校友活動在滬舉行
    陳雅如(左)、張路(右)隨後,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文創金融研究中心市場與培訓部總監張嫵伊對文創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團隊及研究成果進行了介紹。文創金融研究中心專注於文創金融與文創科技結合的學術與實踐研究,致力於成為中國文創金融領域的權威智庫平臺、具有行業影響力的人才培養平臺及創新力的產業孵化與協同創新平臺。
  • ...文化+金融」高質量融合發展,福田加速打造中國文化創意產業新...
    該指數不僅是國內首隻文化創意主題股票指數,也是全國首條深港跨境文創指數。這是記者當天從「國證香蜜湖文化創意指數發布儀式」上獲得的信息。作為「香蜜湖」優秀金融品牌系列產品,文創指數的成功發布將會持續引導市場優質文創產業資源實現高效配置,催生更多優質資產反饋資本市場,不斷提升文化產業端和金融資本端「硬實力」,為「文化+金融」高質量融合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 PISHON派森發布新金融智慧場景,打造去中心化金融新概念!
    (原標題:PISHON派森發布新金融智慧場景,打造去中心化金融新概念!)近年來,圍繞新金融的話題層出不窮,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也曾揚言要打造智慧新金融,時至今日,去中心化已經成為了新金融業態不可或缺的發展趨勢與方向。
  • 「精編實錄」金融科技還是科技金融?——數字刀如何切開金融蛋糕|...
    《清華金融評論》持續推出金融大家評「華爾街熱線」直播專題,由全美華人金融協會(TCFA)聯合策劃,力邀華爾街實戰專家和相關領域權威人士,圍繞當前經濟形勢、金融市場、行業發展等展開多方面的分析解讀,為觀眾朋友們帶來最前沿的資訊和觀點分享。希望能吸取歷史經驗、破解當下迷局、解讀未來趨勢。
  • 2020金融峰會丨梁定基: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質效 助力鄉村振興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黨委委員、副主任梁定基11月21日在北京舉行的第十二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專題論壇·2020金融扶貧及創新峰會上曬出了一份金融精準扶貧的成績單。為強化普惠金融建設,廣西農信社著力推動「四個進萬村」。一是推動金融服務進萬村,打通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建成了廣西唯一實現行政區域五級全覆蓋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二是推動「萬名農信先鋒進萬村」,推廣「黨旗引領+金融先鋒」模式,年底前實現金融專員覆蓋全區1萬多個鄉鎮(街道)、村(社區),形成「組織建設互促」「黨員幹部互動」「金融合作互幫」的新格局。
  • 香港鼓勵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企業合作 獎勵1000萬元
    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6日公布,「拍住上」金融科技概念驗證測試資助計劃(「拍住上」資助計劃)將於2月26日開始接受申請,計劃旨在鼓勵傳統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企業合作,就創新金融服務產品進行概念驗證測試。在「拍住上」資助計劃下,每個獲批的概念驗證測試項目一般可獲最多10萬元(港幣,下同)的一次性直接資助。
  • 華聞集團:關於公司與西安曲江文化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籤訂戰略...
    華聞傳媒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作為陝西華商傳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單一股東,有意將未來的戰略側重向創新文旅、特色文旅等領域發展,同時優化調整現有部分文化傳媒類資產,而西安曲江文化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曲江金控」)有意借力成熟平臺,推動實現「以文化產業為依託,建設文化金融聚集區,搭建文化金融大平臺」的目標,為此,雙方於 2020 年 6 月4 日在陝西省西安市籤署了
  • 《中國金融》|農村合作金融的價值與發展
    釐清對農村合作金融發展的認識誤區網際網路金融能否滿足農村小額分散的金融需求當前,網際網路金融發展迅猛,有一種觀點認為,隨著網際網路在農村普及率的提高,尤其是金融與網際網路融合程度的不斷加深,網際網路金融已經能夠較好地滿足農村小額分散的金融需求,完全可以成為現有的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的補充,因而發展農村合作金融的必要性已經大大減弱了
  • 全球金融科技文化大會 在雲南西雙版納成功舉行
    2020年1月1日,在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府景洪市,由北京星際遠航文化傳播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創意發起,雲南省茶葉流通協會主辦,深圳鼎銳資本有限公司、北京星際遠航文化傳播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觀網傳媒聯合承辦,成功舉行了全球金融科技文化大會。
  • 金融科技樹:各國金融科技政策比較(中)
    原文:金融穩定協會(FSI);編譯:人民大學數字經濟研究中心2019年,國際清算銀行(BIS)下設金融穩定協會(FSI)對31個國家和地區的金融科技政策進行了比較。在此基礎上,FSI提出了一個名為「金融科技樹」的概念框架:樹梢是金融科技行為,樹幹是相關的核心技術,樹根則是作為支撐的政策環境。
  • 阿法金融實力凸顯,改變傳統金融投資局面
    而技術帶來的金融創新,它能夠產生新的商業模式、應用、過程或產品,從而對金融市場、金融機構或金融服務的提供方式產生重大影響。由上海數旦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阿法金融)正是一家利用數據提升決策能力,提供迅速、智能、專業的金融分析平臺,對於金融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 2020中國汽車金融產業峰會丨汽車零售金融創新與新零售場景化
    從金融機構角度來講,數位化可能更多的像沈總說的風控,包括運營上,風控也是看指標,從靜態、動態逾期率的分析來講,金融機構更關注這些,我們也期望去學習平安銀行徵信數位化的呈現。在未來也是把運營上做數位化去管理,這樣才能提升金融機構的收益和風險管控能力。 高飛昌:長安新生的寇總。
  • 北京市關於加強金融支持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
    關於加強金融支持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京文領辦發〔2020〕2號為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文化金融政策創新,引導撬動社會資本加大文化產業投融資規模,推動金融助力文化產業發展,優化文化企業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 金融科技:科技向左,金融向右
    以螞蟻金服為例,以招商銀行二分之一的營業收入、七分之一的利潤,不強化科技公司概念無法支持1.5倍於招商銀行的估值。深層的原因是戰略選擇,與金融業務相伴生的是監管,監管的核心是資本金要求,將股本投資於金融業務以覆蓋非預期損失,還是將股本投入科技研發以尋找未來機會,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 魯山縣:金融扶貧「送上門」
    3月3日,魯山縣金融扶貧服務中心幹部職工同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工作人員,組成服務小分隊,來到趙村鎮閆莊村,開展金融扶貧服務「送上門」活動。 「我們對符合條件的44戶貧困家庭逐一走訪,面對面宣傳國家的金融扶貧優惠政策和條件,鼓勵他們使用扶貧小額貸款發展致富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