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這樣的經驗:一句或一段精彩的廣告語,經過社交圈(線上線下)的推波助瀾,變成流行金句,給品牌帶來不可估量的傳播價值,以至於有的客戶朋友們感嘆,如果我們也有一條這樣的「廣告金句」就好啦!
撇開「金句」背後關鍵的傳播不說,金句本身包含的共性特徵值得我們好好研究,因為沒有做到這些「基礎」,我們只能陷入「玩文字遊戲」的死循環。
這些廣告語,大家一定都能脫口而出
南孚電池一節更比六節強
汰漬洗衣粉一有汰漬,沒汙漬
六個核桃飲品一經常用腦,多喝六個核桃
藍天六必治牙膏一牙好,胃口就好,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
這些讓我們印象深刻的廣告語
往往都有這些共性特徵
產品層面:圍繞賣點,強化優勢
南孚強調它的電池「有聚能環,超耐用」,買一節南孚電池相當於買其他牌子六節電池,如此耐用又節省,這樣的賣點消費者能不心動嗎?
同理,汰漬強調它的洗衣粉是對付頑漬的一把好手,有了汰漬,再也不用擔心衣服洗不乾淨,那些為洗衣服忙昏了的媽媽們,會沒有購買衝動嗎?
很多優秀廣告語的表達途徑,就是緊緊圍繞產品賣點,強化放大賣點,而且一條廣告語突出一個賣點足矣。
競爭層面:利用差異化突圍
也許很多朋友會疑惑,現在的產品同質化程度那麼高,我們的賣點與競爭對手也差不多,對消費者還有吸引力嗎?的確,在現實中有很多大同小異的廣告語,加之推廣投入跟不上,更容易變成炮灰,這是,讓自己「與眾不同」變得相當重要。廣告語的「與眾不同」,來自品牌的定位,定位的本質是取捨,早點拋開「我們什麼都好」完美主義幻想,也許才能早點找到我們的個性所在。
比如巴奴毛肚火鍋,在面對行業大佬海底撈「服務至上」的品牌優勢,轉換視角,強調自己的差異化——「服務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湯才是」,潛臺詞:我們是領先的產品主義者。一方面,避開對手的強項並巧妙借勢(暗戳戳地把自己與行業大佬相提並論),明確自己的優勢;另一方面,用廣告語聚焦放大自己的優勢——毛肚/菌湯,迅速將自己和本土火鍋同行區分開來,一定程度上也抵禦了海底撈的攻勢,更幫助消費者輕鬆記住了這個毛肚菌湯有特色的巴奴!
用戶層面:從體驗出發,直擊痛點
不管廣告語詞句多華麗,多新穎,如果脫離了用戶,就什麼都不是了,從用戶層面出發,洞察用戶的內心,擊中他們的痛點,看他們關心什麼,抗拒什麼,真實的需求到底是什麼,才有可能撰寫出有效果的廣告語。
胃藥麗珠得樂的廣告語——「其實,男人更需要關懷」,樸實無華,明白如話,也沒有吹噓功效如何,卻引起了一場情感地震,引發了一場關於「男女誰更需要關懷」的大討論,廠商甚至收到幾千封來信,其中有一封是一位司機來的,他在信中稱自己有25年的胃病史,最近幾年已經不買任何胃藥了,唯獨看到這次的廣告,鬼使神差的又去買了幾盒。
頭皮屑在海飛絲出現之前可能並不是什麼大問題,怎樣激起消費者對去除頭皮屑的需求呢?海飛絲的廣告語這樣說:「你不會有第二次機會給人留下第一個印象。」這句話聽起來溫文爾雅,其實是一種恐嚇,嚇唬你:不去除頭皮屑,事業很可能被斷送!
提煉廣告語
創意妙思的確少不了
然而同時
我們更需要回顧基礎層面
看看廣告語有沒有做到這些
1、產品層面:圍繞賣點,強化優勢
2、競爭層面:利用差異化突圍
3、用戶層面:從體驗出發,直擊痛點
向優秀的「前輩們」
——那些讓我們印象深刻的廣告語取經學習
我們也有可能得到獨屬自己的廣告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