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如春,浪「慢」花都
春城無處不飛花
提及春城,沒有人不說這裡的氣候。四面山麓環繞,滇池靜臥於城南,盤龍江把城市一分為二,西南暖溼氣流從這裡吹過,造就了年平均16.5℃的氣溫。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的氣候是大自然的恩賜,很少有人願意離開,也難怪大家把這裡的人戲稱為「家鄉寶」。
在這樣的條件下,世界花都孕育而生。一年四季無處不飛花,每一季都有屬於自己的奼紫嫣紅:校場路的藍花楹,大觀樓的荷塘,環湖路的薰衣草......
街頭巷尾諸芳相伴,坊間屋內清香常存。每一天睜開眼,瞳內都是大片色彩,所以一定要慢下來,否則才是耽誤了大好年華。
在這樣的條件下,昆明人也不必未雨綢繆。大可放心去過每一天,因為新的一天和昨天一樣溫柔,日子一如往常,沒有難捱的天氣侵蝕靜好的歲月。所以他們不急,可以放慢腳步,仔細觸摸時間,仔細感受身邊的一花一木。
這種「慢」並不是拖沓,它更像是細膩。微風帶著花香吹過,隨意駐足,隨意拍照,身處美好,內心圓融。大自然將這一方子民打造得格外仔細,慢中飽含對生活的熱愛,才是他們真實的寫照。
佳餚豐富,「慢」食昆明
昆明味道
這裡的美食無論街頭小吃還是盛大宴席,從製造到上桌似行雲流水,颯沓如流星。但面對吃這一環節,則無論如何都需要慢慢品味,很多昆明美食,不慢下來,根本享受不到它的精華所在。
吃小鍋米線不能急,邊吹邊拌,既能讓米線裹挾著香辣爽口的湯汁,又能將米線加速降溫,要是心急的話,燙嘴不說,米線中的味道肯定也不能最好地呈現在口腔中。過橋米線也不能急,徐徐將食材燙熟,慢慢撈起,細細品味,這樣的鮮美味道千萬不可爭分奪秒。
說起春城的另一個特色,昆明野生菌更是需要慢。等待美味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難熬的,但好事多磨,越是需要花心思的佳餚,越有意想不到的美味,假使耐不住寂寞而提前享受的話,不僅難以得到它們最美的味覺體驗,甚至於中毒都很有可能。
所以昆明人料理野生菌從來都是一副不緊不慢的樣子,這樣的慢是珍惜食材的體現,這樣的慢更飽含對食物的理解。
你要問野生菌的滋味?只有親自品嘗才能了解吧,文字的描述已經難以極盡它的美好了。7月正是吃野生菌大好的季節,還不快來昆明報到。
這樣的「慢」不是懶散,它更像是智慧。人們為了美食可以合理安排好時間,這種看似散漫的吃喝態度,實則飽含了昆明人對於時間的把控,他們悠閒,是因為他們早已掌握了生活。
順其自然,「慢」享生活
你若要享受溫暖早晨帶來的幸福,大可以在華燈初上時安寢,春城的夜溫度剛好,也不吵不鬧,正好入眠。
千百種早餐和鮮花迎接你的醒來,翠湖公園晨練的人逐漸多了起來,金殿和世博園也張開懷抱,人民路、東風路、北京路......它們隨著車流逐漸甦醒,商鋪慵懶地睜開眼睛,每一天都這樣夢幻般的開始。
要是想體驗夜晚附贈的愉悅,你也可以趁著月色走出去,奔向各個熱鬧的街區,文林街、南強街燈火輝煌,虹山路、金秋路炊煙正酣,昆明夜裡的街道同樣充滿煙火氣。
這裡的人無論認識與否,只要肯打上一個招呼,一樣會為你留出空位,和他們一起打出啤酒,拉開快樂。
昆明的早晚可以完美開幕和收場,漫長的白天也一樣充實飽滿。正義坊的甜品店從來不愁沒有客人。省圖書館中老少鹹宜,裡邊有勤學好問的孩子,也有博學多識的老人。曇華寺燒烤、海埂公園野營、民族村觀光、雙塔下閒聊、西山森林避暑......
與其說昆明景點眾多,倒不如說昆明自己就是景點。置身其中,條條街頭皆風景,處處巷尾有文章。所以他們根本不用急著「去到哪裡」,昆明人的節奏是「走到哪裡算哪裡」,哪裡都不會辜負這閒適浮生。
昆明城已經成為了一種代表
它代表著人類建造城市最樸素的理想
也因此這裡的人才會「慢」下來
因為他們需要更仔細,更用心,更徹底地
去領略生活
當對生活的所有幻想
都可以在這裡找到時
誰還願意奔走異地
把每天都過得匆匆忙忙
其實昆明的「慢」
就是和美好長久相伴
(轉自公眾號昆明範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