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極網IT新聞頻道】隨著各類風電企業的不斷發展,GE(美國通用電氣公司)作為創立於1892年的老牌,在全球化背景下已逐步成長為愈加出彩的跨國公司。但是關於GE怎麼樣這個問題,不少不了解GE的人心中難免存疑。當真正走進GE的生產線時,才體會到了名副其實這個概念。
GE怎麼樣進行系統操作?
近年來,本土風電企業快速崛起,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的數據,在全球風電整機商新增吊裝容量排名中,前五名依次是維斯塔斯、西門子歌美颯、金風科技、GE和遠景能源,中國本土企業在前五名中佔據兩個席位。
緊湊而有序的廠房內,多個巨大的輪轂排成一列,沿著地面軌道以肉眼難以察覺的速度緩緩移動,一旁的作業平臺以同樣的速度被另一根鏈條驅動,作業平臺上的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系統記錄下了每個平臺的工作情況;另一邊,KUKA機器人在空中緩緩下降,深入輪轂內部,對風機輪轂大型軸承部件進行螺栓緊固工序的自動化操作……
這是GE瀋陽陸上風電工廠日常工作的一角,截至今年7月底,累計有近3000颱風電機組從這裡走下生產線,向全球供貨,其中約三分之一的產品供給海外市場。目前GE瀋陽工廠已成為GE陸上風電亞太地區最大的組裝生產基地和GE全球唯一具備全系列生產能力的工廠。
GE怎麼樣在保持高規模的供給下保證品質?
「GE去年籤了1215兆瓦這樣一個訂單量,這也是為了滿足搶裝的需求,沒什麼意外的話將在今年交付。如果我們按照計劃全部交付之後,這應該是GE陸上風電業務在中國這些年來(市場規模)最大的一年。」GE可再生能源集團陸上風電業務中國總經理趙霖如是說,「因為有的市場是所謂的低價市場,我們不會花太多精力去參與價格戰。」
光伏發電的成本10年內下降了90%,隨著成本下降,產品價格也在下降,甚至出現了激烈的「價格戰」。而過去10年,我國陸上風電度電成本下降了40%,那麼與同為可再生能源的光伏行業相比,風電行業會走上同樣的競爭道路嗎?
「未來風電行業不會陷入價格戰的局面。」對此,趙霖給出了非常肯定的回答,他表示價格是供需關係的問題,如果明年整個市場需求有所下降,那對價格的壓力肯定會大一些,但價格壓力大並不意味著整個行業從業者就會陷入價格戰。
對於GE這樣的企業來說,從GE陸上風電誕生的第一天起,GE就沒有把價格戰作為定位。其次,當市場出現一定波動和問題的時候,企業需要做一些前期的準備工作。趙霖舉例道,以前所有設備都是在瀋陽工廠生產的,從瀋陽用大卡車運過去,路上的成本很高,但如果在當地把工廠建立起來,成本自然就降下來了,省下來的錢就意味著客戶可以用一個相對較低的成本,去買到同樣高質量的產品和技術。
GE怎麼樣在中國市場滿足客戶需求?
就在今年8月初,GE位於河南濮陽的亞太低風速生產基地順利竣工投產,為中國市場量身定製的GE 2.5-132風電機組正式下線,該生產基地是GE陸地風電在中國的第二個工廠。
「工廠為什麼要放在濮陽?因為河南省是中國最具典型、體量最大的低風速市場,將工廠建在河南濮陽,就能夠幫助我們利用最短的時間、最近的距離在第一時間滿足客戶的需求,第一時間做出響應。」趙霖說。
近年來,本土風電企業快速崛起,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的數據,2019年全球風電新增裝機約為61GW,同比上漲22%,在全球風電整機商新增吊裝容量排名中,前五名依次是維斯塔斯、西門子歌美颯、金風科技、GE和遠景能源,中國本土企業在前五名中佔據兩個席位。而去年國家電投內蒙古公司烏蘭察布風電基地一期的600萬千瓦示範項目,中標公司全部為本土企業,如上海電氣、金風科技、中國海裝、明陽智能、東方風電等。
關於未來國際企業和本土企業在風電行業的競爭格局,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說,國內風電最終像光伏一樣,成為本土企業主導的局面,這種可能性非常大。決定因素是成本問題,「平價以後,接下來所有的討論都會圍繞著成本。」林伯強表示。
因為中國的整個風電產業鏈,在技術方面和國外企業的差別並不大,成本問題變得至關重要。林伯強同時強調,這並不是說國際風電公司在中國沒有空間,中國必須開放,允許國際企業進入,但是主導力量將是本土企業,這應該是一個大趨勢,國際企業要與本土企業開展競爭,除了從技術上進行創新,更重要的還是要從成本上參與競爭。
除了在成本上參與競爭以外,GE等國際風電企業,又有怎樣的競爭優勢?對此,趙霖認為,和本土風電企業相比,GE的特點在於本身在電力行業的經營時間比較長,而且不是單純的風電設備製造商,其生產、技術、研發、服務覆蓋整個能源行業,擁有多種能源形式的電力技術,這一切都可以幫助GE在審視行業發展趨勢的時候,更好地從全局戰略的角度出發。
具體來說,GE在中國發展陸地風電業務,不僅僅是為了銷售一個設備或者一個技術,除了攜手本地供應商建立比較全方位的供應鏈網絡之外,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夠通過陸地風電業務在中國的成長,與企業和當地政府一同建立起行業生態圈,共同推動產業的升級和發展。
「以濮陽為例,我們並不只是簡單建一個工廠,把設備運送、安裝、調試後就行了,在工廠建設的同時,我們會與合作夥伴一起在當地建立四大中心,即風電工程應用中心、風電數位化服務中心、風電培訓中心和風機運行維護中心。通過這些中心的建立,我們相信能夠幫助合作夥伴以及當地政府在河南省內建立起低風速陸地風電市場的生態圈,通過生態圈的建立,繼而把整個地區低風速陸地風電相關的產業鏈帶動起來。」趙霖信誓旦旦地表示。
自從GE在濮陽建立新工廠後,不僅可以在第一時間高效率的滿足客戶需求,更是從成本上減低的不必要的浪費。用節約的成本進行創新研發,帶給客戶更好的產品。在建立工廠的同時,GE也通過建立更多的服務中心將當地整個風電市場的生態圈聯繫起來。GE怎麼樣?在看到工廠生產線的時候,答案不言而喻。
類型:廣告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