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歷史知識,原來古代女子有這麼多稱呼!

2021-01-20 周看歷史

古代人在對女性的稱呼上有自稱、他稱、美稱、鄙稱等等,據統計古人對女性各種身份的稱呼多達六十多個。這些稱呼反映了女性在古代家庭與社會地位上的變化,也是了解古代社會的重要渠道。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古人對女性有哪些稱呼!

古代女性社會地位非常低,其原因是古人思想的局限性。宋明時代的「存天理,滅人慾」,「餓小事小,失節事大」,「從一而終」等理學思想,使得女性受到更加嚴格的思想束縛。她們從小就被教育自己身份是卑微的,因此她們會自稱「妾身」或「臣妾」。

我國古代是承認一妻多夫制的,妾是指除妻子之外的小老婆。妾在漢字中的本義,是指有罪的女子或女奴,這是一種地位低的女性的統稱,又被稱為小妻、次妻、下妻、少妻、庶妻、旁妻、小婦、孺、如夫人、小夫人、側室、偏房、小星、篷賤、屬婦、逮婦、副室、副房、姨太太等等。

妾在古代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變成了謙稱,一般大戶人家無論妻還是妾,在面對自己丈夫等身份比自己尊貴的人時候,都會約定俗成的自稱為「妾身」。而皇帝的妃子或皇后,在面對皇帝等時,會自稱為「臣妾」。

另外「奴家」或「奴婢」是古代平民百姓的女性常用的自稱方式,這種自稱是將自己比為「奴隸」,認同在丈夫面前卑下地位的意思。這類稱呼是已婚女子的常用自稱。而一些有地位的女人如皇太后等通常不這樣自稱,她們會自稱為哀家。還有一種自稱叫「小女子」,未婚女子多用此自稱,相比於奴婢或妾身,它顯得女子更加的不卑不亢。

古人對別人的妻子也有許多種稱呼。周以前,天子的妻子稱為妃,而在周朝,「天子之妃曰後」。而秦始皇時代,就由王后改為皇后了。另外有個很好聽的名稱「梓童」,也用來稱呼王妃。梓童是從「小童」演化而來。《論語·季氏》寫到:「君稱之曰夫人,夫人自稱曰小童。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後來因為人們覺得對皇后稱「小」不敬,因此改「小」為「子」。子與梓諧音,古代認為梓是木材的名貴,也象徵著有子,因此子童又改為梓童。

而古代稱呼諸侯的妻子為小君或細君。這是夫婦齊名的一種謙卑相敬。由此可見在先秦時代,女人的地位還沒有後來那麼低。商朝武丁王的妻子婦好能夠帶兵出徵四方,就是個例子。而官員對於妻子的稱呼,一般為夫人或太太。最早諸侯的妻子也稱夫人,《禮記·曲禮下》載:「天子之妃曰後,諸侯曰夫人」,漢代以後官在執政以上的王公大臣之妻稱夫人。

至於普通勞動大眾,那稱呼更是多了。如賢妻,表明妻子很賢德;如愛妻,表明夫妻很恩愛;良妻代表妻子很良善;仁妻代表妻子很仁愛;令妻代表妻子的德行很美善;嬌妻代表妻子很嬌柔。

另外為表示謙卑,有一個字很常用,就是「荊」字,荊是一種叢生於山野間的帶棘小灌木。古人用荊字代表謙卑,稱呼妻子為荊妻、荊人、荊室、荊婦、拙荊、山荊、賤荊等,代表夫婦都是山野小民,是一種很低調的稱呼。

還有一種稱呼是「內」字,古代男主外女主內,所以男人被稱為外子,而他的妻子就被稱為內子,後演化為內人、內助、賢內助等。而對於同甘苦共患難過來的妻子,則多用"糟糠"稱呼。

元朝以後,丈夫還稱呼妻子為娘子,這是一種很嬌愛的稱呼。但由娘子衍生出很多現代人們很熟悉的稱呼,如娘兒們、婆娘、婆姨 等。

而古代對未婚女子的美稱多來自詩經,如「淑女」就來自《詩經》:「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淑女是指溫和善良美好的女子。另外寓意「女中之郎」的"女郎",來自著名的樂府詩集《木蘭辭》:「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將女人和男人對比,有非常強烈的誇讚之意。另外「巾幗」是指頭上的裝飾物,它常與英雄連用,用來指女中的豪傑。

另外,對有才華的女子,多用掃眉才女、不櫛進士來稱謂,把輕狂嬌豔的女子,形容為「冶葉倡條」,溫柔年輕的女子,形容為「軟玉溫香」,被人拋棄的女子,形容為「道旁苦李」,小戶人家的美貌女子,稱呼為「小家碧玉」,貌醜而有德的女子,稱為無鹽,美麗而堅貞的女子,稱為」羅敷「,有名的妓女,稱為」花魁「,中年婦女有著年輕人的神採,稱為」半老徐娘「。

如果要讚美一個女人有才華、長得漂亮、嬌柔,那稱謂非常多。如「妙齡少女」代指青春年華時的女人,「二八佳人」代指十六歲年輕美貌的少女。青娥、蛾眉本是女人的黛眉,粉黛是指女人用來化妝的顏料,也代指年輕的女子。玉女、玉人、佼人、佳人、麗人、璧人、嬌娃、嬋娟、紅顏等,皆是稱讚女人的氣質如仙,美麗如畫。

至於「小姐」,早在宋朝就出現了,現在的小姐是指妓女,其實早在宋朝時,小姐就是官伎的代名,。但一些官宦人家也用小姐稱呼女兒。蘇軾曾寫過一首詩,叫做《成伯席上贈妓人楊小姐》,就是妓女曾在宋代被稱作小姐的證明。不過到了元明時期,小姐漸成官宦富家女兒的專用詞。

而「閨女"一詞,早在唐朝就出現了,特指閨閣待嫁的年輕女子,現在已經演化成女兒的代名詞了。"姑娘"一詞是在明清時出現的,指未婚的年輕女子,現在仍然沿用這個意思。

貶低女性的稱謂也有很多,如「尤物」,就常用在「紅顏禍水」的女人身上,其實起初這是個讚美的詞,指美貌優秀的女子。這樣的詞語還有「花瓶」,本來也是形容女子長相美貌,但現在常常用來沒有才華只長著一張漂亮臉蛋的女人。

相關焦點

  • 「老師」一詞在古代竟有這麼多稱呼,第5個最有趣,你知道幾個呢
    韓愈的《師說》中有一句經典之語「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意思是說,在古代時,那些求學的學子必然有他們自己的老師,而老師,就是那個能給你傳遞知識、解答困惑的人。自此,也便有了「老師」這個稱呼。
  • 古代人通常都是怎麼稱呼女性的?對未婚女子的又有哪些稱呼
    古代對年輕美麗的女子稱呼有「尤物」、「粉黛」、「蛾眉」、「玉人」、「佼人」、「佳人」、「玉女」、「麗人」、「璧人」、「嬌娃」、「花瓶」等,但這些也都是書面之稱,那麼各個朝代都有哪些具體稱呼呢?女子:先秦時代對女人稱呼就出現「女子」之說,而這裡所稱的「女子」是指年輕的姑娘。
  • 古代的年齡稱呼你知道嗎?0到140歲都有,看看你是什麼階段
    其實在古代,人們對於年齡一般不用具體的數字來表示,而是會用不同的別稱來指代不同的年齡階段,從一個人出生到最終離世,其年齡跨度最高可到140歲,因為能活到140歲的人是非常少的,別說以前了,就連現在也是一樣。下面咱們就來具體看一看古人對於不同年齡階段的稱呼,看看你是屬於哪一個階段。
  • 古代不同年齡的女子,是怎麼稱呼的呢?
    最近一段時間經常看到各種大女主劇情的電視劇在熒幕上出沒,其中古代居多,然後大多有著各種古代的稱呼,讓我很是好奇,都說中國古代是重女輕男的,這是真實的。那麼在古代我國對於女子的稱謂有哪些呢?從年齡段上來說?對此,我在網上進行了一番搜集,看看這古代的稱謂到底有啥特色可言。 接下來我一一列出。
  • 古代女子對丈夫的稱呼是什麼?老公的含義又是什麼?你大概猜不到
    一對好姻緣一直是男女共同嚮往的,而在古代很多婚事都是父母的建議,或者媒人的撮合,但也不乏有真愛的存在。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古代女子對丈夫的稱呼,現在比較常見的稱呼是「老公」,但其實在古代老公是另一種意思,下面我們就來說說。第一種,良人。
  • 古代女子有哪些別稱
    古代女子有哪些別稱古代女子的別稱有很多,主要有紅袖:本指女子紅色的衣袖代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對酒吟》:「今夜還先醉,應煩紅袖扶。」紅裙:本指婦女穿的裙,也指婦女。如唐代韓愈《醉贈張秘書》:「長安眾富兒,盤饌羅羶葷;不解文字飲,惟能醉紅裙。」紅粉本指婦女化妝用的胭脂和白粉,也代指美女。
  • 古代人對女性的稱呼竟有60多種,各種稱呼褒貶不一,看完漲知識
    光稱呼就有60多種,各種稱呼褒貶不一文/觀心通史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文明,中華文明更是博大精深,僅對人的稱呼就可細分為自稱、他稱、美稱、鄙稱、謙稱等等,這些文化是其他國家所不能比的。中國女性的地位在歷史長河中不斷發生變化,僅從古人對女性的稱呼上就可以看出來。
  • 「綠帽子」這個詞是如何來的,原來這個詞還有這麼深的歷史學問
    但你知道它是如何來的嗎?原來,看似簡單的一個詞,卻擁有非常深厚歷史文化與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這個「綠帽子」是從很早以前就開始在我們的文化中沿用了,用來隱晦的表述一個人的配偶或戀人出軌了,人們有時候也會直接簡稱被「綠」了。人們為什麼會是綠色來代表呢?
  • 古代女子三歲取「名」,出嫁取「字」,探究春秋女子如何稱呼
    在春秋時期的貴族階層中,雖然女子、男子都是一樣的,有名也有字,但就像《禮記曲禮上》所說的"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女子及笄後便不稱名,只有在婚姻場合時才會使用。因此在在史書中,我們也基本上看不到女子的名字。那文獻上又是怎麼記錄這些女子的呢?我們實際來看看吧!
  • 「姜子牙」原來是周代女子的名字,那麼他的標準稱呼應該是什麼?
    當然,我們也知道,從歷史人物到文學人物,形象總是不停變化的。今天我們所看到影視中的姜子牙,也相當於是歷朝歷代創作集合的形象。那麼,歷史上的呂尚到底是怎麼樣一個人物?他是如何從歷史上的西周齊國國君,不斷變化成今天大眾熟知形象的?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從呂尚這個名字說起。呂尚為什麼又叫姜子牙,他到底姓呂還是姓姜?
  • 古代的嫁衣,原來這麼好看,比秀禾服美多了!
    >秀禾服好像不那麼適合婚禮的大喜氛圍也沒有中國婚禮所期盼的好兆頭那為何如今大家都喜歡在結婚那天穿秀禾服?我想,普通人可能並不知道它的來源也不知道這些悲慘的命運故事只是單純覺得秀禾服好看,顏色也喜慶就將其錯認為是中國的傳統婚服再加上價格比正統的婚服有優勢設計都很類似,材質大同小異在商家的大肆宣傳下,秀禾服就流行起來這也是為什麼秀禾服給人一股影樓風的感覺就連央視也在「大肆宣揚」秀禾服
  • 婦,妻,內人……古代男人怎麼稱呼老婆
    中國文字含義豐富,同樣表達一樣事物,往往對應好幾個文字,例如稱呼老婆,就有「婦」,「妻」,「內人」等字,那麼問題來了,古代男人到底用哪個字稱呼老婆呢?先說「婦」,考究其甲骨文字形,左邊是一把掃帚,右邊是跪坐著的女子。顯而易見是女子打掃衛生,意思是主管家門之內的事務。
  • 古代稱呼中,大長公主、長公主、公主、郡主和格格等有什麼區別?
    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有著許多的歷史知識等著我們去了解,皇帝、皇宮等是人們樂意了解的,對於關於宮廷中的事情人們總是充滿了好奇心。皇宮是一個繁複的地方,為何這麼說呢?
  • 中國歷史上的冷知識,原來皇帝不只自稱為「朕」!
    各位歷史愛好者,今天我們又在這裡相遇,我是酷愛解讀歷史文化的**,如果你和我一樣對歷史感興趣,歡迎點關注留下您的想法!那就開始今天的分享,要是不知道的話可以拿小本本記錄一下哦!大家都知道在看宮廷劇的時候皇帝都是自稱「朕」的,其實並不是,在秦始皇之前,天子都是自稱自己為「餘一人」,雖然後來有自稱是孤或者寡人,但那都是各路諸侯的自封而已,並且自稱孤也不是孤家寡人的意思。在古代寡人是指寡德的意思,也就是說就算當了皇帝也要時刻警醒自己!
  • 古代皇后有多少種叫法?大多數隻知其一,有種稱呼僅皇帝能用
    常言道:「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很厲害的女人。」在古代,最成功的男人就是皇帝了,而人們通常把他背後的那個女人稱為是「皇后」。不過,這並不代表皇后就只有這一種叫法,只不過大多數人只知道這一種罷了,那麼在古代,皇后究竟有多少種叫法呢?哪一種又是皇帝使用的呢?
  • 關於「媽媽」,你所不知道的冷知識
    關於「媽媽」你知道多少?僅一個稱呼就有很多種,你知道幾種?我們最常用的:媽媽、母親、娘、媽咪、阿媽、老媽、老母、mother、mom……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那在古代時期對於「媽媽」的稱呼他們又有多少種呢?
  • 淺談歷史上有關「吏」的種類,原來它,有這麼多的花樣
    「官」是正兒八經的公務員,是有編制的,是經過了朝廷正式任命的,所謂「朝廷命官」,就是這個意思;而「吏」則屬於「臨時工」,由地方官員任命,並從官員手裡獲取酬勞,不對皇權負責,只對任命自己的官員負責。
  • 歷史冷知識:知道5個,就算你厲害
    隨著宮廷劇的大火,人們對歷史越來越感興趣,進了故宮慕名而去延禧宮,過一把妃子皇帝的癮,電視劇也成了我們現代人了解歷史的一種方式,也讓我們了解到了很多之前不知道的歷史。今天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歷史上的八個冷知識,也就是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 古代女子為何結婚這麼早?理由讓人難以接受,原來如此
    如今跟古代大有不同了,如今在結婚的時候,也就等到法律規定的年齡,一般就是在20歲左右,在古代法律規定的結婚年齡是14歲左右,真的不敢相信,如今14歲左右的孩子他們正在學校裡享受著歡樂的時光,沒想到在古代的他們就已經嫁人了,太難以相信了,真實的歷史就是這樣的,不過我們一般也會在電視劇中看到這樣的一面。
  • 你們知道古代女子的真實身高有多高嗎?
    我們知道,古代人和當代人有非常大的區別的,例如個子,在不一樣的階段,大家的身高標準實際上全是不太一樣的。很多人很好奇,秦始皇兵馬俑裡邊的人俑每個都是那麼的高,難道說秦代的人都是這個身高麼?而古時候的女人個子也很令人好奇心,目前女人的個子對比古代女人的個子,哪一個要高些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