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表現出這些行為,說明叛逆期已「初現端倪」,再不糾正就晚了

2020-12-09 90育兒

每個孩子都會經歷叛逆期,只不過有些孩子的叛逆期尤為明顯,另一些孩子的叛逆期不僅短,且並不會出現較為明顯的表現。

對於孩子的叛逆期,家長們也是頭疼十足。身為父母,家長們也應該清楚,現在的孩子與過去的孩子不同。那會的孩子可能打一頓,孩子就不敢造次,而現在一部分孩子,家長們只要一打,孩子可能會趁家長們不注意就離家出走。

這種情況下,讓家長們怎麼敢打孩子?只能儘量選擇溫和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實際上,除了這一點之外,家長們還要注意的是,如何預防孩子的叛逆期極端行為。

而這也就意味著,想要預防孩子叛逆期的極端行為就必須要在孩子進入叛逆期之間,把一些行為扼殺在搖籃當中。

案例

說來也實在是讓人頭疼,最近我可以說是身心疲憊,嫂子上個星期給我打電話,說是小女兒(14歲)離家出走了,原本是去同學家睡一晚,結果兩個孩子當晚開著電動車就出門了,且過一整夜直到第二天下午都還沒回家。

小侄女沒有手機,與她一同離家出走的孩子有一部手機,但是沒有手機卡。當時對方的表哥聯繫上她時,她說得一句話讓大家都慌了,全家人都不愛我,我要去死。」

因為這句話,我們報警了,想通過監控看看孩子都去了哪些地方,當時派出所還把孩子的QQ往上報打算定位。

找到孩子後,我們不敢打也不敢罵,就怕孩子受刺激更想往外跑。第一次與孩子好好溝通,孩子沒再有什麼較為極端的表現。

可誰知道還沒有兩天,孩子再次離家出走,也是因為心情不好就這麼「逃」走了,通過一些技術手段把孩子找回來後,仍是繼續溝通,孩子這次終於答應不會再離家出走。

說實在,當孩子的想法不再停留在「我要離家出走」,而是真的做出這一行為時,那就說明孩子的叛逆心理已經十分嚴重了。

當時我問嫂子,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平時表現是怎麼樣的?嫂子大概說了一部分,我感嘆嫂子沒有發現得更早,如果早就通過孩子的一些「非正常表現」,孩子如今也不至於這麼叛逆。

要知道,孩子們之所以會出現極端叛逆行為,都是日積月累的成果,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如果前期家長們沒有發現且及時引導孩子走出錯誤的道路,最終很可能會釀成大錯。

孩子表現出這些行為,說明叛逆期已「初現端倪」,再不糾正就晚了

1、 較為偏激地頂嘴

孩子們頂嘴很正常,但是對於那些進入叛逆期的孩子,他們的頂嘴會較為偏激,一旦家長們有說些讓他們不滿的言語,他們便會豎起「刺」來,開始頂嘴,「關你什麼事」、「你別管我」、「煩死了」、「滾開」等等。

類似於這樣的話語,其實已經不限於頂嘴的範圍,已然是孩子的一種偏激反抗,且孩子是最近一段時間內才出現這些情況,那麼說明孩子的叛逆期已初現端倪,如果家長們不進行管教約束,這一行為只會越演越烈,叛逆期也會更嚴重。

針對這一類型的孩子,建議家長們可以在溝通上改變方式,因為這部分孩子往往感覺自己不能被理解,排斥父母的幹涉。因此可以轉變溝通方式,利用孩子接受得了的方式,以朋友相處為最佳,在原則範圍內讓孩子自主做主,家長們把握大方向。

2、 行為上的偏激

如果孩子出現摔砸東西或是以其他物品為發洩對象,那麼家長們也應該清楚,這時的孩子已經進入叛逆期,如果不改變,或許可能演變為青少年暴力行為。

從程度上來說,當孩子出現行為上的偏激傾向時,其實要比偏激頂嘴更為嚴重,家長們更應該上心,而不是放任孩子行為不顧。

最怕的便是放任叛逆期的孩子不管不顧,長期如此只會助長孩子的叛逆性格,到時候若是真的變成「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才是真的難辦。

太多孩子都是因為沒有在叛逆期前多加管教與引導,進而導致孩子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甚至到了「覆水難收」的地步,屆時也就意味著一個家庭的「災難」要來了。

早發現、早糾正,這是預防孩子進入叛逆期以後性格出現大轉型的最佳方式,而不是等到孩子出現極端行為之後再去改變,那時候的難度恐怕要高10倍不止。

相關焦點

  • 孩子有這3大表現,說明就已經被慣壞了,超過6歲就真的很難糾正了
    而如果孩子在小時候就有以下3大表現的時候,家長們要注意了,說明孩子可能已經被慣壞了,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及時糾正。 因為3-6歲是孩子性格和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如果形成了壞習慣,後面就很難糾正。畢竟大家都知道改變一個壞習慣比形成一個新習慣要難的多。
  • 孩子有以下表現,證明已被家長溺愛,再不糾正娃長大沒出息
    是這個孩子「熊」,還是現在孩子都這麼「熊」呢? 不過,這個家長的這次做法,還是可以的。他也應該是後知後覺地意識到,這孩子給教「壞」了,但意識到有點晚,很難糾正了。不僅這一個孩子,還有很多孩子。若出現以下表現,證明已經被家長寵溺壞了,再不糾正娃長大後沒出息。
  • 孩子有這3種表現,說明已經開始嫌棄父母了,不糾正會養出白眼狼
    3-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一旦發現孩子在此期間有什麼不好的習慣,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要不然後悔都晚了。當你家的孩子有了這3種表現,說明已經開始嫌棄父母了,不糾正的話會養出白眼狼,晚年註定無依無靠。
  • 孩子有這些表現,證明三觀已「扭曲」,及時糾正避免影響孩子成長
    這還只是一個陌生人,有些家長還會去評價孩子幼兒園裡同班的小朋友,或者是學校的老師。這些家長只是在很隨意的聊天,他們並不覺得這會怎麼樣、這能產生什麼樣影響,家長會認為「孩子太小怎麼會學,孩子還聽不懂呢。」
  • 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媽媽吶喊:我到底應該怎麼做!
    叛逆期--描述問:孩子叛逆期發生在哪個階段答:普遍認為的叛逆,會發生在3-18期間。其中,初中,高中期間叛逆行為最為嚴重。孩子表現出叛逆行為,多是想要達到某種目的和訴求。換言之,家長的期望與孩子訴求產生強烈衝突,這裡說的衝突大部分是關於孩子學習問題。
  • 健康公開課 | 青春叛逆期,如何應對? 12月22日晚21:30 鎖定CETV1
    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孩子的這種逆反偏激的心理和行為很嚴重,並不是個案。節目中,北京中醫醫院原副院長王國瑋主任醫師、紀錄片《鏡子》導演盧釗凱,他們將和我們一起深度探討關於青春叛逆期的相關話題。從不同層次的需求來分析青春叛逆期孩子的種種表現?
  • 別把孩子的「怪癖」,當做毛病糾正,也許這正是「天才」的表現
    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現孩子有很多異常的舉動,作為父母,擔心孩子舉止與常人不同,以為孩子是某方面的問題或者缺陷,便會嚴厲地糾正孩子的異常舉動。但據研究,孩子的一些異常舉動可能是孩子天賦的表現,歷史上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小時候記憶力特別差,但這正是他天才的一個表現。
  • 孩子2歲進入第一個叛逆期,家長找準年齡段特點,比打罵見效更快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們其實總共會經歷差不多3次叛逆期,在這樣一個階段,父母們對孩子的管教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因為很多時候可能一不注意,孩子叛逆期的行為可能就會對他們的一生都造成影響。此外,不同的年齡,教育方式也要做出相應改變。俗話都說對症下藥,也是這個道理。
  • 每50個孩子裡就有3個是多動症!孩子的這些表現,再不重視就晚了
    多動症通常有兩大核心表現,只有滿足這些條件,才可能被診斷為多動症。 (1)多動或衝動 這類型的孩子不能靜坐或不能約束自己的行為。 迴避需要持續腦力勞動的任務; 容易遺失任務或活動所需物品(例如,課本、運動器材等); 容易因無關刺激的影響而分心; 在日常活動中(例如,做家庭作業等)表現出健忘。
  • 「生理臍帶」、「心理臍帶」,還可以解釋孩子的叛逆期行為?
    今天在聽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理論,就是關於孩子的「生理臍帶」和「心理臍帶」。了解了這個理論,或許可以使我們在面對孩子十三四歲的青春叛逆期時對他們有所了解,有所幫助。生理臍帶也是一樣,在孩子13周歲前,無論我們對孩子灌輸什麼樣的信念或是價值觀,人生觀,孩子也都會完全開放性地接受,如果你是一個比較悲歡的媽媽,凡事都往壞處想,或家庭氛圍很不好,兩口子經常打仗,那麼你能指望養育出一個開朗可觀的孩子嗎?3、第三個特點就是隱蔽性。
  • 哈爾濱一位輟學的15歲少女已失聯12天,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叛逆期的孩子
    14日晚,思佳在小姨睡覺時離開了,至今未歸。小姨回憶稱,思佳曾在7月10日離家出走過一次。警方稱目前刑偵部門已介入。思佳平時的生活:因為媽媽身體不好,父親又忙,無暇照顧她!於是她天天叛逆,不想學習,多次厭學,後來就直接不去學校了,輟學後,在姥姥家和幾個小姨家輪流住!
  • 兩歲的寶寶叛逆期要怎麼管理?這幾個壞習慣不能慣著,越慣越後悔
    兩歲後簡直換了一個人一樣,整天跟大人對著幹,動不動還會發脾氣摔東西,家長讓去睡覺,偏偏不,還拿起了玩具在那邊自己玩得開心,這就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的表現,通常會在兩周歲半的時候表現得極其明顯,這個階段的叛逆期,家長需要及時管理嗎?怎麼管?答案是肯定的,肯定要好好管理一番,。這個階段也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
  • 孩子過度任性,多半是父母的原因,糾正行為才能塑造孩子未來
    我們時常會說孩子性格怎麼會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其實很有可能是因為父母的教育出現了問題。在心理學上有這樣的一個概念是兒童行為綜合失調症,指的便是孩子過於的驕縱總是會做出一些讓人感到非常生氣的任性行為。這是一種兒童偏異行為,家長也需要及時的去糾正。朋友的孩子是家裡面的獨生女,從小就受盡了寵愛。
  • 孩子的叛逆期為什麼會這麼長?
    對於叛逆期這個詞語相信所有的父母都不會陌生,從孩子出生的那天起我們便時刻準備著迎接孩子叛逆期的到來,與其說是準備迎接不如說是牴觸,我們對於孩子叛逆期的牴觸往往超過了自以為是的想像。叛逆一詞並非是從古流傳至今,而是最近幾年才興起的對於孩子成才時期種種表現而作出的分析性詞語,以前的我們那裡知道叛逆為何物?從父母嘴裡我們只聽過:淘氣、調皮、不聽話、費力等等這些大白話,如此專業性的詞語是不可能出現的,甚至可以說聞所未聞。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叛逆的心理確實是存在的。
  • 3歲孩子叛逆期,家長如何正確疏導?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叛逆期的三歲」的現象呢?叛逆期原因孩子2-3歲的時候各項身體機能逐漸成熟,自我意識開始加強。父母卻覺得孩子還小,想幫孩子料理好所有的一切。孩子想做的,家長常常阻攔,孩子便有了反抗的情緒。在父母看來,這便是孩子的叛逆期來了,殊不知這是孩子開始成長了。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在孩子的性格培養過程中,幼兒時期尤為重要。那我們如何在孩子的3歲叛逆期時正確的疏導呢?
  • 孩子有幾種表現,長大可能是白眼狼,現在不糾正老了可要吃盡苦頭
    凡事要有尺度,孩子有幾個表現其實是「白眼狼」的徵兆,父母需及時糾正。而一旦孩子出現下面幾個表現,父母若現在不糾正老了可要吃盡苦頭。孩子的這種行為說明他們非常自私,不懂得分享,即使家人朋友對他再好,他也會覺得是理所當然,更加不會理解和心疼親人對他的付出,長大後多半很難孝順父母。
  • 孩子成長的幾個叛逆期,家長要提前警惕,教育影響不容忽視
    所謂孩子三歲看到老,這就警惕家長們孩子自小的教育很重要。如果小的時候只是一味寵溺,這樣身上的缺點在暴露之後,就很難將其糾正,所以在種子惡化前兆,就要把一切不好的因素扼殺在搖籃中,尤其面對孩子叛逆期時,真是讓家長為之瘋狂。那麼如何才能預警這種事情,並引導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沿著正常軌跡前行,以下這些家長們要仔細看了。
  • 孩子進入2歲叛逆期,四種表現常有,如何陪娃順利度過?
    孩子處於2歲叛逆期通常有這四種表現1、不斷哭鬧直到達到目的。小孩詞彙量匱乏,一旦他們不能夠順利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就會利用哭鬧來表達。家長越是反對,他們哭鬧的越猛烈。可怕的兩歲叛逆期,是兒童成長必須經過的一個階段。然而,父母在這個階段感到不知所措,無奈卻又抓狂。如何幫助孩子度過兩歲叛逆期?
  • 孩子總是「唱反調」,家長做到這3點,陪孩子度過「叛逆期」
    很多寶媽寶爸都是初為人父母,看著孩子慢慢長大,內心也是成就感滿滿。但是隨著時間的流淌,家長發覺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自己說什麼孩子都會跟自己「對著幹」,而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安安靜靜的非常討人喜歡。很多家長覺得,可能孩子長大了就沒事了。
  • 4個行為,代表孩子走入叛逆期的「仇親」中,父母2個方式輕鬆化解
    但是等到了孩子十幾歲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他們開始進入了另外一個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對父母的態度,也親密變成了疏離,甚至於有不少叛逆期的孩子,把自己的父母當作仇人一般,進入「仇親期」。本期話題:4個行為,代表孩子走入叛逆期的「仇親」中,父母2個方式輕鬆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