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子小」,父母是主要原因,教育孩子要從改變自己開始

2020-12-24 老花經驗談

有些孩子確實非常膽小,遇到什麼事情就退縮不敢面對,然而這樣的性格會導致孩子錯過很多的機遇,甚至不願意反覆挑戰來提高自己的上限,為避免這樣的情況影響孩子的未來和前程,家長不妨了解一下,孩子膽子小有哪些具體的危害。

孩子膽子小會產生這幾個危害:

①沒有安全感

安全感其實對孩子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因為孩子有時候是需要自己一個人在家的,或者說自己一個人相處,但是如果孩子沒有安全感的話,那麼在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可能會有分離焦躁症,變得不敢隨意離開父母身邊。

這樣的話,其實不利於孩子的人格獨立培養,讓孩子在長大後也不敢一個人出行,或者獨立自主地完成事情。

②膽小怕事

有些孩子因為膽小的關係,不管什麼樣的事情都會逃避或者退縮,不敢去嘗試和挑戰,因此,孩子本身的性格也會逐漸地變得懦弱和自卑,甚至不敢和別人交談,最終有可能導致孩子對什麼事情都採取忍讓的態度,甚至沒有自己的人格。

③容易受到欺負

因為膽小怕事的人無法勇敢地面對事物,因此,如果被人欺負的話則會任由對方欺負不敢反抗,最後容易因為被欺凌而受到精神上的傷害,對於這樣的情況,如果長世界發展下來,很有可能導致孩子的心理出現問題。

由上述其實我們可以看出孩子膽子小確實有不少危害,那麼,為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家長可以提前了解下為什麼孩子的膽小比較小。

孩子膽子小在於這幾個原因:

原因一:父母過於強勢

如果說父母本身是一個強勢的人,那麼對於孩子的性格打壓是比較明顯的,因為長期在這樣父母的控制下或者精神高壓下,那麼孩子就會變得膽小怕事。

畢竟在父母的管教下孩子不敢反抗父母,再加上精神上的損傷,孩子便很難做到自主獨立,或者替自己做主。

原因二:精神創傷

如果說孩子在小的時候受到過什麼嚴重的驚嚇,然而家長並沒有注意到,那麼很有可能導致孩子變得膽怯或者不願意面對生人。比方說孩子小的時候家長有段時間沒陪伴孩子讓孩子找了好久,或者說被恐怖的影視作品嚇到,這都有可能導致孩子變膽小。

原因三:精神或者心理疾病

除了幾個外因,實際上孩子之所以膽小還有精神或者心理上疾病的可能,而導致孩子患病的原因比較複雜,有概率是上述幾個原因引起,也有可能的孩子自己先天的問題。

因此,如果說無法從用家長的努力和引導改善孩子膽小的問題,那麼建議家長到兒童心理醫院檢查一下,看看孩子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那麼,如果不是孩子患病的話,家長該如何去引導和改善孩子膽小的問題?在這裡可以了解一下,其實父母才是主要原因,教育孩子要從改變自己開始。

家長應做好這幾點:

首先,幫助孩子調整心態

有些孩子實際上是因為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因此面對很多事情都顯得膽小和不願意面對,因此,在大人看來就好像是個什麼都不願意去嘗試的膽小鬼。

那麼,家長不妨幫助孩子調整心態,讓孩子有一個充分的心理準備,這樣的話,孩子則能逐漸改善自己的消極態度,用更加樂觀的態度去面對自己害怕的事物了。

其次,多帶孩子到戶外

其實帶孩子到戶外鍛鍊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不少孩子之所以會顯得膽小,是因為沒有多接觸戶外事物的關係。長期在家呆著,活在父母的庇護下,孩子的見識短膽子也小,因此,不妨帶著孩子到外面多多走走,讓孩子見識更多的事物。這樣的話,孩子的心態就會慢慢好起來,不會過於膽小和害怕新奇事物了。

最後,與孩子多溝通

如果家長本身並不愛和孩子交流,那麼很有可能讓孩子對家長有陌生感,並且時刻會感到父母帶來的壓迫感。但是如果家長多和孩子交流的話,那麼孩子對父母會比較熟悉,甚至也會變得比較健談,並且更加願意表達自己。

結語:

要教育孩子成為一個勇敢的人其實不困難,關鍵在於家長有沒有這個意識,畢竟孩子是家長的影子,家長能起的帶頭作用非常顯著。因此,為了孩子能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家長不妨參考以上這幾個方式,努力讓孩子成為一個智勇雙全的人。

相關焦點

  • 孩子膽子小怎麼辦?家長別一直強調勇敢,這無異於在「拔苗助長」
    那麼孩子膽子太小會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呢?原因1:自我保護意識的體現人對於未知的事物有本能的逃避心理,孩子自然也是。對於一些未知的事物,他們是有很強的恐懼心理的,所以面對一些陌生的事物時,他們往往會展現出逃避的行為。
  • 孩子突然「變小」,吃飯要餵走路抱,原因在父母,聰明父母這樣做
    有些父母會發現,在孩子2-4歲左右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比如說變得敏感愛發脾氣、以前孩子明明會自己吃飯、平時也不用抱了都是自己走,然後到2-4歲左右我們會發現他好像突然又變成小寶寶了,要大人哄、吃飯要餵了、走路也要大人抱了、上廁所啥的全都不會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為什麼孩子喜歡跟父母對著幹?了解海格力斯效應,父母要懂得改變
    父母教育方式偏激還有一些孩子之所以不願意聽從父母的話,就是因為他們覺得父母的教育方式實在是比較偏激,他們還是沒有辦法認同自己的父母,所以才會造成一副不願意考慮父母感受的樣子。現如今的確有一些父母做事是比較偏激的,這也就助長了孩子不願意聽話的一點。3.
  • 三位媽媽的育兒反思:要教育好孩子,父母不要犯這三種錯誤
    作為父母,你在教育孩子時,犯過錯誤嗎?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我門幾個好友的孩子都上了大學,有時候聚在一起,談論起孩子時,會後悔自己在教育孩子上犯的錯誤,都說,如果再重新教育孩子,自己絕對不會再犯。
  • 6年追蹤3個孩子,揭開教育殘酷真相:父母的層次決定孩子的高度
    其中,紀錄片通過向我們展示3個孩子的人生經歷,讓我們看到,影響孩子成長的不僅僅是階層和努力,其中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父母的眼界,或者可以說,父母的眼界決定了孩子成長的"高度"。紀錄片研究了三個分別是來自不同家庭條件,或者是同一家庭條件,父母對待教育的態度不同的孩子。
  • 孩子老愛發脾氣,父母應該如何教育?
    寶媽提問: 孩子老愛發脾氣,父母應該如何教育? 孩子老愛發脾氣,父母應該如何教育? 建議可以先找到原因,再決定如何教育。
  • 孩子木偶式的人生是父母的未覺醒,從此刻開始改變,讓娃快樂起來
    想必父母們的答案各佔一半,可選A答案的父母通常是不自省,也被叫做未覺醒。這些父母往往把孩子的行為和自己的尊嚴混在一起,當孩子犯錯時父母們就會覺得很羞愧,甚至開始焦慮。 並擔心別人否定自己的教育方法,也害怕別人說自己是不稱職的父母,所以他們一般不願承認孩子的錯誤,還會用否認的方法去掩飾。
  • 當孩子被欺負時,不要再說沒關係了,父母要教會孩子這樣做
    其實這樣的安慰真的一點作用都沒有,可能在我們大人看來這就是一件不足以掛齒的小事情,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這件事情並不是沒有關係,自己想要的不過是自己父母的公平對待,而不是一味的去偏袒別的小朋友。如果父母經常這樣去教育孩子,經常用沒關係三個字去安慰孩子,那麼會讓孩子以後都不知道如何去保護自己,只會自己在心裡默默地安慰自己說沒關係。家長嘴裡所說的沒關係就是在忽視孩子的祈求,這樣長時間下來,會讓孩子產生一些不好的性格。
  • 孩子缺乏「情緒控制力」,父母是主要原因
    小男孩被家裡長輩寵著,缺乏管教,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總是跟家長嗆聲頂嘴。除此之外,這個孩子也非常難伺候,動不動就尖叫、摔東西,經常無緣無故鬧脾氣、打人,怎麼勸都勸不聽。其實,這些都是孩子缺乏情緒控制力的表現,因為無法察覺和疏導自己的情緒,他們只能任由情緒控制自己,用不當的行為來發洩,變成了一個個混世魔王。
  • 孩子理解能力差,主要原因是這3點,父母明白越早孩子走彎路越少
    前幾天有朋友跟我聊天,正好聊到了孩子的學習問題,結果這個寶媽頓時找到了發洩口,開始和我吐槽她家大寶做作業的問題。「你是不知道,我兒子寫作業實在是太慢了,他剛三年級,可每天晚上作業都要搞到九十點鐘,數學還好,最愁的就是語文,尤其是寫作文,字寫得醜不說,寫得根本就是流水帳!」
  • 親子教育第14講:孩子膽小怕生,父母應怎麼辦?
    孩子膽小怕生,是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方式。作為父母,要用理解和接納的心態面對。因為即便是成年人,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裡也會變得謹小慎微。面對這個問題,家長該怎麼辦呢?當孩子的體格健壯了,自我保護能力得到加強,膽子也會相應地大起來;其次是場景的鍛鍊,要在不同的場景下,對孩子進行鍛鍊。可以是打招呼,可以是唱歌,可以是朗誦,可以是表演,等等。當孩子適應了這些環境,自然而然就不會膽小怕生了。親愛的家長們,趕緊行動起來吧。更多親子教育內容,敬請關注兔哥的視界。
  • 青春期孩子固執不聽話?李玫瑾:教育孩子,父母要懂得點到為止
    李玫瑾:教育青春期孩子,要懂得"點到為止"青春期的孩子大多比較叛逆,聽不進父母勸說式的話語,喜歡跟朋友聊天玩耍,認為只有朋友懂自己。對於這些孩子來說,家長越嘮叨,他們越反感。李玫瑾教授表示:"在孩子即將成年的階段,父母教育他,第一,話要少。為什麼這麼說?我以前講過,'孩子6歲前,父母的話語是黃金;孩子12歲之後,父母的話語是垃圾',因為這時候你沒有什麼新的話可以說了。所以這時候,你要做的是'點到為止'。"
  • 平行教育要求父母平等對待孩子
    走好人生每一步父母用平行教育法教育孩子,就要把孩子看成與自己平等的人,因此,要從思想上要樹立起,孩子是獨立的民事主體的觀念,只有這樣,父母才能讓孩子充分享有法律規定的權利,承擔法律規定的義務舉示這個案例,是要讓父母明白,孩子從出生開始,直到身高與父母不相上下,甚至高過父母的這段時間,父母都在俯視孩子,孩子都在仰視父母,孩子在父母面前是有一定壓力的,這種壓力孩子感覺得到,只是不清楚原因,父母如果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孩子就要承擔更大壓力,這種壓力會讓孩子感覺處於不平等地位。
  • 當孩子表達自己的思想時,父母要學會不漠視,更不要打斷他的話
    還記得宇宇很小的時候,是一個非常喜歡表達,非常愛表現自己的孩子。後來因為他們總是不耐煩的打斷他的話,慢慢地他變得沉默起來。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之後,他們便開始鍛鍊孩子了。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之後,宇宇的情況終於好轉了不少。當孩子表達自己的思想時,父母要學會不漠視,更不要打斷他的話。
  • 孩子膽子小,應該帶他培養什麼興趣愛好?優秀的孩子都是這樣做的
    孩子膽子小,帶他培養什麼興趣好呢?優秀的孩子都是這樣做的。大家好,怎麼讓孩子表現自己呢?這是父母必須切實解決的問題,孩子大膽,應該帶他培養什麼興趣愛好?優秀的孩子都是這樣做的。我建議孩子先練習口才,如果不知道孩子怎麼表達,可以訓練口才來鍛鍊自己,可以提高孩子的表現能力,這很重要,然後,作為父母理解孩子,不要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強加給孩子,讓孩子學習討厭的東西。
  • 孩子「自來熟」好不好?容易被人騙走,父母要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想必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外向、活潑,見到人會主動打招呼,不害羞。通常這樣的孩子很招人喜歡,但是孩子也可能因為「自來熟」,不害怕陌生人,容易被壞人拐騙走。對此,李玫瑾教授認為:「有些家庭給孩子的教育是文明、禮貌、克制和自律的,就像大家閨秀一般,可是如果當她長大了,遇到粗暴、野蠻的人,一點自我保護能力都沒有。」因此,父母除了要保證家庭內部是溫暖、和諧的,還要考慮到孩子將來離開家、走出去。因為社會上什麼人都有,所以在孩子走進社會的過程中,父母教育孩子對人友善,不傷害別人的同時,也要讓孩子懂得如何應付壞人,保護好自己。
  • 父母教育孩子,這幾句話千萬不要對孩子說,父母一定要牢記
    在孩子的成長中,孩子們會對世界上的每一種事物都充滿著特別強的好奇心,在這個時候,父母的正確引導對於孩子至關重要,這樣才能讓孩子對於社會的事物有更好的認知,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方法方式是極其重要的,父母如果經常用一些對孩子來說有傷害的話,或者是攻擊性的話,對於孩子影響極大。那麼作為父母在生活中,有幾句話是千萬不能對孩子講的,父母們一定要牢記這幾句話!
  • 孩子說話帶「口頭禪」,教育的同時,父母嘴上也要有條拉鏈!
    每個父母都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的懂禮貌、講文明,不但學習好,最好還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才好,可是教育孩子這條路可不是父母捨得花錢這麼簡單,有些不經意間的教育對於孩子的影響也不小。如果孩子玩的很好的夥伴,經常性地在他耳邊說一些「口頭禪」,那麼他在不經意間也會模仿,有時候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怎麼學會的。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父母一定要及時發現,並跟孩子好好講道理,勸孩子不要模仿的同時,也要跟這樣的同學保持距離,或者是跟同學提建議,這樣不但可以糾正自己的孩子,還能幫同學改掉壞的習慣。
  • 孩子上初中後,父母「較真」就輸了,青春期的孩子這樣教育更有效
    編 輯:柔山 很多還在上初中之後,無論是性格還是行為上都會出現明顯的改變,對於父母來說,孩子的這種改變是很突然的。 實際上這種改變,或者說是叛逆的言語和行為,也是孩子進入到青春期的一個信號,孩子處在這個階段,父母的煩惱往往比孩子更多,尤其是這幾位父母的煩惱。
  • 教育專家李玫瑾:孩子教育要符合年齡特點,否則後患無窮!
    對待這麼小的寶寶,家長應該主要以疏導、繞道為主,安全第一,不要告訴孩子不許玩不許碰。家長先自己把該鎖的鎖起來,該放好的放起來。 到了4歲半,他們開始學會討價還價。從這個時段開始,孩子漸漸明白事情的好或者壞。這個時期,他最高興的事,莫過於在睡前聽一些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