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創新必選架構 雲原生的進擊之路

2020-12-11 IT168

2020年,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下,全球經濟受到巨大打擊。得益於數位化領先的企業,可以更加快速應對,從而減少損失。雖然受到了疫情的影響,但用友雲服務業務卻在今年也取得了大幅增長。根據用友的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用友雲服務業務(不含金融類雲服務)同比增長76.4%。

在雲服務業務高速增長的背後,離不開技術創新的支持。相信,在大多數人的眼裡,用友是一家軟體公司,主營業務更加集中在企業的業務應用層。其實不然。用友網絡副總裁兼iuap雲平臺事業部總經理楊鵬在接受51CTO採訪時表示,早在2006年,用友就開始在平臺層布局建設,畢竟,承載著千萬企業的業務應用架構,不是某個服務商的產品就可以直接滿足的。於是,用友選擇了自主打造高控制力的PaaS平臺,基於雲原生技術架構,滿足企業業務快速交付、應用服務化、運維自動化等需求,實現業務快速創新,從而轉型成為數智化企業。

演進:軟體架構的變遷

過去,企業中的架構大都是單體架構,所有的計算資源、數據處理等全部集中在一個服務內進行,業務之間無需通信,所有業務之間的調用也都是在進程內完成。但是隨著業務需求不斷增加,單體架構也變得更加臃腫,並發能力和擴展能力都相對有限,單個服務若想快速迭代或者上線是無法滿足的。

為了緩解單體架構的壓力,分布式架構出現了。將大型、複雜的系統進行功能拆分解耦為多個業務模塊,不同業務模塊部署在不同設備,以此來緩解集中式架構的業務以及設備壓力。然而系統間的交互需要使用遠程通信,開發增大工作量。

後來有了SOA面向服務架構,也是分布式架構的一種落地方法,將應用的不同服務進行拆分,各個服務之間定義良好的接口和協議進行調用,而這就需要企業服務總線ESB。ESB將消息進行轉化、解釋以及路由等,讓不同服務互聯互通。雖然ESB可以解決公用邏輯的問題,但是ESB是中心化的,服務框架的擴展能力有限,服務調用方式也會帶來業務的影響和擴展成本。

隨著雲計算的快速發展,底層資源也從原有的數據中心變成了公共服務,微服務架構隨之誕生。微服務架構可以看做是SOA架構的演進,也是一種分布式架構。微服務架構採用輕量化的網絡協議進行調用,打破了SOA架構下的服務總線的集中式限制。服務拆分後,每個服務高度自治,每個服務由獨立的團隊進行開發維護。微服務架構能夠提升系統的穩定性和性能,服務間的鬆耦合以及獨立團隊的支撐,能夠降低系統間的耦合度、加快局部業務的創新。但微服務架構下大量微服務的存在,對服務的配置管理、部署運維、服務監控等都帶來了很大挑戰,雲原生很好的解決了以上這些問題。

雲原生是一個技術開發管理方法的集合,發展至今一直在不斷演進;它利於各組織在公有雲、私有雲和混合雲等新型動態環境中,構建和運行可彈性擴展的應用;雲原生以容器和Kubernetes為核心,解決了微服務應用的部署、運維、監控、應用遷移等問題。微服務與雲原生相互促進、相輔相成。

盛行:雲原生架構如此追捧

雲原生的概念最早是Paul Fremantle在2010年的一篇博客提及,後來到了2013年 Matt Stine在推特上迅速推廣雲原生概念。2015年,由Linux基金會發起的雲原生計算及基金會(The 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CNCF))成立,標誌著雲原生正式進入高速發展軌道。如今,CNCF更新的雲原生定義包括微服務、DevOps、持續交付和容器化四大部分。

如今,雲原生架構普遍被企業所認可,眾多企業也都開始加速雲原生的落地實踐。為何雲原生如此受到歡迎呢?楊鵬認為,主要來自IT架構轉型以及商業模式升級兩方面的需要。

傳統的IT架構已經無法滿足目前企業快速變化和高性能、高並發的要求,企業技術架構在向網際網路、微服務架構轉型;此外,雲原生能夠很好地解決微服務架構帶來的配置、部署、運維、服務管理和監控等方面的問題,降低研發部署複雜度。

隨著IaaS、PaaS、SaaS的深入發展,基礎計算資源、公共平臺能力、軟體服務能力的雲化發展已經成為新的IT商業模式;而雲原生是PaaS的核心構成、已經實現對SaaS的事實支撐標準。

雲原生的出現,讓業務開發不必過分關注非業務需求,如可靠性、可用性、彈性等,我們可以把那些非業務需求都下沉到雲平臺,讓雲平臺提供基礎設施的各種能力,最終達到解耦業務和非業務功能。當然,非業務需求都為業務提供服務的。

業界有種說法認為,雲原生架構更加適合需要快速迭代,業務發展創新速度較快的應用。而楊鵬卻認為,雲原生架構適用於一切企業應用以及所有場景,只看企業是否願意使用。「未來的企業IT架構都應該是雲原生架構,只是時間問題;尤其是對系統的可靠性、可用性、彈性要求高的業務,更是需要優先進行雲原生架構的升級。雲原生架構從基礎設施層面解決了服務的彈性擴縮,周邊衍生的DevOps、微服務治理與監控等解決了大規模微服務應用的關鍵問題,是微服務架構的最佳搭檔。」

支撐:商業創新平臺的技術底座

早在2013年,用友就開始研究容器技術,並在2014年將容器作為平臺能力對外輸出,也就是當時的UAP平臺的職責。楊鵬表示,當時用友的各雲產品在進行網際網路技術的換代,雲原生架構下的容器技術可以解決網際網路架構下的環境問題、高彈性問題和高可用問題,另外雲原生架構下的微服務技術,可以解決服務治理和多微服務跨主機異構調用的問題,因此,用友也是很早就關注並研究容器技術以及微服務。

今年8月,用友發布YonBIP用友商業創新平臺,也標誌著用友雲服務從產品服務模式升級到平臺服務模式。技術平臺作為YonBIP平臺的底層技術支撐,基於雲原生技術,集容器雲、DevOps、服務治理、Hubble(鏈路追蹤)、分布式事務一致性、測試與運維工具於一體。在繼承原有的雲服務基礎上,深入踐行DevOps理念,為技術人員提供資源管理、容器服務、持續集成、持續交付、鏡像倉庫、鏈路追蹤、微服務治理、事務一致性等技術服務;同時通過應用監控、集群監控,容器監控,中間件監控等能力,全方位監控業務應用及其基礎資源,並針對影響系統響應、穩定性的問題做深入分析,滿足企業業務快速交付、系統穩定運行、運維自動化等需求,助力企業業務快速迭代試錯,實現業務快速創新。

?YonBIP用友商業創新平臺的客戶分為兩類:雲原生企業和雲重生企業。對於雲原生企業,YonBIP能夠支撐應用的開發和管理,高並發、高可用、高彈性等特點可以滿足企業快速發展、快速創新的業務需求;對於雲重生企業,YonBIP有很多的集成和過渡遷移的工具;例如YonLinker是BIP的集成服務,幫助企業實現新舊系統、企業內外部業務的連接集成,實現新老業務的集成應用,支撐向新IT架構的轉型;YonBuilder可以加速新業務開發創新的過程,縮短並行過渡期。因此,無論企業是採用雲原生架構,還是混合模式架構,YonBIP都能很好地支持。此外,企業的雲原生架構也可以採用其他雲平臺的技術,YonBIP也都可以進行集成連接,

特色:構建企業級雲原生能力

對於雲原生的支持,國內有很多IaaS服務商在大力支持,同時也有一些初創企業專注於雲原生方面。升級到平臺服務模式的用友,在雲原生方面又有哪些特色呢?

楊鵬告訴51CTO,首先是企業級的特性,企業級雲原生架構下,微服務的數量眾多,服務之間的關係複雜,服務的權限控制難,而這些都會加大企業在雲原生技術的使用門檻以及管理的複雜。用友的雲原生充分吸收了B端企業領域用戶的特點,結合技術普惠的理念,降低客戶使用雲原生技術的門檻,並且可以將DevOps中的CI、CD與容器、微服務全流程打通,更加簡單便捷。

此外,用友開發了與YonBIP開發框架實現無縫整合的全鏈路追蹤工具,有利於大規模微服務調用的問題排查,真正地適合企業級管理場景。例如採購場景,在員工提交採購單據點擊保存時,則需要調用幾個甚至十幾個服務來進行校驗。需要校驗庫存是否有貨,當庫存有貨時,則需要校驗預算是否充足,是否具有採購權限,檢驗完成後產生入庫單,入庫單合規後產生財務單據。而這一過程還會涉及到緩存、資料庫、ElasticSearch等等,用友的技術平臺則會記錄下校驗鏈路中的每一步,並存儲在時序資料庫中。如果檢驗失敗,服務又要求事務性一致,則這些服務通過分布式事務框架進行回滾;如果校驗成功,服務不要求強一致性,則由管理員查看失敗位置並進行相應補償,也可以設置為自動補償。

楊鵬指出,企業級服務之間的邏輯關係很強,用友全鏈路追蹤工具,可以詳細記錄調用微服務的每步操作,從而保障複雜的企業級流程的有效執行。將企業的數智化程度直接加速到一個高階水平,有利於業務的展開。

未來:加大雲原生探索及實踐

雲原生的概念一直在變化,也是在跟隨技術的發展以及企業的應用而不斷演進。楊鵬表示,我們堅信企業將會在雲原生的技術紅利中不斷受益,用友也會持續加大在雲原生方面的探索及實踐力度。

首先,服務網格作為第二代微服務,將會成為用友構建雲原生應用的重要一環,從雲原生的基礎設施層解決微服務治理的問題;其次,無服務架構也會基於函數業務的擴展能力,凌駕於微服務之上的更細粒度的擴展,也是下一步用友的發展方向;第三,Kubernetes已經成為雲原生的基礎設施,用友的產品也在此之上不斷完善,構建更加彈性的計算能力,結合AIOps理念,讓企業應用的構建和管理更加智能便捷。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雲原生領域首本架構白皮書重磅發布
    來源 | 《雲原生架構白皮書》 【導讀】今日,由阿里雲 20+ 位雲原生技術專家共同編撰的《雲原生架構白皮書》正式對外發布。
  • 雲原生生態大會Day2,網易數帆Service Mesh與百勝中國中臺架構實踐
    、頭部用戶的雲原生戰略與實踐,剖析雲原生技術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幫助雲原生技術使用者和愛好者加深對技術的理解,同時推進雲原生與企業IT的融合。在大會的第二天,網易數帆輕舟事業部微服務平臺負責人馮常健、網易數帆輕舟事業部資深解決方案架構師王必成與百勝中國系統架構師申海龍,分別介紹了網易數帆和百勝中國雲原生相關的技術實踐與經驗心得。
  • 企業級雲原生:TKEStack 騰訊雲原生開源實踐之路
    容器是雲原生的事實底座 在介紹整個產品的定位和方向之前,首先要提一下目前最火熱的技術方向 —— 雲原生。 雲原生是利用公有雲、私有雲和混合雲構建和運行可拓展彈性的應用。容器基本上是整個雲原生技術棧的底座角色,CNCF 官方來看容器族的產品中已經有大量產品和廠商參與其中,基本上是百花齊放的態勢。
  • 業界首發|雲原生領域首本架構白皮書重磅發布
    來源 | 《雲原生架構白皮書》【導讀】今日,由阿里雲 20+ 位雲原生技術專家共同編撰的《雲原生架構白皮書》正式對外發布。作為業界第一本全方位構建雲原生架構規劃與實踐全景圖的白皮書,本書在詳細闡述雲原生架構定義的同時,完整展示雲原生架構應用所需的演進路徑與設計規則,旨在幫助企業更好地理解與應用雲原生架構,助力企業數位化轉型升級。
  • 共話實戰 深剖企業那些年為何如此青睞雲原生
    以容器、微服務及動態編排為代表的雲原生技術,不僅天然適合解決傳統應用升級緩慢、架構臃腫、不能快速迭代等問題,還逐漸成為賦能企業業務創新的重要推動力,正是看到雲原生技術的這些優勢,大多數企業最終選擇以雲原生化的方式完成核心系統上雲。對於企業而言,雲原生是實現數位化創新的捷徑。時至今日,雖然關於雲原生的定義仍說法不一,但云原生卻已大規模落地全行業。
  • 喜訊|星環科技榮獲十大雲原生創新技術方案獎
    11月19日,InfoQ發起並組織的2020中國技術力量年度榜單結果揭曉,星環科技Venus榮獲十大雲原生創新技術方案。星環科技Venus項目星環科技的Venus項目是一款基於Kubernetes的雲原生基礎架構的統一調度器,旨在解決統一雲原生基礎架構上多種工作負載混合調度的問題,從而更好的支持多租戶場景、提升資源利用率、滿足企業多種類型應用的調度需求。
  • 「架構師專題」雲原生時代,架構師需具備的十大核心能力(下)
    10 年多的工作歷程,讓我有幸經歷了大範圍的技術演變,特別是雲計算和雲原生技術從朦朧到普及,對工程師和架構師的要求也發生了不少變化。趁著自己入職 11 周年的日子,結合我自己在百度的成長曆程,總結下我認為在雲計算特別是雲原生時代,對軟體架構師的核心能力要求,希望幫助大家在通往架構師的路上少走彎路。
  • 元數據驅動的YonBIP:真正讓商業創新便捷高效
    對於數字時代企業信息系統的構建來說,實際上就是從傳統ERP拓展到BIP社會化商業創新平臺的過程。  然而,數據採集範圍擴大了,數據來源增多了,對於IT系統技術架構來說,社會級應用意味著需要依靠新的雲原生架構,在其基礎上部署和運行多方基於雲原生和容器化的微服務,才能夠為企業帶來真正的數據和業務閉環。
  • 解讀微服務架構之精妙,SDCC 2017輕量級微服務架構實踐之路專題...
    屆時,人工智慧、區塊鏈、DevOps、雲原生架構、容器、安全、微服務、大數據、智能運維等方面的近百名技術專家將會為與會的觀眾帶來一場純技術乾貨的饕餮盛宴!本次大會特設的AI實踐論、區塊鏈技術流、邁進DevOps時代、雲原生架構專題、容器技術企業落地實踐分享、安全開發者峰會、輕量級微服務架構實踐之路、大數據平臺架構及應用、智能運維、軟硬體架構的更迭與創新十大技術專題,也必將吸引眾多與會者的目光!
  • DTCC2020阿里雲李飛飛:雲原生分布式資料庫與數據倉庫系統點亮數據...
    雲原生資料庫與數據倉庫有哪些獨特優勢?在日前的 DTCC 2020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雲資料庫產品事業部總裁、ACM傑出科學家李飛飛就《雲原生分布式資料庫與數據倉庫系統點亮數據上雲之路》進行了精彩分享。
  • 避免不完全的雲原生(一):雲原生到底意味著什麼?
    很多時候,圍繞雲原生的討論會直接進入技術選擇,如容器化和微服務。毫無疑問,這些都是雲原生項目的潛在組成部分,但肯定不是全部。在本系列文章中,我們將從幾個不同的角度探索雲原生,包括技術和基礎設施,還包括架構、設計,以及可能最容易被忽視的人員和流程。用最簡單的術語來說,雲原生不只是說要遷移到雲,而是要充分利用雲基礎設施和服務的獨特性來快速交付業務價值。
  • IBM以現代基礎架構,成就技術商業時代
    雲中核心,穩敏合一如果將上面那句話放到更加宏大的背景下,應該說這是一個技術商業時代。在很大程度上,技術決定了商業的成敗——對此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不會陌生。以銀行業為例,我們現在會因為手機銀行APP做得好不好,來決定自己究竟採用哪家銀行的服務。
  • 對話阿里雲李飛飛:雲原生資料庫的時代來了
    激蕩四十載,現下國內廠商所築造的豐富生態不亞於國外,以最初高舉「去 IOE」大旗的阿里巴巴而言,在其生態中,從傳統的網絡型、層次型、關係型資料庫到雲資料庫及眾多自研產品的應用,阿里引領了一條屬於自己也屬於業界的資料庫進化之路。
  • 「架構師專題」雲原生時代,架構師需具備的十大核心能力(上)
    10 年多的工作歷程,讓我有幸經歷了大範圍的技術演變,特別是雲計算和雲原生技術從朦朧到普及,對工程師和架構師的要求也發生了不少變化。趁著自己入職 11 周年的日子,結合我自己在百度的成長曆程,總結下我認為在雲計算特別是雲原生時代,對軟體架構師的核心能力要求,希望幫助大家在通往架構師的路上少走彎路。
  • 時代在召喚雲原生
    結合可靠的自動化手段,雲原生技術使工程師能夠輕鬆地對系統作出頻繁和可預測的重大變更。 雲原生計算基金會(CNCF)致力於培育和維護一個廠商中立的開源生態系統,來推廣雲原生技術。我們通過將最前沿的模式民主化,讓這些創新為大眾所用。
  • 王文京:當代信息技術驅動的新一輪商業創新
    人類的商業發展史實際上也是一部商業創新史。他表示,從古至今,影響商業創新的因素主要有六個:思想、教育、制度、方法、技術和金融,他將其總結為商業創新的「六線譜」。而在近幾十年,影響最大的因素是技術,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這六大當代最具代表性的信息技術在集群式、交互化發展,共同驅動新一輪的商業創新,即企業數智化,包括了數位化和智能化兩個層面。
  • 雲原生需要什麼樣的存儲 QingStor這麼說
    在2020中國數據與存儲峰會現場上,QingStor研發負責人王煜回顧了支撐雲原生架構的存儲所需要的諸多技術方案,也提出了對於雲原生存儲的三點看法,分享了已經落地的雲原生分布式存儲案例。雲原生帶來的存儲挑戰在許多人看來,雲原生能改變企業內部開發運維的流程,甚至能改變了一些團隊的組織方式,雲原生有望讓IT進入一個理想化的狀態,所謂IT理想化狀態是指,開發團隊只需關注業務邏輯本身,減少對於運維相關工作的關注,提高開發效率,提高業務創新效率。
  • 雲原生體系下的技海浮沉與理論探索
    結合可靠的自動化手段,雲原生技術使工程師能夠輕鬆地對系統作出頻繁和可預測的重大變更。雲原生計算基金會(CNCF)致力於培育和維護一個廠商中立的開源生態系統,來推廣雲原生技術。通過將最前沿的模式民主化,讓這些創新為大眾所用。
  • 網易數帆亮相中臺戰略大會,解讀雲原生軟體生產力實踐
    從線上外賣、網絡教學到VR看房,「數位化」正在滲透中國城市的各個領域和場合,核心的中臺化和雲原生實踐也成為了當前企業關注的熱門話題。近日,第二屆全國中臺戰略大會暨第四屆網際網路架構峰會(IAS2020)在南京召開,網易數帆基礎架構總監張曉龍受邀參加本次峰會,並就雲原生架構下的軟體生產力體系演進這一話題發表主題演講,分享了網易實踐與經驗心得。
  • 企業數位化升級最強「助推器」,騰訊雲原生路線圖正式發布
    據悉,該路線圖具有三個業界首次,首次站在用戶視角,騰訊雲基於服務數十萬家客戶經驗沉澱而成,幫助開發者、技術管理者從整體角度摸清部署雲原生的關鍵脈絡。同時,業界首次提出雲原生系統,包括開發雲原生、計算雲原生、架構雲原生、數據云原生和安全雲原生,用戶在部署時,系統中各模塊既可獨立進行,又會形成串聯或並聯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