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史上最大隔離:武漢封城緊急響應讓中國少感染七十萬人

2020-12-15 澎湃新聞

武漢封城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隔離事件,疊加各地的緊急響應措施,讓中國新冠肺炎感染者減少了七十多萬人,對疫情的遏制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以上結果來自15家全球頂級研究機構的建模分析。當地時間3月10日,預印本平臺medRxiv在線發表了來自中國、美國和英國的22位科學家聯合完成的研究「中國COVID-19疫情暴發的最初50天內傳播控制措施的作用」。

他們指出,為控制疫情,中國疫情大暴發中心武漢於1月23日開始實施出行禁令,全國各地陸續啟動了緊急應對措施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根據病例報告、人類活動和公共衛生幹預等綜合數據,他們評估了這些措施對COVID-19傳播和控制的影響。

研究得出的結論為:武漢出行禁令和國家緊急響應推遲了疫情增長,最終限制了COVID-19疫情的規模。據估計,武漢的封城將疫情擴散到其他城市的時間推遲了2.91天(95%置信區間:2.54-3.29),從而推遲了中國其他地區的疫情增長。而和啟動控制措施較晚的城市相比,提前採取措施的城市在疫情暴發的第一周報告的病例數減少33.3%。在這項調查的幹預措施中,最有效的是暫停市內公共運輸、關閉娛樂場所和禁止公共集會。

研究認為,截至2月19日,也就是疫情首次公開通報後的第50天,上述措施讓全國避免了數十萬病例的暴發。

作者們同時強調,中國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仍然面臨感染COVID-19的風險,放鬆控制措施可能導致傳播死灰復燃。

該研究的通訊作者為:北京師範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田懷玉副教授、英國牛津大學動物系Christopher Dye教授、英國牛津大學動物系Oliver G. Pybus教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生態與進化生物學系Bryan T. Grenfell教授、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國家重點實驗室楊馥瑞研究員。

這份中外聯合研究共有15家單位參與,分別為北京師範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英國牛津大學動物系、英國南安普頓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土壤、空氣和水資源系、美國哈佛醫學院、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地球系統數值模擬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北京疾控中心、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大學城市規劃及設計系、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系、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生物學系傳染病動力學中心、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農業科學學院昆蟲學系、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福格蒂國際中心國際流行病學和人口研究部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生態與進化生物學系。

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隔離事件

2019年12月31日,距離2020年春節不到一個月的時候,武漢通報了由未知病原體引起的肺炎病例。武漢擁有1100萬人口,是中國中部最大的交通樞紐。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最終被確定為這種病毒性疾病(COVID-19)的病原體,並已被證實可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作者們提到,考慮到即將到來的「春運」,即從春節前15天到春節後25天的40天的時間,這期間通常有30億人次的旅遊活動,因此COVID-19的進一步空間傳播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

由於目前沒有針對COVID-19的疫苗或特定藥物治療,一系列非藥物的公共衛生幹預措施被用來控制疫情。為了防止COVID-19從疫情暴發中心武漢進一步擴散,從2020年1月23日10點開始,所有進出武漢的交通都被禁止,一天之後,整個湖北省內都被禁止。

論文中提到,就涉及的人口而言,這似乎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次隔離(行動限制)事件。

1月23日開始,廣東、浙江、湖南等省市還陸續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作為國家應急反應的一部分,除了武漢出行禁止,還包括:隔離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暫停公共汽車和地鐵等公共運輸工具、關閉學校和娛樂場所、禁止公眾集會、流動人口健康檢查、禁止在進入和外出旅遊、廣泛宣傳疫情防控信息。

不幸的是,儘管採取了所有這些措施,疫情仍繼續向中國其他省市甚至國外蔓延,病例和死亡人數不斷增加。

武漢出行禁令將其他城市的疫情暴發時間平均推遲2.91天

作者們在論文中提到,雖然傳染病的空間傳播已經得到了深入的研究,但人類活動的作用、旅行限制和社會距離措施在預防傳染病傳播方面的有效性,這些還是不確定的。對於COVID-19,冠狀病毒傳播模式和幹預措施的影響也知之甚少。


自2019年12月31日起,中國公布新冠疫情COVID-19,並實施控制措施。

因此,研究團隊此次對中國COVID-19疫情暴發的最初50天內,也就是從2019年12月31日到2020年2月19日,中國實施的旅行限制和傳播控制措施帶來的影響進行了定量分析。這一時期覆蓋了40天的春節假期,1月25日春節前15天,以及之後的25天。

研究團隊首先調查了武漢出行禁令的影響,將2020年的出行情況與前幾年進行了比較,並探討了假期出行對中國各地傳播感染的影響。

數據顯示,2017年和2018年的春運期間,在中國農曆新年前的15天裡,平均有520萬人從武漢流出;中國農曆新年後的25天裡,每年平均有670萬人流出。


2017年、2018年、2020年春運期間,武漢市外流人量。縱虛線是春節(中國農曆新年)的日期。

在2020年,這一出行被武漢市封城中斷。不過,在1月11日至1月23日出行禁令實施之前的這段時間內,有430萬人已經離開了武漢。在2020年中國農曆新年後的25天時間裡,禁令則幾乎阻止了所有出行活動。

值得注意的是,COVID-19從武漢往外擴散的速度很快。共有262個城市在28天內報告了病例。作者們提到,相比之下,2009年甲型H1NI流感大流行傳播到相同數量的城市花了132天。1月23日,也就是武漢實施出行禁令的當天,首次報告COVID-19的城市數量達到了59個的峰值。

到1月30日,即武漢封城一周後,各省報告的病例總數與來自武漢的旅客總數密切相關。人口越多以及來自武漢的人員較多的城市,COVID-19較早暴發。

不過,武漢的出行禁令還是將COVID-19在其他城市的暴發時間平均推遲了2.91天(95%CI: 2.54-3.29天)。超過130個城市受益於這一推遲,這些城市覆蓋了中國一半以上的地理面積和人口。

作者們認為,這一推遲為中國各地的防控準備爭取了更多的時間。然而,在武漢流出人員已經將疫情帶到其他城市的情況下,最終也無法遏制傳播。


342個城市的幹預措施及其時間

統計得出,所有城市都實施了學校停課、隔離疑似和確診患者,以及信息公開的措施。有64.3%的城市禁止公共集會和關閉娛樂場所。136個城市(39.7%)暫停市內公共運輸,219個城市(64.0%)禁止城際出行。


在第一例病例報告之前(藍色)、當天或之後(紅色)實施三種傳播控制措施的城市的百分比。

與較晚開始控制的城市相比,在COVID-19暴發之前已率先實施一級應對措施的城市在疫情暴發第一周報告的實驗室確診病例減少33.3%(95%CI: 11.1-44.4%)。

在具體的控制措施中,作者們指出有確鑿的證據表明,暫停市內公共運輸、關閉娛樂場所、禁止公眾集會的城市,在其疫情暴發的第一周報告的病例較少。其他還有一些可能有助於疫情控制的因素,如隔離疑似和確診患者、追蹤接觸者和關閉學校,但目前尚不清楚哪些部分最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分析認為沒有證據可以表明,1月23日武漢頒布出行禁令之後實施的城市間出行禁令可以減少中國武漢和湖北外其他城市的病例數量。

研究團隊還估計,在1月23日啟動應急響應之前,基本傳染數(R0)是3.15。1月23日開始防控措施實施範圍擴大(第一階段),根據各自控制措施的實現速度,三組省份的R0(C1R0)分別下降至0.97、2.01、3.05。一旦幹預措施在所有地方的實施完成了95%(第二階段),平均R0下降到0.04(C2R0),這也與發病率的快速下降相一致。

所謂的基本傳染數,是指在沒有幹預措施的情況下,一個感染某種傳染病的人,會將疾病傳染給多少人的平均數。

沒有幹預措施情況下,武漢外確診病例在疫情暴發第50天或累計超70萬

基於模型與各省每日病例報告的擬合,研究團隊研究了控制措施對武漢市外疫情軌跡的總體影響。他們得出,如果沒有武漢出行禁令或國家應急響應,到2月19日,即疫情暴發的第50天,在武漢以外地區確診的COVID-19病例將達到74.4萬例(±15.6萬)。

研究還得出,任何一項單獨措施都無法取得上述效果。如果單憑武漢出行禁令這一項,通過推遲疫情的增長,武漢以外地區確診的COVID-19病例將減少到20.2萬例(±1萬)。而單憑國家應急相應措施,該病例數將減少到19.9萬例(±8500)。

因此,他們認為,單憑這兩種幹預措施的任何一項,都無法在2月19日之前扭轉發病率上升的趨勢。但是,這些控制措施一起並相互作用,就能明顯地阻止和逆轉發病率的上升,將武漢以外地區報告的確診病例數限制在29839例(團隊擬合模型估計為28000±1400例)。

這就意味著,總病例數比在沒有幹預措施的情況下減少96%。

作者們認為,這份早期分析表明,在中國春節假期期間啟動的傳播控制(非藥物)措施,包括前所未有的武漢出行禁令和一級應急響應,推遲了中國境內COVID-19疫情的增長,並限制了其規模。

他們分析,中國的城市化和快速交通系統的發展可能加速了COVID-19的傳播,並加大了控制疫情的挑戰。此外,在春節期間密集的出行之前,COVID-19已經開始流行。

儘管如此,武漢的出行禁令仍舊為中國其他地區實施傳播控制措施爭取了更多的準備時間,而其他地區一旦準備好了應對措施,也將成為遏制和扭轉疫情的又一強大力量。

但作者們同時強調,中國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仍然面臨感染COVID-19的風險,放鬆控制措施可能導致傳播死灰復燃。

鑑於病毒繼續在世界範圍內傳播,研究團隊還認為,這些控制手段和結果是否可以在中國以外複製,以及哪些幹預措施最有效,都急切需要調查。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Science:武漢「封城」使中國新冠患者減少了96%,僅前50天就使70餘...
    2020年1月23日,武漢 「封城」抗擊新冠疫情;根據通告,4月8日,武漢「解封」。這次堪稱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隔離事件歷時近2個半月。圖源外文出版社武漢「解封」在即,但隨著疫情在全球的爆發,美國、義大利、西班牙等新的疫情震中幾乎都出現了各自的"武漢",也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城市「封城」(lockdown)來控制疫情的發展。
  • ...院士:武漢「封城」為全球抗疫提供了經驗|張伯禮|武漢|新冠肺炎...
    「隔離」一座人口超千萬的城市,在人類歷史和城市發展史上前所未有。大年初三,72歲的張伯禮院士逆向而行、直奔武漢。他不懼危險,深入醫院、社區,馬不停蹄地會診病患、調查疫情、調製處方,指導中醫藥全過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主持研究制定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11月5日,張伯禮院士接受長江日報記者採訪時說,回看這場「武漢保衛戰」,「封城」舉措果斷及時,愈發彰顯其作用和意義。
  • 吳尊友北大演講:武漢封城,減少我國150萬人感染新冠
    自年初新冠流行以來,疫情牽動著世界每一個人的心,全球都在與新冠做鬥爭,各國取得了一些勝利,但是形勢仍然不樂觀。首先我們來看一看,對於早期中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各國都有一些不同的理解和解讀,有的人認為,中國的早期應對得不好、應對得不是很有效。那究竟在疫情最早的幾周,疫情是怎麼發現、怎麼發生,中國做了哪些響應?
  • 「封城」並非孤例:這些國家地區曾為控制疾病傳播暫時封閉感染區域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張燕 | 北京報導武漢地鐵暫停運營(中新社)1月23日10時,武漢開始「封城」了。「封城」的通告是當日凌晨2點發出的。這份 以「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署名發布的通告裡稱,為全力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效切斷病毒傳播途徑,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自2020年1月23日10時起,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無特殊原因,市民不要離開武漢,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對於交通封城何時結束,該通告表示「恢復時間另行通告」。
  • 每經18點丨西班牙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10萬;《科學》期刊:武漢...
    2丨《科學》披露武漢封城緊急響應效果:中國新冠感染少了96%4月8日,武漢即將解除「封城」。 自1月23日起的武漢 「封城」為中國遏制新冠疫情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疫情的蔓延,美國、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已經成為震中,目前疫情嚴重的國家也正在採取或考慮採取「封城」(lockdown)來控制和扭轉疫情態勢。那麼武漢封城疊加各地的緊急響應措施,到底有多大的效果?頂級研究機構的量化數據是:讓中國新冠肺炎感染者的總病例數減少96%,對疫情的遏制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該結果來自15家全球頂級研究機構的建模分析。
  • 武漢五年級小學生堅持寫「封城日記」:請堅信,武漢一定能!
    姚羿麟爸爸姚靚供圖姚羿麟的爸爸姚靚2月4日晚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武漢身處疫情中心,儘管全家人響應號召幾乎不出門,但他仍然希望兒子能關注、參與到這次重大事件中,因此便有了「肺炎小會」的主意。在姚羿麟的日記裡,他對疫情一線奮戰的醫護人員進行讚美,也認為此次疫情再次警告人類不要食用野生動物。
  • 武漢解「封」 對全國疫情防控大局具有標誌性意義
    武漢成為主戰場。從1月23日封城到4月8日解「封」,武漢這樣一個1000多萬人口的超大城市,整整封城76天。接受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武漢封城,反映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性,也體現了中國政府防控疫情的決心。武漢解「封」,對全國疫情防控大局具有標誌性意義。
  • 武漢正式封城,全面決戰打響!
    二其實,此前,鍾南山院士就提出,武漢應當進入全面封城狀態,因為,在目前疫情情況下,封城,是不得不的選擇,也是一定要做的抉擇,讓一個個移動的感染者,不再四處流動,最大限度防止疫情傳播。武漢是一座擁有上千萬人口的特大城市,自古以來號稱「九省通衢」,是中部地區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外來務工人員和外出務工人員都很多。再加上現在是春節,大部分人春節都要回家過年,再考慮到其他形式的春運,面對這一場世界上人口規模最大的大遷徙,無疑大大增加了疫情防控的難度。
  • 武漢「封城」前的600小時
    身處肺炎風暴中心,那些在武漢工作、生活的人,有的趕在「封城」前,回了老家,成了家裡「不受歡迎的人」;有的留守武漢,不敢出門,盼能平安度過疫情;有的疑似或確診感染病毒,與無常抗爭,追尋生的希望。
  • 武漢「封城」戰疫的100個時間片段
    01/23 武漢「封城」 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通告,10時起,武漢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
  • 看「倫敦封城」——憶我在「武漢封城」經歷的災難時刻
    此次看「倫敦封城」——憶我在「武漢封城」經歷的災難時刻城,大約有1600萬人處在封鎖區,但是在封城前夕,大約有30萬市民通過鐵路、公路等方式,趕在封城令生效之前「逃離」倫敦,各出城地點全部被擠爆,聖潘克拉斯火車站候車室排隊的人,幾乎排到了站外。
  • 外文出版社《武漢封城》等中英文版抗疫紀實電子書今日上線
    2020年春節,這個本應闔家團聚的喜慶節日,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戛然而止,隨之而來的是從武漢到全國一場不平凡的戰「疫」。為了使疫情不再向外蔓延,近千萬武漢市民落實封城要求,留城堅守。中央果斷決策,舉國上下同舟共濟,為防控疫情付出巨大努力。
  • 判了| 封城後,他們逃離武漢,肆意外出,致300餘人隔離!
    判了 | 封城後,他們逃離武漢,肆意外出,致300餘人隔離!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武漢市關閉離漢通道,鄧某某仍駕駛轎車搭乘田某某從武漢出發,經國道從鄰市駛入高速路回到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白沙灣街道某小區家中。在宜期間,兩人肆意外出吃飯、買菜、逛超市。鄧某某、田某某二人先後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導緻密切接觸者和小區住戶300餘人被隔離觀察。
  • 我家小館:封城76天,默默抗「疫」的武漢餐飲人有話說
    武漢作為本次疫情的暴風中心,其餐飲更成了全國的重災區。封城76天,武漢餐飲人是如何用自己的力量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默默戰鬥的?他們,現在怎樣了?張永生和他的我家小館,希望藉此讓更多的人聽到他們最真切的心聲,感受他們抗「疫」的日日夜夜。
  • 就目前疫情來看,武漢會不會再次封城?專家分析了真相
    武漢市委書記王忠林強調,對老舊小區丶人員構成複雜的小區丶長期居家老人丶外地流動人員,重新拉網式的排查,建立臺帳。進出小區做到「五堅持":「堅持進出小區口罩必戴;堅持健康碼必掃;堅持體溫必查;堅持身份必問;堅持衛生環境消殺毒"。廣泛開展常態化防控,做到不留死角丶全面覆蓋。
  • 病毒變異,倫敦封城,新毒株為何讓歐美如臨大敵?
    2020年1月23日,本該歡度春節的中國老百姓,得到了一個堪稱噩耗的消息。那一天,中國政府宣布:武漢封城。  與此同時,一批批的醫務人員,被緊急動員起來。連夜集結,從全國各地去奔赴武漢一線。  武漢封城,持續了整整76天。2020年4月8日,武漢解除封城的那一天,無數中國人,都在電視機前淚流滿面,泣不成聲。
  • 長安街知事:武漢「封城」之前,我們究竟做了什麼?
    (一)4天武漢「封城」之前,我們究竟做了什麼?2019年12月底,江城武漢正沉浸在迎接一個新十年的喜慶中,一種人類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的新型病毒正逐漸顯露獠牙。一份名為《關於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緊急通知》在朋友圈中廣泛傳播。
  • ...這裡要封城?真相來了!| 世衛組織:武漢只是新冠病毒發現地!
    截至2020年11月26日7時,現有本土確診病例11例、疑似病例2例、無症狀感染者1例,均在滿洲裡市定點醫院進行隔離治療,流調和溯源工作仍在同步進行。滿洲裡市全員核酸檢測累計採樣203326人,已全部完成檢測。已排查出密切接觸者443人,均已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 東京,真的能夠封城嗎?|東京|日本_時政|封城
    昨天,東京新確認感染人數為143人,疫情以來再創新高。上一篇文章如果東京迎來封城,是什麼瓦解了它好不容易維持至今的成果?提到,東京距離發布『緊急狀態』已經迫近。而緊急狀態宣布,在很多人眼裡恐怕就等同於封城預告了。但這裡有一個重要細節需要了解——封城不封城是一回事,但東京是否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封城是另一回事情,雖然兩者很容易混淆。
  • 烏蘭巴託「封城」三天 駐蒙使館提醒中國公民防疫
    中新網11月11日電 據中國駐蒙古國大使館網站消息,根據蒙古官方消息,11月11日,蒙古一名國際貨運司機及其妻子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系隔離21天結束後確認感染,現已被送至國家傳染病研究中心治療,蒙方正對密切接觸人員進行隔離觀察和防疫檢測,首都烏蘭巴託採取臨時「封城」三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