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雲忠一放棄第三波空襲是怯戰?其實他只是理智的做出判斷

2020-12-22 騰訊網

如果說起珍珠港事件,估計很多人都已經爛熟於心了。日本正是通過這次突襲,一鼓作氣重創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主力,從而用戰火掀起了太平洋戰爭。不過,因為南雲忠一放棄了第三波空襲的緣故,不僅山本五十六認為南雲忠一像是個'膽小的竊賊',後世的許多人都認為南雲忠一沒有真才實學,遠不如山口多聞和小澤治三郎等人。時至今日,大家提起南雲忠一都是要諷刺他在當時的決定,說他是膽小怯戰的人。

那麼拋開這些固有觀念,從歷史的記錄中理性分析當時的情況的話,南雲忠一放棄第三波空襲的命令真的是正確的嗎?

首先,我們要明確第三波空襲的目的。按照山本五十六的計劃,南雲忠一率領的第一航空艦隊要對珍珠港發動襲擊,前兩波空襲都是為了打擊停泊在港口裡的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的戰艦,第三波空襲對珍珠港的港口設施進行攻擊。按照山本五十六的計劃,如果第三波空襲能夠摧毀這些港口設施,尤其是珍珠港龐大的油料庫,那麼珍珠港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癱瘓,太平洋艦隊的殘餘力量就必須撤回美國本土,這將為日本爭取更多的時間。

當時珍珠港的油料庫儲存有450萬噸的重油,如果南雲忠一的攻擊導致這些油料庫起火爆炸,那麼以當時的技術條件來看,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撲滅珍珠港的大火。這場巨大的火災事故必然讓珍珠港損失慘重,而港口的維修設施等也必然損失慘重。遭逢此等災難的珍珠港顯然要失去作用,整個珍珠港重建工作或需要花一年至兩年,而太平洋艦隊則必須退往本土,美軍在太平洋上的反擊也會被延誤。

作為佐證的則是太平洋戰爭中的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海軍上將切斯特·威廉·尼米茲的評價。尼米茲認為如果當時南雲忠一攻擊了油料庫,那麼美軍在太平洋的反擊可能要被推遲兩年左右。事實上,尼米茲的話也是日後許多軍事學家的重要論據,用以論證南雲忠一在珍珠港事件中的決斷是錯誤的。畢竟,尼米茲的描述過於可怕,如果真的發生這種情況,那麼太平洋戰爭的進程必然與現實有所不同。

可如果我們仔細查看歷史的話,就會發現這種說法根本站不住腳。通常來說,海軍設施的堅固程度在諸多兵種裡是最高的,而美國儲備了450萬噸重要的油料庫本身就十分堅固,它整體都是鋼筋混凝土包裹的,四周和頂部的鋼筋混凝土厚度不亞於60釐米。這種設計讓油料庫夠承受較重型航彈的攻擊,如果想要摧毀這些油料庫,日本第一航空艦隊必須有足夠重的航彈才行。而且日本方面必須將其摧毀絕大部分才行,畢竟這些油料庫的管道有關閉用的閥門,相互之間又有不小的距離,單獨摧毀幾個是沒有作用的。

那麼南雲忠一當時能夠使用的航彈是什麼呢?550磅重的九九式航彈,這是當時日本海軍的九九式艦上爆擊機所使用的航彈,將重量折算為公制則約為250公斤,僅能夠擊穿50毫米的裝甲。九九式艦上爆擊機受限於自身的結構限制,根本無力掛載重量更大的航彈。可若是要九九式艦上爆擊機用這種航彈去攻擊油料庫,就算九九式艦上爆擊機持續以俯衝轟炸的方式攻擊油料庫,估計這種航彈所能取得效果也會十分有限。

九七式艦上攻擊機到是用長門號戰列艦的91式穿甲彈改出來的,重達800公斤的九九式重穿甲航彈。雖然它的威力是足夠了,可是考慮九七式艦上攻擊機在攜帶這種航彈時,受限於自身設計只能進行水平轟炸,那麼對油料庫的轟炸精度就十分令人存疑了。再加上此前第一波空襲時,日軍已經投擲過這種航彈,而第二波空襲裡九七式艦上攻擊機攜帶的都是九九式航彈,那麼顯然這種九九式重穿甲航彈已經所剩無多了,根本沒辦法摧毀珍珠港的油料庫。

那麼從硬體設施上來看,南雲忠一其實已經不可能摧毀這些油料庫了,他手頭的艦載機和航彈就不準許他做到這一點。如果硬去攻擊油料庫的話,估計南雲忠一的第三波空襲不會有什麼太過顯著的戰果。但從當時的情況來看,雖然油料庫沒有機會被摧毀,可南雲忠一仍舊有機會對彈藥庫和港口基礎設施、維修設施進行打擊,至少可以讓其受損,迫使美軍花費更多的時間去修復這些設施。但很讓人費解的事情來了,南雲忠一仍舊沒有這樣去做。

那麼南雲忠一為什麼不這樣去做呢?原因也十分簡單,首先從第一波空襲開始到第二波空襲結束,空襲機群全部返航已經是下午了。現在要發動第三波空襲的話,那大概率第三波空襲機隊要在晚上於航母上降落了。在二戰時期要艦載機在夜間降落在航母上可不容易,1944年的馬裡亞納海戰中美軍就因此有一大批艦載機摔進海裡,所以冒著夜間降落的風險可不是什麼好選擇。而且日軍沒有進行過對港口設施的空襲訓練,這種倉促的空襲未必會有多少效果

同時必須注意的是,南雲忠一發現第二波空襲機隊的損失數字,相比於第一波空襲機隊要高出不少,這意味著美國海軍已經從混亂中恢復了過來,防空火力從零散的反擊轉入有組織的防空作戰。南雲判斷如果繼續發動空襲的話,那麼損失數字必然會進一步攀升。而且考慮到經過長時間飛行和作戰的艦載機飛行員,如今都已經是疲憊不堪的狀態,那第三波空襲時的效果還會因此大打折扣。為了一次效果不佳的空襲而冒上損失慘重的風險,這顯然不是一件划算的事情。

最重要的問題在於,南雲忠一不知道美軍的三艘航空母艦身在何處。在日軍原定計劃中本該在珍珠港內的三艘美軍航母不知所蹤,這本身就是對日本第一航空艦隊的巨大威脅。南雲忠一無法確認,如果他傾盡全力發動第三波空襲,會不會給對方的航空母艦以可趁之機?作為第一航空艦隊的指揮官,南雲忠一實在沒法去賭這一點。所以南雲忠一最終還是選擇了撤退,而不是讓第一航空艦隊的六艘航空母艦有全軍覆沒的風險。

結語

事實上,南雲忠一的判斷其實相當明智,因為素有'蠻牛'之稱小威廉·哈爾西率領的企業號航空母艦已經在附近了(俗稱風暴之子),而且這位海上悍將也已經派出了艦載機搜索日本第一航空艦隊的位置。如果南雲忠一執意發動第三波空襲的話,恐怕日本第一航空艦隊就要被企業號航空母艦的艦載機找上門來,到那時珍珠港事件的結局可就不好說了。可以說,正是南雲忠一的撤退讓日本第一航空艦隊免於一次滅頂之災,並讓珍珠港事件變成了日本的完勝。只不過山本五十六這個賭徒,實在無法理解南雲忠一的做法罷了。

相關焦點

  • 南雲忠一為什麼取消第三次空襲?因為如果不跑,他就可能全軍覆沒
    通常認為,如果南雲忠一發動第三輪空襲的話,那麼珍珠港的港口設施,比如彈藥庫、油料庫就會被摧毀殆盡。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是,南雲忠一在最後一刻選擇了放棄,直接帶領艦隊轉向撤離了。那麼究竟是什麼讓他做出這一選擇呢?
  • 被山本五十六稱為像是個小偷的南雲忠一,真是個無能的將領嗎?
    但是山本五十六卻為此悶悶不樂,因為南雲忠一沒有完全按照他的計劃執行,原本預定的第三波空襲被南雲忠一取消,第一航空艦隊也已經返航了。山本五十六氣的破口大罵,表示南雲忠一就像是個得手後匆匆離去的小偷。後世也由此評價南雲忠一是個無能之輩,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南雲忠一,是否真的是這樣的人呢?他在偷襲珍珠港時的判斷,真的是錯誤了嗎? 一、為什麼選擇南雲?
  • 「抗日奇俠」南雲忠一?解讀兩大戰役為你還原真正的歷史!
    而在美日交鋒的前期和中期,作為日本航母機動部隊指揮官的南雲忠一,也因為偷襲珍珠港卻不發動第三波攻擊和中途島「命運五分鐘」的原因被許多人打上了「抗日奇俠」的名號。 這裡我們拋開南雲是否是軍國主義的聯繫,簡單的以史實和戰場指揮官的角度,來剖析一下這兩場戰役中南雲這個「抗日奇俠」的名號到底對與不對,我們一起看看要為太平洋戰場轉折「背鍋」的南雲到底該不該背這口鍋。
  • 魚雷專家出身的南雲忠一,為什麼被山本五十六任命為航母指揮官?
    如果說起南雲忠一,大家肯定會先給他扣上一個愚將的帽子。原因無外乎是珍珠港事件時,南雲忠一放棄第三次襲擊而撤退,導致山本五十六罵南雲忠一像個小偷。再加上中途島戰役一口氣損失了第一航空艦隊的四艘航空母艦,讓南雲忠一的名聲進一步下降,使他成為了日本海軍的'愚將'和'庸才'的代表。
  • 中途島的南雲忠一為航空母艦戰術繳足了智商稅
    本圖顯示了南雲機動部隊、中途島和美方艦隊三者間的相對位置南雲忠一收到電報的準確時間並沒有在歷史上記錄下來(甚至南雲自己聲稱他在8點左右才收到這份情報),但是夏威夷的美軍無線電監聽站曾在0747分截獲了「赤城」用明碼發給甘利洋司的電報,要求「保持接觸」,因此可以肯定南雲是在收到情報後才下的指令。
  • 偷襲珍珠港之後,山本五十六真的把南雲中一比作「小賊入室」嗎
    在網上有種說法,說山本五十六認為南雲忠一偷襲珍珠港時過於保守,沒有發起第三波襲擊摧毀港內的船廠和油庫,導致美軍在短時間內恢復了海上作戰能力。因此山本五十六評價南雲忠一:如入室之小賊,去時自信滿滿,躊躇滿志;一旦得手,則心驚膽戰,狼狽逃竄南雲忠一在偷襲珍珠港時,確實因為沒有發現美軍的航母,擔心繼續作戰會遭到美軍航母的反擊,因此否決了淵田美津雄提出的發起第三波攻擊的建議,指揮機動部隊撤退。
  • 日本魚雷戰第一人:敢對皇室撒野,命喪塞班島,被戲稱為抗日名將
    從南雲忠雄的個人簡歷來看,他出生於1887年,於1905年進入日本江ta島海軍學院,並於1920年晉升為海軍少將,並於1940年成為日本海軍大學的校長。 1941年,他被任命為日本海軍第一航空隊司令。南雲忠一擅長承擔重大任務,其海軍理論課成績優異,並具有豐富的歐洲旅行經驗,因此受到山本海軍上將的高度評價。在南雲忠一的評價中提到了兩個詞:謹慎和保守。
  • 指揮偷襲珍珠港的日本海軍名將南雲忠一,最後下場如何?
    指揮偷襲珍珠港的是日本海軍名將——南雲忠一指揮偷襲珍珠港的是日本海軍名將叫南雲忠一,1887年3月25日在日本山形縣出生,畢業於海軍大學,他成績優異,在海軍兵學校36期191人中排第五名,是海軍大學甲種18期的次席。他先後擔任艦長、海軍大學校長、戰隊司令、第一航空艦隊司令長官等要職。
  • 《決戰中途島》日本走下神壇,南雲忠一如何將日本送上斬首臺
    切斯特.尼米茲上任後立即開始展開對日軍的反擊計劃,在影片中美軍直接發動了空襲將馬紹爾群島和吉爾伯特島上的日軍基地炸成廢墟,隨後畫面轉到美軍航母編隊上,航母企業號甲板上載滿了陸軍飛機,這是他們就是轟炸日本東京的飛機B-29,(這是美國當局的襲擊襲擊日本本土計劃,在珍珠島襲擊100多天後,日本東京成為火海,美軍向日本東京使用燃燒彈轟炸了兩個多小時。)
  • 珊瑚海之戰,美軍損失大於日軍,為何卻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文/滅霸他爸偷襲珍珠港,打殘美國太平洋艦隊之後,日本全面出擊,僅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將東南亞、中太平洋等廣大地域和海域納入版圖,1942年5月,日本企圖攻佔紐幾內亞的美軍基地莫爾茲比港,切斷美國和澳大利亞之間的交通線,孤立澳大利亞,美日雙方在珊瑚海進行了人類戰爭史上第一次航母之間的大戰。
  • 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時候,司馬懿為什麼不敢決戰,是單純的怯戰嗎
    其實諸葛亮和司馬懿真正有過交手的經歷只有兩次,就是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和第五次北伐。在第五次北伐中,諸葛亮大軍壓境,駐紮在曹魏的地盤不動彈。司馬懿作為曹魏西線主將,卻不敢與諸葛亮決戰,被諸葛亮用巾幗羞辱。那麼司馬懿為什麼不敢與諸葛亮決戰,是單純的怯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