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起珍珠港事件,估計很多人都已經爛熟於心了。日本正是通過這次突襲,一鼓作氣重創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主力,從而用戰火掀起了太平洋戰爭。不過,因為南雲忠一放棄了第三波空襲的緣故,不僅山本五十六認為南雲忠一像是個'膽小的竊賊',後世的許多人都認為南雲忠一沒有真才實學,遠不如山口多聞和小澤治三郎等人。時至今日,大家提起南雲忠一都是要諷刺他在當時的決定,說他是膽小怯戰的人。
那麼拋開這些固有觀念,從歷史的記錄中理性分析當時的情況的話,南雲忠一放棄第三波空襲的命令真的是正確的嗎?
首先,我們要明確第三波空襲的目的。按照山本五十六的計劃,南雲忠一率領的第一航空艦隊要對珍珠港發動襲擊,前兩波空襲都是為了打擊停泊在港口裡的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的戰艦,第三波空襲對珍珠港的港口設施進行攻擊。按照山本五十六的計劃,如果第三波空襲能夠摧毀這些港口設施,尤其是珍珠港龐大的油料庫,那麼珍珠港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癱瘓,太平洋艦隊的殘餘力量就必須撤回美國本土,這將為日本爭取更多的時間。
當時珍珠港的油料庫儲存有450萬噸的重油,如果南雲忠一的攻擊導致這些油料庫起火爆炸,那麼以當時的技術條件來看,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撲滅珍珠港的大火。這場巨大的火災事故必然讓珍珠港損失慘重,而港口的維修設施等也必然損失慘重。遭逢此等災難的珍珠港顯然要失去作用,整個珍珠港重建工作或需要花一年至兩年,而太平洋艦隊則必須退往本土,美軍在太平洋上的反擊也會被延誤。
作為佐證的則是太平洋戰爭中的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海軍上將切斯特·威廉·尼米茲的評價。尼米茲認為如果當時南雲忠一攻擊了油料庫,那麼美軍在太平洋的反擊可能要被推遲兩年左右。事實上,尼米茲的話也是日後許多軍事學家的重要論據,用以論證南雲忠一在珍珠港事件中的決斷是錯誤的。畢竟,尼米茲的描述過於可怕,如果真的發生這種情況,那麼太平洋戰爭的進程必然與現實有所不同。
可如果我們仔細查看歷史的話,就會發現這種說法根本站不住腳。通常來說,海軍設施的堅固程度在諸多兵種裡是最高的,而美國儲備了450萬噸重要的油料庫本身就十分堅固,它整體都是鋼筋混凝土包裹的,四周和頂部的鋼筋混凝土厚度不亞於60釐米。這種設計讓油料庫夠承受較重型航彈的攻擊,如果想要摧毀這些油料庫,日本第一航空艦隊必須有足夠重的航彈才行。而且日本方面必須將其摧毀絕大部分才行,畢竟這些油料庫的管道有關閉用的閥門,相互之間又有不小的距離,單獨摧毀幾個是沒有作用的。
那麼南雲忠一當時能夠使用的航彈是什麼呢?550磅重的九九式航彈,這是當時日本海軍的九九式艦上爆擊機所使用的航彈,將重量折算為公制則約為250公斤,僅能夠擊穿50毫米的裝甲。九九式艦上爆擊機受限於自身的結構限制,根本無力掛載重量更大的航彈。可若是要九九式艦上爆擊機用這種航彈去攻擊油料庫,就算九九式艦上爆擊機持續以俯衝轟炸的方式攻擊油料庫,估計這種航彈所能取得效果也會十分有限。
九七式艦上攻擊機到是用長門號戰列艦的91式穿甲彈改出來的,重達800公斤的九九式重穿甲航彈。雖然它的威力是足夠了,可是考慮九七式艦上攻擊機在攜帶這種航彈時,受限於自身設計只能進行水平轟炸,那麼對油料庫的轟炸精度就十分令人存疑了。再加上此前第一波空襲時,日軍已經投擲過這種航彈,而第二波空襲裡九七式艦上攻擊機攜帶的都是九九式航彈,那麼顯然這種九九式重穿甲航彈已經所剩無多了,根本沒辦法摧毀珍珠港的油料庫。
那麼從硬體設施上來看,南雲忠一其實已經不可能摧毀這些油料庫了,他手頭的艦載機和航彈就不準許他做到這一點。如果硬去攻擊油料庫的話,估計南雲忠一的第三波空襲不會有什麼太過顯著的戰果。但從當時的情況來看,雖然油料庫沒有機會被摧毀,可南雲忠一仍舊有機會對彈藥庫和港口基礎設施、維修設施進行打擊,至少可以讓其受損,迫使美軍花費更多的時間去修復這些設施。但很讓人費解的事情來了,南雲忠一仍舊沒有這樣去做。
那麼南雲忠一為什麼不這樣去做呢?原因也十分簡單,首先從第一波空襲開始到第二波空襲結束,空襲機群全部返航已經是下午了。現在要發動第三波空襲的話,那大概率第三波空襲機隊要在晚上於航母上降落了。在二戰時期要艦載機在夜間降落在航母上可不容易,1944年的馬裡亞納海戰中美軍就因此有一大批艦載機摔進海裡,所以冒著夜間降落的風險可不是什麼好選擇。而且日軍沒有進行過對港口設施的空襲訓練,這種倉促的空襲未必會有多少效果
同時必須注意的是,南雲忠一發現第二波空襲機隊的損失數字,相比於第一波空襲機隊要高出不少,這意味著美國海軍已經從混亂中恢復了過來,防空火力從零散的反擊轉入有組織的防空作戰。南雲判斷如果繼續發動空襲的話,那麼損失數字必然會進一步攀升。而且考慮到經過長時間飛行和作戰的艦載機飛行員,如今都已經是疲憊不堪的狀態,那第三波空襲時的效果還會因此大打折扣。為了一次效果不佳的空襲而冒上損失慘重的風險,這顯然不是一件划算的事情。
最重要的問題在於,南雲忠一不知道美軍的三艘航空母艦身在何處。在日軍原定計劃中本該在珍珠港內的三艘美軍航母不知所蹤,這本身就是對日本第一航空艦隊的巨大威脅。南雲忠一無法確認,如果他傾盡全力發動第三波空襲,會不會給對方的航空母艦以可趁之機?作為第一航空艦隊的指揮官,南雲忠一實在沒法去賭這一點。所以南雲忠一最終還是選擇了撤退,而不是讓第一航空艦隊的六艘航空母艦有全軍覆沒的風險。
結語
事實上,南雲忠一的判斷其實相當明智,因為素有'蠻牛'之稱小威廉·哈爾西率領的企業號航空母艦已經在附近了(俗稱風暴之子),而且這位海上悍將也已經派出了艦載機搜索日本第一航空艦隊的位置。如果南雲忠一執意發動第三波空襲的話,恐怕日本第一航空艦隊就要被企業號航空母艦的艦載機找上門來,到那時珍珠港事件的結局可就不好說了。可以說,正是南雲忠一的撤退讓日本第一航空艦隊免於一次滅頂之災,並讓珍珠港事件變成了日本的完勝。只不過山本五十六這個賭徒,實在無法理解南雲忠一的做法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