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的速度 生命的溫度——西成高鐵建設中的生態發展理念

2021-01-20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西安11月21日電 題:發展的速度 生命的溫度——西成高鐵建設中的生態發展理念

  新華社記者沈虹冰、石志勇、張斌

  空中,特大橋跨越朱䴉國家級保護區湑水河段,首創長達32公裡的高鐵鳥類防護網;地面,橋隧相連的形式連續穿越菜子坪大熊貓走廊帶、天華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觀音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珍稀動物留下生命通道;高清動態網絡攝像機實時記錄每一幀守護生命的畫面,科研人員密切跟進監控……

  作為第一條穿越我國南北分界線秦嶺的高速鐵路,西成高鐵從2012年開始至今建設的5年,也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的過程,在加速推動秦巴山深貧地區發展的同時,不忘守護常居於此的珍稀野生動物,彰顯了新時代我國經濟建設和生態發展的速度與溫度。

西成高鐵試運行列車停靠在漢中站(10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當高鐵邂逅保護區

  每當天麻麻亮時,54歲的盧小霞就會起床為一家人準備早餐。幾乎就在同時,她的「鄰居」——近50只朱䴉成群飛過屋頂,飛向遠處找尋自己的早餐。

  盧小霞家住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湑水河大橋旁。地處陝西最南端的漢中,北依秦嶺山脈,南屏巴山淺麓,自古就被譽為魚米之鄉。上世紀80年代,曾一度被認為已滅絕的秦嶺四寶之一朱䴉在這片水草豐茂的地方再次發現。

  在漢中,民眾對保護朱䴉有著默契,不少農民寧願少收農作物也不給田裡施用一丁點農藥。經過長期保護,朱䴉已從當初僅存的7只繁育至上千隻,棲息地也正進一步擴大。

  但就在大約3年前,盧小霞卻開始為這些「鄰居」的生存處境擔憂:「聽說新修的西安到成都的高鐵要從魚塘後方穿過,剛好切斷了朱䴉出門和回家的路。」

  作為我國首條穿越秦嶺的高速鐵路,在為秦巴山區沿線的佛坪、城固、洋縣等貧困地區帶來新機遇的同時,又不可避免地驚擾長期生活於此的大熊貓、金絲猴、朱䴉、羚牛等國家級保護物種。

  西成高鐵陝西公司西成指揮部指揮長王振波表示:「這條穿越了中國連片自然保護區的高鐵,如何與國家級保護動物和諧共處,是一道極具挑戰性的考題。」

  保護生命通道

  事實上,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從西成高鐵籌建初期就已被考量。為此,中國鐵路建設部門專門委託由動物保護專家組成的科研團隊進行了長期研究。

  吳曉民是這支科研團隊負責人,作為陝西省動物研究所研究員,他曾經對青藏鐵路、青藏公路開通前後沿線野生動物遷徙、棲息等進行過長期深入研究,並參與制定修路方案。

  「西成高鐵秦嶺段主要採用橋梁與隧道形式,西成高鐵線路在秦嶺山區的橋隧比例高達93%,『高架橋』和『深挖隧』雖然大大增加了成本,但能有效解決金絲猴、大熊貓等秦嶺珍稀野生動物的過路問題。」吳曉民說。

  對於吳曉民帶領的團隊而言,最大的難題是在漢中盆地這個必經之地,如何保護隨時可能飛越西成高鐵的朱䴉。

  經過長期觀察,加上借鑑國內外的技術經驗,他們研發了特製的高鐵鳥類防護網,安裝總長度達32公裡。在安裝防護網的湑水河大橋一側,記者看到十米高的西成高鐵鐵軌兩側,高約4米、長度為1.6公裡的網子分外顯眼。

  「在高鐵建設中針對鳥類保護安裝特製的大規模防護網,這在世界上還是首次。」吳曉民說。

  雖然對防護網的作用信心十足,但科學家們還是決定藉助更為先進的手段對其效能進行檢測。2016年6月,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網絡中心的5人科研團隊在湑水河試驗段安裝了16個高清超寬動態網絡攝像機,在當地另一個朱䴉夜宿地雷草溝也搭建了同樣的模擬防護系統作為對照組,也安裝了12個同類型的攝像機。

  團隊成員張威介紹:「這28個攝像機幾乎時時記錄了每一隻從橋上飛過的鳥類,橋上橋下,天上地下幾乎全部覆蓋。」讓科研團隊興奮的是,從2016年6月到2017年5月將近一年時間裡,包括人眼、遠紅外相機觀測,以及近80萬條視頻資料顯示,並沒有發生朱䴉等鳥類撞網事件。

  守護生態溫度

  寧陝縣新場鎮菜子坪地區是兩個不同種群大熊貓的交流通道。吳曉民表示,「這個地段選擇隧道通過,就是為了保護大熊貓等野生動物,在保證工程建設安全可行的條件下將對動物及棲息地的影響降到最低。」

  吳曉民團隊在隧道兩側和高架橋上布設了數十臺紅外相機,連續多年全天候監測當地的野生動物活動規律。結果讓人欣慰:周邊野生動物的活動頻率、數量在採取了多項環保措施後,並無明顯變化,表明高鐵建設對秦嶺的生物多樣性並無大的影響。

  現在,每到傍晚,盧小霞就像等待歸家的孩子一般,數著飛回的朱䴉。她發現,傍晚時分魚塘邊又熱鬧起來,那些曾經歷環境之變的朱䴉開始不斷嘗試穿過鐵路,順利飛回魚塘旁的樹林裡。

  「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中國建造的高鐵將會在全世界更多的區域運營。未來我們不僅能夠輸出先進的高鐵技術,還能向世界輸出高鐵施工和運營中的眾多環保措施和監測技術。」吳曉民說。

相關焦點

  • 生態優先 建設遼東綠色經濟區——遼寧各地熱議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各地黨員幹部群眾紛紛表示,區域協調發展不僅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題中應有之義,將以省委全會精神為指引,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區域協調發展中,找準自身定位,有效發揮比較優勢,在協調推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上積極探索實踐,全力打造遼東綠色經濟區。「既提氣鼓勁,又方向明確。」
  • 湖北谷城被譽為綠色生態之鄉,喜獲527億高鐵,未來發展不可限量
    很久以前,我國就特別重視交通, 在我國經濟還沒有發展之前開始建設道路和各種高速公路,就可以看出前略的觀點是多麼重要, 這幾年中國依然重視基礎設施,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很多網民冠以「基礎設施狂魔」的稱號, 今天想說的是,我國湖北省內的一哥縣樂於獲得527
  • 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現代化建設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及《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勾畫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吹響了開啟現代化新徵程的號角。理念指導行動,站在新的歷史坐標上,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要求我們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
  • 海納學院: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
    海納學院提出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文明建設取得巨大成就,進一步擦亮全面小康的綠色底色,海納學院表示,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還需要繼續... 海納學院提出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文明建設取得巨大成就,進一步擦亮全面小康的綠色底色,海納學院表示,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還需要繼續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推動我國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很關鍵。
  • 蔡奇: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建好首都城市西大門
    他強調,石景山區位、生態優勢明顯,又適逢冬奧籌辦和新首鋼地區城市復興,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增強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聚焦自身功能定位,抓住「兩區」建設機遇,推動「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建好首都城市西大門。冬季奧林匹克公園將整合蓮石湖公園、永定河休閒森林公園、首鋼遺址公園等資源,建設京西休閒健身生態帶。
  • 坐著高鐵看中國|人在畫中遊——「最美高鐵」線上看發展之變
    新華社合肥10月3日電 題:人在畫中遊——「最美高鐵」線上看發展之變新華社記者汪奧娜、邰曉安、魏一駿10月1日,黃山北站到發旅客3.1萬人次,創下今年以來單日客流最高紀錄。吳斌的話體現出沿江百姓的發展理念之變。「生態變美,日子就更美,這已經成為大傢伙兒的共識。」深渡鎮黨委書記劉和仙告訴記者,10月1日到2日,全鎮累計接待遊客超過了2100人次。「這已經是我第四次乘坐杭黃高鐵去旅遊了,不僅坐在車裡有種『人在畫中遊』的感覺,而且好多站點外都有不錯的景點,每一次都能帶給我新的體驗。」
  • 堅定不移用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
    報告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和新發展理念,彰顯了難中求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使命擔當;堅持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千方百計為三秦人民謀利益,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初心情懷;堅持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底線思維,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彰顯了落實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行動自覺;堅持全面從嚴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突出提高能力、狠抓落實,彰顯了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
  • 「走進銀西高鐵」寧夏「精神飽滿」欣迎銀西高鐵
    穿越陝甘寧三省區的銀西高鐵即將開通,這是我國今年計劃開通最長的鐵路。高鐵開通後,寧夏將接入國家高鐵網,慶陽革命老區將結束「手無寸鐵」的歷史,山水相依、血脈相連的陝甘寧將實現人文、經濟等各方面的再度融合和提速發展。近日,陝甘寧媒體團從寧夏銀川出發,途經甘肅慶陽,再到陝西西安,通過試乘體驗,對各地各站建設及準備等情況進行採訪。
  • 錢易院士: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
    工業生態學在九十年代已經成了西方大學的必修課,我們現在也開了這樣的課。工業生態學有一些十分重要的理念。首先, 工業生態學提倡產業共生代謝,就是說一個企業可以把產生的廢料送給另外一個企業,或者另外兩個、三個企業做原料,企業和企業之間就形成了共生代謝的關係。這樣的做法既可以節約自然資源,又可以減少廢物排放,是一個經濟環境雙贏的方案,是一個保護生態、保護環境的好方案。
  • 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
    「新發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認識,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理論指引和實踐指南。」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結束後,連日來,我省廣大幹部群眾對新發展理念展開熱議。新發展理念指引下,「十三五」以來,我省經濟總量超過4.6萬億,位居全國第六。從速度效益看,2016年至2019年,我省人均GDP超過5.5萬元,年均增長7.2%,增速較全國高出1個百分點。
  • 江寧湯山採石場場長見證發展理念之變
    年逾七旬的程大清是湯山建設村原工業科長,曾擔任建設採石場場長,「1963年,村裡有了首家採石場,那時候採石純靠人力,一個人扶著,兩個人錘,費時費力,所以採石場規模不大。」程大清回憶,到了1995年左右,機械化設備普及,村裡「靠資源吃飯,靠外援發展」,開始大力發展採石業。「炮聲一響,黃金萬兩」。
  • 陝甘寧大提速:銀西高鐵開啟百姓幸福路
    銀西高鐵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八縱八橫」高鐵網包(銀)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國首條穿越黃土高原地帶的高鐵,也是國內在建鐵路一次性建成裡程最長的有砟高速鐵路,更是串聯陝甘寧革命老區的首條高速鐵路。銀西高鐵全長618公裡,設計速度250公裡/小時,全線共設車站20處。屆時,從西安乘坐火車到銀川將由現在的14小時縮短至3小時到4小時。
  • 透視TOD之變:蘇州高鐵新城是怎樣成為區域發展樣本的?
    在中國,全球首屈一指的高鐵網絡、疊加大力發展「城市群」的區域發展戰略,讓「高鐵TOD」成為令人矚目的開發模式,前述蘇州高鐵新城,就是這一模式的最新成果。2018年,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推進高鐵站周邊區域合理開發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要求:高鐵車站周邊開發建設要突出產城融合、站城一體,對TOD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太焦高鐵為晉豫發展鋪就康莊大道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8月13日,太焦高鐵已全線進入靜態驗收階段,這標誌著其全線主體工程及其配套工程建設已基本完成,靜態驗收完成後,預計9月中旬進入聯調聯試階段,今年年底前具備開通運營條件。(新華網8月14日)靜態驗收是高速鐵路竣工驗收的重要環節,是對工程建設、系統設備等的第一次全面「體檢」。
  • 新發展階段 新發展理念 新發展格局
    「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國家戰略深入實施,四川發展的戰略動能將更加強勁;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帶來區域經濟布局和對外開放格局加快重塑,四川發展的戰略位勢將更加凸顯;國家推動引領性創新、市場化改革、制度型開放、綠色化轉型等重大政策交匯疊加,四川發展的戰略支撐將更加有力。
  • 規劃中的五條高鐵將全面帶動江蘇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江蘇省位於我國的東南沿海,經濟繁榮、教育發達、文化昌盛,地跨長江、淮河,京杭大運河從中穿過。江蘇地區城市全部進入中國百強城市,人均GDP達8萬元,位居全國第一。優秀的經濟發展離不開便利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但是江蘇省鐵路、航空、過江通道是江蘇省打造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三大短板。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生態科技島:新發展理念引領「生態文明之舟...
    他強調,要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構築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
  • 老外說深圳吸引力:包容與開放引領深圳高質量發展 綠色生態理念...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魏宇晨、魏鬱):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來,創造了發展史上的奇蹟。新時代,深圳改革開放再出發,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在這裡工作生活的各國友人,被深圳的魅力和活力所吸引,也從深圳的開放和創新中受益。他們通過環球資訊廣播講述著自己感受到的深圳吸引力。  今年28歲的波蘭人博勇玄來中國已有六年之久。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 融入新發展...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 融入新發展格局 不斷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訪興… 2020-12-13 13: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面推進青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以高鐵為代表的新型交通網絡和以現代信息通信技術為代表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把「城郊模式」的發展組合拓展成了「城際模式」的發展組合。時空距離發生變革後,城市發展就要打破既有的土地、技術、人力資源等要素分割式、獨佔式競爭,並提升到要素的共享、分享與整合、融合的合作式競爭狀態,形成區域發展新的「共同體」模式,就像一組臺階一樣一步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