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電競行業衍生出的電競耳機市場,在真無線藍牙耳機和手遊的爆火下,漸漸地帶火著手遊藍牙耳機這一市場。根據不完全統計,手遊行業「吃雞」、「王者」等用戶使用人群超過了1億人,其中會買藍牙耳機打遊戲的人超過一半以上,強大的市場需求讓遊戲藍牙耳機這一市場成為很多藍牙耳機廠商開拓的藍海!
相比藍牙耳機,遊戲藍牙耳機對延遲性要求更高。畢竟打遊戲是實時的,誰都不希望敵人在自己眼前了,才聽到敵人跑過來的腳步聲!
針對這一痛點,很多遊戲藍牙耳機廠商開始打起了遊戲「無延遲、零延遲、低延遲」的概念,是不是激起了手遊黨的你滿滿的購買慾?
但是,遊戲藍牙耳機真的可以實現零延遲嗎?很多牛掰的藍牙耳機品牌,比如有技術沉澱的Bose、有設計故事B&O、有聲學功底的森海塞爾、有匠人精神重視品質技術的JEET藍牙耳機等,都不敢輕易宣傳自己的低延遲。
為什麼?是技術真的不如國內百來塊的藍牙耳機嗎?還是沒有發現低延遲的市場價值呢?
這種低延遲宣傳的背後是否存在什麼內幕呢?唯一看透真相的柯南君二代今天就給大家無保留地講解一番!
真相一:零延遲基本不存在!
其實藍牙耳機零延遲基本不存在!就目前真無線藍牙耳機的技術,想要實現零延遲基本是不可能的!對於人耳而言,延遲通常的忍耐閥點是100ms。目前市場上大多數耳機延遲做得好一點,實測是200ms左右,能做到100ms已經是非常出色的了。
我們都知道藍牙耳機裡JEET對品質和技術算得上極致了,關於延遲這個問題的解答在網上流傳很廣,基本代表了業內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真相二:延遲表現與藍牙晶片和支持的編碼協議有關
藍牙耳機延遲表現的長短,其實與藍牙晶片和支持的編碼協議有關。在這方面表現不錯的,有高通和蘋果等。高通採用的atpX編解碼,aptX設計之初就考慮了視頻時延標準,把標準定在40ms左右。聲明支持atpX的設備一般都能輕鬆駕馭聽音樂、看視頻、小型遊戲,不會察覺到明顯的延遲。
但如果是吃雞這樣的大型遊戲,由於所有的操作都需要實時壓縮、傳輸、解壓,因此延時必須控制在40到50ms以內,所以哪怕有aptx,吃雞也會有延遲。
(教大家一個小技巧:你買的耳機是否真的支持aptx?可以去aptX技術的官網查詢,上面有「註冊備案的支持atpX的產品列表」,可根據「產品類別」和「技術種類」、「品牌」等進行查詢)。
另外就是蘋果了,它的W1晶片雖然支持的是AAC編碼技術,但是它採用了一種類似雙通道的模式,提高了50%的利用率,實際效果基本和大部分aptX耳機一致。
真相三:過分強調低延遲會降低音質
其實不難發現延遲率不僅針對遊戲,日常看視頻也對延遲率有要求。但很多大牌、有技術沉澱、技術研發的品牌包括AirPods在內,為什麼基本很少強調自己藍牙耳機的延遲率呢?
這就是延遲率和音質之間的矛盾關係了。凡事都有利弊,刻意去做低延遲,必定會降低其它的性能,比如射頻信號,音效等等,這個大家也需要注意。
藍牙耳機行業如今競爭如此白熱化,各種內幕還是不少的。大家購買的時候也需要多留個心眼,多上網查查資料,對藍牙耳機有所認知才能防止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