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重啟「熟悉的生活」還有多遠

2020-12-17 環球網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4月5日,人們在武漢市吉慶街的「大排檔」雕塑旁吃熱乾麵。 新華社記者沈伯韓攝

在普通武漢人心中,與1月23日封城的巨大心理衝擊相比,4月8日解封意味著什麼?

武漢人都期待這一天,「解封了,我就可以自由來去了」,市民呂曉宇說。

市民楊曉一直盼著4月8日,「到了這一天,我離正常生活就更近了。人們出門上班,周末可以踏青,快遞有人送,樓下菜市場開門……真希望這樣的生活早點回來。」

而在市民夏宇琪眼裡,這個日子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作用:「它既不能標誌武漢疫情徹底結束,也不會讓我放心大膽地走出家門。」

無論如何看待這個日子,重新回歸正常生活,是所有人的共同心願。

疫情形勢好轉,「重啟鍵」已經按下。生活在武漢的人們,此刻的生活和心態怎樣?真正回歸到正常的生活,還有多遠的路要走?

「很多隔離點都已經撤銷,我也快回家了」

3月28日,已經吃過早飯的石虎虎,發現樓下的熱乾麵店營業了。

「兩個多月沒吃熱乾麵了,特別想!」石虎虎一邊等著熱乾麵打包,一邊在小區業主群裡「放毒」——發布這家店重新開張的消息。一下子,群裡跟搶紅包一樣熱鬧起來。竟然有人穿著拖鞋衝下樓,直奔熱乾麵店而來。

石虎虎說,武漢的煙火氣兒,就是從吃上開始的。

「現在叫外賣容易多了,叫上一份鴨脖鴨爪啃,幸福感簡直爆棚。」說起封閉在家的日子,楊曉印象中為數不多的閃光點,都跟吃有關。

疫情暴發不久,魯仲珠就跑到隔離點做志願者,一幹就是兩個月。門口的馬路上,汽車和行人不斷增多,寓示著武漢正在一天天甦醒。

「現在公交恢復,餐飲超市逐漸復工,生活方便不少,大家心情都好多了。」魯仲珠身邊的親朋好友,生活都慢慢走上正軌。一些仍然封閉在小區裡的人們,雖沒預想的那樣重獲自由,卻也看到這樣的日子就在眼前了。

「我們隔離點最多時有16個人,中間有進有出,現在只剩下4個人了。」武漢很多隔離點都已經撤銷,魯仲珠這個月有望回家了。

魯仲珠也牽掛著武漢美食,「我想外出過早,吃正宗的漢味小吃。」

疫情期間,張義一直在漢陽一個社區做志願者司機,從接送人群的變化中,他也感覺到武漢整體情況正在好轉。

「之前經常接康復的病人出院,或者密切接觸人員離開隔離點,現在基本沒有了」,張義說。隨著公共運輸恢復,超市重新對個人營業,他們現在的主要工作,變成接送行動不便的居民看病、買藥。

「這樣繼續好轉,我們也快解散了。」張義很開心。

陳韌在武漢建設集團工作,從一月下旬開始,先後參與了火神山和方艙醫院建設。目前,他正在下沉社區防疫。

「社區居民對疫情的反應,沒有之前那麼恐懼了。」陳韌告訴記者,一開始,社區工作人員在門口站著,居民都不敢靠得太近,現在他們有時還會走過來,主動聊幾句。

「擔心去趟商場,健康綠碼就變紅了」

眼下,封閉管理的社區還有很多,出門需要出示健康綠碼和復工證明。那些沒有復工證明的市民,一般只能兩三天出去一趟,購買生活必需品。

楊曉已經在家待了兩個多月,「都已經習慣這樣的生活了。不過,有時又會感覺特別壓抑」。

這些日子,她在朋友圈裡一看到外地朋友出門踏春,心裡就不是滋味。

楊曉還不敢隨便出門——她在網上看到,有人去逛了趟超市,或者坐了趟地鐵,健康綠碼就變紅了,需要再隔離14天。

楊曉所說的「健康綠碼變紅」,指的是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待過的人,通過掃碼被記錄在大數據中,如果有誰檢測出新冠陽性,其他人的綠碼也會隨之變紅。

「病毒本身很可怕,為了避免這種麻煩事,上半年肯定不去逛商場。」她說。

掃碼方便了管理,但也帶來種種不便。4月6日,蘇一在外面看見,由於一人一碼乘車,一位母親帶著孩子,卻只有一個手機,最後母子二人都沒坐上這趟車。

還有一次,一位大叔手機運行慢,怎麼都掃不上碼,公交車等了他兩三分鐘後,只好開走了。

「這類事情,每天都會在武漢的公交站點發生。」蘇一說。

雖說武漢整體形勢在好轉,張義仍不樂觀,「畢竟還有那麼多無症狀感染者,我心裡沒底」。即便偶爾去超市購物,他都會挑人最少的午飯或晚飯時間去。

3月31日,邱沙去楚河漢街的商場購買春裝,只有三分之一的店鋪開張。邱沙回憶,那天逛街的人明顯比平時少,他買好看中的衣服後,迅速離開了。

張星星的家在武漢市江夏區農村,父母在自家一樓開了一間小賣部。疫情最嚴重時,家裡大門緊閉,鄰居敲門買東西都不敢應,生怕被感染。

「那時菜不好買,我們家吃了好久的臘肉臘魚。」這是張星星記憶中,「腊味」吃得最多的一個春節。目前,新鮮蔬菜水果可以通過電商下單,平時也敢開門窗通通風,讓陽光照進來。小賣部也重新開張,只是門口放了長凳,顧客不再進屋選購。

即便路障已撤銷,張星星一家的活動半徑,仍局限在自家屋子和屋後的菜園裡,「還是擔心被傳染,想儘量避免接觸人。」張星星說。

「沒上班的日子,大部分人估計都沒啥收入」

「我們二三月份工資,只發了百分之三十,四月份怎麼發還沒個說法。」對楊曉來說,疫情對收入影響比較大,現在手上的錢已經不多了。

張義兩個月沒拿到工資了,「會按什麼標準補發,現在都不知道呢。」據他了解,在私營小企業工作的人,收入都因為疫情大打折扣。

「沒上班的日子,大部分人估計都沒啥收入。」張義感嘆。

從事少兒特長培訓的石虎虎,武漢封城至今,沒有一分錢進帳。「再拖兩個月,我們這個行業基本都得關門了。」

「像繪畫、舞蹈、樂器演奏等課程,每年這個時候都是報名高峰期,現在沒生意了。」石虎虎告訴記者,做這一行還都有高額的門面費要付。

石虎虎家門口就是一條小吃街,有上百家店。因為靠近大學,平時生意都不錯,租金也高。店主回去過年時,疫情還沒那麼嚴重,大家都在門口貼上「年後再見」之類的通知。但很多店到現在,也沒重新營業。

「可能再也見不到他們了。」石虎虎唏噓不已。

經過層層審批,王晴川的小公司3月下旬迎來復工。開工那天,他給員工發了紅包,補上了疫情期間的工資。

「我們在武漢市最低工資標準的基礎上,加了些補貼發放的」,談起企業的財務狀況,王晴川壓力很大,「停產整整兩個月,租金要付,工資要付,業務流失,目前相當困難」。

疫情期間,王晴川和妻子都染上了新冠,已先後治癒回家。「回來後,社區很關心我們,經常給我們送菜,有困難也會幫忙解決。」王晴川說。

身體逐漸恢復,生活上也有人關照,王晴川心中仍有些許擔憂。按以往的習慣,他幾乎天天都去公司。如今,儘管已拿到健康綠碼,可還是在家辦公。他擔心員工介意自己得過新冠,更怕客戶知道這事,影響接下來的生意。

這次,王晴川給所有員工投保了法定傳染病險。「不管怎樣,總算開工了。一切都在慢慢走上正軌。」

「即便疫情結束,也沒辦法回到從前了」

那些在疫情中失去至親的人,很難走出疫情陰影,回歸正常生活。

說起自己熟悉的伯父一家,田牧依很難受,「他們家四人感染,兩人去世。即便疫情結束,也沒辦法回到從前了」。

伯父家有一兒一女,女兒與13歲的外孫女嬌嬌,跟他們老兩口一起生活。一月下旬,女兒感染新冠,在家中去世。伯父、伯母和嬌嬌,也被傳染上了。

當時武漢醫療資源特別緊張,一度求醫無門。還好有親戚幫忙在微博發帖求助,引發關注,三人才終於住進醫院。

可惜伯父沒能撐過去,一開始大家都瞞著伯母。田牧依說,可伯母一直沒有伯父的消息,漸漸察覺出了不對勁,不停追問,最後不得不把實情告訴她。

伯母受不了這樣的打擊,整個人都崩潰了。她不停地給親戚朋友打電話,有時要打七八個小時,並不停託人給伯父找最好的醫生。

田牧依告訴記者,「她完全無法接受,伯父已經去世了」。

「雖然身體在逐漸康復,但精神遭受了嚴重創傷」,田牧依很擔憂,「伯母已經出院,還在隔離中。不知道以後見到親人,能不能恢復。」

嬌嬌也在隔離,「這孩子真可憐,小時候父母離婚,爸爸就不管她了。這次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又失去了媽媽和外公。」田牧依心疼地說。

3月22日,嬌嬌更新了自己社交帳號上的狀態——「所有痛苦我一人扛,假裝堅強……」,田牧依看到後很難受,「我們也沒辦法,她只能自己承受這一切了」。

田牧依還憂心嬌嬌的未來,「本來,他們家庭收入主要靠伯父和嬌嬌媽媽。伯母的退休工資低,現在精神又不大正常,她將來的生活都很成問題。」

「雖然嬌嬌的舅舅會照顧她,但他只是垃圾處理公司的一名普通員工,工作辛苦,收入也不高,還有老婆孩子要養。」田牧依嘆息。

4月4日,全國哀悼日。邱沙在長江邊,看到一位阿姨捧著一束花走過來,靜靜佇立了一會後,把花投進江中,又對著江水鞠了三個躬。

那天,在江邊在街頭,他看到三三兩兩的武漢市民祭奠親人。「看著這些人,真的特別心酸,武漢這段時間太難了。」邱沙不知道祭奠場景背後,有多少無法彌合的傷痛。

「候診廳沒人插隊,沒人喧譁,大家都在耐心等待」

4月4日這天,夏宇琪和朋友捧著鮮花,去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祭奠李文亮醫生。「他去世的那晚,是我最難受的時候。我和家人一人坐一個角落,默默地捧著手機流淚。」

中心醫院門診處在進行消殺,不能進入,夏宇琪和朋友繞了一個大圈,才找到獻花的地方。「很多人在那裡默默駐足,我們憑弔時也陸續有人加入。還有外地人在附近花店網購鮮花,託他們送過來。」

3月28日,呂曉宇去醫院眼科門診做檢查,「在武漢住了這麼多年,這是我體驗到最融洽的醫患關係。」

「候診廳沒人插隊,沒人喧譁,大家都在耐心等待,輕聲說話,看完病都會說句謝謝」,在呂曉宇看來,這樣的場景,跟他之前去過的所有三甲醫院,都大不一樣。

「真希望災難中建立起來的相互體諒,能成為常態啊。」呂曉宇感嘆。

三月中旬以來,武漢醫院的普通門診逐漸恢復。「說明醫院新冠救治壓力減輕,作為普通老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很安心。」陳韌說。

「醫院防護工作很到位,門診醫護人員都是『全副武裝』」,呂曉宇後來做了一個眼科小手術,術前,他還按要求進行了核酸排查。

「物理隔閡已開始打通,心理上的隔閡呢?」

4月6日,在武漢市江漢區新唐萬科廣場一樓大廳,蘇一久久無法平靜——一個尚未復工的糕點櫃檯裡,標示牌上面寫著「新鮮每一天。生產日期:2020年01月23日」。

糕點櫃檯的生意停留在1月23日,之後再沒有開張。武漢這座有著一千萬人口的城市,也在那一天切斷所有對外交通,公交地鐵停止運營,小區逐漸封閉管理……

如今,武漢解封,這家糕點櫃檯何時能開張,他的經營者還好嗎?

蘇一不敢去想這些問題,一場疫情,已經改變了太多東西。

「珍惜生命,看淡名利。」聊起疫後心態上的變化,王晴川說了這8個字。

「父母過去很節省,現在終於知道要吃好點,健康比什麼都重要。」張星星很欣慰。

現在的武漢,即使在相對擁擠的地方,人與人之間,也會下意識保持距離。

「人們的物理距離遠了,心與心更近了。連陌生人之間,也能感覺到更多的體諒。」夏宇琪說。

夏宇琪對疫情結束後的生活是有信心的。「但我仍然擔心,或明或暗歧視湖北人的現象」,她告訴記者,「反正我這一年是不會出湖北省了」。

「我們武漢人有這樣的力量,讓生活一步步恢復正常」,呂曉宇說,「更重要的是,其他地區能不能真正接納我們。這是徹底走出疫情陰影的關鍵。」

「4月8號之後,武漢和其他地區的物理隔閡已經開始打通,人們心理上的隔閡呢?」呂曉宇很困惑。

(應受訪者要求,部分採訪對象為化名)(記者劉夢妮)

相關焦點

  • 觀察|武漢合併鄂州,還有多遠?
    這意味著,武漢合併鄂州,已成大概率事件。01武漢合併鄂州的設想由來已久。鄂州與武漢毗鄰,靠近光谷,城市面積較小,人口剛跨過百萬門檻,與武漢經濟、交通已經深度融合。武漢,作為九省通衢,本身就是全國重要綜合交通樞紐之一。武漢-鄂州被聯合列為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足以說明兩地在建設物流樞紐的合作上有著相當大的空間。武漢與鄂州,未來還將深度融合。03武漢合併鄂州,還有多遠?
  • 3D列印房子,離生活還有多遠
    原標題:圖文:3D列印房子,離生活還有多遠   它的應用已越來越廣泛,正開始改變我們的生活。   在武漢建築行業,3D列印技術應用情況如何?3D列印房子何時大量出現,它離我們的生活還有多遠?   3D列印模型助力施工   「用這個模型作參照,車站結構一目了然!」
  • 今起,武漢部分地鐵和火車站將重啟!熟悉的大武漢終於要回來了!
    春天到了,武漢終於也迎來了「解凍」在按下暫停鍵65天後武漢開始重啟正常的城市運轉明日起,武漢部分地鐵、火車站將恢復運營私家車出行也不需要通行證了被按下暫停鍵的武漢正在準備重啟......點擊播放 GIF 1.7M圖片來自@武漢地鐵運營明天,武漢公共運輸將陸續重啟!
  • 過早、理髮,留下紀念,美團點評大數據記錄武漢重啟
    4月8日零時起,武漢市有序恢復對外交通,解除了離漢離鄂管控措施,在嚴防疫情反彈的同時,時隔兩個月,武漢市民終於回歸正常生活。隨之解封的還有武漢的熱情和活力——美團大眾點評大數據顯示,相較4月1日封閉期間,4月8日當天,武漢市民搜索量增長2.17倍,最熱關鍵詞囊括餐飲、休閒、生活服務等消費範疇,熱門小龍蝦餐廳搜索量增長達335.91倍。
  • 武漢重啟,致敬「中國守護者聯盟」!
    武漢重啟,致敬「中國守護者聯盟」! 就在今天,武漢解封啦! 撒花~撒花~ヽ(°▽°)ノ 距離武漢人民歡樂地搓麻將 過上約火鍋、次小龍蝦、熱乾麵的日常生活…… 仿佛又近了一步!
  • 對話等待重啟的武漢樂隊
    2020年4月8日,因疫情封城76天的武漢,離漢通道重啟,這座城市停擺的日常,宣告回歸。就在這天,人們又一次在朋友圈裡刷到SMZB樂隊《大武漢》,或許因為現實生活不可能機器般的即開即動,才更需要精神上的儀式感用作緩衝。音樂是解讀城市的一種密碼,音樂人構成城市風貌的局部。
  • 武漢「重啟」首日,海昌麥哲倫企鵝遇見魅力江城
    武漢「重啟」首日,海昌麥哲倫企鵝遇見魅力江城發布時間:2020年04月09日 22:02 來源:中新網湖北 >  中新網湖北新聞4月9日電  4月8日 武漢在封閉76天之後,離漢通道終於開啟,在全國的支持和武漢全民不懈努力之下,武漢這座擁有悠久歷史和厚重文化底蘊的城市,正在迅速恢復往日的蓬勃生機;兩隻來自武漢海昌極地海洋公園的麥哲倫企鵝在馴養師的陪同下,通過提前預約,周密的安全防護,來到黃鶴樓、長江大橋、江漢關、省博物館等知名城市地標打卡
  • 疫後重啟的武漢遊泳愛好者重新回歸自然樂園
    7月1日,武漢兩江四岸的各路遊泳愛好者紛紛來到各自的水域遊泳漂流。大江大河大武漢為眾多的遊泳愛好者提供了天然的資源,這也是武漢特有的一種夏日的清涼消暑降溫方法。
  • 《樂隊的夏天》都來了 LiveHouse的重啟還有多遠?
    來源:經濟觀察網原標題:《樂隊的夏天》都來了,LiveHouse的重啟還有多遠?經濟觀察網 謝楚楚/文 《樂隊的夏天》在這個夏天如期而至,但LiveHouse的並沒有恢復往日的躁動。大多數live house重啟開店時會面臨內容匱乏的問題,而授權LiveHouse線上內容能豐富他們的內容輸出。另外,線上直播演出的製作成本實際遠遠大於收入,因此分發給LiveHouse的出發點不在於商業模式,而在於特殊時期對行業生態的保護。「很多LiveHouse因疫情倒閉了。疫情過去後,中國的LiveHouse可能會倒退到很多年以前的水平,對行業打擊很大。」
  • 在武漢,毒品距離我們普通人有多遠?
    在武漢,我們普通人,距離毒品究竟有多遠?在我們普通的上班族或者芸芸眾生眼中,毒品,吸毒,販毒好像是一個只有在小說或者電視劇,電影裡面發生的事情。因為我們絕大多數人,由於嚴格的家庭教育,加之比較規律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可能接觸毒品的機會不多。再加上,我們多少知道毒品的危害,因此,一般人也不會去嘗試吸食。因販毒吸毒而人生毀滅的案例太多工作後,有一次一個同事跟我說過一個讓我非常震驚的案例。同事以前住在漢正街。
  • 帶你看重啟後的武漢!海格電氣持續為建築用電安全保駕護航
    4月,被迫摁下暫停鍵的武漢逐漸恢復了往日的熱鬧景象,街上的行人漸漸多了,市內的交通正在有序恢復,網約車陸續重啟……一個又一個好消息的出現,讓武漢充滿了生機。如果有空,去看一看這座城市吧,你會發現,你所熱愛的城市,還是你熟悉的樣子。
  • 今日重啟,四月八日,武漢終於盼來解封這一天
    太愛黃鶴樓的燈景燦爛太愛小吃一條街的風味這一切的一切包括我們引以自豪的漢水長江許多在記憶裡生根的標誌已經刻骨銘心還有那些曾經熟悉地站在室外的花草樹木經歷兩個月的生死較量,我們對生活更加珍惜。小燕子告訴你,嚴冬過後這裡的春天妖嬈妍麗。
  • 77天「暫停鍵」,英雄武漢正式重啟:「解封」英文怎麼說?
    歷經76天的「暫停」,武漢終於在今日0時正式重啟!英雄的武漢,重新煥發活力!隨著長江兩岸絢爛燈光的跳動,離漢通道逐一開放,超級月亮高懸夜空,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看完視頻的口語君不禁流下熱淚,封城的76個日日夜夜,武漢同胞們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實在是太辛苦了!「趁熱打鐵」,我們馬上來學習一下這個讓所有人激動的「解封」,用英語究竟怎麼說~No 1.
  • 武漢重啟滿月 華住多舉措助力行業復甦
    來源標題:武漢重啟滿月 華住多舉措助力行業復甦 剛剛過去的「五一」是武漢重啟後第一個黃金周。同樣為迎新客做足準備的還有漢庭酒店武漢江夏區門店。3月30日,這家距離雷神山醫院不遠的酒店送走了來自大連的援鄂醫療隊,經過全面消毒和短暫休整,4月6日便迎來了第一批返工隔離的企業住客。「雖然整體的入住率和去年相比降低了不少,但隨著疫情好轉,生意會慢慢好起來的。」店長姜勝武透露,除了有隔離需求的企業住客,近期散客的入住比例也在提高。
  • 轟九大隊,感謝你讓武漢重啟,你們辛苦了!
    封閉長達兩個多月的武漢,終於解封了,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重新按下了啟動鍵,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生活、工作秩序有序恢復。回望過去的兩個多月,面對病毒的肆掠,全國上下齊心協力戰疫魔,無數英雄衝在抗疫一線,轟九大隊以越野人勇敢無畏的精神,頂著隨時被感染的風險日夜疾馳在武漢街頭,為一線運送抗疫物資,只為武漢早日回歸以往的煙火氣。
  • 武漢重啟後,盤點官媒製作的精彩抗疫視頻(按時間主題,含連結)
    昨天,4月8號,封城76天的武漢終於重啟。這段時間看了很多關於此次抗擊疫情的短視頻,根據時間線和主題梳理了一些比較精彩的。一起來給大家盤點一下吧。(內含視頻連結)一、逆行者從除夕夜的那個出發開始,1月24日,就有很多人奔赴湖北,支援武漢疫情。我們因此看到很多逆行者的背影。
  • 煙火武漢丨黃鶴樓上,熟悉的風景又回來了
    說起湖北武漢的風景名勝,大家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黃鶴樓,想到語文課本中那一首首有關黃鶴樓的詩詞。對於許多外地遊客來說,黃鶴樓是一定要去打卡的地方,而對於武漢人,黃鶴樓是我們最熟悉的風景。她告訴記者,武漢全民核酸檢測,在這裡生活越來越放心、安全,半年未見的父母也特意從老家十堰趕來。△黃鶴樓上拍照留意的遊客王女士說,「我在武漢工作,這幾天,我爸媽來武漢看我,他們也沒有來過黃鶴樓。現在黃鶴樓公園開放了,所以特意帶父母來這裡玩一下,感受一下武漢的風景,我覺得這也是武漢正在復甦的一個徵兆。」
  • 正在重啟的武漢:為了這一天 他們一直在準備|林柏宇|發源地|百果園...
    兩個月前,武漢「封城」,按下了城市的暫停鍵。十四億人喊著武漢加油,熱乾麵加油的場面還歷歷在目。3月25日凌晨5點30分,在武昌火車站綜合體站公交車上,清脆的刷卡聲划過寂靜的黎明。武漢,正從「按住暫停」轉向「重啟恢復」,城市的煙火氣也正在復歸。過去的兩個月,武漢當地的商戶為了即將到來的「解凍」,也積極做準備。
  • 這30種體驗,在武漢生活過的人才懂!
    在這裡生活得越久,越能感受到武漢土著地帶的一種buff,那就像是在武漢這座城市的生活體驗,可能只有生活久了的人才能感覺到。也許,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生活在武漢的理由,有的是生於此長於此,有的為了從小夢寐以求的名校,有的為了更好的工作和生活,也許還有人是為了大武漢的繽紛美食......
  • 數碼寶貝重啟,第一集來了,熟悉的配方,卻差了點味道
    《數碼寶貝》可以說是很多人的童年,系列作中的第一部更是不可超越的經典,數碼寶貝的重啟版動畫也是2020年最受期待的四月番,現在,它終於來了,在看第一集的時候,心情也是很激動,八神太一、光子郎,嘉兒還有阿和,熟悉的角色沒有變,但是看完之後總感覺差了那麼點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