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日語
學日語 去日本留學 就選新世界
茫茫人海中,為防大家走失,請大家
為新世界日語加上星標,每天學點日本語!
在日本,家庭主婦曾是人生贏家的象徵。實際上,因為各種原因而導致經濟困難,很多家庭主婦變成了貧困家庭主婦。
「人生贏家」變身「貧困群體」
據厚生勞動省發布的「貧困線」(維持生活所需的最低收入)顯示,一家四口收入為244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5.6萬元)以下,一家三口收入為211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3.5萬元)以下。
勞動政策研究機構主任研究員周燕飛在著作《貧困家庭主婦》中把「貧困家庭主婦」定義為:家庭收入低於貧困線,沒有工作,孩子未滿18歲的家庭主婦。
從2011年勞動政策研究 研修機構進行的大規模調查中獲悉,家庭主婦家庭的貧困率達到12%。推算每8人中就有一位貧困家庭主婦,50萬人以上陷入了貧困的狀態。
曾經,家庭主婦是「靠丈夫過上優雅生活」的象徵,但現在早已非彼今夕了。即使如此,還是有很多女性憧憬家庭主婦。
相模女子大學客座教授白河桃子表示「在某女子大學舉行研討會時,有2成學生表示『總有一天想成為家庭主婦』,有7%學生表示『職業女性生涯過於短暫』,17%學生表示『會為了育兒辭職再回歸職場』,算上『總有一天想成為家庭主婦』,共有44%學生憧憬成為家庭主婦。
大多數學生都是看著為家庭奉獻自我的母親而長大的,她們會無意識地想像自己成為家庭主婦的身影。」
勞動政策研究機構以貧困家庭主婦為對象實施的「幸福度調查」中顯示,10分為滿分,35.8%的人表示「8分以上,非常幸福」,也就是說3人中有1人覺得幸福。
而內閣進行的「國民生活輿論調查」顯示,比起職場女性,家庭主婦的幸福感更高。
話說回來,家庭主婦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呢?
江戶時代,二戰前日本都是男女共同勞動的。但是二戰後,日本進入經濟高度成長期,進入了中產階級社會,平均收入不斷上升,很多家庭僅靠丈夫的收入就可以養活全家。」
於是,丈夫把家庭、育兒全部交給妻子,為公司奉獻自我,上班族成為了公司的主力。這就促進了家庭主婦時代的到來。
二戰後,家庭主婦是富裕的象徵,但現在歐美國家都是普遍男女共同勞動,可以說家庭主婦是日本經濟高度成長期的特殊存在。
但是,家庭主婦的黃金期也即將接近尾聲。因泡沫經濟破裂,日本經濟長期不振,僅靠丈夫的工資難以維持生計,女性也不得不去工作。儘管如此,女性還是被要求養育兒女、為丈夫做飯。
社會對女性充滿偏見
雖然女性開始參與社會競爭,但女性的地位並沒有提高。
日本臨時工的比率,從1900年到2011年約20年間,男性從8.7%增加到20.1%,女性從37.9%增加到54.5%。
而且男女工資也有差距,1990年,女性的工資只達到男性工資的60%,之後工資差距漸漸縮小,到了2018年,女性工資終於達到男性工資的70%。
在這種不公平的環境下,女性工作欲望沒有提高也是理所當然的。男性意識也有很大的問題。
記者中野表示「當妻子說想工作時,很多男性會表示『只要不疏忽家務就行』。在中國,男女共同勞動是很正常的,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男性在家務、育兒上花的時間也是比較多的。在日本,即使女性邊工作育兒,還有小孩子上不了幼兒園等問題,制度上沒有足夠的保障。」
這就導致即使女性再怎麼努力工作,還是會遭到社會的各種偏見,不知不覺就會默認「女性工作是損失」「靠丈夫才能過上好日子」「還是做家庭主婦比較好」等社會偏見。
未來「貧困家庭主婦」現象將會更加嚴重
一般來說,女性比男性更長壽,必須考慮丈夫去世後自己今後的人生。根據總務省的數據,現在65歲以上的單身女性,2人中就有1人處於貧困狀態。(56.2%)
在泡沫經濟時代,家庭主婦是『嫁入豪門』、『人生贏家』、『一生無憂』的象徵,但是丈夫去世後,家庭主婦也不得不工作,陷入貧困的生活。
估計貧困家庭主婦今後還會增加。要如何在這矛盾的社會活下去呢?還是需要企業、男性、社會整體意識有所改變。
為了能永遠幸福,家庭主婦也有必要開始直面殘酷的現實,改變當前的現狀。
P.S. 整理自九州旅遊信息網 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