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人工智慧重要的落地方向,自動駕駛曾是科技公司競相追逐的熱潮。但這畢竟是個燒錢的行當,潮水退去後,有的企業成了領頭羊繼續砸錢研發,而有的玩家已經黯然退出。
但是,研發砸進去的錢是實打實的,留下的專利和技術如何處理?360 給出了一個答案,把自動駕駛的技術,轉而運用到掃地機器人上。
技術相通,算是降維打擊?
2017 年,360 發布了第一款掃地機器人,那時的宣傳口徑,就是以「自動駕駛技術的降維打擊」為主,當時的發布會上,360 還演示了一些智能駕駛的技術成果。
不過,到今年 360 已經不再展示自動駕駛的相關進展了,雖然依然是那套技術班底在做掃地機器人,但在採訪過程中 360 團隊表示,自動駕駛業務原來的研發人員,已經開始逐漸進入、組建新的部門。
掃地機器人的核心技術主要分為掃拖、避障、建模、人機互動等,而自動駕駛技術遺產,能幫上忙的,主要就是避障和建圖兩項。
早期的掃地機器人主要是採用隨即碰撞的模式進行清掃,不僅效率低,還有可能碰壞家具牆面。隨著技術的發展,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定位及地圖構建技術,讓掃地機器人有了識別環境的能力。
而按傳感器種類來劃分,SLAM 技術又分為兩類:基於 LDS 雷射測距傳感器的 SLAM 技術,以及基於機器視覺的 SLAM。
而 360 團隊選擇的是雷射測距傳感器,與自動駕駛的 LiDAR 傳感器原理類似,通過測量雷射束在空中的飛行時間(從發射窗口發射,照射到目標,再反射回接收窗口所需要的時間),乘以光速,得到測距儀到目標的距離,這也是 360 團隊把自動駕駛和掃地機器人聯繫起來的原因。
應用在掃地機器人上,就是通過雷射雷達掃描構建房屋的地圖,從而計算出全屋的戶型圖、家具位置等等,從而提前規劃路線,進行更有效地清掃,機器人也能主動(或手動)地識別清掃的禁區。
這是目前掃地機器人行業相對領先的技術,當然也意味著價格更高,類似的產品售價都在 2000 元以上,360 團隊的最新產品 X90,定價也在這個區間。
國內的掃地機器人是一個競爭激烈的領域,並不是攜「自動駕駛技術」就一定能夠實現破局,國內份額靠前的玩家是科沃斯、iRobot、石頭和小米,尤其是傳統機器人廠商科沃斯,線下份額超過 70%。
對於自己的優勢, 360 機器人團隊認為是「技術和產品能力」,360 表示,目前高端產品標配的功能,比如設置虛擬牆(也就是清掃過程中自動避開)、手機 App 操控「指哪掃哪」等功能,都是 360 較早推出,同時噪音控制也能做到比競品低 3 分貝以上。
但是 360 團隊也承認,自己大概處於國內掃地機器人行業的第三梯隊,份額在五六名左右,和頭部企業在產品、渠道還有品牌,都有一定的差距。
技術方面,360 團隊表示不算人力成本的話,去年的研發投入在千萬級別,今年預計實現盈虧平衡,做到先不虧本。在採訪中 360 團隊認為,目前的行業癥結主要是還不夠智能,相信大家都看過那個「掃地機器人把寵物大便攤大餅」的段子,目前這個技術難點還沒有得到完美解決,雷達測距主要負責定位和測距,對於這種小型障礙物的識別能力有限。
去年的 CES Asia,360 展示了名為「類人眼」的技術,宣稱可以完美迴避寵物糞便,但 360 掃地機器人團隊表示,目前還技術還處在測試階段,最早可以在年底推出具體的產品。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 Technavio 最新研究報告,到 2020 年,全球掃地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 33.1 億美元,美國市場滲透率為 10%,中國約為 4% 左右,理論上還有增長空間,但 2019 年的增速已經明顯放緩。奧維雲網(AVC)數據顯示,2018 年,中國掃地機器人市場銷量為 613 萬臺,同比增長 45.2%,而 2019 年 1~10 月,掃地機器人市場銷量僅為 419 萬臺,同比增長 6%。
掃地機器人在不少消費者眼中,是「有了更好,沒有也行」的產品,一如洗碗機、智能馬桶蓋、烘乾機,如何謀求繼續增長是整個行業共同面對的問題。
再次押注 IoT 的 360
周鴻禕的硬體夢還沒碎,IoT 已經被列為 360 未來的核心業務之一。
360 的 2019 年財報顯示,網際網路廣告及服務業務的營收佔比為 75.73%,智能硬體業務佔比約為 13.05%,同比增長 65.20%,已經成為了第二大業務,但毛利率偏低,只有 14.98%,在四大業務中位列最後。
好消息是,360 在智能硬體領域的起步已經有了一些聲量,此前已經推出了攝像頭、行車記錄儀、兒童手錶等相對成熟的產品,在各自領域已經算是主流選擇之一。
壞消息是,智能硬體領域競爭同樣激烈。拿掃地機器人來說,既有科沃斯這樣的專項選手,有著更垂直的產品、渠道、品牌能力,也有小米這樣的手機廠商,天然擁有更多的用戶數和更深厚的生態基礎。
360 的生態建設顯然還無法和手機廠商想抗衡,於是它選擇了和華為 HiLink 合作,新推出的掃地機器人進入了華為智選的生態,可以實現用華為手機、智能音箱進行操控等功能。華為 HiLink 的選品策略是每個大項選擇一個品牌進行合作,掃地機器人此前的合作夥伴是科沃斯,但隨後更換為了 360。
360 浮浮沉沉多年,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投入到自動駕駛等業務的研發裡,已經不太現實,轉向掃地機器人、智能攝像頭等 IoT 領域,也算是一個進入成本相對較低的選擇。
有了攝像頭、手錶等經驗後,360 的智能硬體業務算是基本站穩腳跟了,但 360 的優勢到底什麼?是產品能力?還是品牌形象?或是性價比?IoT 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廠商盯上,不再是當初的「蚊子肉」,誰想分一杯羹,都不是件容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