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阿阿膠」以秦玉峰為代表的管理團隊,大部分屬於在公司經營幾十年的東阿阿膠人,涵蓋了生產、銷售、營銷、研發、資本各個領域,團隊中也吸納了周祥山等代表行業最高科技水平的科學家。這樣的團隊既封閉又開放,彼此信任,相互包容,共同擔當,他們締造了今日的「東阿阿膠」。
風險提示:「東阿阿膠」的後備梯隊建設,並不盡如人意。一方面,公司業務成長太快,現有管理團隊無暇顧及;另一方面,公司身居東阿、國有的薪酬體系,對高端人才相對缺乏吸引力。秦玉峰告訴「商業人物」,他在未來幾年,要抽出很大一部分精力,培養後備幹部,打造後備梯隊。最近公司中提拔了一批年輕人,他們正在擔負起各個核心部門的管理責任。
阿膠街78號是一個代號,是「東阿阿膠」的總部所在,是阿膠的原產地,也是阿膠「道地性」的標誌。
它就如同登州路56號之於青島啤酒。你在百度上詢問「哪兒產的青島啤酒最好喝」,得到的答案一定是「登州路56號」。登州路56號是青島啤酒的老廠,是大本營,「味道特別的好」。
阿膠街78號更是如此,不但代表「味道特別的好」,還代表著「正宗」、「道地」。
世人知道東阿阿膠,但不一定了解生產阿膠的東阿縣城。但當他開始靠近這個縣城的時候,一系列的符號都會提醒他,車子正在前往一個跟驢子、跟阿膠有關的地方。
傳統阿膠製作工藝
官員、學者、媒體記者來到此地,初始印象肯定便是馬路旁隨處可見的阿膠廣告牌。4月份,東漢歷史學者、百家講壇主講人魏新來到東阿縣。魏新生於山東曹縣,卻是第一次來到東阿。
窗外的廣告牌卻讓他心裡生出疑問。東阿縣為何有數千家阿膠企業?同樣是生產阿膠,為何東阿阿膠能拔得頭籌?阿膠所用的驢皮來自何處,質量是否有保證?他想到了雲南茶馬古道上的見聞:一路上都是賣犛牛肉串的,然而一路上看不到一隻犛牛,那些肉串好像都是從地裡種出來的。
他的疑問也是大部分人的疑問。「商業人物」前述深度調查已對疑問做了詳細的回答。
任何事物都有某種含義。符號學家羅蘭·巴特說:「在一天裡,我們到底能遇到多少沒有象徵的地方?很少,有時沒有。我在這裡,坐在大海邊,這確實沒包含什麼信息。但在海灘上,多麼豐富的符號學材料——旗子、標語、信號、廣告牌、衣服、曬黑的皮膚,對我來說這是非常多的信息。」
東阿縣的廣告牌急於傳遞著市場經濟下的意義:花錢、購買、完成消費。這是神州大地裡,抬眼即所見的符號。驢——東阿的符號——不僅組成了經濟,也成就了民俗和神話。
才高八鬥的曹植被徙封為東阿王,在傳說中,他靠服用阿膠延長了寫作生命,並成為梵唄音樂的創始人。他在被封為陳留王后不久死亡,死前要求葬到東阿的小魚山。小魚山的曹植墓,千百年來因此成為文人們的錫安。他們都記得謝靈運的那個評價:「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佔八鬥,我得一鬥,天下共分一鬥。」
在另外一個傳說中,李世民攻擊洛陽王世充,人困馬乏之時,得阿膠襄助,從此惦記在心。玄武門事變之後,他登基稱帝,派尉遲恭為欽差,官封了阿井,並將東阿阿膠的製售收歸官有。尉遲恭就是那個門神,另一個是秦叔寶。
2005年,在東阿縣縣政府的主導下,當地出版了一本縣誌。這本700多頁的縣誌,條理分明地講述了改革開放之後的20多年裡,東阿縣的發展情況。整體的內容跟當下的媒體敘事一致,那就是為了能有個好生活,東阿人都經過哪些努力,特別是在經濟建設上的努力。
很多跟阿膠和地名有關的神話依然延續著當地人對生命、理想以及善行的追求。這些極具東阿縣地域色彩的傳說含了歷史、人文和集體潛意識裡沉澱的道德元素。
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坐落在縣城阿膠街78號。它的主體建築物不算太高,16層,但這個高度以及它450億元的市值,已經足夠醒目了。
阿膠街78號 東阿阿膠公司大門口
這座小樓,是東阿阿膠的「大腦」。通過這座小樓,可以連接到整個阿膠生物科技園。
阿膠生物科技園佔地512畝,採用現代技術與中國傳統技術相結合的模式,以「遊客變顧客,顧客變遊客」為設計目標,集生產、物流、工業旅遊、體驗等服務功能於一體,園區共分生產區、物流區、景觀湖區、遊客服務區和特色滋補養生區。
東阿阿膠的導遊告訴我們,近年來公司順應世界「體驗經濟」趨勢,以發展體驗旅遊為目的,攜手美國五傑公司和迪士尼景區設計核心專家,整合國內外頂級智慧團隊打造的體驗旅遊平臺——阿膠生物科技園,它融中國傳統思想與國際時尚理念於一體,一磚一石,一草一木,一房一路,都別具匠心,又自成風景。
阿膠生物科技園是非常綠色環保的陽光工廠。園區所有生產車間的房頂安裝了3.5兆瓦光伏發電系統,能滿足車間用電量的50%—60%左右,這一新技術的應用,使科技園變得更加綠色低碳環保。
在實地調研中,我們通過廊橋進入體驗長廊,途徑檢測中心、Z字形長廊、阿膠棗生產線、阿膠糕生產線、複方阿膠漿生產線、阿膠生產線、驢皮煉膠車間、中藥萃取車間。
阿膠生物科技園整個長廊一側採用玻璃設計,並做了部分延伸,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產品生產的過程。此外,連廊內有頗為吸引人的膠香瀰漫設計,不同生產車間可以聞到相應產品的味道。
這是秦玉峰為東阿阿膠設計的「文化體驗營銷」的一部分內容。在整個體驗過程中,訪客不僅可以直擊產品生產過程,還可以聞到、觸摸到、品嘗到最真實,最新鮮、最有溫度的阿膠系列產品。
生產車間 攝影/沈旻
穿過一條馬路,便是阿膠體驗酒店,它過去曾是東阿阿膠的老廠區。從酒店到東阿阿膠辦公樓,距離只有500米,而就在這段距離內,就有7家跟阿膠和驢有關的專賣店和餐館。
「商業人物」到東阿阿膠調研,便在此酒店居住。酒店裡與阿膠文化有關的元素無處不在。房間的牆上貼著一張紙,介紹東阿優良的水質以及水性是阿膠產品的保障。一副裱起來的畫作裡,寫著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對阿膠的考證文字。
酈道元《水經注》記載:「東阿有井大如輪,深六七丈,歲常煮膠以貢天府」。這意思是說煉製阿膠一定要選用冬至子時的阿井水。東阿水發源於太行山脈的一股地下潛流,經現代科學勘測,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用此水熬膠,可以將其中的雜質剔除乾淨,得到純正的膠質。
對於訪客來說,這座縣城意味著各種聲音和世俗的生活。街邊店喇叭裡循環播放的叫賣聲,汽車「嗖」地行駛聲,拖拉機的突突聲。清潔工拿著掃帚幾步一停,清掃垃圾。從事垃圾回收的老漢騎著三輪車緩慢行駛。一座縣城自有它的生物鐘和生活規律,這全靠奔日子的人去支撐。
酒店對面的眼鏡店常常會放送促銷廣告。在中國的縣城市場,喇叭是常見的營銷器具。但這條街道的人並不多。喇叭的叫賣聲歇斯底裡,卻也顯得落寞。它左邊的鄰居由遠及近依次是冠以北京名號的乾鍋店、鴨脖、中國移動。右邊鄰居由近及遠,分別是一個通道,一家無人售貨店。不過,近期我們再度造訪時,街邊的店鋪卻也有了些許的調整。
距離東阿縣東南150公裡的山東曲阜市,是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故鄉。在兩千多年前,這位思想家就曾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食慾和性慾,是人最基本的欲望。這條街上有不計其數的驢肉館,有鴨脖乾鍋,也有成人用品。東阿縣城的五臟六腑也皆為這兩項服務。
酒店窗戶下的這條馬路名叫阿膠街,這條街道由西南向東北延伸。它跟東阿縣、山東省的地貌以及境內的黃河河道走勢相似。
電線從頭頂而過,兩側除了小店,剩下的則是毫無特色的低矮住宅。沿途行走,讓人找不到它的網際網路年份。公交站牌上沒有APP廣告,街道上也沒有共享單車。建築外殼灰濛濛的,風格非常類似,沒有多少年代感。而實際上,這座城市已經擁有近三千年歷史了。
阿膠城藥王大街 攝影/陸新生
「遙遠的東方有一條龍,沿著黃河這條玉帶尋看,在這條巨龍的龍頸上,有一片形似如意的土地,這就是東阿,」《東阿民俗風情》一書中描述了這裡的文明歷史,「東阿地處中華文明發祥的腹地,位於炎黃文化與東夷文化的交匯處,齊文化與魯文化的交匯處,泰山文化與黃河文化的交匯處,丘陵文化與平原文化的交匯處,具有七千年的人類生活史,五千年的社會文明史,兩千餘年的縣治建制史。」
春秋時,東阿先後歸於衛、齊兩國。漢代置縣。後朝代更迭,境遇隸屬多變。在明朝歸兗州府,清雍正歸泰安府,如今則隸屬於江北水城聊城市。過往的朝代很少在此留下建築印記。這就像中國其他的縣城一樣,建築的發展掩埋了歷史的遺蹟。
但一些歷史不會那麼輕易被遺忘。
東阿縣城汽車站斜對過,順著一條鄉村公路直接向南行大約8公裡,路東就能看到曹植墓了。墓園寂靜,朱紅大門刻著「曹植墓」三字。側門進入墓園中,矗立著一座低矮的山丘。青松之間,枝丫盤繞之地,便是青色古磚的曹植墓。為防止雨水侵蝕,墓門封閉,無法進入甬道和墓室。
曹植墓園
環繞四周,園內建有子建祠、曹植墓碑、七步路、歷代碑刻等古蹟。墓葬所在的魚山腳下即是滾滾黃河,隔河面對連綿群山。
曹植,字子建,曹操之子,曹丕胞弟。是建安文學的傑出代表,生前曾封陳王,死後諡「思」,故後人又稱陳思王。
他生於帝王之家,文章絕倫,骨氣奇高,起初備受曹操喜愛。但後來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再加上哥哥曹丕的伺機陷害,逐漸失寵,此後命運多舛,終日鬱鬱寡歡,以41歲盛年而終。最後的三年被封為東阿王,死後葬於魚山西麓。
曹植墓的發掘很有故事。1951年春,原平原省(1952年撤銷)副書記吳德在視察黃河時路過魚山,看到當地一個男孩正在玩耍一把刻有「曹子建」銘文的佩劍。這引起了他的注意,考慮到這可能是文物,當即花20元錢買下了。如今,這把佩劍現已下落不明。
但他的發現引起文物管理部門的重視。1951年6月,曹植墓的清理工作正式開始。
當時魚山西麓建有曹植墓早有說法,但當地曹姓人家聲稱他們是曹子建後人,阻止「破墳」。考古專家們開始查證他們家譜,上查到23代後發現,他們的祖先大概在明初之際,他們是從山西遷來,因此斷定跟曹植並非一支。發掘工作這才真正開始。
破土第一道墓門,他們發現了墓主帽子上的金雕、墜珠、玉帶掛鈎等物件。進入三間墓室,他們發現了更多的文物,其中包括28節骨殖。讓他們吃驚的是,他們發現墓內磚土器物擺放紊亂,另外還發現一個豆綠碗,沒有上釉,可能是明初期的物件,判斷是盜墓人丟下的。
這次清理曹植墓共出土隨葬品132件。隨後,這批文物移交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並在1952年展出於故宮午門。
1952年,東阿縣等待千年的一座古墓被挖掘,開始講訴傳奇。
但是在東阿縣城,鋼筋、水泥正在拼湊,東阿阿膠前身,東阿阿膠廠拔地而起。如今,東阿阿膠的辦公室旁還有一座中國阿膠博物館。博物館分為兩個主題,古代部分主要體現阿膠從古至今的發展演化過程,力求以直觀的視覺效果把古代東阿人的智慧展現於參觀者面前;現代部分主要表現的是阿膠人的艱辛創業和輝煌成就。
阿膠博物館
你可以這麼說,在東阿縣或者在中國的任何地方,現代人總沿著兩條線路爬行,打撈塵封的歷史以悼念、激勵自己;同時,現代人又渴望通過奮鬥去開創一段被銘記的歷史。
就好像那些從東阿縣出走的年輕人們總是會被問到幾個問題:
「你們東阿縣的阿膠很有名啊,這東西怎麼會這麼貴?」
「吃多了,會不會流鼻血?」
中藥的產地不同,成分就有差別,藥效更是不同,甚至截然相反。所以,中藥講究道地性,川地產的貝母才能叫川貝,浙江產的只能叫浙貝。
阿膠為什麼叫阿膠?「出東阿,故名阿膠。」這就是道地性。東阿黒毛驢皮、東阿水和東阿阿膠製作技藝,三者共同作用,就有了東阿阿膠。三者缺一不可,三者缺一就不道地了,所以江浙產的驢皮類膠以前不叫阿膠,叫驢皮膠;湖南九芝堂的驢皮膠,至今還叫驢膠。
風險提示:隨著人們健康養生觀念形成,阿膠產業規模崛起,大量「阿膠」企業、阿膠產品出現,價格驅動、利益誘惑,市場上始終存在著以次充好、制假售假等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覆巢之下,豈有完卵?萬裡黃河,泥沙俱下。如何擺脫那些假貨、次品、低端產品對東阿阿膠品牌形象的拖累,對於東阿阿膠來說,是一項重大挑戰。
通過「全景調查」,我們認為「東阿阿膠」是一家充滿遠見卓識、戰略定力和投資價值的優秀公司,其產品結構、產業布局、研發水準、財務狀況和市場手段,都卓有成效,始終領先於整個行業乃至整個中藥產業。作為中藥產業的龍頭之一,東阿阿膠受益於國家的大健康戰略和中醫藥振興計劃,對其未來表現,我們寄予期望。
同時我們也看到,阿膠行業吸引了太多熱錢,導致整個行業過於浮躁,假冒偽劣產品瀰漫市場,制假售價、以次充好現象屢屢出現,這種泥沙俱下將會對整個行業造成巨大傷害。因此我們也建議東阿阿膠和監管部門一起,制定好行業規則,建設好行業生態,共同謀求行業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