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農企翻身了嗎」這個梗已經好久不見大家玩了,自從銳龍系列的出現,結束了英特爾幾年消費市場CPU的絕對優勢,已當時超高的性價比,終於「翻身」,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稱讚,也是逼得牙膏廠提前發布了8代CPU,並多擠了不少牙膏。而銳龍系列的頂尖「線程撕裂者」,更是以16核32線程的性能表現,一時間成為消費級CPU的頂端,成為眾多發燒友的選擇。而在6月5日的臺北電腦展上,AMD帶來了二代「線程撕裂者」等新品,讓我們看看這次AMD又給我們帶來了哪些驚喜吧。
本次的「線程撕裂者」二代肯定是最受大家關注的,而結果也是很讓人滿意的,AMD又一次把核心與線程數做到突破,最高規格比一代整整是翻了一倍,32核心,64線程,採用12nm Zen+架構,對於喜歡數框框的朋友來說,64個框,想想就是爽啊。並且AMD在發布會時還一再強調,二代「線程撕裂者」接口仍將採用TR4,也就是說與上一代相同,能繼續用X399系列主板,這可比某牙膏廠,故意屏蔽幾個針腳讓你換主板來說太良心了。不過,第一代撕裂者開蓋後就發現,內建四個Zeppelin Die,單Die 8核設計,AMD激活了兩個,所以最高16核,這一次如無意外的話是四個Die均激活,所以達到32核的新高。
現場測試中,AMD採用非最高規格的24核48線程的「線程撕裂者」(ThreadRipper)搭配風冷進行現場測試,在Blender渲染測試中,擊敗了水冷的i9-7980XE。不過,不同於32核EPYC(霄龍),新激活的兩個Die並未打開內存通道,所以最高還是四通道內存,而非八通道。
同時,32核的熱設計功耗提高到250W,現款1950X可只有180W,所以供電上要求更高,而此次臺北電腦展上,微星、技嘉等也是發布了新的X399 Resresh主板。至於二代「線程撕裂者」的上市時間為第三季度,所以不會等太久,坐等大佬們的測評吧。
與此同時,AMD還帶來了世界首款「7nm」的GPU,搭配32GB HBM2顯存。7nm Vega GPU依賴於第五代GCN架構,並且在許多方面類似於去年推出的Vega 10 GPU。不過AMD沒有公布7nm Vega GPU的確切規格,所以我們不知道該晶片有多少個CU和其他功能模塊。
而此次AMD正式推出的顯卡是RADEON RX VEGA56 NANO顯卡。可用於ITX機箱。原版RX VEGA56基於Vega 10架構製造,擁有56組CU單元,3584個流處理器單元。而AMD稱RX Vega 56 Nano顯卡的性能也和普通版本的Vega 56顯卡不相上下。不過具體發布時間以及價格未公布。
本次發布會還提到,7nm架構的ZEN 2也在穩步開發中,有望2019年能看到。
本次發布會,AMD一如既往的CPU要戰英特爾,GPU要戰英偉達。暫且不論誰輸誰贏,但AMD的存在,讓兩英家無法獨佔市場,並且這兩年還成功的把CPU的整體價格拉了下來,性能提了上去。造福了我們玩家,這是值得我們玩家肯定的。雖然目前AMD部分產品還存在BUG,特別是遊戲領域目前大部分情況下還是不如兩英家。但AMD的「雞血補丁」,「戰未來」還是很值得期待的。所以總結下來還是那句話,「AMD Y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