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青釉馬蹄水盂
這個故事發生在長春,恰逢饑荒年,被困於此的藥來和夥計福來懷抱好不容易兌換來的口糧,正為著吃了上頓沒下頓,嚴重短缺的糧食而犯愁,半路巧遇因古玩生意而認識的郭老闆。此時的郭老闆,主動提出要把藥來之前心儀的宋瓷天青釉馬蹄水盂作為交換,為家人換更多的糧食,藥來十分心動,躊躇之間,「瓷瘋子」鄭安國不請自來,橫插一腳,提出要用他手裡更多的糧食交換這個水盂,「價高者得」,更何況是當時如此緊俏的糧食,鄭安國如願得到寶貝,心滿意足;而藥來卻因一念之差,與即將到手的寶貝失之交臂,夜不能寐,遂決定第二天再到「瓷瘋子」家碰碰運氣,看能否說服他割愛相讓。
翌日,藥來主僕二人上門拜訪,無人應門,進入屋內,卻震驚地發現,「瓷瘋子」全家四口已被餓死,橫屍炕上,而鄭安國手裡還小心翼翼緊緊扣著昨日剛得的馬蹄水盂--真是一出荒誕諷刺的人間悲劇。好在老天有眼,正當藥來二人準備離開找人為這家人辦身後事之時,鄭安國的小兒子突然醒轉,要找水喝,藥來立即安排救人,最後還是因不舍鄭安國手裡的馬蹄水盂,承諾當作救活其兒子性命的報酬,把這天青釉馬蹄水盂收歸已有。而更加戲劇的是,這個馬蹄水盂,最後竟被藥家權威判為贗品---只是盞清朝景德鎮產的仿製品,而非宋瓷。鄭安國竟為了一件贗品,搭上了全家人的性命,也是無比悲哀,讓人唏噓。
而這位福大命大,撿了一條命的鄭家小兒子,就是後來在許願尋找「清明上河圖」真贗版本線索時,幾番指點許願的鄭教授,而在最新的劇情中,鄭教授的真實身份和其投靠老朝奉的目的也成了懸念。
孔雀雙獅繡墩
劇中也稱青花雙龍紋六稜繡墩,是一尊豎放的的鼓形坐具,傳聞是軍閥闖宮時,謨問齋柳老闆趁亂從故宮弄出來的,一般人無眼緣觀賞,被柳老闆一直當作傳家寶珍藏著。直到1949年內戰快結束時,柳家的敗家兒子為了得到跟隨國民黨南撤的名額,千方百計討好長官,並向其自透家底,引狼入室,白白敗光了柳老闆辛苦一生累計經營的謨問齋寶貝,最後還搭上了柳老闆的一條性命。
柳老闆含恨而亡,而柳家兒子卻是人財兩失,竹籃打水一場空,悔不當初。為了了卻柳老闆的心願,藥來幾經輾轉,最後出高價從國民黨軍官手中把這個繡墩收購回來,作為珍藏,也作為寄託對故人的哀思,更是作為追悔:如若在一開始柳家兒子提出要把繡墩賣給自己時,就買下來,留作後手,說不定這件事會有不一樣的結局,而柳老闆也可能不會枉死。但逝者已逝,事已成定局,無可挽回,追悔也無益。
這四個故事滿含了人性的貪嗔痴怨悔,聽後讓人感慨萬千,也不禁會如藥老爺子一樣自問:「當時能不能以另外一種方式,更好的處理這件事,然後能有一個不一樣的或更好的結局呢?」
這四個故事都使藥老爺子終有一悔:悔事、悔人、悔過和悔心,這也似乎正是許願「四悔齋」店名的真正來源典故。五脈之間的人和事,總是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割不斷,剪不開,就如那五個即將現世,能「扣住」老朝奉的明青花人物故事罐。
聽完了故事中的故事,隱匿於藥老爺子所指的「五個蓋罐」中的局中之局也亟待開解---許願在藥不然的指引下,來到紹興八字橋,機緣巧合,找尋到了藥不然的太爺--藥慎行在江南留下的旁支,冠以其髮妻尹氏姓氏養子的後代,尹家後代都秉承將尹家的獨門絕技「飛橋登仙」焗瓷手藝世代相傳的家訓,並以銀匠身份三代隱居江南,尹銀匠在見到許願手中「三顧茅廬」罐人物衣服碎片後,揭開了碎片人物衣服上白口的秘密--這是人為做舊的白口,目的是掩飾此處被人刮開過,在看到了覆蓋在人物衣袖下的隱藏秘密後,又使用「飛橋登仙」的手段修補並做舊了刮口,用以掩人耳目,混淆視聽。這樣一來,尋著青花人物故事罐找到的線索,又再次疑點重重,整個事情又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目前從整個劇情的發展看來,慢慢往「集齊或找到五個人物故事罐,就能召喚出(找到)老朝奉」的套路上走了,那麼這五個人物故事罐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老朝奉和五脈到底是什麼樣的關係,要如何找尋和湊齊這五個蓋罐,最重要的,到底是誰設計、主導了這局中之局,這些疑惑將引導我們繼續探尋《古董局中局Ⅱ》的完整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