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學院
1993年9月,應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時代發展需要,同時參照國內外著名綜合性大學的學科特點和學科發展規律,在原吉林大學系統工程研究所、管理科學系、會計系、經濟管理系等單位的基礎上,吉林大學成立了商學院。同年,商學院獲得國內高校最早的數量經濟學專業博士授予權。1995年,商學院增設了財務管理、市場營銷本科專業。1996年招收數量經濟學、企業管理、會計學專業在職碩士研究生。1997年經國家MBA教育指導委員會批准,獲得了MBA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0年 「吉林大學數量經濟研究中心」被批准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是教育部唯一的數量經濟學科的研究基地;同年,企業管理專業獲得博士授予權。2001年,「數量經濟學」學科被批准為國家重點學科,「企業管理」學科被批准為省重點學科。2002年,商學院參與建設 「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2003年,商學院開始建設「應用經濟學」和「工商管理」兩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2009年,吉林大學獲得高級工商管理(EMBA)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商學院開始招收EMBA。2017年獲批招生經濟學專業本科學生。
一、院長
寄語
院長:張世偉
乘改革春風揚帆,藉入世良機跨越。吉林大學商學院於1993年應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而創建,二十多年來,經過商學學子們的辛勤耕耘與無私奉獻,科學研究成果顯著,為國家的宏觀決策和企業的微觀管理做出了突出貢獻,獲得國家和省部級優秀成果獎幾十項,並得到了多位著名專家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的認可和好評。「人比山高,腳比路長」,這是吉大人的豪氣。但我們深知,只有攀上科學的最高峰,人才能比山高;只有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腳才能比路長。「求實創新、勵志圖強」將是我們永遠的追求。
二、學院
概況
商學院目前擁有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信用管理和經濟學八個本科專業;有數量經濟學、企業管理、會計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和金融學五個碩士學位授予權專業;有工商管理碩士(MBA)、會計碩士(MPAcc)和金融碩士(MF)三個專業學位碩士點;有數量經濟學、企業管理、金融學和會計學四個博士學位授予權專業;有應用經濟學和工商管理兩個博士後流動站。有韓亞金融研究中心、現代管理研究中心、吉林金融研究中心和信息與決策研究中心四個研究中心。
商學院現有教職員工139人。專任教師107人,其中教授50人(含37名博士生導師)、副教授43人(含1名博士生導師)、講師14人。吉林大學數量經濟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共44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12人。學院薈萃了一大批在國內具有影響力的知名學者,包括吉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匡亞明特聘教授、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獲得者、中國MBA傑出教授、全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等。
商學院現有全日制本科生1705人,碩士研究生1157人(其中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214人,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943人),博士研究生279人。近年來,本科畢業生保送、考取國內重點大學研究生比例佔畢業生總人數的32%;到國外境外大學繼續深造的畢業生佔總人數的8.5%,包括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杜克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墨爾本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本科畢業生就業率基本達到100%。國際合作方面,有與美國肯塔基大學2+2、美國羅格斯大學3+1+1聯合培養項目,有與法國IPAG高等商學院、英國牛津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新加坡「亞洲青年領袖遊學營」等短期合作交流項目20餘個。
通過二十餘年的發展,商學院實現了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博士點、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省級重點學科等眾多零的突破,陸續構建了學科齊全、基礎厚重、理念超前的多層次辦學體系,學院正以「工商管理」和「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建設為龍頭,努力構建與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相適應的人才培養體系,正在向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商學院目標邁進。
國際交流與合作
商學院與美國肯塔基大學2+2聯合培養
商學院客座教授——捷成洋行董事總經理海寧先生專題講座
科研學術活動
牛津大學代表團來訪商學院
商學院學術活動日學術講座
學生活動及競賽
商學院獲得五屆全國挑戰杯競賽金獎
商學院摘得2018年創青春浙大雙創杯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金獎
招生宣傳活動
商學院招生宣講
商學院赴中學解答學生家長問題
商學院黨委書記邀請校友共同招生宣傳
三、專業(類)
介紹
會計學(按類招)
1.專業類培養特色
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未來社會與科技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和諧發展與健康個性相統一,富有良知和社會責任感,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國際視野,具備寬厚的管理學和經濟學知識基礎,掌握管理學和經濟學基本理論,具備較強的分析和解決企業管理及經濟金融問題能力的高級複合型人才。
2.專業類培養面向
學生入學後實行厚基礎、寬口徑培養,第四學期進入分專業培養階段。本專業類主要面向的專業包括:會計學、財務管理、信用管理、經濟學。
①、會計學
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具備會計和財務相關知識基礎,掌握管理、經濟、法律和計算機應用的知識理論,具有高層次的人文素養、科學精神和誠信品質,擁有較強實踐能力和溝通技巧,以及優秀管理能力的應用型、複合型、外向型和創新型專門高級財務會計人才。學生畢業後可在財務會計相關學科領域繼續深造,或能夠在工商企業、金融企業、中介機構、政府機構、事業單位及其他相關部門勝任會計、金融、財政、稅務等領域從事帳務處理、財務分析、成本管理、審計、績效管理、稅收等工作。
通過本專業學習,學生將形成會計專業能力框架,具備會計業務處理和會計事務管理等實踐能力;形成跨學科、跨專業的知識融會貫通,具備多學科交融的知識視野和思維素質;掌握國際前沿的學科理論知識與方法,了解國際經貿規則及會計準則,具有國際視野、跨文化溝通能力和國際競爭力;通過初步的學術訓練,具有一定的學術研究能力,或社會實踐中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本專業畢業生在財務會計、審計、金融、稅收專業領域經過五年的實踐鍛鍊,能夠初步具備財務會計相關的實踐知識和高級管理能力,以及自主學習和終生學習素養,預期能夠勝任財務總監、審計主管、內控主管、投資總監、人力資源主管、納稅籌劃等業務崗位工作。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會計、審計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會計方法與技能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分析和解決會計問題的基本能力。
專業特色 具有較強的經濟學和管理學分析能力,熟練運用統計和計量方法、模型及軟體,具備紮實的實證研究基礎;充分利用商學院學科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紮實的專業學科基礎,具備勝任會計、經濟、金融等領域高端職位和高級研究要求的能力。
主要課程 管理學、經濟學、運籌學、統計學、會計學原理(雙語)、 中級財務會計(上、下)、財務管理、管理會計、審計學、會計信息系統、高級財務會計、稅法、實證會計、計量經濟學、金融學、戰略管理、組織行為學、經濟法、創業學、管理溝通等。
就業方向 適應在會計師事務所、公司企業、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從事會計實務工作,以及在學校研究單位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②、財務管理
培養目標 培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公共意識和創新精神,適應國家經濟建設要求,具有人文精神與科學素養,掌握現代經濟管理理論及管理方法,具備較強的數學基礎和商務統計分析能力,掌握財務管理相關理論,具備分析和解決企業財務管理、個人理財規劃方面問題能力,具有國際視野、本土情懷、創新意識、團隊精神和溝通技能的應用型、複合型、創新型財務管理人才。學生畢業後可在相關學科領域繼續深造,或在各類企事業單位、行政部門等機構從事企業財務管理、財務金融諮詢、財務分析與決策和個人理財規劃等工作。本專業畢業生在財務管理專業領域經過五年的實踐鍛鍊,能夠初步具備財務管理相關的實踐知識、高級管理能力和不斷學習、總結與創新的素養,預期能夠勝任財務管理等相關業務崗位工作。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財務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財務、金融管理方法和技能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分析和解決財務問題的基本能力。
專業特色 本專業學生以管理學和經濟學理論知識為基礎,在系統掌握現代財務理論的基礎上,強化公司金融的融資、投資決策能力和理財規劃創新能力;強化經濟分析和數量分析技能;強化案例、實驗及實踐教學訓練,使學生具備分析和解決公司理財與個人理財規劃方面的基本能力。專業方向包括公司財務分析與決策、個人理財規劃。
主要課程 管理學、經濟學、運籌學、統計學、財務管理學、公司金融、個人理財、公司財務理論、公司治理、經濟法、財務分析與決策、財務實證研究方法、資本運營、國際財務管理、內部控制、成本與管理會計、資本市場技術分析、行為財務學、會計學、創業學、市場營銷學、運營管理、計量經濟學、金融學、C語言程序設計、管理信息系統、戰略管理、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管理、中級財務會計、管理溝通等。
就業方向 本專業實用性強,適應工作領域廣泛,人才需求大,發展前景廣闊。畢業生適應的工作領域包括:大中型企業、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政府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或者在大專院校或科研院所從事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
③、信用管理
培養目標 熱愛祖國,維護社會主義制度;遵紀守法,具備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質與合作精神;具備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系統掌握金融轉移知識和相關技能;能夠滿足金融機構、政府部門和企業事業單位用人的一般要求,或者具備在國內外教育科研機構繼續攻讀更高等級學位(或從事學術研究)的資格條件。本專業畢業生在相關專業領域經過五年的實踐鍛鍊,能夠初步具備金融風險管理知識、投資理財能力、風險控制能力和較高的專業素養,預期能夠勝任政府金融監管部門中層、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高管、數據徵信及資信評級公司總經理等業務崗位工作。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管理學、經濟學和金融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信用管理和投資管理方法與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分析和解決信用與金融問題的基本能力。
專業特色 本專業強化信息技術、數理分析技術和工程應用技術的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寬厚的學科背景,關注學生應用技能的培養,重視學生管理創新能力的提升。
主要課程 經濟學、管理學、統計學、計量經濟學、金融學、中級微觀經濟學、中級宏觀經濟學、政治經濟學、財政學、會計學、運籌學、信用管理學、金融市場學、信用經濟學、金融風險管理、信用評級、金融工程學、徵信理論與實務、消費者信用、證券投資學、金融法規與監管、投資銀行學、企業信用、保險學、國際金融、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公司金融、經濟法等。
就業方向 適應於政府經濟管理部門,商業銀行、證券、基金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企業信用管理工作。
④、經濟學
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養、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紮實的經濟學專業知識和基礎理論,掌握現代經濟學的基本方法,熟悉中國經濟運行與改革實踐,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素質經濟學專門人才。本專業的畢業生將具備很強的經濟、金融和管理方面的數據分析和處理能力,具有數量經濟建模、時間序列分析、金融風險分析的能力,能熟練地運用數學方法和計算機技術解決實際問題。可在相關學科領域繼續深造,也可以滿足政府機關、高校、金融機構、保險行業、社會保障機構和企業等經濟管理工作需求。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經濟學和金融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數量經濟學方法與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分析和解決經濟和金融領域問題的基本能力。
專業特色 經濟學的鮮明特色是強化數量分析技術、注重學生數據分析、經濟模型的建立和分析能力的培養。數量經濟學是近年來蓬勃發展的新學科,在國際經濟和金融領域的科研和管理方面都有很大的貢獻, 目前商學院數量經濟系和吉林大學數量經濟研究中心集中了一批優質的師資,在我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經濟政策理論與評價、金融市場與金融風險、微觀經濟計量與模擬等方面,產出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本專業將積極探索科研成果轉化為課堂授課內容的路徑,設立宏觀經濟計量分析、微觀經濟計量分析、金融計量分析、數理經濟學與經濟博弈論、經濟模擬與實驗經濟學等方向。
主要課程 經濟學、管理學、統計學、計量經濟學、金融學、中級微觀經濟學、中級宏觀經濟學、政治經濟學、財政學、會計學、運籌學、經濟思想史、經濟史、《資本論》選讀、當代中國經濟、勞動經濟學、應用時間序列分析、微觀計量經濟學、C語言程序設計、國際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多元統計分析、金融計量學、貨幣銀行學(雙語)、公司金融等。
就業方向 本專業學生適應工作領域廣泛,人才需求大,發展前景廣闊。適應於政府機關、商業銀行、證券、基金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和企業等從事經濟管理工作,在大專院校或科研單位從事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
工商管理類
1.專業類培養特色
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未來社會與科技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和諧發展與健康個性相統一,富有良知和社會責任感,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國際視野,具備寬厚的管理學和經濟學知識基礎,掌握管理學基本理論,具備較強的分析和解決企業管理問題能力的高級複合型人才。
2.專業類培養面向
學生入學後實行厚基礎、寬口徑培養,第四學期進入分專業培養階段。本專業類主要面向的專業包括:工商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①、工商管理
培養目標 培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具備寬厚的管理學和經濟學知識基礎,掌握工商管理專業的基本理論、方法和工具,具備較強的數學基礎和商務統計分析能力的高級複合型、創新型人才。學生畢業後可在相關學科領域繼續深造,或在各類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等領域從事戰略規劃與運營管理等工作。本專業畢業生在工商管理專業領域經過五年的實踐鍛鍊,能夠初步具備堅實的經濟學和管理學知識、企業戰略與運營管理綜合能力和管理創新研究素養,預期能夠勝任工商管理各業務崗位工作。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管理學、經濟學和企業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企業管理方法與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分析和解決管理問題的基本能力。
專業特色 寬厚的管理學與經濟學學科背景,具有較強的數學基礎和商務統計分析技能,具備紮實的管理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基礎,具有創新創業素養和國際化的戰略視野,較強的戰略與運營管理實踐能力,勝任各類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和其他組織的高級管理人才。
主要課程 管理學、經濟學、運籌學、統計學、運營管理、戰略管理、創業學、服務管理、供應鏈管理、企業倫理學、變革管理、企業理論、會計學、財務管理學、市場營銷學、人力資源管理、組織行為學、公司治理等。
就業方向 適應於企業的企劃部門、企業戰略制定及實施、企業運營等相關部門工作。同時也可到事業單位、政府職能部門等戰略規劃與實施等相關領域工作。
②、市場營銷
培養目標 培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公共意識和創新精神,適應國家經濟需要,具有人文精神與科學素養,掌握現代經濟管理理論及管理方法,具備較強的數學基礎和商務統計分析能力,具有國際視野、本土情懷、創新意識、團隊精神和溝通技能,特別是具備營銷管理決策和創新能力的高級企業經營和營銷管理的應用型、複合型和創新性人才。學生畢業後能夠在企事業單位、行政部門等機構從事一般經濟管理工作,或在企業管理領域從事營銷決策與運營、市場調研、客戶開發與管理、產品及品牌市場維護等工作,也能夠在相關學科領域繼續深造。本專業畢業生在企業管理專業領域經過五年的實踐鍛鍊,能夠具備企業經營與管理業務知識、診斷並解決營銷管理問題的能力和營銷管理創新的素養,預期能夠勝任營銷管理業務崗位工作。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市場營銷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營銷方法與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分析和解決營銷問題的基本能力。
專業特色 採用「企業管理通才+營銷管理專才」的培養模式,培養學生較強的經濟學和管理學分析能力,熟練運用統計和計量方法、模型及軟體,具備紮實的實證研究基礎;為學生打下紮實而系統的專業基礎,使其具備量化分析和營銷實踐能力,有發展後勁,具備成功企業家和優秀學者的發展潛質。
主要課程 管理學、經濟學、運籌學、統計學、消費者行為學、營銷調研、市場營銷學、客戶關係管理、品牌管理、營銷渠道管理、服務營銷、廣告管理(雙語)、戰略管理、會計學、財務管理學、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管理、創業學、公司治理、運營管理、計量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管理溝通等。
就業方向 畢業生能勝任大中型企業的市場營銷管理和企業經營管理工作,或者到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從事科研、教學工作。
③、人力資源管理
培養目標 培養具備寬厚的管理學和經濟學知識基礎,掌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基本內容、方法和工具理論,具備較強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及強大發展潛力的高級複合型人才。學生畢業後可在相關學科領域繼續深造,或在各類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門等領域從事人力資源戰略規劃、職位分析與設計、員工招聘、培訓管理、績效管理、薪酬設計、勞動關係管理等工作。本專業畢業生在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領域經過五年的實踐鍛鍊,能夠初步具備堅實的經濟學和管理學基礎知識、人力資源管理綜合能力和管理創新研究素養,預期能夠勝任人力資源經理、人力資源總監、人力資源項目經理、總經理等業務崗位工作。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管理學、經濟學及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人力資源管理方法與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分析和解決人力資源管理問題的基本能力。
專業特色以工商管理、經濟學兩個一級學科為專業知識背景,以組織行為學和勞動經濟學為專業基礎理論,以高等數學、現代統計學和計量分析技術為專業技能基礎,以國際化的戰略視野、科學化的研究素質和模塊化的人力資源管理實務操作技能為專業核心能力,造就未來職業化的人力資源管理專家。
主要課程 管理學、經濟學、運籌學、統計學、人力資源管理、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規劃與工作分析、招聘與培訓管理、人才測評、勞動經濟學(雙語)、績效與薪酬管理、中國管理哲學導論、人力資源管理國際比較、勞動關係管理、會計學、財務管理學、市場營銷學、創業學、公司治理、運營管理、計量經濟學、戰略管理、管理溝通等。
就業方向 本專業實用性強,發展前景廣闊。畢業生適應於企業、事業、政府機關等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
④、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擁有系統化管理思想和較高的管理素質,掌握管理學與經濟學基礎理論以及信息與工程相關技術知識,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定量分析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創新創業能力,具備職業道德與國際視野,滿足現代管理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學生畢業後可在相關學科領域繼續深造,或在信息系統、大數據分析、數據挖掘、工業工程、電子商務、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等相關領域從事管理、開發、設計、實施、應用等工作。本專業畢業生在上述各專業領域經過五年的實踐鍛鍊,能夠初步具備商業運作知識、市場駕馭能力和團隊協作素養,預期能夠勝任高級開發經理、項目經理、技術總監、總經理等業務崗位工作。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管理學、經濟學、信息與工程相關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信息與工程的原理、方法與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分析和解決企業現代管理問題的基本能力。
專業特色本專業強化信息技術、數理分析技術和工程應用技術的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寬厚的學科背景,關注學生應用技能的培養,重視學生管理創新能力的提升。
主要課程 管理學、經濟學、運籌學、統計學、C語言程序設計、企業資源規劃系統與應用、資料庫與數據結構、計算機網絡與應用、信息與網絡安全管理、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商務智能與決策支持系統、信息資源管理、運營管理、金融學、組織行為學、戰略管理、公司治理、管理溝通等。
就業方向 適應在政府管理部門、信息產業部門或企事業單位從事信息管理、信息系統開發和運營管理等工作,在大專院校或科研單位從事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
來源:吉林大學 執行編輯 | 高 暢 責任編輯 | 滑姝婭 內容來源 | 吉林大學商學院 出品單位 | 吉林大學招生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