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寄宿制學校的嬗變之路——西安市鄠邑區振華中學重煥新的活力

2020-12-24 陝西法制網

12月22日,冬季的振華中學處處彰顯著 「熱火朝天」的景象。伴隨著 「我們都是追夢人」的音樂,一群年輕教師正在練習新編的工間操,課間休息的學生們開心的跳著不同花樣的竹竿舞,昔日沒落的農村校園又重新煥發出了新的活力。

「從不足80名學生到現在的650餘名學生,短短的3年時間,我們迎來了生源回流的小高峰。」西安市鄠邑區振華中學校長劉戰鋒欣喜而自豪地說。「現在校園美了,學生多了,教師的幹勁也更足了。」

1946年,著名的抗日愛國將領關麟徵將軍創辦了振華中學,70多年的歷史給了學校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良的教育傳統。然而在學生外流的衝擊下,這所歷史悠久的農村初中也在劫難逃,生源一度下降到不足80人。2018年,振華中學創新辦學思路,成功轉型創建為西安市首家平原地區九年一貫制寄宿學校,開啟了逆襲之路。

老學校換發新活力

標準化的塑膠跑道、嶄新的教學樓、寬敞明亮的學生餐廳、設施齊全的宿舍、精心布置的小花園......現在的振華中學處處煥發著新的活力。

2018年3月,振華中學立足實際,搶抓發展機遇,盤活公辦教育資源,創建九年一貫制寄宿學校。如何引得學生來,還讓學生願意住宿是首要問題。那麼,提升辦學條件就是首要任務。

振華中學投入大量財力物力,配備了設施齊全的運動場地、體音美室、圖書室和實驗室,完成了中、小學教室班班通和師生計算機安裝,實現了校園監控和無線網絡全覆蓋,創建了農村留守兒童管護中心、創客教室、科技教室等部室。在生活設施方面,振華中學新建了食堂、衝水廁所和浴室。現在的學生宿舍內洗漱設施齊全、使用方便,而且每個宿舍都配備了空調。「現在住在學校比家裡條件還好,食堂的飯菜每天都不重樣,不僅吃得飽,而且比家裡的味道還要好;每個學生宿舍都有專門的生活老師照顧、指導,我也培養了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初三二班孫漫雪開心地說。

考慮到學生寄宿的生活需求,振華中學還重新打造了校園環境,休閒花廊、樹椅、荷花池、文化走廊等小景觀,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

築巢引得燕歸來

「我家在鄠邑城區住著,本能上城裡的學校,但是我父母工作很忙,平時照顧不上我,這裡能寄宿還免費,他們就把我送這裡來上學了,解決了父母接送我上學的後顧之憂。」二年級一班夏浩然告訴記者:「剛來學校我不習慣,因為沒有父母陪伴,晚上都睡不著。老師和同學們都很關心我,現在我已經很適應了,也很喜歡這裡。」

除了良好的硬體設施,學校豐富的課餘活動和優質的課後服務吸引了大批的生源。僅2018年9月學生數量就達到了400餘名,隨後兩年都以上百人遞增。

「我家就在學校跟前,但是父母都輔導不了我的作業。在學校每天有晚自習,全程都有老師輔導,還能和同學進行討論,家長都很支持我住校。」家住野口村的袁孟傑告訴記者。

「以前學生少,一個合唱隊都很難組織起來。記得2017年我帶著挑選出的45名學生參加區上的紅五月活動,那時全校總共才有78個學生。」鹹陽籍音樂老師郭娜回憶道。

現在,振華中學的社團活動非常豐富,有琴藝古箏、音樂舞蹈、桌球部落、足球之星、籃球戰團、經典誦讀、武術社團、書法繪畫等,讓農村學生也能享受和城裡一樣的教育資源,家長和孩子們都很滿意。

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

辦好農村教育,關鍵在教師。振華中學地處偏僻,交通不便,又是一個寄宿制學校,教師工作日基本都在學校,只有周末才能回家。

「這幾年學校基礎設施不斷改善,鄉村教師待遇也逐步提高,20多位新分配來的教師無一流失。」劉戰鋒說道。

「我2018年剛來學校工作時,人生地不熟,總是想要考出去。現在娃都一歲了,我已經下定決心在這裡安家了。」商洛籍教師雷楠楠動情的述說:「在這裡工作很舒心,領導和同事都對我很熱情,給我提供了很多幫助。尤其是我娃還小,平時又不能回家,學校允許我婆婆來學校幫我帶娃,還給我婆婆安排的住宿,這讓我感到很溫暖,也讓我下定決心在這裡安心工作。」

據了解,這幾年,振華中學新進的外地教師多,學校主動了解教師生活上的需求,豐富教師在校生活,通過人性化的管理從多個方面幫助新教師適應這裡的工作和生活。

不僅感情上留得住人才,還要把人才用得好。振華中學通過「青藍工程」、「名校+」交流等形式,給教師提供各種培訓提升的機會,同時,結合學校實際,採取了「看、思、學、比」的課堂研究模式,全面提升教師業務水平。

「我們制定了五年計劃,現在已經走過了「破局起步」和「強基固本」期,今年我們的重點是提升品質。我們將不斷提升鄉村教育的質量,讓鄉村孩子也能享受優質的教育。」談到學校未來的發展,劉戰鋒信心滿滿:「我們的目標是再通過幾年的努力,把振華中學打造成為區域內寄宿品牌學校。」

據了解,近日內振華中學還將代表全區總工會參加2020年度的西安市職工工間操大賽。

華商報記者 郭小雄 實習生 劉媛 西安市鄠邑區融媒體中心

作者/來源:華商政能量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鄉村校園不一樣的色彩!記鄠邑區蔣村中心學校李小霞老師
    三秦都市報-秦聞訊(記者 艾莉)對於有些人而言,他們會把別人的幸福當作自己的幸福,他們總是執著追求,並且甘於奉獻——西安市鄠邑區蔣村中心學校的李小霞老師,就是一位這樣的人。
  • 陝報刊發|鄠邑區:因地制宜走好轉型路
    位於關中平原中部的西安市鄠邑區,山青,水秀,人美。近年來,以傳統農業發達著稱的鄠邑區走上了現代化轉型之路,在產業結構調整、城市建設、文化發展、民生保障各個方面煥發出新活力。
  • 西安市經開第一中學(高中部)2020年招生簡章
    西安市經開第一中學(高中部)2020年招生簡章    西安市經開第一中學    2020-08-08  大 中
  • 陝西省西安市2020年8月第三周批覆的建築房地產項目匯總
    中項網獲悉2020年8月第三周陝西省西安市獲批最新建築房地產項目共42項,涉及住宅小區、學校、醫院、停車場等行業,項目名稱如下:1 西安土地凹休閒養老度假民宿改建項目2 西安中梁百悅薈廣場項目3 西安市人民醫院(西安市第四醫院)大差市院區住院二部東側改造隔離觀察病房工程項目
  • 陝西省優秀公示,延安5所學校上榜!
    根據《教育督導條例》,按照省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相關文件精神,經各學校申報、縣級推薦、市級初評,省教育廳、省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組織督學、專家實地核查,擬認定西安市第七十五中學等131所學校(幼兒園)為陝西省教育督導評估「316工程」素質教育暨質量提升優秀學校(幼兒園)。
  • 西安市鄠邑區老教師魯錢義抗疫寫歌作曲「臺上唱英雄臺下做模範」
    「警號響,震山川,滔滔江水起波瀾,堅決打贏抗疫戰,刀山火海無阻攔……」近日一部《堅決打贏抗疫戰》的音樂電視小片在鄠邑區,以及無數網絡觀眾中引來點讚,主人公一夜走紅網絡。隨著一句句昂揚上進、豪邁有力歌聲的連珠迸發,一幕幕鮮活生動、感人至深的抗疫畫面直撲眼帘。
  • 展示鄉村寄宿制小學新型典範,梓桐鎮再迎「遠方客人」
    12月2日,湖南省國培計劃·小規模學校130名骨幹校長來到淳安縣梓桐鎮中心小學參觀學習。在小學校長方星的帶領下,參觀了學校上課環境、課外興趣小組、學生宿舍等一些偏遠鄉村小學重點關心的項目,同時,向來參觀的校長們展示了梓桐鎮中心小學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打造情況。
  • 辦人民滿意教育從「一節好課」開始西安市鄠邑區新區小學紮實開展...
    西安市鄠邑區新區小學以切實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根本,以課堂為主陣地,以教師的成長為抓手,常態化開展「一節好課」聽評活動,旨在診斷課堂,查看教師對教學重難點的把握,測評學生課堂學習習慣養成,以及各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和學生達成的默契或約定。
  • 西安市副市長王勇調研鄠邑區秦嶺北麓瑞德寶爾黃柏峪礦區復綠項目
    5月7日,西安市副市長王勇調研鄠邑區秦嶺北麓瑞德寶爾黃柏峪建築石料礦復綠項目現場。鄠邑區委書記範九利,副區長王凱陪同調研。秦草生態董事長範君業,執行總裁張建軍攜秦草生態設計院宋雙,項目經理張衛剛,市場運營中心李抒恆接待調研團一行。
  • 西安市第83中學排球隊榮獲「2020年西安市青少年排球公開賽冠軍」
    2020年12月7日晚,2020年西安市青少年排球公開賽在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學圓滿落下帷幕。來自西安市男女共32支代表隊共384名運動員參加了本次比賽,經過3天的激烈角逐,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學排球隊榮獲了本次西安市青少年排球公開賽男子甲組冠軍。
  • 西安市原第七中學
    西安市第七中學,像有些學校一樣,有被撤銷了的,也有重建起來的。她是被撤銷了。七中地圖(作者手繪)西安市第七中學,在西大街的中段,位於廣濟街什字的西邊,城皇廟東隔壁。現在,確實只能有少數人還記得這裡有西安市第七中學。七中是哪年成立的,解放前叫什麼名字,不清楚。但解放後就有七中了。從一所初級中學轉為包括高中在內的完全中學。在校學生近千人,每年高初中的畢業生約有三百多人。老師有五,六十人,個個都是極其敬業,每節課前的五,六分鐘,端看教案,粉筆盒和教杆,必定站在教室門前,鈴響走上講臺。
  • 西安市表彰499名勞動模範和100個先進集體(內附名單)
    >王 榮 西安市育才中學辦公室主任張寒星 西安市第一中學教師劉建軍 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學辦公室主任張紅紅 西安市臨潼區土橋初級中學教師倪 侃 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學教師雷小航(女) 西安市第一醫院控感科科長範小斌(女) 西安市第三醫院婦產科主任李少武 西安市第四醫院辦公室主任
  • 西吉馬建鄉學校小學部入選全國首批鄉村溫馨校園建設典型案例學校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100所鄉村溫馨校園建設典型案例學校,寧夏西吉縣馬建鄉九年一貫制學校小學部入選。近年來,馬建鄉九年一貫制學校把鄉村學校校園校舍等「硬環境」與精神文化等「軟環境」結合起來,建設小而美、小而優的鄉村小規模學校和環境優美、安全舒適的鄉鎮寄宿制學校。該校小學部是一所寄宿制鄉鎮學校,目前有7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35人,達到了6人間住宿標準,學校通過明廚亮灶工程,學生能在舒適、乾淨明亮的環境中就餐。
  • 2020年西安市勞動模範和先進集體候選名單公示
    >王 剛 男 陝西通源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生產運行部安檢維修員程君寶 男 西安市鄠邑區電影發行放映有限公司放映員白利娟 女 西安市鄠邑區甘亭街道人民路社區居民委員會黨總支書記戚軍峰 男 西安方舟包裝工業有限公司鋁箔車間副主任楊選利 男 西安宏達特種玻璃有限公司中空車間主任
  • 昌平全部高三教師進行免費核酸檢測,東城寄宿制中學每晚將有民警巡查
    昌平區實驗學校對此又有進一步細化,學校要求,學生本人或共同居住的其他成員體溫超過37.3℃以及有其他不適合來校上學和上班的症狀和感覺時,學生和教職員工則不得入校。為助力疫情防控,學校還將學生和教職工的「勤洗手」等生活習慣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和教職工評優評先項目。
  • 基層|西安市鄠邑區:人民路社區不負韶華蓄勢起航 開出區域化黨建...
    在新年即將來臨之際,西安市鄠邑區人民路社區開展了以「禮讚新時代·培塑家國情」——「共築睦鄰情,齊繪同心圓」為主題的黨建系列活動。近年來,鄠邑區人民路社區以提升區域幸福感、獲得感為目標,深化區域化黨建工作體系,著力建設「開放性、多元化、社會化」黨建服務中心。通過區域聯動、黨建聯建,黨建服務中心實現了優質資源共享、服務功能最大化的良好局面,正日益成為轄區居民的「幸福港灣」、區域化黨建單位的「溫馨家園」,以不負韶華的勁頭,結出朵朵「幸福之花」。
  • 三年完成近10所鄉村學校取暖改造 2021「校舍溫暖改造計劃」再出發
    校舍溫暖改造計劃是由陝西都市廣播聯合秦華熱力集團有限公司(西安市市政集中供熱單位)發起的一項公益助學項目,旨在為我省鄉村校園免費提供並安裝天然氣取暖設備,並將取暖管線、暖氣片安裝至師生教室及宿舍,用清潔、安全的天然氣取暖方式徹底解決鄉村學校的取暖問題。
  • 上海重點寄宿制學校有哪些
    上海重點寄宿制學校有哪些  上海赫德雙語學校  上海赫德雙語學校是典型的英式學校,和英國赫德公學是姐妹學校。英國赫德公學被認為是英國成功和令人尊敬的學校之一。兩校獨立,上海赫德學生可被優先推薦至英國赫德。學校成立於2016年,預計2019年將在浦東成立新校區。學校成立時間雖短,但是很受家長推崇。
  • 西安市白鹿原高級中學更名揭牌儀式在藍田縣孟村鎮舉行
    西安市白鹿原高級中學是一所全日制省級標準化高級中學,地處白鹿原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帶。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創建於1956年,起初命名為藍田縣第四初級中學,1959年更名為藍田縣孟村中學,1966年更名為勝利中學,1970年開始辦高中。1978年11月恢復藍田縣孟村中學名稱。2007年12月通過西安市普通高中標準化建設驗收,2017年10月通過陝西省標準化高中驗收。
  • 青陽縣木鎮學校入選全國第一批鄉村溫馨校園
    日前,教育部公布全國第一批100所鄉村溫馨校園建設典型案例名單,全省僅三所學校入選,我市青陽縣木鎮學校在列。青陽縣木鎮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公辦寄宿制學校,該校積極圍繞「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校園」中心,堅持「從我做起,共同行動」思路,培養學生講綠色環保、倡生態文明、創美好校園的良好風尚。詳細摸底排查轄區內留守兒童和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低保家庭學生,建立資料庫,分類施策,確保農村留守兒童「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