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0月底我們曾發文簡短介紹過9月我國新發表的全球第二種狍鍬-朱創狍鍬,該物種文獻發表於《Beetles World》第22期上,今天我們拿到了該期雜誌的完整電子版。
這期《Beetles World》除了朱創狍鍬外,還發表了兩個擬深山新種:大衛擬深山貴州亞種(Eolucanus davidis guizhouensis)和喬娜擬深山鍬(Eolucanus jonna,注1),並針對整個擬深山鍬屬所有種作了較為詳細的回顧。
注1:Eolucanus jonna 種名「jonna」源於發表者最小的孫女(Jonna),本文直接按照國內人名翻譯習慣譯為喬娜,如學術圈後續有正式中文名稱再做調整。
本文我們就國內擬深山新種和朱創狍鍬相關內容做了簡單翻譯,這裡分享給各位蟲友,至於整個擬深山屬旗下各物種的詳細介紹可直接參閱我們羅氏蟲社官網。
朱創狍鍬(Capreolucanus zhuchuangi)
朱創狍鍬:上篇由於沒有看到文獻資料,僅根據圖片做了簡單的介紹,這次我們根據文獻來分享下詳細的細節內容。
產地:
雲南西雙版納(景洪),棲息地基準海拔約為1150m,模式標本雄蟲體長為14.0mm。
體色:整體為黑色,前胸背板中央兩側有兩個十字形橘紅色條紋(縱向向內彎曲,橫向向前彎曲),所有腿節端部約1/3處為橙紅色,身體無明顯絨毛。
特徵:雄蟲大顎端部微弱彎曲,內側下緣有10~11鋸齒狀圓齒,內上緣有3個齒突分別位於基部、中央附近和近端部;頭頂部半圓形凹陷,複眼大而突出,眼前邊緣微分叉,後緣斜直,前角圓鈍;前胸背板前后角圓鈍,最寬處位於后角;前足脛節外緣有9-10個連續的刺突。
辨識:朱創狍鍬和狍鍬主要區分點:腿部端部約1/3為橘紅色(狍鍬為單色);大顎下邊緣有10~11個連續圓齒(狍鍬沒有內齒),上緣內側和顎尖內齒較小(狍鍬上緣內齒較大);前胸背板側緣側面和后角之間傾斜筆直。
雌蟲:目前未知。
小知識:種名「zhuchuangi」源於國內(徐州)昆蟲愛好者朱創先生。
大衛擬深山鍬貴州亞種(Eolucanus davidis guizhouensis)
概況:大衛擬深山鍬貴州亞種分布於貴州(六盤水),棲息地基準海拔約2900m,雄蟲約29.0~38.5mm,雌蟲29.1mm。
辨識:外觀和原名亞種相似,雄蟲可通過以下特徵進行辨識:
1、大顎、頭部、前胸背板以及前腿為黑褐色,鞘翅和中後腿為淺黃褐色,鞘翅合縫和側緣為黑褐色;
2、整個身體更大,頭部也更大;
3、大顎整體更扁平,近端部的齒突更為粗壯;
4、頭盾更寬形似三角形,中間突起更圓潤;
5、前足脛節外緣7~10枚齒突角圓鈍。
雌蟲:體色為黑褐色,鞘翅為黃褐色,鞘翅合縫處、前緣和側邊緣區域黑褐色;頭部有稀疏的刻點,前胸背板後部較寬。
擬深山鍬屬所有種基礎信息
最後我們放一下文獻發表者整理的擬深山鍬屬所有種基礎信息:拉丁學名、產地、體長等(下圖中文名稱為我們標註,方便大家閱讀理解)。
從整理內容來看,擬深山鍬主要分布於我國(以雲貴川藏等省份為主)以及印度,僅有小部分位於緬甸、尼泊爾、不丹等周邊鄰國。另表中阿迪擬深山鍬沒有列出我國的產地,但實際按照《中華鍬甲3》記載,該種近年在我國西藏墨脫地區也有發現紀錄。
後記: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限於篇幅《Beetles World》第22期新發表的另一擬深山鍬種 Eolucanus jonna (根據文獻我們暫譯為「喬娜擬深山鍬」)這裡就不說了,大家可以去我們網站查閱。
以上如有錯誤之處還望各位蟲友指正,感謝閱讀!
註:歡迎轉載,標明出處即可!
End
往期回顧
羅氏蟲社知識分享系列 初探姬兜屬全家族成員
初探姬兜屬全家族成員之二 部分種的淵源可能出人意料!
蟲友掃盲班,一文看懂長戟大兜屬白兜種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