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啊!5隻貓頭鷹住進我家裡了。」18日,市民李騫(化名)回到位於海口開維生態城的家中,聽到客廳傳來「bo、bo、bo」的聲音,一看才發現家裡有5隻長得像貓頭鷹的鳥,隨即向相關部門求助。當天,海南公益慈善聯合會野生動植物保護中心主任李波前往市民家中救助,確認這5隻鳥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領角鴞。據了解,這5隻領角鴞是「一家人」,推測是一對領角鴞親鳥在市民家中油煙管道內繁殖,沒想到順著管道掉進屋內,它們便在屋內「安家」。
18日下午,李波到市民家中看到了領角鴞「一家五口」,領角鴞長得十分可愛,身上的羽毛呈灰白色,成鳥身長有近20公分,眼睛又大又圓,分別蜷縮在客廳茶几和陽臺的角落裡。「他們的狀態不是很好,是因為白天是他們的休息時間,還有可能長期食物不足,還好及時發現。」李波稱,領角鴞是鴟鴞科動物,外形和紅角鴞非常相似,但它後頸基部有一顯著的翎領,領角鴞屬於小型猛禽,晝伏夜出,以鼠類、甲蟲和鞘翅目昆蟲等為食。
該市民的家在小區的頂樓,且已經大半年無人居住,門窗都關得嚴嚴實實。領角鴞是怎麼「入住」的呢?「雖然鳥類在油煙管道築巢的情況較多,但領角鴞這類猛禽不屬於洞棲類動物,在油煙管道築巢是非常罕見的。」經過排查,屋內只有油煙機處有洞可以進到屋子裡,李波推測,安裝油煙管道的外牆下有一個洞,且沒有擋板,管道的大小比排球小一圈,很適合作為鳥類繁殖的地點,領角鴞一對親鳥到了繁殖的季節,在附近找不到築巢的地方,便到油煙管道進行繁殖,3隻小領角鴞出生後無法飛回大自然,順著管道不慎掉進屋內。
「發現的時候,其中3隻幼鳥已經到了亞成體階段,應該已經在屋裡生活了一段時間。」李波解釋道,鳥類的亞成體是指外觀形態已經長成,但還未性成熟的鳥。「這附近的生態環境比較好,領角鴞可能一直生活在附近。」李波介紹道,領角鴞是海南的留鳥,分布的區域比較廣,常年生活在山地闊葉林和混交林中,白天躲藏在樹上濃密的枝葉叢間,晚上才開始活動和鳴叫。領角鴞喜歡乾淨安靜的環境,它出現的地方,是生態環境比較好的一個重要標誌。
隨後,李波觀察5隻領角鴞沒有明顯外傷,尚有野外生存能力,便在該小區的頂樓為它們搭建了「新家」。「再過幾天,它們補充一些食物,幼鳥長大後就能和父母一起重新選擇新的生活地點。」李波也提醒市民,如果遇到鳥類在油煙管道「安家」時,不要將鳥窩隨意丟棄,及時聯繫專業人員進行救治。
來源:南國都市報 南海網 南海網客戶端
記者:譚琦 文/圖
編輯:粟蕾
值班主任:史曉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