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國師陳平安」,其實全篇並沒有提到陳平安成為大酈的國師,可是,國師二字卻穿插其中,這個國師,指的是崔瀺!好一個文聖首徒,好一個大師兄,身死後,依然留下眾多手筆。小編總結了幾個點,和各位翻書人討論一番。
一、崔瀺的算計
陳平安翻看崔瀺的藏書,很多道理深以為然,什麼穠豔場懶回顧,什麼疾風驟雨時,正是豪傑腳跟立定處。
作出文聖一脈唯一有媳婦的陳平安,沒人在意嗎?都在意!一脈都打光棍,那得被多少人戳腰杆子,而陳平安的出現,挽救了這個危機。所以,對於陳平安與寧姚的事,老秀才上心,崔瀺也不例外。「一枝穠豔露凝霜,雲雨巫山枉斷腸」,深刻而隱晦,確實比喝酒什麼的管用多了,膽氣橫生。
崔瀺對大酈的問心局,這一場關於帝王易位的問心局,而操刀之人,是陳平安。
宋集薪是真的慘,本來身為嫡子長孫的他,被送到驪珠洞天,沒有享受到皇家生活。出驪珠洞天后,不受自己母親待見,然後也沒了皇位。在蠻荒妖族入侵,守衛前線,積累了大量山上山下力量,但是又忌憚崔瀺,不能入京稱帝。
崔瀺算無遺策,他製造的南北對立局面,可並非簡單的因為陳平安,而是對於大酈的責任。大酈統領各藩屬國,一國變動,影響的是一洲氣運。而新帝是否屬於他心中的理想?他自己也不敢保證,人心難測,權利迷惑人心。宋集薪在老龍城的表現,他是滿意的,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但是宋集薪卻一直堅守國門。一舉一動間,不令人失望,結果便是,仿白玉京被留在了大酈陪都和大瀆祠廟附近。
如今看來,皇帝宋和如何選擇成了關鍵。如果他為一己之私,聽之任之,動用一國之力對付陳平安,那麼,這位不管是在乎母親還是皇室尊嚴的皇帝,必然只有退位一條路。如果他秉承民貴君輕思想,更在乎一國之百姓,那麼,他依然會是皇帝。
可是,手掌大權,總是會讓人自大而狂妄,很多事,身為皇子的宋和能想到,但是不見得大酈皇帝宋和能想到。這便是崔瀺的問心,如何選擇?
二、心眼小的陳平安
趙繇,當初到過五彩天下,喜歡寧姚,哪怕之後被陳平安下了黑手,依然喜歡。
這次和趙繇的見面,字裡行間,充滿幼稚的針對,不斷地較勁。以身份壓人,開口閉口小師叔,以修為壓人,啥事不比你趙繇先知道?喜歡寧姚其實沒有錯,但是在陳平安面前,那就完全不待見,誰願意自己媳婦總被人盯著?更何況,還沒和媳婦正式確立關係或者發生實質關係,當然得防著。
不過,話說歸說,對於方言收攏一事,這便映射現實了。
我們國家多少方言消失不見,統一用語的同時,付出的是傳統方言的逐漸消失,這些歷史的見證,在未來,都不會說,甚至連文字記載也見不到了。這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損失,是文化多樣性的缺失。或許,這是總管在借文諷今,呼籲保護方言文化。
三、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董湖這位老侍郎,被稱為官場中的軟蛋,但是一場君臣,有些話,他依然不吐不快,他要為他的君主提醒。
董老侍郎提到修齊治平,四件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順序不能錯,一步錯,步步錯,事非大小,利害輕重當有選擇。對於陳平安討要瓷片一事,並非小事,隨時能影響到大酈動蕩。他想要皇帝多思慮,多看看,大酈的興盛並非一日之功,安穩來之不易。他的言語間體現的是事功學說,這側面又突出了崔瀺的影響力。
大酈太后想要講規矩,認為規矩在她的手掌之間,可是,陳平安比她更能講規矩講道理,她認為的依仗,僅僅是她所認為。大酈,不是宋家的大酈,宋氏是皇族,但是大酈的締造是崔瀺帶領一群人嘔心瀝血得來的。
如今,一著不慎,便會天變,旁觀者著急,當局者卻不自知。
四、終究不會忘記你
當初的蘇心齋,願陳平安心想事成,無憂無慮,願陳平安與心儀的姑娘神仙眷侶。
陳平安當時答應了她,他不會忘記她,她輪迴轉世,他會認出她。
如今,見到眼前的少女,他失態,他紅著眼,嘴唇顫抖,不僅僅是看到了曾經的故人,同時還要希望!
齋能轉世成功,那麼曾經那些故人呢?
陳平安的父母、齊先生、那位老婆婆、陳清都等等以及逝去的他在乎的人,是不是也會輪迴轉世?他們或許如今就在某個地方等著與他相遇。
沒有人能夠理解一個從小就失望的人,在經歷一次次打擊之後,突然看到希望的那種心情,他並不孤獨,他們還在,只是在他不知道的地方,他可以找到他們。
這是崔瀺的一記神仙手!他在幫助小師弟完善道心,世道糟糕,但是千萬不要放棄希望啊。陳平安本就承載了太多人的希望,那麼為什麼不能讓他自己也得到希望?
這一刻的陳平安,遇到再大的艱難,他都不會放棄,還有很多人,在等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