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0 15: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錢平雷 上海老底子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
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
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
訴上海老底子情
長命百歲的
費家伯伯、姆媽
——記2018年上海唯一的百歲伉儷
錢平雷
作者按語:本文的主人公費鶴年、徐曼倩夫婦,曾經是上海市唯一一對健在的百歲伉儷。今年他倆分別以104歲和102歲高齡去世了。作為《上海老底子》歡迎的題材,他倆大概是合適的人選吧!
1
在2015年出版我的第三本散文集《幸福永伴你我他》的一書中,有一篇《盤根錯節的母系親屬》的文章。為了便於讀者理解,我在裡面插了一張「《幸福永伴你我他》文中人物關係示意圖」。圖中的幾十位長輩一代的親戚中,只有一對夫婦與我本人在血緣上沒有任何關聯,那就是昨天晚上上海的各種媒體上傳播的有關《上海2017年底及2018年百歲壽星榜》中,上海唯一一對百歲夫妻費鶴年、徐曼倩伉儷。
說起這對老長輩,我按照上海人稱呼的習俗,叫他倆費家伯伯、費家姆媽。在上海方言中,稱姓「費家」中的「費」字不發「fei」的音,而是發「fi」的第三聲。他們與我母系親屬建立關係,最早起源於他倆是我母親的二姐夫孫丕晉在上海交通大學上學時代的同學。由於投緣,他們兩家之間逐漸建立起親家關係,不僅有兒女親家關係,還有乾親親家關係。到後來他們的大兒子娶了我的表姨媽為妻,我的大姨媽的孫女,又嫁給了他們的外孫。於是我與他倆之間的輩分變得豐富而複雜起來了,當然我還是按照一貫的稱呼,叫他倆費家伯伯、費家姆媽。況且,我與他們平時也基本沒有什麼往來。不過由於我們之間各種親戚關係的存在,有關他們的信息,我還是時有耳聞。
2
我的二姨媽李植華與二姨夫孫丕晉的幾個孩子與費家的孩子年齡非常接近,幾乎一致。當費家子已經有了兩個兒子,卻還沒有女兒,而二姨媽已經有了女兒,即我的淑人表姐。於是他們就彼此認了乾親,淑人姐就成了費家伯伯、費家姆媽的乾女兒,按照上海習俗,她叫他倆「寄爹、寄娘」。隨後,我的和成表哥在成年後,與費家大女兒費珣談起了戀愛,修成正果,成為眷屬。於是二姨媽、二姨夫和費家伯伯、費家姆媽又成了兒女親家。再後來,和成兄和費珣嫂的兒子孫冬峰娶了我大姨媽李培華的孫女柴奕鳴為妻。從我與大姨媽一家的角度,與費家又有多了一層親戚關係。
我母親李盛華有一位經常走動的表姑媽葉若蘭,小名叫仙仙的一家,他們又是費家的鄰居,費家的大兒子愛上了仙仙姑婆的小女兒,也成了夫妻。於是仙仙姑婆和費家伯伯、費家姆媽也成了親家。但是從輩分上看,就有點錯位了。有一次在仙仙姑婆90歲的壽宴上,我有幸與仙仙姑婆、二姨媽、二姨夫和費家伯伯、費家姆媽「三親家」同一桌用餐,他們談到了輩分的話題。據費家姆媽說,她開始隨二姨媽叫葉若蘭「仙仙姑」,但後來又成了兒女親家,變成了平輩,她也沒再改口,繼續稱葉若蘭「仙仙姑」。
3
2018年10月15日的《新民晚報》在介紹,費家曾被全國婦聯評為「全國最美家庭」。其中說到費家非常重視教育,培養了7個博士。我具體也弄不清這7位博士是哪幾位?不過他們家孩子的學習確實都是屬於「學霸」級別水準的。光是清華大學出身的,據我所知就有4位,兩個兒子、二兒媳婦和我的表哥和成兄,都畢業於清華。包括外孫孫冬峰、外孫媳婦柴奕鳴,也都曾是上海中學的高材生。
說到費家伯伯、費家姆媽時,他倆「一直相濡以沫、榮辱與共」,確實如此。費家與許許多多上海普通家庭一樣,有歡樂,也了經歷了風風雨雨。文革中費家伯伯遭受了常人難以忍受的迫害,在家人的關愛下,也挺過來了。在費家伯伯80多歲時,患了胃癌,但他鎮靜應對,在瑞金醫院動的手術,逐步康復,仍獲得令人羨慕的高壽。我聽他說,他不像人家對食物過於挑剔,忌諱什麼不能吃,紅燒肉是他的喜愛的菜餚,照吃不誤。他倆大約也重視適度的運動。前幾年我還在電視上看見他倆在社區裡翩翩起舞呢!
儘管他們生活條件不錯,但與大多數的老人一樣,他倆生活上還是很節儉的。據說,到如今他倆都是百歲壽星了,生活還是自理的。家裡至今也沒有聘用住家保姆。他們的優良品質也傳給了他們的小輩,費家的孩子在生活上也都是很勤儉的。當然,他們能夠高壽,與孩子們尤其是在身邊的孩子的孝順照顧,有著不可或缺的關係。
《新民晚報》的這篇通訊在談到費家伯伯、費家姆媽時,還談到他們家的家庭文化,說費家姆媽每天堅持記「家庭開支帳」,一絲不苟。還有說他們之間也難免磕磕絆絆的時候,而他們的解決方式是「老太說了算,最後阿公都聽她的」。雖然文字不多,也很生動地刻畫出費家姆媽是一個做事很認真,很有主見的家庭主婦的形象。也讓我這個對費家並不熟悉的遠親,有了多一點的感性認識,能夠寫下這篇祝賀他們獲得殊榮的文章。
祝賀費家幸福和諧!祝願費家伯伯、費家姆媽健康長壽!
鳴謝:錢平雷先生賜稿分享!
原標題:《長命百歲的費家伯伯、姆媽(作者:錢平雷)》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